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2020年第7期

行业报告 2020-03-27 21:58:00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在射频领域的优势

    氮化镓是一种二元III/V族直接带隙半导体晶体,也是一般照明LED和蓝光播放器最常使用的材料。另外,氮化镓还被用于射频放大器和功率电子器件。氮化镓是非常坚硬的材料,其原子的化学键是高度离子化的氮化镓化学键,该化学键产生的能隙达到3.4 电子伏特。
    尽管与硅和砷化镓等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氮化镓是相对较新的技术,但是对于远距离信号传送或高端功率级别等(例如,雷达、基站收发台、卫星通信、电子战等)高射频和高功率应用,氮化镓已经成为优先选择。
碳化硅基氮化镓在射频应用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如下:
高击穿电场优势:
    由于氮化镓拥有大能隙,因此氮化镓材料也拥有高击穿电场,所以氮化镓器件的工作电压可以远高于其他半导体器件。由于氮化镓能够在较高电压下工作,因此能够用于较高功率的应用。
高饱和速度优势:
    氮化镓的电子拥有高饱和速度(非常高的电场下的电子速度)。当结合大电荷能力时,这意味着氮化镓器件能够提供高得多的电流密度。射频功率输出是电压与电流摆幅的乘积,所以,电压越高,电流密度越大,在实际尺寸的晶体管中产生的射频功率越大。简单而言,氮化镓器件产生的功率密度要高得多。
突出的热属性优势:
    碳化硅基氮化镓表现出不同一般的热属性,这主要因为碳化硅的高导热。具体而言,这意味着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碳化硅基氮化镓器件的温度不会变得像砷化镓器件或硅器件那样高,因为毕竟对于器件而言,温度越低产品可靠性才能越高。
高功率密度优势:
    如前所述,碳化硅基氮化镓是一种高射频功率密度的半导体。在场效应管中,功率密度通常单位是W/mm,这是因为功率与栅长而不是栅面积成一定比例。如果功率密度较高,则意味着使用较少数量的器件就可获得较高的功率,所以在功率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缩小器件体积。
    现在,器件体积的减小并不仅仅表示材料成本的降低。小尺寸器件还意味着降低电容(电路设计人员能够设计带宽更宽的放大器);减少组合损耗(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增益,最终还将获得更高的功率)。
    而今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高级军事系统(例如,相控阵雷达、通信和电子战)都需要高频率、高带宽、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器件。因此,这些应用也正是氮化镓能够脱颖而出的应用场景。

2.全球半导体封测产业转移,2019大陆封测企业超过120家

    封测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具体是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过程,使电路免受周围环境影响,主要功能包括保护芯片、增强散热、实现电气及物理连接、功率及信号分配等,起到共通芯片内部和外部电路的作用,是集成电路与外部系统互联的桥梁。
    我国大陆半导体封测市场增长迅猛,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统计,2019年,大陆封测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 120 家,自2012年至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规模从2162亿元增长至65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0.24%。从细分产业来看,我国封装测试业的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03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196亿元,复合增速为 13.38%,增速低于集成电路整体增速。


    根据ChipInsight2019年12月预估,2019年全球封测前十的企业,根据总部所在地划分,前十大封测公司中,中国台湾有五家(日月光ASE、矽品精密SPIL、力成科技PTI、京元电子KYEC、颀邦Chipbond),市占率为43.9%,较2018年的41.8%增长2.1个百分点;中国大陆有三家(长电科技JCET、通富微电TF、华天科技HUATIAN),市占率为20.1%,较2018年20.2%下降0.1个百分点;美国一家(安靠Amkor),市占率为14.6%;新加坡一家(联合科技UTAC),市占率为2.6%。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成长放缓,全球半导体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链产能的重新分析。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已经将生产线转移到亚洲,随着代工模式的兴起,我国封测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

3.三星电子添加晶元光电为其Micro LED芯片供应商

    三星电子已经将中国台湾的晶元光电添加为 Micro LED 芯片的供应商,该芯片将用于其 Micro LED 电视系列。通过扩大 Micro LED 供应链,这家全球最大的电视制造商可能正在准备向消费者推出今年 1 月份在 CES 上展出的 Micro LED 电视。
    三星强调,其 Micro LED 是基于模块的显示器 ,没有边框尺寸,纵横比或分辨率的限制。三星电子的 Micro LED 显示屏制造技术重点是巨量转移和修复技术,这是 Micro LED 商业化的主要挑战。三星还考虑采用激光转移技术来改善转移过程。
    作为一种 自发光显示技术 ,与目前的电视技术相比,Micro LED 具有一系列优势,包括 QLED 的高亮度和宽色域覆盖范围以及 OLED 的深邃黑色和鲜明的对比度,并且还不会出现烧屏风险。此外,功耗低、模块化设计也是 Micro LED 的特别优势。
    但是,Micro LED 电视的制造难度很大且十分昂贵,其售价会远远超出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范围,这也是阻止其成为主流显示技术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零部件供应链的多样化,成本将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工艺水平的提升而逐步降低。晶元光电的加入,将会为三星 75、88、93 和 110 英寸 Micro LED 电视产品线提供巨大助力。
    三星的 Micro LED 技术发展很可能会刺激显示器制造商。多数显示公司目前正在使用 100μm 左右的 Mini LED 技术,专注于 120 英寸以上的产品。在 LCD 和 OLED 所占比例很大的电视市场中,Micro LED 产品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增长。但是,业界预计,随着三星积极推广 Micro LED 产品,更多的公司将尝试开发相关技术。
    在此之前,三星的 Micro LED 供应商一直是中国台湾的 PlayNitride(錼创科技)和中国的三安光电。 

4.ASML新一代极紫EUV光刻机预计2022年初开始出货

    近日,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公司2019年的年报中披露了关于下一代EUV极紫光刻机的研发进程,预计2022年年初开始出货,2024年实现大规模生产。
新一代EUV光刻机分辨率提升70%
    据悉,新一代EUV光刻机EXE:5000系列,NA(数值孔径)为0.55,NA大小则代表了光刻机的精度高低,NA数值越大,光刻机精度更高。
    现在ASML生产的EUV光刻机都是第一代产品,主要是NXE:3400B和改进型的NXE:3400C,两者结构相似,物镜系统的NA(数值孔径)为0.33。这意味着新一代EUV光刻机分辨率相比前一代提升了70%左右,可以进一步提升精度。
    ASML的EXE:5000系列EUV光刻机主要面向3nm时代,目前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开始积极量产5nm工艺芯片,3nm工艺制程路线图也早早就开始了布局,要想让技术尽快落地,EXE:5000系列EUV光刻机的研发极为重要。

5.合肥经开区志在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3月18日,在安徽合肥经开区的通富微电子公司芯片键合车间里,一排排生产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公司总经办主任李芳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全部复工,产能恢复到了春节前的90%以上,“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加上政府部门的帮助,2月份以来公司销售额保持了增长”。
稳岗就业“双促进”
    面对全区5.4万个市场主体和25万产业工人,合肥经开区抓住一个“早”字,在全省较早启动复工复产工作,实行分类精准施策。
    在企业复工前,合肥经开区就成立了由区人社部门牵头,经贸、卫生、应急、公交等7部门联合组成的重点企业用工保障组,从人力资源、政策补贴、医疗防护、交通保障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同时,精准制定企业用工激励措施,专门出台企业定向返岗包车补贴、新增就业补贴等政策。
投资扩产“放大招”
在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合肥经开区积极招引优质项目稳定投资,促成多个重大产业项目“云”签约,其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100亿元的集成电路项目等,将助力该区完善高端存储芯片产业链。
打造千亿“芯”产业
近年来,以长鑫存储为龙头,安徽省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及产业规模持续上升,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随着长鑫存储的量产,芯片正在成为合肥经开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在高标准引入芯片企业之后,该区正发力成为上下游产业链的有力整合者。    
目前,合肥经开区已集聚了集成电路相关企业40余家,形成了以格易、龙迅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晶圆制造产业,以通富微电、三菱捷敏、泰瑞达为代表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以日本荏原、上海至纯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合肥经开区有望在5年内,集聚上下游龙头企业超过200家。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千亿规模、世界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二、激光器产业

1.新基建带来新机遇,激光行业需摆脱同质化竞争

    近期,“新基建”一词成了各大搜索引擎的热门关键词。目前官媒定义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尽管激光产业并不在“新基建”名单之列,但实际上激光技术与“新基建”密切相关。
    例如,5G基站中,机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5G基站设备走向轻薄化、微型化,传统的切割方式因精度低、存在应力等缺陷而难以适应5G基站的需求,而光纤激光切割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无接触加工等诸多优势,将在未来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特高压输电铁塔由于负载大,对底座及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对加工精度、准确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极高要求。随着大功率激光切割工艺走向成熟,激光切割精度高、质量好、效率高的优势将在特高压输电铁塔的建设上得以体现。
    随着新基建的推动,国内激光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若继续维持同质竞争局面,再大的市场增量也将被蜂拥而上的价格战所吞没。靠低价抢市场,没有利润支撑研发,只得在同质竞争的基础上寻求降成本,继续降低价格。长此以往,整个市场将失去活力。
    幸运的是,激光产业虽然存在一些动荡,但整体是健康的。OFweek激光网认为,2019年光纤激光器市场毛利率持续下行,是市场增长过快后的消化过程,这一现象会随着各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构建差异化壁垒而逐步扭转。所谓构建差异化壁垒,包括锐科激光立足高功率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开发高门槛的特殊应用市场;创鑫激光在不断突破更高功率的同时,凭借强大的器件研发实力基本实现了核心光学器件的自给自足;杰普特除了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独步江湖外,更是在激光器基础上开发激光、光学智能装备,在高端应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此外还包括飞博激光的环形光斑技术、光惠激光的高功率单腔连续光纤激光器的技术、大科激光的模式净化技术和抗高反技术等等。
可以看出,目前不少激光企业已然为摆脱同质化竞争迈出了实际步伐。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奋,凭着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巨量需求,激光产业能够走出价格战与疫情阴影,通过良性洗牌迎来更好的明天。

2.Lumentum推出革命性的980nm高功率泵浦激光器

    2020年3月10日,美国加州圣何塞--Lumentum Holdings公司(以下简称Lumentum),今天宣布推出一系列突破性的先进980nm单模泵浦激光器,为其广泛的光放大应用泵浦激光器家族增加新兵。
新型980nm泵浦激光器可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效率,从而支持高密度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设计。泵浦激光器采用了革命性的芯片,这些芯片基于Lumentum经过现场验证的、专有的、高可靠性技术,提供的功率范围为250mW至1600mW。
    新的5200系列利用了Lumentum经过现场验证的泵浦技术,代表了性能的下一个飞跃,是专为要求超高可靠性的海底光学应用而设计。Lumentum光通信产品线管理高级总监Xia Hong表示,新的5200系列满足了市场需求,在提供更高功率泵浦的同时保持极高可靠性,而且设计寿命超过25年。
    新的非制冷激光器可提供高达800mW的工作功率。此外,通过采用创新的芯片技术和高可靠性封装技术,5200系列提高了客户的整体光学性能。Lumentum表示该系列将于2020年7月上市。
H11系列是一种非制冷3引脚薄型平面泵浦激光器,其输出功率高达250mW,可显著减小整体泵浦激光器的尺寸和功耗。该激光器系列采用了创新的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芯片,该芯片将高功率激光器和光栅集成到单个高可靠性激光器芯片中,并且采用了改进的封装设计。H11系列可在温度、驱动电流和光反馈变化的情况下提供无噪声的窄带频谱。H11系列将于2020年5月上市。
    新型D2系列双芯片980nm泵浦激光器采用薄型14针蝶形封装,可提供高达1.6W的总光学输出。D2系列还采用了创新的下一代芯片和半自动装配技术,可显着提高功率和密度。D2系列将于2020年7月上市。
    Lumentum表示,这些产品都满足严格的电信行业要求,包括用于密封980nm泵浦模块的Telcordia GR-468-CORE。

3.西安中科微精1.5亿飞秒激光产业化项目正式开工

    3月17日,西安市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成功举行。在本次开工仪式中,西安高新区启动建设产业类、服务业类、基础设施类、开发类共16个项目,总投资260.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9.51亿元。其中,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8个产业类项目,将有力助推西安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
    此次开工的项目中,包括总投资1.5亿元的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飞秒激光精密智造装备科技研发产业化项目。该项目该项目位于高新区纬二十六路以南,总建筑面积约2.23万平方米,包括生产厂房、研发实验楼2栋主体。项目拟购置硬件设备80台/套,主要用于系列化飞秒激光精密制造研发设计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生产工业化飞秒激光器80台/年、复合光束扫描模块150台/年、飞秒激光精密制造装备产业化130台/年。
    据了解,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致力于超快激光微细加工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提供解决方案及代加工服务。中科微精掌握飞秒激光器、复合光束扫描、自适应定位、小空腔对壁防护四大技术,依托在激光领域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储备,解决了精密小孔特种加工难题,并将该技术延伸至汽车、电子等国民经济领域。

4.我国科学家获得高品质稳定线性偏振单模激光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与红外材料实验室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合作,在耦合双球微腔中获得高品质、稳定的线性偏振单模激光。
    微纳结构光学微腔激光在微型光电子器件集成以及激光显示领域具有非常重要应用价值。微纳结构微腔激光与传统的可添加偏振片或引入偏振种子光束的传统激光器不同,微腔中的激射是以不具有偏振特性的自发辐射作为“种子光”,这使得激射的偏振度普遍较低。基于游标效应既能减少激射的模式数又能对偏振方向进行一定的筛选,是提高激射偏振度的有效办法。
    研究团队利用钙钛矿双球微腔进行耦合,通过游标效应成功将激射的偏振度从~0.2提升至0.78。当双球微腔间距为~30 nm(纳米)时,产生光场相互作用获得了低阈值,高偏振度的单模激射,并且该激射可以在1.4倍阈值功率泵浦下以相对强度1维持55分钟。此外,还分析了单个和耦合微球的模态分布,解析了耦合前后谐振的物理图像。在游标效应作用下,由于简并模式的减少和TE与TM模式耦合效率的差异,激射的偏振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对于促进微纳结构光学微腔激光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能源产业

1.锂电池在两轮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电动自行车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正在不断升温,自行车锂电化风暴已然开始席卷攻城。近期高工锂电了解到,基于自行车领域锂电池需求的强势拉动,锂电池三巨头ABC正在加速部署该市场,并以非其现有的电池方案重新谋篇布局。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自行车用锂电池出货量达5.450GWh,同比增长61.5%。预计2020年将提升至8.448GWh,同比增长55%。
    与此同时,新国标推动叠加共享电单车(含外卖、快递)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锂电池自行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加快。
GGII认为,2019年国内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从此前的12%快速提升至近20%。乐观估计,至2021年锂电池自行车市场渗透率或将超过40%。
    当前,除过锂电三巨头ABC奔袭进场之外,包括星恒电源、天能电池、远东电池、亿纬锂能、鹏辉能源、海四达等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电池企业已经在电动自行车市场落地扎根,用其擅长的优势不断累就其市场护城河。从目前涌入电    动自行车领域的锂电池类型来看,锰酸锂方形、磷酸铁锂方形、三元圆柱、磷酸铁锂圆柱、多元复合锂圆柱、磷酸铁锂软包等等赛道选手已悉数到场。
    可以预见的是,在锂电电动自行车渗透率加速下,多种锂电池类型的纷争割据战也将打响。对于锂电池企业而言,以产品安全为前提,在市场渠道、产品性能、成本、售后服务、海外渠道方面建立并持续巩固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羹一杯。

2.国内电池企业将持续在海外市场推广磷酸铁锂电池

    近日,美国洛杉矶市长艾瑞克•贾西迪(Eric Garcetti)宣布,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纯电动大巴采购订单—155台,其中134台来自比亚迪。
    贾西迪宣布美国历史最大纯电动大巴订单—155台
    这表明,国内的龙头电动客车企业如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已经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中外电动客车的电池材料体系选择上,依旧存在极大差异。
    其中无论是以奔驰、索拉瑞斯等为代表的欧洲品牌,还是以新福莱尔为代表的北美品牌,基本上都以NCM等三元材料为主,搭载电量约250-600kWh甚至更高。其电动客车配套的电池企业主要是LG化学、三星等日韩电池企业。
    国内电动客车品牌则主要是比亚迪,宇通客车,金龙客车,其电池材料以LFP(磷酸铁锂)为主,能量密度可实现180Wh/kg。配套的电池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珠海银隆,盟固利,微宏动力,安驰新能源等。
GGII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客车累计生产约8.1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4.73GWh。其中,排名前十动力企业合计装机量约为14.35GWh,占新能源客车整体的97.42%。
    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美国家的城镇人口密度较低,市场容量小,电动客车运营路线相对较长,其电动客车运营商倾向于选择大容量电池,安全性方面,用更高成本的BMS系统和制冷方式来保证。这一方面导致欧美电动客车的电池普遍选择三元材料,用来增加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没办法大批量生产,降本难度较大,选择走高端路线,通过高售价来盈利。
    反观国内,由于市场容量足大,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足够高,电动客车厂可以批量化生产,能大幅降低成本。再加上LFP的安全性比三元材料高,国内的电动客车厂基本建立共识,除了个别使用钛酸锂电池用于快充,其余全部使用LFP电池。政策对于电动客车的补贴奖励标准,也是默认使用LFP电池。
    业内主流观点认为,国内电动客车布局全球,不但能发挥LFP的成本低优势,还可以随着欧洲电动化持续推进(相当于替中国电动客车普及概念),获得更多的市场盈利。比亚迪一位高层表示,到国外竞争,电动客车电池以 LFP为主。一方面能够避免国外三元材料专利等政策风险。缘由是欧美,日韩等国在三元体系材料上的研究比较早,申请了很多专利以及受当地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内完整的磷酸铁锂产业链,有利于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优势。

3.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一

    2020年3月19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海上风电2019年新增装机6.1GW,再次创下了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记录,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35.5%(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5GW)。
    另外,据GWEC Market Intelligence的初步预测,预计到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将新增50 GW的装机容量。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近80吉瓦,将比目前装机容量增长172%。
    2019年全球海上风电创纪录新增装机6.1吉瓦,使全球累计装机规模总达到29吉瓦
    欧洲仍然是海上风电的最大市场,占2019年新风电装机量的59%,而亚太地区占其余41%。
    中国以2.3GW再次成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最多的国家,英国和德国位居第二和第三,分别装机1.8吉瓦和1.1吉瓦。
    2019年,海上风电约占新风电装机的10%,高于2015年的5%。
    GWEC预计,随着在美国,中国台湾,日本,越南和韩国等海上风电新兴市场项目目标的实现,预计2020年到2024年全球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超过50GW。
    数据来源:GWEC
    GWEC首席执行官Ben Backwell表示:“在2019年,看到海上风电的强劲持续增长趋势,目前海上风电已占风能总安装量的10%。另外,欧洲成熟市场虽然继续占据新增装机大部分,但是亚太地区正在逐步成为新增装机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中国,目前已经连续成为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最多的国家。
    Ben Backwell还认为“海上风能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巨大机遇,因为它可以代替昂贵的进口燃料,为土地有限的国家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并大规模提供竞争日益激烈的零碳能源。海上风电的经济利益不可低估,它有可能产生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并建立供应链,所有这些都可以为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4.天合光能为全球首批特高压光伏项目供应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近日,天合光能宣布成为全球首批特高压光伏项目指定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将为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下称“青海特高压项目”)提供TrinaPro天合智能优配解决方案(下称“TrinaPro”)及600MW P型、N型高效光伏组件。迄今为止,此次合作是TrinaPro在全球市场签订的装机量最大的光伏项目。
    自2018年初上市以来,TrinaPro便获得全球客户青睐,足迹遍及欧洲、拉美、亚洲等地。此次助力青海特高压项目的TrinaPro,优选天合光能N型i-TOPCon高效组件,整合智能跟踪系统和逆变器,可有效提升系统效率,降低度电成本,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此外,叠加高密度组件技术的天合光能72版型N型i-TOPCon组件,正面功率最高可达450W,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0.9%,能进一步推动BOS成本下降。
    青海特高压项目始于青海海南州,止于河南驻马店市,总投资约226亿元,计划于2020年9月底建成并网。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1800万吨原煤的使用,帮助减少1.4万吨烟尘、9万吨二氧化硫、9.4万吨氮氧化物及296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天合光能中国区TrinaPro负责人谢入金表示:“此次合作的达成,体现了市场和客户对天合光能高效组件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我们深受鼓舞。青海特高压项目将成为全球第一条专供清洁能源输送的特高压通道,是中国发展、运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来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一次重大创新。我们相信天合光能的高效组件及TrinaPro能进一步保障这一重大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行。”

5.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天然气

    据3月16日Kallanish Energy报道,从上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过天然气发电量。
    2019年7月至9月的政府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创下28.8太瓦时(TWh)的记录,同比增长16%。这也略高于该国占主导地位的发电燃料——天然气的发电量。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英国能源结构的39%,这得益于风力发电量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加。陆上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4%,海上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43%。
    Etopia项目的创始人约瑟夫·丹尼尔斯(Joseph Daniels)说表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时刻,这个里程碑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区分开来。可再生能源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一创纪录的数字表明,我们已经准备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随着英国逐步将煤炭从能源结构中剔除,英国的化石燃料发电量一直在下降。在此期间,这些燃料的价格下降了40.1%,这是官方调查历史上显示的最低值。煤炭发电量下降61%,至0.7太瓦时,而天然气发电量仅下降1.2%,至29太瓦时。天然气仍然是英国第一大发电燃料,全国40个电站都使用天然气发电。
 

四、复合材料行业

1.2020-2024年全球热固性预浸料市场分析

    预浸料正逐渐成为制造零件的通用材料,在这些零件中易用性、性能一致性和高质量的表面光洁度显得至关重要,而在不同类型的预浸料之间,热固性预浸料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热固性预浸料中通常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芳纶纤维作为增强纤维,基体大多采用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1)市场规模预测及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市场分析,预计未来5年全球热固性预浸料市场将以健康的速度增长,预计2024年热固性预浸料市场规模将达到68亿美元。目前,热固性预浸料占整个预浸料市场的75%以上,并且未来仍将是最主要的市场。在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推动下,亚太地区同期可能会实现最高增长,包括热固性预浸料在内的复合材料在各种最终用途行业中的渗透率不断增长,正在推动该地区市场的飞速发展。
(2)按照树脂类型,环氧树脂预浸料仍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BMI预浸料增速明显。
    根据树脂类型对热固性预浸料进行细分,包括环氧树脂预浸料、酚醛预浸料、BMI预浸料、氰酸酯预浸料和聚酰亚胺预浸料。预计环氧预浸料将在未来5年内保持其市场主导地位,其原因在于环氧树脂预浸料制造的零部件具有出色的强度、耐久性和耐化学性,而且环氧树脂预浸料在高温下可提供高性能,热/湿工作温度高达121°C。由于第五代军用战斗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的产量增加,BMI预浸料在预测期内可能会出现最高幅度增长。BMI预浸料可以在最高350°C或更高的温度下运行,并且可以在各种高温应用中使用,例如工具、发动机机舱、压缩机整流罩、推力反向器、赛车组件、天线罩和导弹推进系统。
(3)根据最终用途行业类型,航空航天与国防仍将是市场的增长引擎
    热固性预浸料市场细分为航空航天和国防、风能、消费品、船舶、汽车、建筑等。在预测期内,航空航天与国防可能仍将是市场的增长引擎。热固性预浸料是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复合材料的主要材料类型,并且优选用于飞机的所有关键部件。在未来的几年中,在飞机工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下一代航空飞机计划(A350XWB和B787)将会带动热固性树脂产业持续高增长。对于风电叶片领域,复合材料零件应用也逐年增加,相继开发了尺寸更大的风力涡轮机叶片。飞机工业的高速增长,节油型飞机对复合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轻质和耐腐蚀零件的需求不断增加,均是推动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热固性预浸料的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这又将提高复合材料在下一代产品中的渗透率。
(4)预浸料生产链条中制造商的并购将有助于终端市场整合
    目前热固性预浸料市场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热固性预浸料制造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近年来,热固性预浸料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更大的市场整合,因为该行业在过去几年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并购活动。并购的执行、新应用的开发、预浸料的改进以及与零件制造商达成长期供应协议是主要参与者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关键策略。

2.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预浸料发展概况

    近几年出现了多种针对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预浸料的浸渍方法,常见的有熔融浸渍法、溶液浸渍法、粉末硫化浸渍法、粉末悬浮浸渍法、混编制备法等。
1.  国外技术发展状况
    国外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预浸料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处于工业化生产阶段。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通过熔融浸渍法,自1982年起相继研制出了APC-1和APC-2等碳纤维/聚醚醚酮单向复合材料预浸料;美国Ticona公司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了高性能单向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设备如图1所示。德国采用粉末悬浮浸渍法成功制备出了热塑性预浸带。其生产速度为5m/min,预浸带的纤维体积含量为 60%。另外, 法国的 BASF 公司也采用此浸渍方法制备出了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
图1  熔融浸渍工艺
    采用粉末流化浸渍法来进行粉末预浸丝束的制备,首先将碳纤维丝束展宽展薄;然后通过一个充满了 10μm 的微小粉末的流化床,使树脂粉末均匀地涂覆在纤维表面;最后将其用树脂薄膜包裹起来,得到包裹有树脂粉末的纤维束,即粉末预浸丝束(Powder Impregnated Bundles),这种预浸丝束质地柔软,可以编织成各种织物,经过多层铺贴成固定形状后,加温加压即可制成复合材料,使用十分方便。纤维混编技术,将热塑性树脂加工成微细纤维,然后将其与碳纤维混合编制成织物提高树脂与纤维浸润性,如图2所示。  
图2 混编预浸料及其成型工艺




2. 国内技术发展状况
    国内对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产业化是:玻璃纤维增强PP热塑复合材料预浸带,已经在房车、冷藏车、集装箱及箱式货运车上应用。
    国内其他研究成果有:一套浸渍连续纤维热塑性预浸带的小型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机械辊子来使纤维丝束展宽,浸渍方式是熔融浸渍,最后得出树脂含量为 40%∼70%的连续碳纤维预浸带和连续玻璃纤维预浸带。采用溶液浸渍法,研究PPESK 树脂溶液浸渍各种纤维的过程,分析不同参数对浸渍效果以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把连续碳纤维浸渍在PPS粉料和二苯醚酮混合而成的悬浮液中,制备出了性能优越的预浸料;把 PPS 和水混合而成悬浮液状的 PPS 泥浆,以此来浸渍连续纤维,制备热塑性预浸料。研究了连续玻璃纤维的粉末浸渍过程,结论显示,粉末浸渍效果随着粉末粒径减小或辊子数量增大而增加;采用粉末流化浸渍法,将纤维丝束制备成热塑性预浸带,并搭建了一套制备热塑性预浸带的试验装置。
3. 产业化的技术工艺
3.1 国内商业化的热塑预浸料进展情况
    国内产业化的制备方法是流延法制备玻纤增强PP、PA、PC、PE等热塑树脂的预浸带,目前也有部分厂家做出来碳纤预浸PA或PEEK的预浸料,但是受制下游应用原因没有批量应用。现今在市场应用最广的就是玻纤PP预浸料。
3.2国外商业化的热塑预浸料进展情况

3.日本帝人集团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Sereebo®”被松下摄像机采用

    3月19日,帝人株式会社宣布,公司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Sereebo®(世力堡)”被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下”)的数码 4K 摄像机“AG-CX98MC”和“HC-X1500GK”采用。
    最近发布的“AG-CX98MC”和“HC-X1500GK”是松下支持高画质录制的摄像机。“AG-CX98MC”与以往的机体相比体积缩小了约40%,重量减轻了15%,连续拍摄时间长达约4小时35分钟,并且具备摄像机独有的高移动性和便携性。
    一方面,帝人公司所开发的“Sereebo®”可大幅缩短成型时间,是适用于电器产品和汽车零部件量产的创新 CFRTP。本次松下采用帝人的聚碳酸酯树脂基“Sereebo®”复合材料结合注塑成型工艺生产摄像机的手柄和顶盖部件。
    摄像机为了平衡机体和内部的重量及强度,通常采用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但由于其纤维长度短,因此存在强度不够高的问题。但“Sereebo®”采用帝人独创的树脂合成技术,在实现了轻量化和强度的同时,具备优异的阻燃性。此外,通过独创的树脂加工技术,碳纤维不会浮出表面,能够获得良好的表面外观。
    帝人公司将针对精密设备、电器产品等需要大规模生产,以及需要高强度和轻量化材料的产业大力推广“Sereebo®”,巩固在复合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

4.麻省理工研究人员研发无需大型热压罐生产航空级复合材料的新方法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新研发出一种无需大型加热炉和热压罐即可生产航空级复合材料的方法。新技术可能有助于加快飞机和其他大型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
    研究人员没有将材料层放在加热炉中进行固化,而是将它们包裹在碳纳米管超薄膜中。当给薄膜通电时,碳纳米管就像纳米级电热毯一样,迅速产生热量,从而使其中的材料固化并融合在一起。利用这种“脱加热炉工艺”,研究团队仅消耗1%的能量就能完成航空级复合材料的生产,其强度与传统制造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强度相当。
    研究人员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强度测试,他们发现用这种新工艺制得的复合材料与传统标准热压罐工艺制得的复合材料一样坚固。他们在实验中使用了几厘米宽的样本,样本的尺寸足以证明纳米孔网络可以对材料加压并防止形成孔隙。为了使该工艺可用于制造整个机翼和机身,研究人员将必须找到制备尺寸更大的碳纳米管多孔薄膜的方法。

5.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热压罐成型决定性的因素

    热压罐成型技术是塑料加工中较为简单且普遍的一种加工方式,同时也是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型方式。具有成型制件性能高和质量稳定等优点,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如设备投资大、制作成本高、能耗高等。所以,如何实现热压罐成型技术高效率低成本已经成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先了解一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压罐成型过程。首先,将已经准备好的模具放入热压罐中,将预浸料铺装在框架式模具上,再用真空袋将其盖上,并且与模具四周密封;然后,将已加热的高压气体通过空气泵不断地向热压罐内注入,真空袋内部不断有气体被排出,从而形成一定的压力对预浸料进行施压工作,受压的预浸料会将自身承受的压力传递到模具型面上,表面形成对模具的压力载荷。

热压罐
    经过加热的气体会经过真空袋上表面给预浸料加热,其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真空袋和模具下表面传递给预浸料。随着温度的不断增加,预浸料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固化,带到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预浸料会形成制件,这就是碳纤维制品的热压罐成型的整个流程。
    在热压罐成型中,最常见的就是模具变形引起的尺寸偏差,模具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制作过程中由于真空袋内部气体不断被抽空产生的压力引起的模具受压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则是模具在受热后引起的膨胀形变,两个原因结合起来就会造成碳纤维产品尺寸的偏差与形状的翘曲。在这两个原因中,对模具变形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工艺参数和模具的刚度。
    其中,由于受树脂固化工艺曲线的限制,如果希望有效地减少碳纤维制品变形和翘曲的程度,关键在于模具合理的刚度设计以及对模具型面的事先调整。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增加模具的刚度能够有效地对抗压力带来的负载变形,但是对抗高温所引起的膨胀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想要获得高精度质量高的碳纤维产品,最关键的因素是合适的模具型面的调整。
    所以在设计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模具的具体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一般来说,可以用有限单元模拟的方法对其变形情况进行初步预测,结合预测的结果,再应用反变形法对模具的变形情况进行合理的改正,以保证碳纤维产品在经过成型变形后能够达到预期的形状要求。由于框架式模具结构本身具有相似性,并且模具变形的机理也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这种改善的方法广泛应用到各个碳纤维制品的制作过程当中。并且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具结构,选择工艺参数以及合适的模型进行存储。等运用到实力中可以达到优化模拟参数,减小误差,从而提高模具设计的准确性了。
    综上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作要求的提升,对热压罐成型技术也要求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工程师应该在对热压罐成型技术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压罐生产所用的设备能力参数、工艺生产过程参数以及工装模具信息进行数字化描述,形成一套相关的知识管理框架。这套框架能够提高碳纤维产品的质量提升,并且可以从本质上促进我国碳纤维产业的不断发展。

五、卫星通信行业

1.飞天联合国产Ka机上卫星互联系统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认证

    近日,继获美国联邦航空局FAASTC适航认证之后,飞天联合(FTS)XstreamSAT机上卫星系统正式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补充型号合格证认定(CAAC VSTC)——标志该套系统可以在中国注册的民航客机上安装运行。 在此之前,仅欧美企业的类似机载电子产品,能够满足相关适航装机要求。本项目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本装机项目,属于中国民航改装项目中复杂度高、周期长的机载电子系统项目,同时涉及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两个民航局方的跨国协调。飞天联合与各合作方经过近一年的深度协同,解决了多维度、多层次挑战。 
    飞天联合XstreamSAT系统于2016年启动研发,作为宽带卫星空地互联解决方案,可以完美匹配中国卫通中星16号等国产高通量(HTS)卫星,空地互联速率达150Mbps。该技术方案符合国际主流行业标准,并满足中国民航局、工信部等监管要求。
    XstreamSAT系统,也是飞天联合“创新连接(Innovative Connectivity)”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乘客、客舱和飞机的连接场景提供机上网络基础设施。这一系统将于今年一季度,正式投入青岛航空空客320机队的商业运营。届时,青岛航空将与合作方天地互联、中国卫通、飞天联合一起,率先为广大旅客提供中国上空真正的“高速互联网”体验,助力民航新基建。

2.中国卫通“海星通”业务成功覆盖全球95%航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的“海星通”业务,为6000艘中国船舶和海上平台提供卫星宽带通信综合服务,覆盖全球95%以上的航线。这张卫星编织成的“全球网”,让中国船舶行至天涯海角永不“断线”。相比国际卫星通信服务商,“海星通”资费更有优势,目前中国海域已有超过4000艘渔船使用“海星通”业务。
    同时,“海星通”助力我国海洋作业和海洋科考,例如通过“海星通”专网服务,海洋钻井平台作业数据传输上岸,再传到公司内网,企业单位可以实现对海洋钻井平台的实时监控。针对用户需求,该专网服务在满足用户对传输容量、数据质量要求的基础上,通过7×24小时运维服务保障,提高了“海星通”线路的可靠性。除了商船、渔船的常规业务,“海星通”还应客户临时需求,调度前后端资源,在中国科学院与巴基斯坦首次联合科学考察任务中,提供了长时间、持续稳定、满足传输要求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成功完成了时长1小时的海洋科考直播。
    “海星通”覆盖全球95%的海洋航线为“无人船”时代奠定基础。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通所属鑫诺公司从2015年开通中欧航线以来,应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海星通”的服务范围。2020年1月,“海星通”又顺利完成了在南印度洋海域主要航线及渔场的补充。短短5年时间,“海星通”已经可以为全球95%的海洋航线提供自主可控的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除了当前Ku频段全球网和船载卫星通信平台外,2019年国内首颗Ka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加入服务队列后,全球网更完善。高通量卫星海洋应用会加速智慧船舶的发展,为无人船时代奠定基础。2020年,鑫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上线,鑫诺海洋云也将服务于更多的人群。

3.我国首个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在轨测试第一阶段圆满成功

    2020年3月10日—2020年3月14日,在西安分院空间飞行器试验验证中心开展了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在轨测试,并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测试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安分院是我国最早开展星载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研究工作的单位,瞄准高通量卫星等民商用通信卫星市场需求,开展星地系统方案设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最终在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应用。
    本次在轨测试共进行子带交换、子带增益控制、子带功率检测、子带频谱特性及宽柔转发器下行广播和上行信令控制等测试项目,全面验证了宽带柔性转发器灵活的链路连接能力、灵活的频率规划能力以及灵活的应用模式。
    西安分院为本次测试专门建设了宽柔地面控制站,制定了宽柔控制链路星地接口技术规范并提供了控制站内的调制解调设备,在卫星和地面用户之间搭建了一条专用“高速公路”,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广播信息,用户可实时掌握上行链路资源情况,缩短系统资源分配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实践二十号卫星Ka频段宽带柔性转发器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在轨应用的宽带柔性转发器,西安分院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宽带柔性转发星地系统在轨测试及演示验证工作,第一阶段在轨测试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键技术在轨得到了全面验证,提升了产品的成熟度,为应用奠定了工程基础,后续将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目前,包括Ka宽带通信卫星和国际商业通信卫星都已经瞄准了宽带柔性转发器所蕴含的“黑科技”能量,并确定使用该产品。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发射后,承载着通信人新希望的宽带柔性转发器将成功在轨验证。

4. 太空互联网公司OneWeb资金紧张,或正考虑破产保护

    3月2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面对运营成本激增、竞争加剧的挑战中,日本软银集团支持的卫星运营商OneWeb陷入资金紧张困境,正在考虑破产。
    知情人士表示,OneWeb正在考虑寻求法院保护,尽管它仍在继续寻找可能的庭外替代方案。OneWeb将是首批获得软银支持后申请破产的公司之一,软银是其最大投资者。OneWeb和软银发言人均拒绝置评。
    OneWeb总部位于伦敦,主要生产提供高速通信的所谓低地轨道卫星。备案文件显示,自成立以来,它已经从软银、Airbus SE和高通等股东那里获得约33亿美元债务和股权融资。
    OneWeb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最大的竞争对手包括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的星链(Starlink)项目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Project Kuiper项目,其他竞争者还有Inmarsat、Intelsat SA和Eutelsat Communications SA等。
    虽然卫星互联网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但这项业务不仅受到高昂启动成本的影响,还面临着不确定的监管环境。有报道称,软银已经在华盛顿就此加大了游说力度,包括支持允许OneWeb发射更多卫星以提供互联网接入的举措。

5. SpaceX猎鹰9号将6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

    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早8点16分,在发射第五批Starlink(星链)卫星一个月后,Space X再次通过猎鹰9号火箭一箭60星的方式,将第六批Starlink卫星打入太空。不过,遗憾的是,Space X本计划在将星链卫星送入轨道之后,通过无人驾驶船再次回收一级助推器,但是本次回收未能成功。
    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猎鹰9号”在太空飞行中失去了9个引擎中的一个,但仍然能够将“星链”卫星送入轨道。本次发射原定于3月15日进行,但因发动机异常和天气原因,两次中止、延期。截至目前,SpaceX已经累计发射362颗卫星,成为世界上部署卫星最多的商业航天公司。
    SpaceX的火箭可回收技术以及星箭一体化设计,大大加快了星座部署进程。它以一箭60星的方式,在短短一年内,颠覆了行业对卫星发射和部署的认知。但来自5G大规模基建的竞争、过于宏大的太空部署和缺乏细节的技术披露,也引发行业人士质疑。目前来看,每年预计贡献300亿美元的Starlink仍是SpaceX最有商业化前景的项目。按照公司计划,Starlink将于今年夏天投入商业化运行,加上5月份的龙飞船载人航天任务和执行火星任务的Starship(星舰飞船)的工业化,全面提速的SpaceX今年将吸引比以往更多的目光。
    截至目前,SpaceX已经累计发射362颗卫星,其中入轨的组网卫星为300颗,而前期发射的62颗测试卫星不具备星间通讯能力,不会参与组网。此次发射过后,SpaceX已经成为世界上部署卫星最多的商业航天公司。但现有卫星数量相比整个Starlink的万颗部署计划,仅完成了冰山一角。
    除了抢跑全球卫星互联网市场,星链计划被寄予厚望的另一个原因是,未来十年的持续盈利将为SpaceX奔赴火星的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这也是SpaceX减轻对资本市场依赖的重要尝试。

六、金融资本市场

1.上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78起事件,涉及总金额312.59亿元人民币。

    截至上周五下午,共发生41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35起,共计191.88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投资事件是:2020年3月17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中远海运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能)51.00亿人民币。中远海能是一家能源运输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油品和天然气等能源运输,以服务大型石化企业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为目标,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全程能源运输解决方案,业务包括油品运输、LNG运输等。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并购市场共发生30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95.56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是:2020年3月17日,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受让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韶能股份)20.0%的股权,作价26.43亿人民币。韶能股份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电力生产与销售商,主要业务涉及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太阳能发电,目前已有杨溪水流域水电站、韶关市湾头水电站、韶关生物质能分公司等发电项目;此外公司还涉及天然气业务以及齿轮、纸业等非电力业务。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有7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25.15亿元人民币。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2020年3月20日,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华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50.81元/股,募集资金9.82亿人民币。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旗下“大气环境AI大数据体系建设项目”、“大数据AI研发体系建设项目”、“环境智能传感器升级研发项目”、“云链数据库共享交换平台升级研发项目”、“城市人工智能软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随着募投项目的完成,将进一步增强佳华科技的现有优势,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佳华科技专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聚焦智慧环保领域、拓展智慧城市应用。是集物联网智能制造、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智能分析为一体的覆盖物联网全产业链的物联网大数据服务企业。

2.科创板上市门槛提高!新增3项常规指标+5项例外

    证券法已明确实施注册制,上市门槛降低,亏损企业也可上市,科创板成功的经验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在过会率几乎100%的注册制市场上,不设设置较高门槛,将会使得很多质地差甚至沦落为垃圾股的企业上市。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设置必要的门槛,让真正需要资金和扶持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为投资者把一些非优质企业挡在门外,是监管的职责所在。 
3月20日,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了《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证监会制定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指引》进一步明确了科创属性的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同时符合下列 3 项指标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 6000 万元以上;(2)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 5 项以上;(3)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 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 3 亿元。
 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上市标准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可不适用上述第(3)项指标中关于“营业收入”的规定;软件行业不适用上述第(2)项指标的要求,研发占比应在10%以上。
二、支持和鼓励科创板定位规定的相关行业领域中,虽未达到前述指标,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
    (1)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2)发行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或者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3)发行人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4)发行人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并实现了进口替代;(5)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 50 项以上。

3.清科研究发布《2020年中国创业投资(CVC)发展研究报告》

    随着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不断发展,行业逐渐显现出兼容并蓄的特色,产业集团开始利用股权投资方式达到战略驱动、核心业务赋能、新兴行业布局等目的,公司创业投资/战略投资者(CVC)逐渐在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18年清科私募股权投资50强机构中,腾讯投资、阿里资本、小米集团、百度投资、京东均榜上有名,2019年清科发布中国战略投资者(CVC)10强,CVC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
    全球CVC投资小幅上涨,中国CVC投资下滑明显,CVC投资是股权投资领域的中坚力量。根据CB Insights 《2019年全球CVC投资报告》,全球CVC投资活跃度在2019年小幅上涨,投资案例数为3,234起,同比上涨8%,投资金额约751亿美金,同比2018年上涨3%,全球CVC投资也在连续上涨中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地域分布上,亚洲地区案例数首次超过了北美地区,占比达40%,主要源于日本和印度的增长,尤其是印度上涨了47%,而中国则出现明显下滑。根据私募通数据,中国CVC投资共705起,同比下降17%,投资金额共1,139.13亿元,同比下滑41%,与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收缩不无关系。
    从投资阶段和轮次来看,CVC投资往往更具灵活性,以实现集团或母公司战略为目的,进行全阶段、全产业链投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CVC平均投资金额与中国CVC投资水平相当,均略高于1.6亿元,介于VC和PE市场投资均值之间。相比而言,我国CVC机构对种子轮项目的支持占比低于全球水平,较少投资于无融资历史的种子项目,轮次主要集中在A/B轮,但对后期优质项目同样不惜重金。
    退出方面,CVC投资的企业中,被投企业IPO和并购为主要退出方式。2019年CVC机构退出中,被投企业IPO退出笔数占比超过55.8%,被投企业IPO和并购总计占比71.7%。CVC投资后一般以持有为主、帮助和扶持企业发展、不谋求快速退出,即使企业上市,CVC投资机构在注重双方协作的考虑下,仍然选择持有,实际减持较晚。在这样的模式下,CVC也收获了大量企业IPO,例如腾讯CVC投资的企业已有23个完成上市。但外设的CVC投资主体若以基金形式存在进行了对外募资,也存在一定的退出压力。
    中国CVC投资表现出高集中度。2019年,投资金额最多的10家产业集团投资共904.67亿元,占同期全部CVC投资的79.4%,头部产业公司优势明显。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产业集团投资板块不断扩大。

4.上市公司非公开引入战略投资者,监管要求超市场预期

    3月20日,市场多方翘首以待的“新政补丁”终于出炉。证监会带来最新的解释,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关事项的监管要求》,给战略投资者给出了认定。
首先来看下战投补丁规则的核心要素,包含两大主要内容。
    1.明确上市公司董事会确定的战略投资者,是指具有同行业或相关行业较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上市公司谋求双方协调互补的长期共同战略利益,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较大比例股份,愿意并且有能力认真履行相应职责,委派董事实际参与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帮助上市公司显著提高公司质量和内在价值,具有良好诚信记录,最近三年未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投资者。
    2.同时还应该满足以下其二的认定:(1)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资源,显著增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上市公司的产业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2)或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大幅促进上市公司市场拓展,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大幅提升。


    此前,根据再融资新规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战略投资者需要最少锁定18个月。
尽管在定价基准日和锁定期等方面有所放松,但证监会此次补丁当中对于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却并不低。目前市场人士大多认为证监会给出的战投标准过于严格。
    此前,截至3月12日时,已经有51家上市公司披露再融资预案,且拟引入投资者的锁定期为18个月。其中自然人、私募股权基金、实体企业参与认购的金额高达128.32亿元(占总融资金额的22.76%),可能被认定为财务投资者的公私募基金、险资、券商、投资咨询公司等资金拟认购规模则高达115.79亿资金,按照证监会披露的标准,或将有超过4成资金被剔除再融资方案,这将对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造成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证监会的补丁规则中,除了严格限定战略投资人标准之外,对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也给出诸多要求。
    在关于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决策程序方面,证监会提出上市公司拟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应当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管理办法》《创业板管理办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包括:
    1.上市公司应当与战略投资者搭订具有法律约東力的战略合作协议,作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合作安排。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战略投资者具备的优势及其与上市公司的协同效应,双方的合作方式、合作领城、合作目标、合作期限、战略投资者拟认购股份的数量、定价依据、参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安排、持股期限及未来退出安排、未履行相关义务的违约责任等。
    2.上市公司董事会应当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事项作为单独议案审议,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独立董事、监事会应当对议案是否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发表明确意见。
    3.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对引入战略投资者议案作出决议,应当就每名战略投资者单独表决,且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中小投资者的表决情况应当单独计票并披露。


    在关于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方面,上市公司应当按照《管理办法》《创业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包括:
    1.董事会议案应当充分披露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商业合理性,募集资金使用安排,战略投资者的基本情况、穿透披露股权或投资者结构、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等。
    2.非公开发行股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在年报、半年报中披露战略投资者参与战略合作的具体情况及效果。


    另外,证监会还对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履职提出要求。
    1、保荐机构和发行人律师应当勤勉尽责履行核查义务,并对下列事项项发表明确意见:
(1)投资着是否符合战略投资者的要求,上市公司利益和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2)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借战略投资者入股名义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3)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是否存在向发行对象作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或者直接或通过利益相关方向发行对象提供财务资助或者补偿的情形。
    2.持续督导期问,保荐机构应当履行职责,持续关注战略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战略合作情况,督促上市公司及战略投资者认真履行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义务,切实发挥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发现上市公司及战略投资者未履行相关义务的,应当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