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报告 2021年第14期(总第44期)

行业报告 2021-11-24 11:28:35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海力士无锡工厂引入ASML光刻机计划遭美国反对
       继美国反对英特尔在中国四川成都扩建工厂后,韩国存储器芯片大厂SK Hynix恐怕也将成为美中科技战的新受害者。11月18日,路透社报道,SK海力士希望引入ASML(阿斯麦)最先进的EUV设备,升级其无锡芯片厂的设备产品,控制成本并加速生产效率。但是,美国对此持反对意见。美国此前不断阻止中国采购EUV设备,如今的执行主体虽然是韩国企业,但由于会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大陆,美国将扼杀这种风险。
       SK Hynix的生产计划要求该公司引入荷兰ASML生产的一些最新极紫外光刻(EUV)芯片制造设备来升级位于中国无锡工厂量产能力。不过,目前该计划已经遭到美国反对,理由是向中国运送此类先进工具可能被用来加强中国的军事力量。
       众所周知,SK Hynix是全球最大的DRAM存储芯片供应商之一。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几乎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都可以看到DRAM存储芯片。显然,美国宁愿芯片危机晚些化解,也不希望看到芯片制造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一名白宫高级官员拒绝就美国官员是否会允许SK Hynix将EUV工具带到中国的问题发表具体评论。但这位官员表示,拜登政府仍专注于阻止中国利用美国及其盟国的技术来发展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以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
       EUV进口问题之所以深受各方关注,是因为SK Hynix无锡厂对于全球电子行业至关重要。数据显示,该工厂DRAM产能占SK海力士全部产能的50%,占全球总量的15%,任何重大变化都可能对全球储存芯片市场产生影响。
       若此现况未来几年内无法解决,这家韩国存储器芯片大厂将可能在与三星电子和美光的竞争时将处于劣势。目前三星和美光也正在采用EUV设备,但所在的厂房目前并未面临出口限制。
2.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胜美上海成功上市
       2021年11月18日,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盛美上海,股票代码:688082。
       盛美上海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先进半导体清洗设备、半导体电镀设备、立式炉管系列设备和先进封装湿法设备。公司立足差异化技术和原始创新的发展战略,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国际先进的SAPS单片兆声波清洗技术、国际领先的TEBO单片兆声波清洗技术和Tahoe单片槽式组合清洗技术,可应用于28nm及以下技术节点的晶圆清洗领域,可有效解决刻蚀后有机污染和颗粒的清洗难题,并大幅减少浓硫酸等化学试剂的使用量,在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
       近几年,盛美上海也开发了半关键清洗设备:单片背面清洗及刻蚀设备、刷洗设备和全自动槽式清洗设备。目前,盛美上海还在继续开发其他几款新的清洗设备陆续推向市场,届时,盛美上海所有清洗设备可覆盖清洗工艺的比例将更高,夯实盛美在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行业的龙头地位。盛美上海从单一的清洗设备,到先进封装湿法设备,再到镀铜设备及无应力抛光设备,而后再到立式炉管设备,进而跨入干法设备领域,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因为公司坚持持续差异化创新发展的结果。盛美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产品得到众多国内外主流半导体厂商的认可,取得良好的市场口碑。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已获授予专利权的主要专利322项,其中境内授权专利152项,境外授权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共计317项,并获得“上海市集成电路先进湿法工艺设备重点实验室”称号。SAPS兆声波清洗技术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公司已与华虹集团、中芯国际、晶合集成、粤芯、积塔半导体;长江存储、长鑫存储、海力士;士兰微、芯恩、格科微、卓胜微、德州仪器;长电科技、通富微电、长电绍兴、盛合晶微、芯德;合晶硅材料、金瑞泓、上海新昇;立昂东芯、芯物科技等等国内外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3.二手设备价格暴涨17倍,一台二手光刻机映衬市场的火爆
       二手半导体设备已经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995年制造的二手光刻机佳能FPA3000i4,在2014年10月只值10万美元,今天则值170万美元。预算有限的客户已经开始离场,即使不差钱的客户也要考虑下,花钱买下如此昂贵的设备,到底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挣回成本。随着晶圆厂扩产潮势头汹涌,二手半导体设备市场已经越来越疯狂。
       根据日经3月的报道,二手半导体设备在过去一年中已经上涨了二成左右。如果将范围限定于光刻设备,从2008年之后则上涨了10倍左右。“能迅速采购的二手设备的价格甚至超过新产品”,“数年前等同于白给的设备现在也能卖到1亿日元”,这篇报道中提到了二手设备市场的火爆程度。
       如果从2020年初开始计算,2021年的二手设备在国内的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了30%左右,很多抢手的设备更是价格翻了几倍之多。其中,芯片制造的前道工艺用设备涨价幅度最大,包括光刻、刻蚀等高端设备。如果要按照晶圆制造类型进行划分,8英寸产线设备则是当仁不让的涨幅冠军。
       像光刻机这种最高端的生产设备,原本供应就非常有限,能够流向市场的更是屈指可数,自然成为抢手货。8英寸用的光刻机在市场上已渐成“稀有品质”,较新的12英寸通用型号也开始供不应求。提到8英寸二手设备的紧缺,其实由来已久。从2008到2016年,至少超过30座8英寸晶圆厂关闭,同时有超过10座厂从8英寸转换为12英寸,2015~2017年全球8英寸晶圆厂产能增长速度仅约7%,这就为如今的局面埋下了种子。
       随着物联网的应用开始逐一落地,带动了指纹识别产品、电源芯片、智能设备MCU等的需求增长,2015年就开始了8英寸晶圆需求的大爆发。到疫情开始以后,居家办公、娱乐的要求提升,又让显示驱动IC供不应求,加之汽车行业进入改朝换代时期,车用功率半导体也多为8英寸晶圆制造,使得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剧。当头部厂商们手忙脚乱的进行8英寸扩产时,却发现新设备已经难觅,只能将目光投向二手市场。同时,新建或在建的晶圆厂也将二手设备视为宝藏,双方合力将这个市场推向高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厂商是购买二手设备的主力,6英寸,8英寸生产线二手比例可能高达80%,12英寸成熟制程所用设备比例也在增加。
       最为抢手的8英寸二手设备主要来自于2008到2016年的关厂潮,特别是从8英寸向12英寸升级的内存厂商,如三星和海力士等。很多厂商(包括设备制造原厂)看到其中的商机,开始进行旧设备的翻新和出售。据了解,现在全球已有数以百计的企业涉足半导体二手设备业务,这其中包括国际著名资产处置公司、贸易商、网上交易平台、翻新公司、技术服务公司、零备件制造公司等。而这些企业主要都集中在半导体行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都是采购二手设备的主要渠道来源地。
4.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联合成立临港合资公司,总投资额88.66亿元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和海临微订立临港合资协议以共同成立临港合资公司。
       公告披露,临港合资公司的总投资额为88.66亿美元,注册资本为55亿美元。中芯控股、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和海临微各自同意出资36.55亿美元、9.22亿美元和9.23亿美元,分别占临港合资公司注册资本66.45%、16.77%和16.78%。
       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生产12寸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列;技术测试;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设计服务;销售自产产品。
       临港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九名董事组成,其中五名董事由中芯控股提名、两名董事由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提名,及两名董事由海临微提名。董事将由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董事会主席将由临港合资公司董事会选举产生。
       临港合资公司监事会将由三名监事组成,其中一名监事由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提名、一名监事由海临微提名,均由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及一名监事由临港合资公司雇员代表提名及选出。监事会主席将由监事会选举产生。
       公告指出,在中芯控股为临港合资公司第一大股东、股权占比不少于30%,且对临港合资公司控制的情况下,中芯控股将促使本公司和其指定关联方同意授权临港合资公司使用包括上述公司可合法使用的工艺和制造技术,包括但不限于28nm及以上的制造技术。有关授权安排将于临港合资公司成立后由临港合资公司与本公司和其指定关联方另行签署授权协议而达成。
       中芯国际认为,通过把握临港自由贸易区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机遇期,成立临港合资公司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并有助于本公司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晶圆代工服务,从而推动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激光器行业
1.入选两院的光电领域专家简介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中国工程院也选举产生了8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
其中,光电领域也有多位中外籍研究人员入选,名单如下。

       以下为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这些院士的个人简介及研究领域:
       刘益春,现任国际发光会议(ICL)程委会委员(2020大会主席),国际II-VI族化合物材料会议顾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发光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InfoMat》副主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2019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科研历程与研究领域1985年7月刘益春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原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长春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12月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与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日本九州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从事纳米电子学材料与器件、微电子介电薄膜材料与MOS器件研究;1988至今在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氧化物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2009年9月至今任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郑婉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固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人工微结构材料和半导体激光研究,2003年回国后,最先向科技部建议在我国研究高性能光子晶体激光,并在国内率先突破激光激射,发展了从光子晶体能带调控、光子晶体激光结构设计、材料生长到芯片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在高性能光子晶体激光器基础原理和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度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专利金奖和2020年度部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研究领域
       人工微结构新原理及新效应研究
       人工微结构及新型半导体激光技术
       键合技术及硅基混合集成激光光源
       线性与非线性光子晶体及光子集成芯片
       祝宁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微波光子学、微波集成电路及高速光子集成器件与系统研究。1998年回国后主持承担了26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重大,"973"课题,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基金委重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和863主题项目等。发表155篇SCI/EI论文,出版专著两部,申请发明专利46项。
       研究领域
       高速光电子器件封装,光子集成
       光通信,光纤传感
       罗毅,2008- 至今任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2002年,罗毅教授负责的2500万元的GaN蓝光发光管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了鉴定;建设了包括德国AIXTRON公司MOCVD设备在内的GaN材料与器件研究基地,自行研制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突破,15000余个器件的测试结果表明,器件的典型工作特性与国际上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市场水平基本相当。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器件物理与设计,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技术、全息光栅的制作技术、器件制作工艺技术、材料与器件特性的评价技术。
       王向明,2005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飞机结构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在开拓隐身战机新概念结构领域、引领飞机增材制造应用方向、创建隐身战机机体快速试制新模式等做出贡献,研究成果是鹘鹰中型四代机研制的基石。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5件,发表期刊论文32篇、专著3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9次。
2.禾赛科技D轮融资超3.7亿美元,小米产投领投
       11月16日,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的7千万美元追加融资,加上此前官方宣布获得的超3亿美元融资,目前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美元。本轮融资领投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创投、美团和 CPE 等。
据悉,该轮融资将用于支持面向前装量产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交付、禾赛麦克斯韦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以及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芯片的研发。
       禾赛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上海,是一家3D传感器(激光雷达)制造商,致力于开发基于激光的机器人传感技术。公司依靠500多人的团队打造出一系列创新型传感器解决方案,兼顾业内顶尖的产品性能、可量产的设计以及出众的可靠性。经过多年深耕,禾赛在核心元器件、自研芯片、车规级生产能力、功能安全、主动抗干扰技术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
       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专利布局,客户遍布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座城市,企业客户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目前禾赛科技已累计获得包括德国博世、小米、美团、高瓴、光速全球基金、启明等机构超 5 亿美元融资。
       此外,禾赛科技作为国内激光雷达代表企业,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前不久,禾赛科技作为牵头单位,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共同负责国标GB/T《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制定。分别作为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导者,禾赛科技和百度将协同三十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一起推动我国车载激光雷达标准的落地工作。
       在行业标准方面,华为和禾赛科技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转镜型车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机械旋转型车载激光雷达》。
3.通快签约大湾区激光应用研发中心项目
       激光和机床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德国通快集团(TRUMPF)与深圳市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宣布将在深圳宝安中德(欧)产业示范园投资建设“通快大湾区激光应用研发中心项目”,以提高本地创新和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帮助客户及所在区域真正享受到智能制造的红利,与中国客户互利共赢。该项目充分彰显了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溢出效应和投资促进的平台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举世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营商环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持续增强。通快中国激光技术总经理黄哲先生表示:“我们看到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稳定复苏,市场持续向好,这让通快集团更加坚定信心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领域。针对国家重点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行业,通快将通过激光技术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持。作为激光设备生产、应用的主要基地,深圳聚集了激光产业上、中、下游数百家企业,成为国内第一大激光产业聚集地。2019年,深圳激光产品产值超过260亿元,约占广东省70%,占全国25%,其中宝安激光产品产值又占深圳一半以上。从区域来看,激光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四个区,其中又以宝安的激光产业最为集中,形成了“全国激光看广东,广东激光看深圳,深圳激光看宝安”的格局。
       通快大湾区激光应用研发中心将配备通快全球最新款激光设备、先进的数字化工具以及用于测试和验证的各种仪器设备等。下一步,通快将在深圳引进大批高端激光技术人才,继续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创新能力,鼓励申报技术专利,发挥好中心的平台优势,加强激光先进工艺和深圳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战略对接,积极开展科技合作,提升企业自身以及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未来通快将进一步加大在华投资,持续实现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本土化。
4.激光表面处理及增材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材料质量和零部件的精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汽车零部件的早期失效仍然存在。
       表面增材制造技术是新型的局部表面处理方法,运用激光作用于材料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处理层,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冶金性能、物理性能等,从而提高零件、工件的耐磨、耐蚀、耐疲劳等一系列性能。大体分为激光表面硬化(淬火)、激光表面熔覆(修复/再制造)等。
       (1)激光表面硬化(淬火) 
       汽车模具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模块之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具表面的热处理是汽车模具制造中的重要工艺步骤,热处理工艺可以直接影响模具的工作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模具的成本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周期的改善。
       激光淬火作为模具表面淬火热处理的方式之一,具有相对明显的优点:
       1)淬火后模具表面变形量小,表面精度基本无变化。
       2)工艺质量稳定,极大减小了淬火后工件处理难度,不需要大量的数控加工和钳工修磨,能够大大的减少加工成本,提高模具质量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2)激光表面熔覆(修复/再制造) 
       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是汽车的生命线,一旦投入生产,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因此每一道工序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对于使用频率很高,又极易磨损的零部件,可以通过激光熔覆工艺,优化零件表面性能。
       激光熔覆的优势特点:
       1)激光熔覆能获得可控的硬度HRC20-60组织致密的熔覆层。
       2)激光熔覆层与基材冶金结合,不脱落。
       3)熔覆材料可选,可以在廉价基材表面熔覆功能金属材料,获得更加优异的表面性能,延长产品寿命、节约成本。
       (3)激光清洗
       除此之外,武钢华工激光清洗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激光清洗采用高能脉冲激光束照射工件表面,使表面的锈斑、油漆、氧化层、油污、涂层等发生瞬间蒸发或膨胀剥离,从而达到洁净化的工艺过程。激光清洗可高效、无损清洗基材表面锈迹、油漆、氧化层、涂层、油污等。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具、零件等清洁。
       表面处理及增材制造技术既可改变材料表面层的性能,也可产生新的表面层,而激光让这种方法变得更加简单而且经济易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激光表面处理及增材制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新能源行业
1.模式粗犷“带病运行”,风电场运维乱象频出
       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在此期间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为1643万千瓦,总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3亿千瓦,同比增长幅度达到32.8%。高速增长的风电装机容量固然可喜,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增速并不匹配的风电运维市场,或成为风电发展的一大瓶颈。
       “现在,国内风电场动辄100多台风机,不论是人工检查维修还是用无人机监控,都成本高昂且运维效率低下。”某从事叶片智能运维的技术人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价压力下,需要成本一分钱一分钱抠成本,运维更应精细化发展。”
       (1)还能用就不修
       “从近几年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国内很多风电场运维还是比较粗犷的。” 上述叶片维修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很多风电场的风机叶片都可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运营策略,这些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很多风场都是‘带病运行’,等到不得不修了、确实不能发电了,才开始检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业内看来,近10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快速扩张,多次“抢装潮”的发生,让部分存在缺陷的设备进入了风场,良莠不齐的运维手段让风电场存在“隐患”。
       “抢装需求会导致准备不足,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专家指出,“实际上,很多风机厂商已经推出了具有实时监控、智能控制的风机,但叶片等不易安装传感器的其他零部件,则需要不同的监控手段,目前这个市场还是一片空白。”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大数据专家张方红也表示:“我国风电产业起步相对比较晚,设备的资产管理、检修和维护管理粗放,是增加风电落地成本的原因之一。”
       (2)管理过程痛点不断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强调了2025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求,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也意味着,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在未来十年里仍将出现快速增长。
       在业内看来,风电的快速发展也为风电行业的运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张方红表示:“风电产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精益求精的时代,指标优、效益好、管理强才应该是一个优质风场的标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巨额的诊断成本变成巨额的诊断资产,是风电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痛点。”
       同时,张方红也指出,随着精度提高、采集点扩展,全球所有风场风机的实时运行数据、风资源运行数据、远程运维数据,分钟级、甚至秒级都能够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风电的大数据总量正在激增,每天存储的数据量就可以达到上亿条。“怎样用好这些海量数据,也是我们风场建设的另一个难点所在。”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风电场的巡检、维修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因素制约,即使是针对同一故障,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维修方案,缺乏针对特定故障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是行业存在的短板之一。”上述技术人员称,“如果能够将大量的监控以及观测数据进行量化,找出合理的解决途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更能提升风力发电量。”
(3)应从被动“维修”转为主动 “保养”
       据东方证券汇编的数据,在2020—2025年间,全球风电运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0%,到2025年全球风电运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在我国,“十四五”期间出质保风电容量中的老机龄比例将有所提升,运维市场增速将明显变快,到2025年,国内风电运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元。
       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风电数据资源中心副主任王德坤看来,平价上网、大风机、价格战,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的大背景下,催生了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现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风电场的数字化、智慧化的建设将有效达成目标。“经历了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抢装后,未来谁能率先实现风电场的智慧化、智能化,谁就会在风电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上述工程专家也指出:“等坏到一定程度再去修,往往会花费高昂的维修成本,将‘维修’的思路转变为‘保养’,定期对风电场做全面检查,实现提前预警,这样既能提高发电量,也能够降低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运维成本。”
2.磷酸铁锂电池成市场“新宠”
       10月21日,特斯拉在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将标准续航版Model 3和Model Y新能源电动汽车采用的电池改换为磷酸铁锂电池。在业界看来,特斯拉此举,意味着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进一步得到了确认,意在通过拥有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提升其利润水平。近几个月,一向以更高安全性和稳定性著称的磷酸铁锂电池广受行业巨头青睐,国内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多次反超三元材料电池,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正在生变。
       (1)产量实现反超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今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了23.2吉瓦时,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68.9%,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13.5吉瓦时,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252%,环比涨幅达21.9%,占比达到了58.3%,三元电池产量则占比为41.6%,同比涨幅为102.6%。这一数据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了三元电池。
       事实上,在2018—2020年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年产量始终低于三元电池,就在今年5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市场占比达到63.6%,首次实现了反超。
在一向以镍锰钴、镍钴铝等三元材料电池为主导的国际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正稳步扩张。市场研究机构SN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宁德时代、韩国LG、日本松下、比亚迪、三星SDI、SK位列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六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上述企业的总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85%。在这六家公司中,日韩电池生产商均以三元电池作为主要技术路线。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一局势已明显发生变化,韩国电池生产商已全线“调头”,宣布进入磷酸铁锂电池领域。
       今年10月,韩国第三大电池生产商SKI宣布分拆其电池业务,成立全资子公司SK On,为开发磷酸铁锂电池做准备。继韩国最大电池生产商LG于2020年底宣布研发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后,SKI也成为了国际磷酸铁锂市场的最新“入局者”。
       (2)安全、成本优势凸显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一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都是竞争路线,但由于当前上游锂矿生产供应存在不足,锂价已不断上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价格已经十分敏感,磷酸铁锂单位价格虽持续上涨,但目前仍低于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协会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成本因素外,安全稳定性是另一推动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元电池技术路线为提高能量密度,通常加入钴、镍等金属,这也让其热稳定性逊于铁基锂电池。
       LG是目前全球仅次于宁德时代的第二大电池生产商,其技术路线始终是使用钴、锰、镍的三元材料或四元材料电池,但其最新的动力电池起火召回事件,让三元材料电池饱受业界质疑。2020年底,以LG为电池供应商的通用汽车旗下电动汽车,多次出现非撞击起火事故,随后的一年内,通用汽车接连召回多批次汽车,直至今年10月,LG最终不得不赔偿数十亿美元以弥补车企损失。
       “相比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具备成本优势,安全性、稳定性也更好,从目前市场氛围来看,行业更加看重电池安全性,让磷酸铁锂拥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上述行业协会专家称。
       (3)需求持续高涨
       在业内人士看来,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的扩张远没到终点。除特斯拉外,福特、大众、雷诺等传统车企均已表示,将考虑在最新推出的电动汽车之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我国的比亚迪、五菱宏光、小鹏等主流车企也在逐步扩大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市场。
       面对车企的“偏好”变化,业界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未来预期颇为乐观。据市场研究机构华创证券估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其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新能源车占比将达到30%,磷酸铁锂产量需求预计将达到217万吨,年复合增长速度将高达60%。
       不仅如此,行业机构也预测认为,各国储能需求的逐步释放,以及电动两轮车等行业需求的提升,都将进一步推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能源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预测认为,受到钴、镍等金属供应紧张影响,三元材料电池系统成本价格降幅不及预期,同时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具有高循环容量和高安全性,未来十年内,在长时间储能系统中,磷酸铁锂电池有望超过锂锰钴三元材料电池,成为最为主流的固定式储能电池系统。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行业需求,我国主要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商也相继开启了扩产之路。9月,德方纳米宣布投资约8亿元新建“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10月,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将收购全资孙公司四川锂源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进一步增强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链上的综合实力。
       有测算认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量价齐升,在高涨的需求面前,未来2-3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供给将维持紧平衡状态。
3.珠海冠宇拟投资40亿元新建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
       随着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为更好的抓住动力电池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冠宇”)计划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百步经济开发区新建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额不超过人民币400,000万元(最终项目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预计建设期为36个月(2022年-2025年),最终以实际建设情况为准。
       公司于2021年11月17日召开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浙江冠宇投资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并授权总经理徐延铭先生及徐延铭先生指定的管理层人员负责并办理与上述全部项目的实施及开展相关的一切事宜。该事项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浙江冠宇已于2021年11月18日与海盐县人民政府、浙江百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
       主要内容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建设项目(具体以备案项目名称为准)。
       2.建设内容: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定位为锂离子电池制造业。
       3.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预计4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35亿元。
       (二)项目用地
       1.用地规模:项目建设用地约395亩,用地性质为国有工业出让用地,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用于建设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车间及配套、企业研究院等项目。
       2.用地范围:甲方同意在百步经济开发区内为乙方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用地(具体面积以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该地块规划条件红线图为准)。
       3.土地出让:项目用地由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土地评估价为基准,采用“标准地”形式经招拍挂公开出让。
       4.建设指标及要求:工业用地的项目容积率为≥1.8、绿化率为≥10%、建筑密度为≤65%(具体以海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该地块规划条件为准)。
       (三)项目投入约定
       投资强度:项目的投资与建设由乙方负责,项目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约800万元/亩。
4.超半数光伏制氢概念股市盈率不到30倍
       截至11月15日收盘,今年以来光伏制氢概念股平均涨幅达到47.46%,高出沪指45个百分点以上。阳光电源、亿利洁能、凯添燃气、美锦能源等4股涨幅超60%。阳光电源涨幅翻倍位居榜首,公司10月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3月推出国内首款最大功率250KW的SEP50 PEM制氢电解槽,目前已签订光伏制氢示范项目。
       截至三季度末,这些光伏制氢概念股合计1406家机构持仓。隆基股份机构扎堆最为明显,共861家机构持有该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北上资金持仓市值达到554亿元,高瓴资本持仓市值261亿元,中央汇金持仓市值66亿元。11月以来公司股价小幅下跌5.53%,最新市值回落到5000亿以下。
       数据宝统计,这些概念股超半数滚动市盈率不到30倍,其中宝丰能源、亿利洁能、凯添燃气市盈率均在20倍以下。按照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数据,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宝丰能源3股获机构预测今年净利润增速30%以上。
5.生物质发电:清洁能源的另一角
       除了风电、光伏、核电等能源外,还有一种清洁能源值得关注,就是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技术,大致分为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和沼气发电,而农林生物质发电从发电技术上又可分为直接燃烧发电和混合燃烧发电。
       领先世界
       生物质能是人类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碳源,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量能源化利用量约4.61亿吨,生物质能各类途经的利用包括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液体燃料、化肥替代等共实现碳减排量约为2.18亿吨,其中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发电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止到2020年年底,全国已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1353个,并网装机容量2952千瓦 ,年发电量1326万千瓦,年上网电量1122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世界第一。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在建容量1027.1万千瓦。
       其中,垃圾焚烧发电624.5万千瓦,占比60.8%;农林生物质发电382.9万千瓦,占比37.3%;沼气发电19.7万千瓦,占比1.9%。
       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焚烧处理方式因具备节约用地、经济性高、减量化效果显著等优点,其优越性逐渐凸显。根据住建部城乡统计年鉴,2002至2019年,填埋产能占比从87.49%下降到42.19%,焚烧产能占比从4.72%增加到52.61%。
       2021年5月,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全国约50%的城市尚未建成焚烧设施。规划要求,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
       2021年8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署联合印发《2021 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总体明确了“以收定补、央地分担、分类管理、平稳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突出“分类管理”,推动生物质发电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在生物质发电新政的基调下,“十四五”期间生物质发电的政策走向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1)竞争性配置项目资源。自2021年1月1日起,规划内已 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并确定上网电价。
       2)建立电价补贴分担机制,中央补贴滑坡,预计到“十四 五”末期,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电价补贴将全部由地方承担。
       3)鼓励生物质能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利用。
       4)逐步推动生物质发电走向市场化。
       5)进一步强化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管理。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明确,生物质发电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碳市场上二次掘金
       生物质发电的企业不仅可以赚取电费,还可以在碳市场上赚钱。根据规定,政府会分配给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代表企业每年能够无偿排放的二氧化碳上限,1单位的配额代表1吨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e),如果实际排放量超过规定的额度,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来补齐缺口,而排放低于配额的企业可以将过剩的额度拿到市场上卖掉换钱。目前中国碳市场上有两种基础产品可供交易,一种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种是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1个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消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而生物质发电企业就具备生产CCER的能力。
       以占比最大的垃圾焚烧为例,如果没有垃圾焚烧项目,生活垃圾只能由垃圾填埋场处理,而填埋场没有沼气收集利用的装置,因此沼气直接排空,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电力由火电提供。
       而通过垃圾焚烧处理,不仅可以避免填埋气体的产生和排放,还可以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替代以火电为主的等量电量,也就是从两方面减少碳排放。填埋场处理相当于基准线,而垃圾焚烧带来的减排量就可被计入CCER。
       值得注意的是,垃圾焚烧的减排效率比风电和光伏还要高,根据东吴证券给出的数据,垃圾焚烧发电的度电碳减排约为1320克/千瓦时。在碳价为30元的背景下,度电CCER收入达0.039 元,对生活垃圾焚烧项目贡献的利润端弹性为12.01%。从审定项目所属企业分布来看,2013-2017年,光大环境、绿色动力、伟明环保、中科环保、瀚蓝环境、上海环境等公司已有的审定项目规模较高,分别为0.86、0.715、0.705、0.65、0.635、0.57万吨/日,合计占整体生活垃圾焚烧公开项目规模的比例达30%。
       根据北极星固废网统计,2020年垃圾焚烧存量项目CR3处理规模24.34万吨/日;2020年新增处理规模58400吨/日,CR5占比51.71%,CR10占比75.09%,行业竞争格局集中。
       光大环境是我国最大的环保企业和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投资运营商,累计总投资超1460亿元,2011-2020年营收复合增速31%,现金流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手产能13.92万吨/日,居同业上市公司首位。2021年上半年,光大环境新增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规模7450吨/日,公司在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共168个,设计处理规模14.47万吨/日。
       上海环境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22个,上半年共计入厂垃圾432.93万吨,同比增长27.70%,垃圾焚烧上网电量134,999.48万度,同比增长30.89%;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生活垃圾填埋项目2个,分布在上海、新昌,垃圾填埋量9.82万吨。
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的重大发展战略,身处其中的每一个赛道都是长坡厚雪,当下热炒风电和光伏,未来生物质发电必定也有机会受到资金亲睐。
四、复合材料行业
1.2026年全球回收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2亿美元,其中中国规模3590万美元
       11月3日,国外Research&Markets网站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回收碳纤维市场报告,根据报告介绍2020年全球回收碳纤维市场估计为1.06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回收碳纤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38亿美元,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3%。
       回收碳纤维的主要优点体现在环境可持续性、轻质、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益。如今消费者日益关注的安全问题促使汽车制造商转向使用碳纤维的更坚固的汽车车身,而不是传统的金属车身。鉴于这些要求和对碳纤维不断增长的需求,一些大多数位于欧盟和北美的商业组织已经制定了碳纤维回收计划。
       根据回收碳纤维的产品方式,预计回收短切碳纤维在预测期内年复合增长率为11.9%,到2026年回收短切碳纤维市场规模可达1.386亿美元。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满足汽车工业对大批量、低成本和轻量化部件的需求。由于因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回收研磨碳纤维在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3%。目前该细分市场占全球回收碳纤维市场规模的40.9%。
       回收碳纤维可用作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而这些复合材料适用于汽车、体育和消费品、航空航天和海洋工业。与纤维质量和回收碳纤维加工相关的最新进展正在推动供应商将注意力从将这些纤维的降级循环转向低性能产品,进而转向从回收碳纤维有吸引力的特性中获益的新应用。
       关于回收碳纤维的区域规模分析,预计2021年美国市场规模为3560万美元,目前美国回收碳纤维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9.8%。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到2026年回收碳纤维市场规模将达到3590万美元在整个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8%。
       其他值得关注的区域市场包括日本和加拿大,预计在分析期内两国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9% 和9.5%。在欧洲,德国预计将以约8.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欧洲其他市场到预测期结束时市场规模将达到3060万美元。
2.光威复材助力快舟一号乙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通过水压爆破试验考核
       据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委报道,近日快舟一号乙(KZ-1B)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以及一级、二级和三级发动机喷管,陆续成功通过水压试验考核。
       据了解,快舟一号乙(KZ-1B)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碳纤维缠绕壳体由航天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采用了光威复材的碳纤维原料。本次水压爆破考核的顺利通过,是继2021年10月23日快舟一号乙(KZ-1B)三级发动机壳体水压爆破试验后又一成功试验。
       2021年10月23日,由火箭公司自主研发的快舟一号乙(KZ-1B)运载火箭三子级发动机壳体成功通过水压爆破试验考核。
       该型发动机直径1.4米,壳体采用碳纤维缠绕工艺,具有较高的质量比和比冲,计划2021年12月进行首台地面试车。
3.碳纤维产能将逐渐释放,填补IV型气瓶生产领域国产化替代空白
       从现在到2025年欧盟逐步实施严厉的法规之前,世界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在争先恐后地提高燃油效率和/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此,这些原始设备制造商正在降低车辆重量,并探索替代动力系统的选择最吸引人的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电动动力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因为他们的两种最常见的燃料为氢气(H2)和压缩天然气(CNG),其唯一的燃烧副产品是水和热,这使得零排放汽车成为可能。
       (1)氢气储存的工作原理。
       氢可以以气体或液体的形式储存。氢气作为气体储存通常需要高压罐。氢作为液体储存需要低温,因为氢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252.8℃。目前,有五种类型的压力容器可用于氢气储存:
       I型(全钢)储罐又大又笨重。
       II型储罐(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基材环绕的钢或铝衬里)较轻,但成本较高。每个都能达到30兆帕的工作压力,并用于散装运输或固定在加油站储存气体。
       III型储罐更轻,但成本更高,可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达到82.5 MPa,带铝衬里),主要用于商用卡车上的氢气或天然气储存。
       IV型存储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或橡胶衬里并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完全包裹。最轻,但最昂贵的,与III型存储罐提供类似的性能类型。
       V型:全复合材料结构。该罐无衬里,并具有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的可折叠或融化的芯模,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承载所有负载。
       (2)高性能树脂基体相关技术
       碳纤维储氢气瓶树脂基体不仅需要满足气瓶对力学强度和韧性的要求,同时由于在长期充气放气的使用环境中,基体容易发生疲劳损伤,因此需要高强韧、耐疲劳树脂体系以保障气瓶的使用寿命
       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作为储氢瓶的内胆,是氢气储运领域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然而,压力容器用碳纤维技术多年来始终由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垄断。虽然近几年我国国产碳纤维产能明显增长,与三四年前相比,进口碳纤维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碳纤维生产和交付能力跟不上,同时全球各国也加大了氢能行业布局,推高了整体需求,导致今年进口碳纤维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目前多家储氢瓶制造商都感受到了供应紧缺的压力,这对出货情况肯定会造成不利影响。”
       (3)碳纤维是目前“最大瓶颈”
       根据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的预测,在2021年至2050年期间,我国储氢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34亿元;受到氢能重卡等领域的需求推动,未来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即将爆发的车载储氢瓶市场需求,碳纤维已经成为了目前氢能装备制造业的“最大瓶颈”。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制造商进入碳纤维这一领域,部分现有的碳纤维厂商也开始了转型,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我国碳纤维供应紧缺的情况将有所缓解。目前上海石化、中复神鹰等制造企业已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进程。
       今年6月4日,中国石化所属上海石化全资注册成立上海金山石化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碳纤维新材料、下游复合材料等领域。
       京城股份下属的天海工业公司于2021年5月17日宣布,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车载储氢气瓶IV型瓶。该产品与同规格III型瓶相比重量可降低约30%,质量储氢密度更高,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了轻量化车载供氢系统新选择。此外,公司所生产的35兆帕高压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储氢气瓶)已批量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
       中集安瑞科去年宣布与IV型储氢瓶领域国际巨头挪威Hexagon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在线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拓展中国氢能储运装备市场.
       (4)市场及未来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2020-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此外,势银咨询研究表明,车载储氢瓶市场规模在2030年预计达到69亿美元,受中国市场庞大的重卡基数推动,十年内中国市场的车载储氢瓶市场份额预期提升至39%。考虑到一辆车车载气瓶在3-6个不等,如按规划2025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为10万辆,则储氢瓶年需求约为30.95万个,2020-2050年中国储氢瓶市场规模合计有望达到3234亿元。
       由于我国标准法规推广缓慢,早年事故频出,导致此前储氢瓶应用受阻。同时,我国对储氢瓶制造工艺中的很多环节尚缺乏标准检测手段、上游关键材料碳纤维由国际企业把控,也导致国内市场缺乏有效供给。但这正给了整个产业以足够大的想象预期和落地空间。
       目前,多家整车公司和专业制造公司已开展前瞻性布局和技术突破,预期在未来3-5年中,储氢瓶这一细分行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随着中复神鹰、威海光威等新建产线陆续投产,国内碳纤维产能将逐渐释放,届时必将填补IV型气瓶生产领域国产化替代的空白。
4.碳纤维发射塔发布,支持全球5G电信部署
       11月15日,美国工程、设计和制造服务提供商 IsoTruss Inc.(美国犹他州斯普林维尔)宣布推出其获得专利的IsoTruss碳纤维格构式发射塔。这些发射塔是为电信基础设施提供商设计的,旨在降低初始资本支出,减少劳动力、运输和安装成本,并解决5G距离和部署速度方面的问题。
       据报道,IsoTruss碳纤维发射塔的强度是钢的12倍,或者是其重量的1/12,具体取决于设计,并且经过设计、工程和测试,使用寿命至少是钢塔的五倍。高度从6米到42米不等,复合材料IsoTruss发射塔特别适合解决5G部署中的“距离”问题,特别是在有重量限制和分区考虑的场所,如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的屋顶,以及需要“最后一英里通道”的农村地区。该公司补充说,无论塔的高度多少,都可以保持强度和抗风性。
       由于高强度重量比,以及制造所需的碳纤维材料很少,Isotruss认为格构塔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具备了灵活性和模块化,甚至优于其他复合结构。此外,与钢塔相比,其重量轻,运输成本更低,并降低了劳动力和安装成本——减少了重型设备和大型安装人员的时间、费用和环境影响。总的来说,这些减排将使发射塔的碳排放量减少70%,大大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TCO)。随着5G连接需求的增长,这一点很重要;这一需求将需要数十万个坚固、轻巧、经济高效、抗风且结构良好的发射塔。
       “随着钢铁价格的上涨,在同类对比中,IsoTruss碳纤维电池塔正接近平价,”IsoTruss Inc.首席运营官Cromwell Wong表示。“我们正在进行的设计具有真正轻量化、超强、环保的解决方案,旨在建设未来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与5G技术发展相关的市场条件以及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导致基础设施决策者更加重视可持续性,我们认为IsoTruss与钢结构相比,在减少碳排放这方面体现出了显着优势。”
Isotruss复合材料塔的总高度。
       此外Isotruss发射塔可以根据客户规格进行定制,同时还满足公司自己严格的设计和生产标准、各种地方、州和联邦法规以及电信行业协会 (TIA) 和AASHTO标准。格构式结构设计模块化,可选喷漆,无需电解。阻燃树脂和防雷系统也可以定制。2020 年10月,双日公司(日本东京)宣布通过第三方配股方式投资 IsoTruss Inc.。该企业正在与双日合作,加速以亚洲为中心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的扩张。
5.小鹏碳纤维电动飞行汽车-旅航者X2将于2024年推向市场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计划在2024年通过旗下公司小鹏汇天将电动飞行汽车推向市场。近日,小鹏汇天发布了其第五代飞行汽车旅航者X2(以下简称“X2”)。
       (1)碳纤维机身
       X2全机身采用碳纤维结构,空机含电池重量为56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760千克,可搭载两名乘客。X2可以以每小时130公里的最高设计速度飞行,在1000米以下的设计飞行高度下,续航时间为35分钟,适用于城市低空飞行场景。
        据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表示,X2为纯电力飞行器,机身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飞行,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符合小鹏汇天的绿色城市交通出行目标。X2的时速为130公里,可满足城市短途出行的需求,也可用于空中巡逻、野外救援、医疗运输等场景。
       在中国,还有其他汽车制造商正在开发飞行汽车,包括吉利的沃飞长空,其在武汉开设了一家工厂;在小鹏汇天的总部广州,还有另一位城市空中出行专家亿航,正在开发自动驾驶飞行器和无人驾驶客机。
五、卫星通信行业
1.长三角九城合推"G60星链"计划
       近日,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式发布“G60星链”计划。该计划提出,九城市将积极推动技术联合攻关,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市场与应用开发创新协同,合力打造以“G60星链”为龙头的卫星互联网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G60科创走廊起始于上海松江区。2016年,上海松江区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之后,2017年杭州、嘉兴加入,2018年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又相继加入,目前科创走廊共覆盖九城。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国和长三角。九城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16.78%,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占全国比重1/5。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计划,到2025年,该地区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3.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今年8月4日,“G60号”“松江号”两颗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上海松江率先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规划建设“G60星链产业园”。
       据松江区科委副主任肖扬介绍,现在松江已完成试验阶段,各方面参数都比较好,明年将做一些商业发射,陆续组网。目前,作为“松江G60科创走廊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工程,卫星互联网产业已获批国家科技部申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立项。据悉,今年11月,总投资6.7亿元的全球数字化卫星制造超级工厂,将在临港松江科技城开工建设,将同步研发全球多媒体卫星工厂数字化与批量化研发与生产系统,建成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同时,北斗时空(上海)大数据中心及融合应用产业基地也已落地松江。据了解,目前上海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日趋完备:本土包括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格思、欧科微、上海垣信卫星等,外来如欧比特、九天微星等一批企业先后落脚,还有老牌企业上海沪工等。此外,上海还有较为成熟的北斗产业链,目前已形成西虹桥基地、杨浦区湾谷北斗高精度产业园、闵行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嘉定区司南北斗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产业集群。
       即使在整个长三角地区,“G60星链”计划也有比较成熟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北京的航天民企,近年来陆续向长三角聚集。早在2016年,蓝箭航天便落户浙江湖州,其湖州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于2018年底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去年9月,银河航天宣布,其新一代卫星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正式落户江苏南通。该卫星工厂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300-500颗卫星。还有吉利,去年将卫星工厂落户在台州。该项目是吉利打造的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可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据悉,该工厂首台套产品将于近期下线,未来将具备年产卫星500颗的能力。这意味着,吉利商业卫星即将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近期国内,在中国星网集团外,“G60星链”是较为明确的卫星互联网计划之一。但星座细节,两者目前都尚未对外公布。
2.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苏州
       近日,苏州相城经开区与航宇卫星科技签约,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江苏苏州相城经开区。项目将立足卫星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定位,发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等作用,支撑建设国际一流卫星的新基建,加快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新集群。
       航宇卫星科技是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级全资子公司,定位于中国航天技术应用的产业化,拥有丰富的探月、空间站、北斗等国家航天重点工程任务经验,主要面向航天五院提供航天领域遥测遥控数据处理与管理、应用等软件开发服务。
       “中国卫星将全力支持‘长三角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与相城协力打造苏州数字经济的新名片。”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楠表示,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坚持应用牵引,聚焦行业,围绕筹划一个“卫星星座”、建设一座“指挥控制中心”、启动一个“商业航天产业规划”的“三个一”目标,探索“行业+航天”的商业航天发展新路径,服务国家战略。
3.工信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布局卫星通信
       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规划》表示将加强卫星通信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推动高轨卫星与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推进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信息通信系统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覆盖全球、天地一体的信息网络,为陆海空天各类用户提供全球信息网络服务。积极参与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鼓励卫星通信应用创新,促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信息通信领域规模化应用,在航空、航海、公共安全和应急、交通能源等领域推广应用。
       《规划》提出实施“卫星通信建设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工程”,一方面,加快卫星通信建设。完善高中低轨卫星网络协调布局,实现5G地面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融合,初步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信息网络,开展卫星通信应用开发和试点示范。
       另一方面,加速北斗应用推广。建立北斗网络辅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北斗在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车联网、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扩大应用市场规模。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地基增强站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网络化优势,科学制定地基增强站建设规划,提高定位数据利用效率。
       此外,该工程还强调要加强卫星频率与轨道资源管理和利用。制定相关领域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使用规划,加强集中统一管理,做好申报、协调、登记和维护等工作。
六、金融资本市场
1.北交所开市,10只新股全部触发临停,最高涨超500% 
       (1)多只新股盘中触发二次临停
       北交所今日正式开市,首批81只个股开盘多数走强,10只新股集体大涨。其中同心传动大涨282%,志晟信息大涨194%,大地电气涨188%,晶赛科技涨约145%,广道高新涨104%,汉鑫科技涨约91%。随后,新股继续高开高走,N同心、N大地、N晶赛、N汉鑫、N广道、N恒合等个股全部触发临停。
       截至当天下午,多只新股较开盘价涨幅达60%,二次临停。N同心股价较开盘价涨超60%,涨幅逾500%。
       (2)在北交所参与交易对象
       北交所的有些企业在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也具有业绩波动大、经营风险较高等特点,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因此,北交所投资者具有一定的投资门槛。
       北交所交易以合格投资者为主,投资偏好和行为特征与一般散户存在较大差异,交易相对低频理性,持股期限相对较长,更加关注企业成长带来的中长期收益。机构投资者准入不设置资金门槛,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同时具备2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
       北交所投资者门槛大幅降低,和科创板保持一致,相比此前精选层股票交易需要满足100万元证券资产标准减半。业内人士表示,门槛降低或带来北交所投资者翻倍增长,流动性预期迎来提升。”北交所官网显示,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
(3)北交所规则更加包容与创新性中小企业精准匹配
       北交所在市场准入、融资、监管、退出安排方面引入了包容性的制度设计。
       一是发行上市制度更加包容。发行上市条件综合运用盈利能力、成长性、研发能力等多元评价体系,提高上市准入的精准度和适应性;市值和财务标准总体上低于其他交易所各板块上市条件,契合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经营特征。充分考虑科技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大、盈亏平衡周期长的特点,专门设置了以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为核心的上市条件,允许尚未盈利但研发能力突出、业务创新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二是持续融资制度灵活多元。紧紧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需求,在融资品种上,形成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较为丰富的权益融资工具;在发行方式上,实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等多元的融资方式,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自办发行等灵活的发行机制,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监管制度宽严适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停复牌管理,以及退市机制等方面接轨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保持各证券交易所监管标准的总体一致性,增强提高公司质量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引入更加灵活、有弹性的监管要求,例如,董事会组成充分尊重公司自治,不强制要求设立专门委员会;对现金分红比例不作硬性要求,鼓励公司根据自身实际“量力而为”;对于股权激励,允许在充分披露并履行相应程序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低于股票市价的期权行权价格,以增强激励功效等。
       四是退市机制体现特色。北交所将借鉴退市制度改革经验,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既充分包容中小企业天然存在的业绩易受外部影响等特点,避免市场“大进大出”;也坚决出清重大违法、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等极端情形的公司。与沪深交易所公司退市的去向安排不同,北交所退市公司符合相应条件的,鼓励其挂牌基础层或创新层,继续发展;存在重大违法等情形,不符合挂牌条件的,转入退市公司板块,实现对退市风险的“分类纾解、充分缓释”。
       五是成长路径循序渐进。北交所将坚持与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一体发展与制度联动,坚持与区域股权市场、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这种逐层递进的上市模式,以公开市场的持续多轮次融资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边融资、边交易、边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资本市场路径。
       (4)北交所将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北交所开市首日,81家首批上市公司将集体亮相。整体看,首批上市公司充分体现了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81家企业经营状况稳健、成长性较为突出,大部分属于行业细分领域的排头兵,部分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是下游国际国内重要企业的长期稳定供应商。具体来看,81家公司涵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占比87%,平均研发强度4.2%,平均研发支出2536万元。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将结合自身市场定位及市场特征,遵循交易所法定监管职责,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一是把好市场“入口关”。落实注册制试点,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建立北交所审核与证监会注册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审核注册流程,各项安排与科创板、创业板总体保持一致。上市条件保持对中小企业的适应性、精准性和包容性。上市审核中,压实各方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严防企业“带病上市”。
       二是夯实“关键主体责任”。全面接轨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停复牌管理,以及退市机制等方面接轨现行上市公司主要监管安排,保持各证券交易所监管标准的总体一致性。持续监管中,进一步压实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责任,明确上市公司为规范运作第一责任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内生动力。
       三是畅通市场“出口关”。借鉴近期退市制度改革经验,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基础上,既充分包容中小企业天然存在的业绩易受外部影响等特点,避免市场“大进大出”;也坚决出清重大违法、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等极端情形的公司。北交所退市公司符合相应条件的,鼓励其挂牌基础层或创新层继续发展;存在重大违法等情形不符合挂牌条件的,转入退市公司板块,实现对退市风险的“分类纾解、充分缓释”。
       (5)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
       北交所整体上沿用了精选层较为灵活的交易制度,提供连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自次日起涨跌幅限制为30%,增加市场弹性,契合中小企业股票估值差异大的特点。同时,也为引入做市机制、混合交易预留了制度空间。
       北交所坚持合适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市场各方预计,北交所开市后将吸引更多增量投资者参与,有效促进买卖力量均衡,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改善。
2.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VC/PE渗透率超7成
       备受资本市场瞩目的北交所于日前正式开市。首批上市企业背后站着的资本力量不可小觑。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各种类型的创投机构累计现身60家公司的最新前十大股东名单,参与率超7成。业内人士指出,北交所的设立,是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直接融资渠道上的一大政策支持,对创投机构而言,则进一步拓宽创投项目的退出通道,大大增强投资人对创业投资,尤其是“投早投小”的信心。
       (1)VC/PE机构渗透率超七成
       据证券时报不完全统计,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60家公司的最新前十大股东名单涉及创投机构,占比高达74%。分类型来看,这其中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科投基金等,有明星创投机构,以及产业投资资金。
       尤其是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成为这些企业上市的重要“推手”。比如,具有武汉国资背景的武汉智慧城市创业投资基金,武汉启迪东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投资了微创光电、诺思兰德;安徽蚌埠市政府投资集团控股的“蚌埠中城”则参与了佳先股份的A轮融资,还通过蚌埠市天使投资基金参与了安徽凤凰的股权融资;主营业务为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富士达,公司最新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就出现了两大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创投、陕西省创投引导基金分别位列公司第二大和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6.74%和3.84%;除此以外,广东省科技创投持有拾比佰9.73%的股份;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持有国义招标6.37%股份;有海南省财政背景的海南省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基金持有流金岁月2.86%股份等等。
       除了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北交所首批上市还出现产业资本的身影。比如,汽车产业链公司建邦科技曾获得北汽产投的融资支持。而VC/PE也是首批企业背后不可小觑的力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背后浮现出云峰基金、百度、天星资本、金沙江创投、水木创投、深创投、松禾资本、高特佳投资等创投机构的身影。
        “北交所的开市,一方面将为创业投资新增退出渠道,将账面盈利转化为现实盈利;另一方面,提供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投资机会,唤回资本“投早投小”信心及动力。”安信证券分析师张经纬表示,北交所的设立有望促进交易量、流动性双提升,鼓励创投资本进一步参与其中,将长期利好创投机构。
       (2)深圳创投“军团”再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区的创投机构在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中一马当先。记者梳理这些企业背后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以及其他机构股东发现,深圳的头部创投机构悉数在列。
       比如,深圳创投新以及其持股35%的山西红土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均出现在科达自控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经记者计算,持股比例约为3.9%。深创投方面介绍,深创投及旗下山西红土基金2012年就投资了该企业,并陪伴支持其成长至今。
       而高特佳旗下的高特佳瑞康投资和瑞滇投资则合计持有生物谷3.99%的股份。据了解,高特佳在2016年9月和云南生物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彼时入股的还有高特佳旗下的另一支基金杭州高特佳睿海投资合伙企业,合计投入上亿元。
       达晨财智持股比例高达7.6%的丰光精密此次也正式登陆北交所。据了解,丰光精密以精密机械加工、压铸制造为核心技术并致力于为高端装备制造、高速列车/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智能化等行业提供核心零部件。三季报显示,丰光精密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亿元、397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8.69%和59.74%。达晨财智方面还透露,公司还有26家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新三板挂牌/未挂牌企业。
       (3)将继续发力“专精特新”
       从9月2日官宣即将成立北交所以来,新三板市场明显升温,市场指数和交易量都相当喜人。截至11月16日,三板成指 (899001)已从9月2宣布北交所成立时的1000点左右,飙涨至11月16日收盘的1157.07点,指数涨幅达16.61%。而抛出定增预案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大幅增加,Wind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累计5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抛出定增方案,预计募资总额为17.12亿元;到了10月份,这两个数字激增至99家、67.44亿元;而刚好过半的11月,增发的家数已经高达127家,预计募资金额为52.76亿元。
       除了新三板市场上的7000多家挂牌企业以外,未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成为VC/PE机构的争夺对象。据统计,自2018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启动以来,已经累计有4921家企业获评为“小巨人”。而当前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与计算机、化工、生物医药、军工等行业,这和北交所重点关注的方向相契合。
       根据北交所交易规则,北交所对于持股比例低于10%以下的普通股东未设限售期,也就是说,VC/PE未来可以根据判断自由选择退出时机。因此,北交所这个新退出渠道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创投机构布局“专精特新”的积极性,不少机构正继续加码投早、投小。
       从“专精特新”企业的整体融资情况来看,根据清科创业旗下PEDATA MAX数据,截至11月5日,专精特新企业共9534家,已有1955家企业进行融资,占20.51%,另外7579家企业尚未进行融资。此外,共有400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上市,仅占总数的4.20%。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北交所的落地和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也将迎来新机遇。
3.首例“A拆北”,上市公司拟分拆子公司至北交所上市
       11月15日晚,南钢股份(600282.SH)发布分拆上市预案,公司拟将其控股子公司钢宝股份(834429.NQ)分拆至北交所上市。
钢宝股份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2015年12月14日钢宝股份在新三板挂牌,现为创新层企业。截至目前,南钢股份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钢宝股份10,000万股,占其股本总额的66.30%,为后者控股股东。
       钢宝股份主营为中厚板等钢材产品的网上零售、个性化定制等业务,并搭建产品的网上零售、个性化定制等业务,并搭建产品的网上零售、个性化定制等业务,并搭建了专业化的钢铁电子商务平台“金陵钢宝网 ”。自成立以来,钢宝股份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准确定位钢材尾尤其是中厚板产品的零售市场和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市场,形成新零售业务和 C2M定制业务两大类业务。
       钢宝股份的财务特征为“营业流水相对较大,但毛利率相对较低”。根据审计报告,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56.1亿元、56.2亿元和66.1亿元,当期分别实现净利润6147万元、6576万元和8133万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17%、61.65%和69.32%,毛利率分比为4.19%、3.87%和3.03%。
       上述分拆上市的预案已于11月15日通过南钢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接下来钢宝股份分拆上市仍需通过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取得北交所和中国证监会批准。
4.国资委发文:央企严禁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企业提供担保
       通知明确,为了有效防范企业相互融资担保引发债务风险交叉传导,现做如下8大要求:
       (1)完善融资担保管理制度
       央企应制定和完善集团统一的融资担保管理制度,明确集团本部及各级子企业融资担保权限和限额、融资担保费率水平。制定和修订融资担保管理制度需经集团董事会审批。
       (2)加强融资担保预算管理
       将年度融资担保计划纳入预算管理体系。担保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追加预算,需重新履行预算审批程序。
       (3)严格限制融资担保对象
       央企严禁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的企业提供任何形式担保。
       不得对进入重组或破产清算程序、资不抵债、连续三年及以上亏损且经营净现金流为负等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子企业或参股企业提供担保;不得对金融子企业提供担保;集团内无直接股权关系的子企业之间不得互保。
       (4)严控融资担保规模
       原则上总融资担保规模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40%;单户子企业(含集团本部)融资担保额不得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
       (5)严控超股比融资担保
       严禁对参股企业超股比担保。对子企业确需超股比担保的,需报集团董事会审批。
       (6)严防代偿风险
       对发现有代偿风险的担保业务及时采取资产保全等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7)及时报告融资担保管理情况
       央企应当加强融资担保信息化建设应用,并做好与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的融合。
       (8)严格追究违规融资担保责任
       央企应对集团外无股权关系企业和对参股企业超股比的违规担保事项,以及融资担保规模占比超过规定比例的应限期整改,力争两年内整改50%,原则上3年内全部完成整改。
       对因划出集团或股权处置形成的无股权关系的担保、对参股企业超股比担保,应在2年内清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