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15期

行业报告 2020-06-05 15:23: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富士康宣布将会大力支持国产芯片发展

       目前,特朗普对华为芯片采取了全面封锁,这让华为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为了能提前应对危机,据悉,华为也已经存储了大量的芯片,但是这些库存也仅仅只够华为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华为现在也必须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行,在国内市场上,华为和中芯国际也开始强强联合,在芯片代工领域,华为已经把14nm的芯片订单交给了中芯国际,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中芯国际没有荷兰ASML光刻机的支持,所以也很难为华为代工高端旗舰芯片。
       一直以来,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相较于美国确实存在劣势,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第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却突然正式宣布:未来富士康将会会大力支持国产芯片和国产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这对于国产科技企业来说,无疑也算是一大好消息了,有了富士康这种强大的代工巨头出手,未来国产芯片在代工领域也或将取得突破。
       而富士康正式宣布这一消息以后,美科技界也措手不及,与此同时,郭台铭表示:富士康一直都想要进军半导体芯片行业,根据富士康的计划,将在大陆建一座晶圆工厂,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有能力也有技术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发展,而富士康的出手将来也一定会推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目前,全球的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了弯道,而富士康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也无疑是最佳时期。除了富士康以外,还有一大国产芯片巨头联发科最近也动作频频,近日,联发科还直接发布了天玑820芯片,这一5G芯片发布以后,小米将与联发科合作,进行全球首发;除了小米以外,华为荣耀总裁赵明也表示,在强压之下,华为也可以与联发科合作,使用天玑系列芯片。

2.美国正在推动370亿美元的半导体领先计划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半导体产业正加紧游说,争取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金用于工厂建设和研究,以使美国领先于中国和其他大量补贴其芯片产业的国家。
       报道指出,贸易组织半导体工业协会(SIA)提出一个370亿美元的建议,包括对建造新芯片工厂的补贴,对寻求吸引半导体投资的州的援助以及增加研究资金的资助。
       据SIA估计,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芯片生产能力中所占的份额将几乎翻一番,达到28%左右,尽管其中包括驻华外国公司的产量(如 Intel和GlobalFoundries)。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之一,但由于受到补贴的刺激,它们转向了亚洲,以色列和爱尔兰,只有12%的芯片在美国境内生产。
       SIA的建议包括为新建的半导体工厂提供50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该工厂将与私营部门合作进行融资和运营。在给国防部官员的一封信中,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在4月建议该公司与五角大楼合作,建造和运营这种设施。另外还有150亿美元将作为整笔拨款分配给各州,它们可以用来为新的半导体制造设施提供激励。根据SIA的建议草案,剩余的170亿美元将增加联邦研究金库,其中包括用于基础研究的50亿美元,用于应用研究的70亿美元和用于新技术中心的50亿美元。
       根据SIA的计划,资金将专门用于美国的facilities,但国内外公司均可使用。尽管SIA表示其计划并未受到人们的青睐,但50亿美元的代工开发费用却被业界和政府人士视为是英特尔建设工厂的动力,而不是外国制造商的动力。

3.国家大基金二期加速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

       国家大基金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重要风向标。大基金一期已投资完毕,总投资额1387亿元,公开投资公司23家,累计投资项目达70个左右。分领域来看,一期投资项目中集成电路制造占比最高,达67%,设计和封测分别占17%和10%,而设备和材料仅占6%。
       大基金二期已于2019年底完成筹资,注册本为2041.5亿元,远高于一期的1387亿元,且其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一期基金覆盖较少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
       一二期基金协同配合,完成半导体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本土半导体制造企业有望打破相关领域技术垄断,加速国产替代实现产能崛起,并将带来更大的投资机会。
       由于2019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全球各大晶圆厂都推迟了产能增加计划,但是并没有取消。随着2019年下半年中美贸易的复苏和5G市场的爆发,2019年全年全球晶圆产能还是维持了720万片的增加。
       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2019年全球晶圆代工行业的市场规模约654亿美元,同比持平。19Q4台积电营收104亿美元,市占率达到约52.7%。三星、联电、联华电子与中芯国际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达到17.8%、8.0%、6.8%、4.3%。
       2020年伴随5G及数据中心的需求增长,行业或进入复苏通道。全球晶圆产能将在2020年至2022年将迎来增加高峰期,机构预计三年增加量分别为1790万片,2080万片和1440万片,在2021年将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汽车电子等新型应用市场带来巨量芯片增量需求,国内晶圆厂面临重要行业机遇,长期性与规模性的下游投资将对半导体设备厂商创造极佳的成长环境。

4.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投前估值75亿元

       在今年四月,比亚迪方面宣布,公司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微电子重组完成,并已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该公司将比亚迪半导体业务深度聚合,同时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多元化股东结构,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
        比亚迪官方公告表示,2020年5月26日,本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议案》。本轮投资者按照目标公司的投前估值人民币750,000.00万元,向比亚迪半导体合计增资人民币190,000.00万元其中人民币7,605.005865万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82,394.994135万元计入比亚迪半导体资本公积,本轮投资者合计取得比亚迪半导体增资扩股后20.2126%股权。本次增资扩股事项不属于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关于本次增资的用途,比亚迪方面表示,公司应将从本次投资中获得的增资款全部用于主营业务,包括补充运营资本、购买资产、雇佣人员和研发,以及投资方认可的其他用途。

 
        本次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分反映了比亚迪集团半导体业务深度整合后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是继其内部重组之后,积极寻求适当时机独立上市的又一重要进展,后续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比亚迪半导体上市工作,并着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子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5.ASML推出第一代HMI多光束检测机,速度提升600%

        作为制造芯片的核心器件,光刻机自然是重中之重,而一款性能出众的光刻机也是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必要条件,而在光刻机领域尤其是高端光刻机,目前基本上被ASML所垄断,而ASML也给包括英特尔、台积电以及三星等晶圆代工厂提供最新的EUV光刻机。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晶圆代工厂商开始研发和量产5nm工艺,如今ASML宣布将会采用全新的技术,从而让5nm晶圆的产品成倍提升。
         ASML宣布正式发布第一代HMI多光束检测机HMI eScan1000,这个检测机可以适用于5nm及更先进工艺,使得产能大涨600%。根据ASML的介绍,HMI eScan1000实际上是一套能够验证先进工艺生产出来的晶圆质量的系统,它的作用就是检测制造出来的晶圆能够符合要求和预期。
        全新的多光束检测机HMI eScan1000能够同时生产和控制九道电子束,检测性能提升了600%,因此晶圆的制造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此外HMI eScan1000不单单能够检测5nm工艺的产品,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更先进的工艺做准备,而现在这款产品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已经在陆续测试。简单来说,ASML研发的这个HMI eScan1000机器就是一台验证先进工艺生产出来的晶圆质量的系统,工艺越先进,检测系统就越重要,它的检测精度、吞吐量决定了生产的效率。
        ASML的HMI eScan1000的突破之处在于能够同时产生、控制九道电子束,所以产能提升了600%,可以大大减少晶圆质量分析所用的时间。目前HMI eScan1000可以用于5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晶圆测试,已经交付给客户进行测试验证,未来ASML还会推出光束更多的测试设备以满足客户对先进工艺的要求。

激光器行业

1.相干发布二季报并宣布调整市场战略

       5月27日,美国相干(Coherent)公司公布了截至2020年4月4日的2020财年二季度财报。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干公司二季度净销售额为2.93亿美元,同比下降21%;净亏损4.19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0.21亿美元;非公认会计原则毛利率为36.2%。
相干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Kevin Palanik表示:“第二财政季度的总收入为2.931亿美元,低于我们此前的预期。这主要是受到了全球性COVID-19流行病的影响。我们估计疫情对本季度收入的影响大约在3000万至3500万美元之间。”
        从地域上看,亚洲市场收入在二季度占总收入的48%,美国市场占25%,欧洲市场占22%,其他地区占5%。按市场划分,第二季度微电子市场收入占42%,材料加工市场收入占29%,OEM组件和仪器收入占22%,科研和政府收入占7%。
        相干公司表示今后相干公司将会启动“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 调整细分市场策略,即只有在细分市场占据No.1或No.2的位置时才会参与市场竞争,否则将重新集中精力于优势市场;
        2. 与新细分市场战略相一致,相干将不再参与光纤激光器市场的“价格战”,并将退出同质化竞争的光纤激光器市场;
        3. 专注于能体现技术优势并能获得市场回报的领域(如微电子、生物仪器和医疗设备制造);
        4. 加大对OLED市场的投入,利用自身优势推动micro LED显示器等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在未来将与激光加工愈发紧密。
        同时,相干公司还将会“简化”公司,包括组织结构和地点数量,以及运营和报告财务状况的方式。

2.上海神光激光正式成立股东实力雄厚

        5月18日,上海先进激光产业创新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推进会暨上海神光激光技术制造装备研发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上海嘉定工业区举行。据悉,该公司/平台将致力于攻克超短脉冲激光、准分子激光和EUV光刻光源技术瓶颈,并将之运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激光装备技术研发、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高端激光医疗装备技术研发、智能探测激光装备技术研发等领域。
       上海神光激光技术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28日,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通过全资控股的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出资700万元人民币,以35%的持股比例成为神光激光的最大股东。由嘉定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由上海科学院全资控股的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则分别出资500万元,各占神光激光25%的股份。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则出资300万元,占股15%。
       由上光所全资控股的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则成立于1989年,是上海光机所为适应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激光与光电子"产业而组建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大恒公司下设光电仪器设备、光学薄膜、光电子材料、特种玻璃、景观工程、激光雷达6个事业部,产品涵盖光学生物传感器&监测仪、光学平台和调整架、光纤激光器、激光及光电子晶体、脉冲氙灯&氪灯、激光雷达等多个品类。本次注资成立神光激光,是上海光机所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的体现。目前,上海光机所在嘉定区建设有“中科神光”科技产业园,在嘉定注册的控(参)股公司10余家(包括已在光纤激光器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飞博激光),形成了一个围绕“激光与光电子”的高科技企业群。
      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嘉定区国资委下属的国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嘉定工业区的开发和建设。公司成立于1992年8月13日,前身为嘉定工业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实际上,嘉定的科创底蕴早在1958年被命名为“上海科学卫星城”时就开始形成。2015年5月,嘉定又被上海市确定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市郊唯一重要承载区。目前,嘉定区利用科技城溢出效应,深化院地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倾斜、政策支撑、服务聚焦, 已经推动了八英寸线、质子治疗装置等41个重点项目落地,与科研院所相关的落地企业有400多家,年产值达百亿元。
      上海激光所的前身上海市激光技术试验站成立于1970年。1977年11月,上海科学院正式成立,并将激光技术试验站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划入上海科学院旗下。2001年转,上海激光所制为科技型企业。上海激光所专业从事激光加工设备及工艺、激光生物医学设备、激光直接物标溯源系统、多媒体艺术激光、激光光学元器件、激光全息与防伪等激光光电子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为相关行业提供激光应用解决方案及检测服务。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ICRD)是根据国家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由上海市政府于2002年底支持组建成立,是面向全国集成电路企业、大学及研究所开放的非盈利性公共研发机构,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化经营管理。研发中心掌握了多个技术代的工艺技术和知识产权,为中国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建设提供了多套技术转移和服务,通过以先进工艺带动装备和材料研发评价的方式,为国产光刻机、刻蚀机、铜互连、光刻胶、大硅片等装备和材料提供全方位验证和工艺配套,推动供应链的国产化。

3. Jenoptik一季度营收增长3.6% 达2.1亿欧元

        尽管2020年一季度爆发了全球性新冠肺炎,但德国Jenoptik集团依然迎来一个良好的开端。受益于许多地区的强劲需求以及对Hillos GmbH公司进行重组调整,Jenoptik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加3.6%,达到约2.117亿欧元。
        在重组调整后的基础上,VINCORION和光学部门的订单量都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此外,公共部门客户和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业务受疫情影响不大,这两个行业均呈增长态势。照明和生产部门则受到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强烈影响。西班牙公司INTEROB于2020年1月被收购,该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为集团贡献了180万欧元的收入。
        Jenopti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efan Traeger表示:“我们的大部分业务在第一季度表现强劲。令人振奋的是,半导体设备领域继续保持稳定需求,这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今年第一季度,照明与安全部门和VINCORION公司还增加了公共部门客户的收入,再加上良好的秩序和健康的资产负债表,这是我们在危机中变得更强大的良好基础。”
        本次全球性疫情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对Jenoptik而言,除中东/非洲以为的地区收入均有下降,亚太地区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从2019年一季度的2300万欧元下降至1640万欧元。2020年一季度,Jenoptik照明和光学部门创造了6880万欧元的收入,受Hillos GmbH公司的重组调整影响同比下降了11.2%。半导体设备行业的业务保持稳定,但生物光子学和工业解决方案部门的收入出现下降。总体而言,该部门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降至1490万欧元(上年为1660万欧元),原因是上述部门的未充分利用以及已启动的结构调整和场地优化。截至2020年3月31日,照明和光学部门公布的订单额为7340万欧元,订单积压达到1.414亿欧元。

4.半导体激光器产业现状与技术流派前景

         近年来,中国激光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是活跃的制造业市场及工业激光设备的主要市场,受宏观经济发展、制造业产业升级、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中国工业激光产业成为受高度关注的产业之一,市场发展迅速。2015年,中国取代欧洲,首次成为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
         2013年以来,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CO2激光器市场被逐渐侵蚀,光纤激光器成为工业激光器最大产品结构,作为光纤激光器泵浦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2016年、2017年是我国半导体激光飞速发展的3年,2017年以后,由于部分光纤激光器龙头厂商开始大批量单独生产LD器件、LD芯片,减少了对半导体激光器泵浦采购。加之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半导体激光器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到2019年,我国半导体激光器市场规模为19.79亿元,同比增长10.6%,2013-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17%。
         国内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相对较晚,但随着应用市场的快速扩大,也孕育出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如山东华光光电(1999.11.成立)、西安华科光电(2002.9.成立)、北京凯普林光电(2003.3.成立)、西安炬光科技(2009.9.成立)、苏州长光华芯(2012.3.成立)等,这几家企业2019年销售额均超过亿元。
两种技术流派:单管耦合与巴条耦合
        目前工业加工市场已成为半导体激光器的最大市场,而不论是直接加工还是作为泵浦源,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业应用都离不开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的耦合主要有两个技术流派,分别是单管耦合技术和巴条耦合技术,这二种技术本质相同却又各具特点。
        所谓单管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光芯片”。其制作过程与半导体芯片一样,都要经过硅晶圆制造、IC设计、IC制造、IC封测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制成的一小片芯片,即称为单管半导体激光器。而激光巴条可以看做是 多个半导体单管并排形成的激光器单条,称之为一个bar,实质上是在同一基底上构建一系列半导体激光器单管而形成的,也可以叫线阵激光器。简单理解就是,多个单管排列成为一个巴条,而一个巴条又可拆分多个单管。
激光单管(左)与激光巴条(右)
       激光器单管仅有一个发光点,易于进行光纤耦合,因此常用作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多为中低功率),能够有效减少热效应的相互影响,同时易于检修、维护、更换,而且高电压低电流的驱动电源结构简单,成本低;而激光巴条由于发光点多,具有更高的发光功率,因此常用作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的泵浦源或直接发光,在医美、军工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目前国内的激光器单管最高功率能做到20W,而激光巴条则能实现300W甚至更高功率的输出。
       由于光纤激光器的爆发式增长及工业市场的巨量需求,单管耦合是目前半导体激光器中应用更广的技术方案。代表企业包括美国的Lumentum、nLight,国内的凯普林、长光华芯等。而巴条耦合则由于存在散热、后期维护等问题,为企业入局造成较高门槛,代表企业如德国Dilas、LIMO等。
未来走向:两派技术各有所长,市场发展兼容并包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在材料加工、泵浦源、医疗美容、传感照明等应用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商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领先的公司在产品性能提升、应用拓展、性价比提高等方面不断发力。单管耦合技术与巴条、叠阵直接输出及巴条耦合技术,作为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发展的两条主要技术路线,一直以来以各自的优点,分别在不同的细分应用上独立发展。
       尽管眼下工业激光市场的泵浦源多采用单管耦合技术,但巴条、叠阵、巴条耦合在功率上有着先天优势,随着光纤激光器功率不断提高,巴条技术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半导体激光器在医美应用、固体激光器泵浦源、高功率直接加工等市场也在飞速发展,也为巴条技术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两种技术流派各有特点,在应用上能够相互弥补,在增量巨大的市场完全能够兼容,彼此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对国内半导体激光器企业而言,扩充技术储备范围,对长远发展意义非凡。

新能源行业

1.大众入股江淮和国轩,加强在中国电动业务的发展

        5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与江淮和国轩达成的两项战略性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会加强和拓宽大众在中国电动出行业务的发展。”迪斯表示,通过增持江淮大众,将开发和销售对于中国消费者极具吸引力的全新电动车型,预计其销量也会非常可观。
       未来江淮大众会推出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优势互补的产品,小型纯电动车将是江淮大众很好的切入点,可以增强大众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而通过和国轩高科的合作,大众能极大地保证未来电动车最重要的电池供应能力。之所以选择入股国轩高科,迪斯表示,首先,国轩高科和江淮大众同样位于合肥,从地缘上可以产生很好的研发协同效应。
       另外,大众也不仅仅是在中国投资了电池企业,在欧洲,其也在德国投资了电池企业,在美国,也在关注一些初创型的电池公司。大众认为,如果要推进大众集团的电动战略的话,电池业务是非常重要的。迪斯坦言,同一个地方的电池供应商不仅仅是为江淮大众服务,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未来也都会使用国轩高科的电池。
      大众电动车MEB平台将于今年下半年分别在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投产,根据此前透露的信息,MEB平台在华投放的电池供应商是宁德时代。
     “到2025年,我们要新增100Gwh的电池,我们仅靠一个电池供应商无法满足这样巨大的需求。对于MEB平台的第一波产品,宁德时代是电池的主要供应商。在MEB平台后续的产品当中,国轩高科也会发挥重要作用。”
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轩高科在磷酸铁锂电池上的实力非常强,江淮大众未来会推出小型电动车产品,这类产品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有独特性的优势。

2.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内斗”升温

        外媒报道称,LG化学已经和现代汽车达成了协议,将于2022年为现代基于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E-GMP)推出的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合同金额可能在数百万至数十亿美元之间。
去年12月,SKI已经和现代达成合作成为该平台首款BEV车型的第一家电池供应商,预计于2021年量产下线,续航里程500km。
        值得注意的是,上个月三星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领导人举行了会晤,探讨了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方面的合作。外界猜测,这次会议可能促使两家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建立新的业务伙伴关系。
        这意味着现代汽车成为了LG化学、三星SDI和SKI三大韩系电池企业的争抢对象,三家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升级。一方面,随着全球车企电气化进程加速,主机厂对动力电池需求日益增长,来自韩系、中国系以及欧洲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拉开了全球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大幕。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加剧压力下,韩系电池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中日欧电池企业的挑战,内部竞争也成为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的掣肘。
        受市场竞争以及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凭借配套特斯拉以及雷诺、大众等多家国际主机厂,LG化学在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动力电池装机电量5.5 GWh,占据全球27.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而去年一季度,LG化学装机量仅为2.5GWh。
        除了LG化学之外,三星SDI和SKI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一季度也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三星SDI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6%,位居全球第四。SKI则受益于现代、起亚的电动车销量增长实现装机电量同比增长108.5%,排名第7。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大韩系电池企业的装机电量在一季度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但上述企业能否在全年维持增长态势还有待观察。
       随着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二季度开始回暖复苏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量增大。而欧美地区的疫情却不断加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受阻,预估中韩电池企业的装机量表现将与第一季度呈现相反的态势。在此情况之下,宁德时代有望在后续的三个季度中,重新站在全球第一的位置。而韩系电池企业的装机电量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LG化学与SKI的矛盾也有所激化。今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LG化学和SKI之间侵犯可充电电池商业机密的诉讼中,对SKI作出了默认判决,LG化学在这种诉讼中获得了初步胜利。一旦ITC作出最终裁决,SKI将无法在美国进口销售其电池、模块以及相关零部件和材料,这对后者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目前,SKI已经对该诉讼提起了复审并获受理。
       总体来看,韩系三大电池企业在今年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而内部竞争的压力更甚于中日竞争对手。

3.隆基23亿加码10GW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

       5月28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拟投建曲靖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建设项目,预计2021年达到设计产能。公告显示,预计项目总投资额约23.27亿元(含流动资金),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34.07亿元,年均净利润约4.16亿元。隆基股份称,根据战略发展需求,公司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12月6日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就公司在曲靖投资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隆基股份致力于通过多重手段推动产业链降本增效,规模和成本优势突出。今年以来,隆基股份多次率先下调单晶硅片产品价格,M6硅片从1月21日的3.47元/片(含税),下调至5月25日的2.62元/片(含税),下降幅度达24.5%,有望推动硅片环节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9.13亿元,同比增长111.13%;实现对外销售47.02亿片,同比增长139.17%,自用18.46亿片。
       截至2019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42GW。根据公司规划,计划硅棒/硅片产能2020年底达到50GW,2021年底达到65GW。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变局早已开始。
       当前光伏市场已经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只将国内市场做好就高枕无忧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面对光伏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稳定,未来或许只有成本控制能力出色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自今年隆基股份宣布收到宁波宜则布局海外组件产能以来,预示着公司组件业务品牌和渠道效应越来越强,大大提升公司全球化竞争力。2019年,隆基股份实现单晶组件对外销售7.39GW,同比增长23.43%,自用0.97GW。
       在过去的3年间,隆基已经连续11次打破光伏产业关键技术指标世界纪录。其中,2019年1月,隆基创下的24.06%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一举打破了此前业界公认的24%极限,代表了中国光伏产业在该技术领域的全球顶尖水平。
       目前,隆基股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球各区域的营销网络,在北美、澳洲、欧洲、日本、北非、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海外子公司及办事机构,并积极与杜邦、3M、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提升光伏终端客户价值。

4.中环股份210mm硅片今年末产能预计将达到19GW

       5月24日,中环股份回答了投资者关于“请问贵司去年开出的33GW产能有多少是G12的?今年目前形成的39GW产能中新增的6GW产能全部是G12的吗?今年预增至55G产能中有多少G12的?”的提问。 
      中环股份表示,公司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新能源光伏硅材料领先战略,一季度末产能由2019年末的33GW提升至39GW,来源于五期项目一季度新产能释放。 
      中环股份预计2020年末产能继续提升至55GW,其中G12产能19GW。五期项目全面投产后公司全部晶体产能将优化至85GW,并提供G12竞争力产品,加速制造方式向工业4.0变革。

复合材料行业

1.国产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之路

         热塑性复合材料从上世纪70年代初被开发以来,一直都受到各国重视,相关的研究及应用层出不穷。航天航空、汽车、化工、电子电器等领域均是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和发展速度较快的领域。特别是近10年来,每年的消费量均超25%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比热固性复合材料高数倍.根据2019年热塑性复合材料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28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360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2 %。
      (1)热塑性复合材料优势(与热固性复合材料相比)
        1.环境影响因素小—储存方便,储存时间长(原材料可以在室温下长期储存)。
        2.材料可以熔融连接。
        3.性能优异:更高的韧性和损伤容限、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较低的烟气毒性、低的吸湿率、一些热塑性复合材料还有更高的使用温度。
        4.可以回收再加工。
        5.材料成型快、成型方式多样化,更适用于自动化生产。
     (2)热塑性复合材料用树脂分类
       1.常用的高性能热塑性树脂: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聚苯硫醚(PPS)和聚芳醚酮(PEKK)等,具有优异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损伤容限,其中PEEK在航空航天应用最多。
       2.其他热塑性树脂:聚酰胺(PA)、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等。
    (3)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预浸料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国外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业化生产。
       国内对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仍处于实验、小试阶段以及初步的应用探索,产业化生产方法还不成熟。国内产业化是流延法制备玻纤增强PP、PA、PC、PE等热塑树脂的预浸带,目前也有部分厂家做出来碳纤预浸PPS或PEEK的预浸料,但是受制下游应用原因没有批量应用。

2.高性能3D打印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可替代金属部件

       据外媒报道,3D打印专家Stratasys的子公司MakerBot推出METHOD碳纤维版本,可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将3D打印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METHOD碳纤维平台
        新的METHOD碳纤维版本旨在使工程师能够打印出更坚固、更精确的零件,从而更好地适应工装。METHOD碳纤维版是METHOD平台的最新产品,可打印汽车碳纤维增强的尼龙材料,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热性。新的METHOD X碳纤维版本配置了新型复合挤出机,可实现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的打印。新型MakerBot尼龙碳纤维材料是金属的理想替代品,可用于汽车结构件,例如车辆固定架和仪表,发 动机舱等。众所周知,汽车碳纤维由于其强大的热和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作为金属零件的替代品,METHOD为汽车碳纤维在汽车工业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MakerBo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adav Goshen说:“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是最受追捧和令人兴奋的材料之一。由于其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刚度表现,这种材料非常适合替代金属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随着METHOD Carbon Fiber的推出,我们正在尝试更多的打印复合材料应用。METHOD碳纤维是快速增长的METHOD 3D打印平台的最新成员。”
         METHOD可生产质量稳定、表面光洁度稳定的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零件。用户可以使用MakerBot的PVA可溶性基材打印带有内部空隙的复杂几何形状,并使用METHOD加热室的新退火功能进行材料硬化,最终提高零件强度。METHOD X碳纤维版本允许用户使用可溶性Stratasys SR-30基底打印复杂的几何图形,从而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系统的干燥室有助于使耐汽车碳纤维增强湿尼龙材料保持干燥,从而获得更好的打印质量。
         MakerBot计划在将来提供更多彩页复合材料挤出机和METHOD碳纤维版本进行3D打印的复合材料。由于该系统的腔室温度高达110℃,其将可以支持更广泛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据悉,3D打印的MakerBot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将于2020年6月面世。
         METHOD 3D打印平台非常适用于高质量材料的3D打印,其打印的零件精度较高,且可适用于多种原材料。具体包括:汽车碳纤维增强尼龙、PC-ABS、PC-ABS FR、ABS、ASA、尼龙、PETG、Tough,、PLA、SR-30和PVA等。

3.中航高科第一季度盈利1.86亿同比增长62.68%

        中航高科于近期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0,582,583.22元,同比增长1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835,981.53元,同比增长62.68%。中航高科主要是因为复合材料业务收入增长以及确认收入产品结构变化和规模效益导致的毛利率提升所致。
        中航高科作为一家复材企业,于2015年航空工业复材资产借壳上市后成为国内航空新材料业务唯一上市主体。其航空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盈利能力显著改善,航空军民用复材龙头地位得以确立。中 航高科公司掌握中间体-预浸料研产核心技术,其产品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CFRP)赛道卓越,成长空间广阔。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是目前军民用航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目前仍处于航空复材应用起步—过渡阶段,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将会带来持续性红利。

4.光威复材等13家企业发起山东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共同体合作协议

       5月,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发起单位在济南召开会议,签订《山东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山东先进复合材料创新共同体。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新恩,山东金属学会主任卢勇,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壮志,德州空调复合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于红晶,武城县复合材料协会会长吴立庆,安丘市玻璃钢工业协会秘书长董鹤群等先后发言。成立共同体有利于打造复合材料领域协同创新、联合攻关、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大平台,有利于优化先进材料产业格局,促进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共同体的性质——由山东复合材料领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相关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松散组织,是一个合作平台。其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搭建政产研学用的合作平台,聚集各方力量,联合开展材料技术标准和政策研究,建立完善复合材料产业相关标准,制定检测规范,构建能效评估体系,服务政府决策,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会议研究明确了共同体下一步工作:按照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关要求,向创新创业实体延伸。通过科技合作,催生实体,助力各地建设一批以研究院或公司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山东先进复合材料产业跨地区联动发展。要面向材料产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共同探索“互联网+材料”新模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共同体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支持共同体成员单位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进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和应用推广,打造智慧材料新业态。
       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共同体发起单位范围,吸收本行业影响力大且愿意积极参与共同体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共同体发起单位加入,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发展共同体成员单位,扩大共同体覆盖范围。同时,共同体将从山东复合材料产业实际出发,研究确定发展模式,进一步明确定位功能、运作机制、组织架构、工作内容等,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召开相关专业会议,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工作。据悉,山东省政府《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示范样板,培育30个以上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同时带动各地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

卫星通信行业

1.小卫星组成天基物联网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信息革命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特别5G出现以后物联网浪潮更大发展,5G将渗透到物联网领域,与工业设施,农业生产,医疗仪器,交通工具,日用商品,以及军事装备等深度融合,全面实现“万物互联”。
     (2)基本概念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
        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天基物联网
       多颗卫星发射到低轨,组成星座构成物联网,称为天基物联网。星座卫星之间若有星间链路,则不需要地面信关站;否则需要地面信关站与卫星配合。
        3.) 小卫星概念与分类
        小卫星定义:广义小卫星1000kg以下,狭义小卫星500kg以下。自从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小卫星热,至今40多年历史,据统计到2020年初已成功发射5000多颗,占同期全部航天器总发射量2/3。
        小卫星分类全球没有公认统一标准,但有个基本共识;小型卫星,微小卫星,微型卫星,纳米型卫星,飞行卫星等,同时又把微型卫星(1-2百公斤量级)以上称为小卫星高端部分;把微型卫星以下称为小卫星低端部分。本文着重研究小卫星高端部分天基物联网。
        小卫星特点:重量轻,体积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等,为此本世纪以来发射量越来越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
     (2)小卫星物联网发展前景
       从经济观点要求对物联网收益要大于投资,有一个估算:物联在百万个以上,建立物联网星座才不亏本,几百万个以上有营利,几千万到上亿个将有大营利 。2017年10月美国北方天空研究公司(Northern Sky Research,NSR)针对低轨卫星物联网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从2020年的不到2000万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1.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接近70%。
图--1低轨卫星物联网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英国市场研究公司(ABIResearch)预测,到2024年将有2400万台设备通过卫星实现物联网接入,由此产生的卫星物联网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麦肯锡公司预测,天基物联网的产值在2025年可达5600亿美元至8500 亿美元。美国北方天空研究所(NSR)预测,未来10年,亚洲将成为天基物联网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唯一区域,到2027年,特别中国将大力发展小卫星物联网,亚洲将成为卫星物联网市场收入最高的区域之一,并将缩小与北美市场的差距。
        2022-2023年小卫星物联网开始获利,从此以后获利将大幅度增高。结论小卫星物联网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小卫星本身具有如下特点:卫星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应用效果日益提升,开发商参与门槛低,以及当前国内外已有二十多家在研制低价小型运载器,加上大型运载工具成功发射一箭多星,多到上百颗卫星,从而使小卫星发射费用大幅度下降。
      (3)小卫星物联网典型实例
         1)中国航天科工“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
        航天科工集团计划由“行云工程”与“虹云工程”分别建设天基物联网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统称之为“空间通信”。“行云工程”计划分三个阶段,将在2023年前建成由8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以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陆地覆盖率约为20%,海洋覆盖率不到5%)而导致“通信盲区”难题,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
        2019年发射行云二号实验卫星成功,行云二号工作卫星,在2020年5月成功发射,卫星重量300公斤,由纯固体火箭发射,这种火箭具有快速机身动发射能力,卫星外形结构见图一2A。
图一2A行云二号工作卫星外形结构
        “行云工程”打造的是中国首个覆盖全球的“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在国内低轨星座中首次采用了星间激光链路技术,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可以不依赖地面站的转传,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实时性。
       2)中国航天科技鸿雁星座
       星座包含一个移动通信星座和一个宽带通信星座,其中移动通信星座将由数十颗窄带卫星组成,宽带通信星座将由数百颗宽带星组成,并辅以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鸿雁星座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一期工程由60余颗骨干卫星构成,优先提供全球移动通信业务和重点地区的宽带互联网业务;二期拓展为300余颗补网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移动通信、宽带互联网接入、物联网、导航增强、航空数据业务、航海数据业务六大应用服务。鸿雁星座实验卫星重庆号在2018年12月成功发射。鸿雁星座正式卫星重量约为500公斤,可能设有星间链路。鸿雁星座公司设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整个星座计划在2024年后完成。
图-3 鸿雁卫星重庆号外形结构
         3)重组一网(OneWeb)互联网与物联网星座
       一网(One Web)公司目前虽然宣布破产,但是2020年上半年成功发射三次,在轨现有102颗卫星,加上地面还有几百颗准备发射卫星,将有新的公司接管,未来会出现一个重新组成天基物联网。具体简况如下:
       一网新的物联网星座,采用640颗卫星组成通信星座。由20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分布30颗卫星,加上每个轨道平面必须有2颗备份卫星,总共640颗卫星,轨道为1200km,卫星重近200 kg。卫星通信为Ku波段,相控阵天线,采用星间链路,OneWeb工作卫星外形结构见图-4所示。
图-4  OneWeb工作卫星外形结构
         重组公司预计年2021开始运行,星座最早2014年完成发射任务。
        3)电信卫星(Telesat)星座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计划组建通信/物联网卫星星座,由117颗卫星组成, 通信/物联网卫星星座包括在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轨道高度1000km,倾角 99.5度,有六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有12颗卫星,共有72颗卫星;第二部分,轨道高度1248km,有五个轨道平面,每个轨道平面有9颗卫星,共有45 颗卫星,两部分总共117颗卫星。星座提供宽带与窄带通信服务。星座卫星轨道分布见图-5所示。
图-5  Telesat星座卫星轨道分布
       电信卫星星座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 第二个获得批准。星座计划 2020 年大规模发射,2022 年完成,並开始运行。TeleSat星座卫星轨道分布电信卫星星座实验卫星,在 2018 年1月搭载印度火箭发射成功,卫星由英国Surrey卫星技术公司研制,重量168kg,轨道高度494/506km,倾角 97.6度,用于验证Ka频段高通量卫星技术。

2.虹云工程首发卫星在轨运行稳定8800小时

       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党委书记马杰介绍,作为中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目前虹云工程首星在预定轨道上飞行近5000圈,稳定运行超过8800个小时,执行超过5000条指令,完成180余次通信试验,开展20余次光谱测温仪在轨观测试验,获取了超过70GB图像数据—这是虹云工程首星在轨运行一年半交出的答卷。她说,作为我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试验卫星,虹云工程首星自2018年成功发射以来,表现良好,有效验证了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技术途径。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时随地按需的互联网接入已成为“互联网+”产业构建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工信部2019年底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的行政村未能接入互联网。根据国际电信联盟估计,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未联网。除了这些地面网络不发达的地区,航空、航海以及野外作业等都需要卫星网络的支持。
       马杰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为此提出基于低轨卫星星座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虹云工程,并于2018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首星。虹云工程首星创造了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首套低轨宽带通信试验系统、首次验证星载相控阵跳波束宽带通信技术、首套经在轨验证的低轨宽带通信协议、首个低轨宽带相控阵用户终端等“五个国内首次”,并入选新中国“150个第一”。
       马杰表示,虹云工程首星发射后,先后完成了不同天气条件、不同载体、不同业务场景等多种工况下的全部功能与性能测试,形成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低轨宽带卫星通信协议、低轨宽带卫星信关站等一批关键产品,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实践“卫星互联网”新基建,青岛航空布局高速机上互联网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卫星互联网”被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机上互联网作为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是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构成部分。加速其建设,将助力航空公司深度挖掘现有机队增收潜能、提质增效。现阶段,新基建战略给航空公司提供了好的机遇期,产业各方一起协同,通过推进机载系统的加装率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机上新基建。
       尽管国内已有多家航司布局机上互联网,但在最核心的空地连接技术上,多数航班仍使用着传统Ku卫星,有的甚至仅为机上局域网。这类互联网飞机网速慢、成本高,使得乘客体验比较差。
       今年6月,中国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高速互联网飞机将在青岛起航。青岛航空此次加装的机上高速互联系统XstreamSAT,基于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Ka卫星,单架飞机带宽可达150Mbps。放眼全球,高通量卫星和Ka卫星资源的快速丰富,引领着机上互联网全面升级。
      据悉,XstreamSAT是中国首例获得民航局颁发的CAAC VSTC适航认证的国产机上高速互联系统,打破了该领域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局面。就机上互联网而言,有望助力航司主业、增收辅业、保障运营,真正实现民航新基建。就中国民用航空电子而言,青岛航空此番启用国产机上高速互联系统,对高端装备国产化产业生态,或将起到良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配合机上高速互联系统的技术创领,在软件系统层面,青岛航空采用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航空娱乐服务系统TD-Operation,及数字客舱一站式软件解决方案TD-HUB,构建起一个包括航旅出行服务、移动端空中内容娱乐、空中电商新零售等在内的多元空中互联网生态。
      未来,TD-Operation和TD-HUB也将随着青岛航空发展和旅客需求变化进行定制化运营,助力青岛航空降本增效的同时,持续为旅客提供安全稳定、丰富多彩的机上高速互联体验,同时也为机上高速互联系统价值加持。

4.SpaceX在载人火箭首发前日宣布融资3.46亿美元,估值360亿美元

       5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表示,该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3.462亿美元资金。加上此轮融资,该公司迄今为止共融资逾5.67亿美元,估值达到360亿美元。
       SpaceX是在该公司即将执行首次载人发射任务的前一天宣布的最新一轮融资。据外媒报道,该公司将于5月27日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名为“Demo-2”,原计划于2019年执行,但期间遭遇了很多挫折,因此推迟到今年执行。
       据报道,SpaceX将用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运送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ISS)。外媒报道称,SpaceX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载人龙飞船(Crew Dragon)已准备好,即将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此外,在当地时间周一的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和SpaceX宣布,它们已经正式完成了最后的飞行检查。
       随着太空舱安全检查的完成,美国宇航局(NASA)和SpaceX公司终于做好了飞行的准备。据悉,此次载人飞行将是这两位宇航员首次乘坐SpaceX航天器飞往太空,也是该商业载人项目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SpaceX由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2002年创立,该公司期望通过重复使用一级火箭和飞船,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此外,马斯克还提出了殖民火星的构想和计划。

金融资本市场

1.创业板注册制8大热点问题解析

        5月29日,为更好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稳步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审核衔接工作,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新闻发言人就市场关切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深交所关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问题内容,梳理如下:
        一、关于在审企业安排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深交所仅接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在审企业提交的相关申请。此外,首发在审企业的具体安排如下:
        1.对于已通过发审委审核的,按照《通知》执行。
        2.对于证监会审核过程中已通过初审会但尚未经发审委审核通过的,接续审核,初审会意见已落实的,安排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议;初审会意见未落实的,落实后安排审核会议和上市委会议审议。
        3.对于证监会已反馈意见但尚未召开初审会的,继续推进发行上市审核问询工作,反馈意见已落实的,安排审核会议审议;反馈意见未落实的,落实后安排审核会议。
        4.对于证监会已受理尚未出具反馈意见的,深交所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出首轮审核问询。发行人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在回复问询后在深交所网站披露问询和回复内容。
        5.再融资、并购重组在审企业参照前述安排执行。
       二、关于在审文件要求
        发行人、上市公司、保荐人及独立财务顾问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深交所相关规定,通过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业务系统提交电子版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应当与书面原件保持一致。在审企业报送申请文件时,应当将前期反馈意见回复等文件一并报送。
       三、关于审核顺序确认
       在审企业可以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深交所提出申请。深交所将按照相关企业提交申请文件的顺序予以受理。
       其中,深交所对在审企业的受理顺序,不作为深交所的审核顺序。根据《通知》,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受理的企业,深交所仍按该企业在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阶段和受理顺序接续审核。如在审企业未在前述10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的,视为新申报企业。
       四、关于负面清单要求
       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在审企业无需适用相关负面清单的规定。在审企业在报送申请文件时,不需提交有关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的专项说明。
       五、关于中止状态的在审企业安排
       处于中止状态的在审企业,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申请的,如中止情形已消除,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深交所,经审核确认,恢复对其发行上市审核。中止情形尚未消除的,深交所按相关规定继续中止。
       六、关于在审企业平移后举报核查工作安排
      在审企业尚未处理完毕的举报信,平移后由深交所处理,保荐机构将核查结果报深交所。
      七、关于财务报表有效期
       深交所在受理环节要求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引用本次交易涉及的相关资产的财务报表应在6个月有效期内。
       同时,考虑今年疫情防控特殊情况,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拟对上述规定进行适应性调整,允许首发、并购重组在审企业及新申报企业今年提交申请时,招股说明书引用的财务报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引用本次交易涉及的相关资产财务报表有效期可延长1个月。
      八、关于首发申报企业安排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后,深交所开始受理新申报企业的申请。对于首发新申报企业,深交所将根据《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按其受理的先后顺序开始审核,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出首轮审核问询。

2.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转板均有涉及

      金融委办公室5月27日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涉及中小银行改革方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新三板转板、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等内容,根据金融委办公室安排,将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于近期推出这些金融改革措施。
       1、要点一: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涉及其中具体来看,在资本市场领域
       一是出台《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四部规章,发布《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八项主要规则,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建立健全对创业板企业的注册制安排、持续监管、发行保荐等配套制度。
       二是出台《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新三板改革,积极稳妥实施公开发行,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作为精选层,允许公募基金投资,建立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机制,明确转板范围、条件、程序等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
       上述文件目前均在征求意见阶段。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四部 规章、《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八项主要规则同步发布。
        此轮改革对创业板市场基础制度做了完善。一是构建市场化的发行承销制度,对新股发行定价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机制。二是完善创业板交易机制,放宽涨跌幅限制,优化转融通机制和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三是构建符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的持续监管规则体系,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并严格执行,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完善退市制度,简化退市程序,优化退市标准。完善创业板公司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对创业板存量公司退市设置一定过渡期。另外,制度设计还在创业板企业的注册制安排、持续监管、发行保荐等主要制度做了规范和完善。
        而新三板转板制度于3月中旬出炉,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一系列的转板制度安排,关键内容包括了,精选层挂牌满一年,且符合上市条件的新三板企业,将可直接申请赴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场所的变更,不涉及股票公开发行,将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据上市规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3、要点四:从严追究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责任
       金融委办公室还明确,将出台《加强金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意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明确对金融机构违法行为的按次处罚和违法所得认定标准,从严追究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责任,对违法责任人员依法严格追究个人责任,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银保监系统共开出470张罚单,总金额达7254.16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累计罚款金额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140家保险机构,其中3位高管被撤销任职资格,3家机构被责令在规定时间内停止新业务,1家机构被吊销牌照,单笔处罚金额最大的总额达338万元。

3.西安高新区发布《发展“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硬科技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5月29日上午,西安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安高新区发展“新基建”加快硬科技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为高新区发展“新基建”给出了时间表、绘就了路线图、明确了任务单。
        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聚焦5G基站建设、特高压、医疗卫生、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创新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制定了《“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
       据了解,《“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立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从加大现代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和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两方面,提出了高新区发展“新基建”的3年目标、2大建设行动、4个项目推进机制和5项保障措施,同时精心布局了85个重大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储备了46个前期项目。总投资1150.89亿元,3年完成投资931.93亿元以上。5月31日,北斗产业创新中心系列项目、5G基础设施建设系列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示范区项目等首批7个新基建领域重点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
      (1)在加大现代基础设施配套投资方面
       ①加快打造综合性轨道交通体系,以长安中心(新西安南站)建设为引领,布局多层次轨道交通应用网络。到2022年,综合性轨道交通领域完成投资71.42亿元以上。
       ②补齐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短板,建设“常规公交+接驳环线”公共交通系统,新建一批规模化公用充电站,创新充电站建设模式,支持龙头企业打包建设充电场站等基础设施。利用现存资源实施充电桩改造,建设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停车场)。到2022年,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领域完成投资476.83亿元以上。
       ③做大做强特高压产业,提升特高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围绕西电集团特高压产业园项目,打造特高压集群企业示范,聚集一批知名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制造企业等开展联合研发、技术攻关和配套合作。推进特高压产业智能化发展,加快新基建下“多站融合”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支持物联网、人工智能、精密加工、机器人等尖端技术应用于特高压领域,率先成为特高压领域核心技术策源地。
       ④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国际医学康复中心、老年病医院、省交通医院的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系列项目建设,打造“一区一厅两园一带”产业空间格局。到2022年实现投资211.35亿元以上。
      (2)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
       ①加快布局5G产业发展,深化与中国电信在5G领域合作,加快布局一批5G领域基础设施。以天和防务、中电科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建设5G产业集聚区,实现高新区5G全域覆盖,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5G产业创新中心。到2022年,5G领域实现投资121.37亿元以上。
       ②提速大数据中心建设,建设高新区产业大数据平台,打造城市大脑,实现城市基础信息全面共享。到2022年,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投资6.03亿元以上。
       ③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省级特色数字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智能软件、数字芯片、智能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到2022年,数字经济领域实现投资41.72亿元以上。
       ④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依托西门子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印度小镇(创芯园)建设项目,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基地。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领域实现投资48.59亿元以上。
       ⑤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核心区,加快推进华为鲲鹏系列项目、菜鸟网络、西安电子谷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国西安出海产业园,打造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到2022年,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投资110.15亿元以上。
       ⑥加快布局创新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中科院地环所及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推进西安科学城科普展览馆、国科大西安学院、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建设,布局一批国家新一轮重大创新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和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到2022年,创新基础设施领域实现投资61.71亿元以上。
       为保障《“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高新区还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轨道交通、特高压等新基建重点领域,联合区内1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5G产业生态联盟”“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大数据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充电产业联盟”“特高压产业联盟”等7个“新基建”重点领域联盟,积极借力联盟作用,动员广泛的社会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新基建”建设。

4.国资委正式发布《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

       5月30日,国资委正式发布《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印发后,国资委将指导中央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控股上市公司科学高效规范地开展股权激励工作,加快建立健全覆盖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和核心科研技术人才的正向激励机制。”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受访专家指出,在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基础上,此次发布的《指引》进一步细化了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规则,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提高股权激励的可操作性,未来央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或迎爆发期。
       此次下发的《指引》共九十七条,主要内容有五方面:
      一是重点介绍实施股权激励的政策依据、适用范围,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原则及相关要求。
      二是对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激励方式、激励对象范围、权益授予数量、授予价格、时间安排、激励收益等的内涵要义、政策规定、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释。
      三是从强化公司业绩考核、健全激励对象绩效考核评价、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考核等方面明确出资人的导向和要求,引导企业注重价值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将规范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责任追究与特殊情形处理、财务处理和税收规定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进行了梳理明确。
      五是归纳各级国有股东的职责,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决策、申报、实施、终止等程序事项予以梳理,并重申监督管理、信息披露等要求。
       激励方式与公司特点相匹配
     《指引》指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限制性股票。上市公司应当根据实施股权激励的目的,按照股票交易上市地监管规定,结合所处行业经营规律、企业改革发展实际、股权激励市场实践等因素科学确定激励方式。
        股权激励力度加大
      《指引》明确,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及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可以适当上浮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权益数量占股本总额的比例,原则上应当控制在3%以内。公司重大战略转型等特殊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至股本总额的5%以内。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完整年度内累计授予的权益数量一般在公司股本总额的3%以内,公司重大战略转型等特殊需要的可以适当放宽至股本总额的5%以内。
      《指引》指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益授予价值,根据业绩目标确定情况,不高于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40%。股权激励对象实际获得的收益,属于投资性收益,不再设置调控上限。
       “宽进严出”科学考核
       《指引》指出,权益授予环节的业绩目标水平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计划制定时公司近三年平均业绩水平、上一年度实际业绩水平、同行业平均业绩(或者对标企业50分位值)水平合理确定。股权激励计划无分期实施安排的,可以不设置权益授予环节的业绩考核条件。
         权益生效(解锁)环节的业绩目标水平应在授予时业绩目标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根据分期实施方案制定时公司近三年平均业绩水平、上一年度实际业绩水平、同行业平均业绩(或者对标企业75分位值)水平,结合公司经营趋势、所处行业特点及发展规律科学设置,体现前瞻性、挑战性。行业发展波动较大,难以确定业绩目标绝对值水平的,可以通过与境内外同行业优秀企业业绩水平横向对标的方式确定。
        引入分期授予 鼓励人才持续激励
     《指引》引导企业分期实施股权激励,明确权益授予后至少锁定两年,解锁后在不低于三年内分批生效。
分期授予方式将使得股权激励成为企业定期人才盘点和付薪的常规工具,有利于持续调动核心骨干人才的积极性,达到持续激励、人才保留,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鼓励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指引》允许尚未盈利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允许科创板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低于公平市场价格的50%。《指引》对科创板上市公司原则上都承接了上市规则,但同时也细化了要求,做到激励与约束向对等。
       央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将提速
       据数据显示,自国资委2019年11月印发《通知》至2020年4月底,合计共有21家中央企业公告股权激励,同比增长31.25%。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单广袖表示,此次出台的《指引》指导性非常强。一是赋予企业更大灵活性,同时对过往多项政策规定进行了系统集成,充分体现了放活与管好的统一。二是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评审管控工具,为企业用好股权激励提供了系统的设计框架。三是体现了鲜明的市场化导向,为健全企业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政策指引。
       据怡安翰威特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普及率从10%逐步上升到2019年末的18%。仅在2019年,有59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创历史新高。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央企2019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为15.2%,显著高于未实施的A股央企。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双认为,《指引》颁布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前夕,该项工作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落实提成效”的政策支撑。《指引》的发布,无疑是对推动中央企业扩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的覆盖面上起到积极作用。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闫晨曦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