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台湾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中7家厂商6月业绩出现环比下滑
7月12日消息,半导体研究机构ICinsights公布了基于2022年6月业绩统计的台湾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
数据显示,台湾前10位半导体供应商6月份的半导体销售额较5月份下降了5%,其中包括台积电、联发科、瑞昱、联咏(Novatek)、力晶(Powerchip)、南亚科技在内的7家公司出现下滑。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之前在2021年业绩同比大涨78%的联咏在今年 6 月的销售额相比5月急剧下降了26%。另外DRAM供应商南亚科技6月的销售额相比5月下降了16%,这可能证实了美光在6月30日的指导中暗示的可怕的内存市场前景。
6月30日,全球第三大内存供应商美光公布了截至5月的第三财季业绩,销售额为 86 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1%,比一年前增长19%。然而,对于截至8月的第四财季销售指引却是72亿美元(+/- 4 亿美元),环比下滑接近20%。目前看来,美光已经给了市场一个预警,三季度的存储芯片市场将极度疲软。
虽然绝大多数半导体供应商仅按季度报告其销售业绩,但许多台湾半导体公司按月报告其收入,并在其季度报告中描述了更多财务细节。通常,这些月度结果提供了一个早期指标,表明半导体市场可能出现向上或向下的方向变化。
虽然没有提供月度销售业绩,但台湾第四大无晶圆厂IC供应商Himax Technologies 于 2022年6月20日发布了其 2022年二季度收入的更新指引。该公司表示,预计其二季度销售额相比一季度将下降22-27%(低于其最初指导的16-20%的下降)。
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也是台湾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尤其值得关注行业疲软迹象。台积电今年6月的销售额较 5月下降5%。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到2021年,该公司公布的6月/5月销售额平均增长14%,仅在2018年出现了唯一一次下降(-13%)。
从台积电公司历史三季度/二季度业绩来看,2016-2021年间台积电三季度/二季度的销售额平均增长了16%,自2011年以来三季度/二季度收入未出现下滑。
2.半导体投资“冷热不均”:整体节奏放缓,汽车芯片火热
“现在汽车芯片的估值太高了,高到离谱。有些做MCU的企业,只要和汽车沾边,营收只有几千万,估值就叫到了20亿元左右。”近日,一位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
这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在去年年底,就有多位投资人向记者指出,国内整体芯片市场从群雄并起阶段进入排位赛阶段,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成长和缺芯的持续,围绕着汽车的芯片已经成为半导体投资焦点,相关的企业估值高涨。
承风资本合伙人尉言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车载芯片确实是大机遇,尽管车载估值高也会有人投。但是今年整体半导体融资热度降了很多,二级市场倒挂太严重,好多之前估值颇高的企业,今年都不好融资。投资机构也放缓了节奏,观望情绪严重。”
甚至有投资人直接提出了“资本寒冬”的观点。此前的中国·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华登国际合伙人王林说道:“资本寒冬这个词有点夸张,但大家也要认清现实。从华登投的企业来看,4月份开始芯片销量处于断崖式下降,5月、6月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今年半导体板块的调整也很难避免。去年不管做什么,只要是芯片、半导体相关的,只要是团队不错都能融到资。今年开始大家感受到压力,都要算回报了,不能像前两年一样凭着一腔热血砸钱。”
(1)汽车芯片热潮
一直以来汽车芯片的市场规模并不大,仅占整体芯片的10%左右,大家也几乎不担心产能供应,然而近两年最紧缺的却是这10%,持续影响着产业链中下游。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的汽车厂商都受到缺芯影响,再加上疫情反复,短暂停产的信息也频频传出。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会攀升至约304万辆。
除了整车厂商,供应商们也受到波及,例如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在今年上半年亏损1.1亿元。在业绩预告中,均胜电子表示,一方面2022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产量下降,同时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与运输费用上涨等的影响,公司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在上游供应链仍紧张的情况下,汽车芯片的热潮也十分汹涌。广汽资本总经理袁锋就打了个比喻,中国芯片创业公司的数量也是一个“摩尔定律”,每半年增加一倍。由于缺芯太过严重,车企一天恨不得接待十家芯片企业。
当前汽车芯片的赛场上,选手越来越多。传统的车用半导体企业包括恩智浦、瑞萨、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均为海外大厂,同时老牌的博世等供应商们也在强化芯片制造领域。
国内既有地平线、芯驰科技、奕行智能等专攻汽车芯片的新兴企业,也有直接切入芯片领域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广汽、比亚迪等。以广汽为例,据介绍,一方面广汽进行生态圈的投资,比如广汽是地平线很早期的投资人,投了地平线三轮,已经有十几款广汽的车型在用地平线芯片。另一方面,广汽和粤芯半导体做了对接,共同开发未来车型所需的芯片。目前广汽集团部分电子控制器(ECU)产品已形成初步的国产化推进方案。
据悉,比亚迪半导体产品阵营包括业级通用MCU芯片、工业级三合一MCU芯片、车规级触控MCU芯片、车规级通用MCU芯片以及电池管理MCU芯片等,累计出货量达到了20亿颗。
在袁锋看来,芯片紧张不是短期的事件,甚至2023、2024年芯片还在缺乏,而新能源汽车还将为芯片带来蓝海市场。他谈道:“当初的预计是到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车达500万辆左右,最新估计是今年或明年就能达到。在传统车当中,汽车半导体的价值大概在300亿美元,而新能源车超过了700亿美元,其中增长最明确的是功率半导体。如果新能源+特别智能的车,芯片用量从数量还是金额都是传统车的6倍左右。”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车规级芯片并非易事,初创企业更要谨慎。有投资人表示,初创公司能拿到的市场份额较少,虽然有机会,但是最好需要先在消费类电子的相关领域有积累,再细分出来了一个市场去做车用产品,才能扛得过其他公司两三年的认证期。
(2)投资遇冷
相比于汽车芯片的火热,其他领域的芯片公司并不总是如意。仅从今年国内上市的半导体公司看,几乎一半都破发了,估值也在缩小。在错综复杂的2022年里,投资机构们出手更加谨慎,也更看重账面盈亏。
一名投资人指出:“最近做投资的都有一个深刻感觉,一级市场太贵,二级市场大跌,面粉比面包贵,投资越来越难做,根本下不了手。以前很香的pre-IPO也不香了,2019年如果做pre-IPO还有比较高的收益率,但是有些我们觉得可以赚很多钱的项目,现在看起来也就赚个1倍左右。另外还有一些可能做了Pre-IPO是亏钱的,因为这些都是2020年、2019年两三年前的pre-IPO价格,高于现在的市价。”
因此,“现在我们也会有意识地规避估值过高或者高度依赖融资现金流企业。我们也可以通过债务方式、债权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面临的是两到三年的下行周期,这个空间也不是很大,”该投资人表示,“同时从退出路径统计看,科创板刚开始基本4个月就审核通过了,现在平均要11个月,而且申报终止比例逐渐增加,有60%是申报终止。所以实际上一个是上市挣不了钱,更大可能连上市机会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做投资的也应该做成一个共识,不要再去哄抬价格。”
(3)从大的背景看,目前半导体市场的增速和红利都在变小。
在整体市场层面,粤澳半导体产业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刘丹谈道:“根据数据统计,全球半导体市场经过2020年-2022年3年持续高速增长后,2023年增速可能会掉到5%左右。各个细分领域冷热会出现不均,但整个大盘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投资一定是整个板块都往下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事件。”
兴橙资本合伙人冯锦锋说道:“最近三至五年,中国所有的芯片从业企业充分享有了市场红利。但是资本红利和市场红利在接下去的5-10年都在变小,资本市场方面,一级市场太贵,二级市场估值又在朝下滑,资本红利会越来越小;市场红利越来越小的原因是市场同业太多,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型号企业都有,导致本来是打着国产替代的旗号,现在变成内卷,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
从前些年爆火的AI芯片,到如今的汽车芯片,我们不难看出相似的路径,资本、市场纷纷看好,创业者大批涌入,堆砌起泡沫,又很快进入到行业洗牌期,在泡沫中挣扎。
有半导体公司高管直言,当前国内设计芯片公司有2800多家,而美国只有几百家。国内有的公司既不toB,也不toC,而是toVC,甚至有的企业到处选址开公司,就是为了讲故事、拿资本。但是虽然VC钱烧掉了,人也会烧出来,未来会有整合并购。
不少投资人的共识是,大家需要认清现实,回归理性,抱团取暖,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现在有一个合理的估值点,国内半导体行业机会大于全球,先活下去,然后寻找机会发展,当景气重临时可能会做得更好。
3.14代酷睿首发,Intel“4nm EUV”工艺芯片下半年量产
今年下半年Intel要推出的13代酷睿Raptor Lake还是12代酷睿的改进版,制程工艺也是Intel 7,只是再多8个效能核,总计24核32线程,继续兼容DDR5/DDR4、LGA1700平台等。明年就要轮到14代酷睿了,代号Meteor Lake流星湖,这一代架构改进很大,第一次采用非单一芯片设计,弹性集成多个小芯片模块,包括下一代混合架构CPU、tGPU核显引擎、AI加速单元,而且功耗非常低。
14代酷睿还会升级工艺,首发Intel 4工艺,而且是Intel首代EUV工艺,相当于友商的4nm EUV工艺,根据Intel前不久公布的数据,Intel 4工艺HP高性能库的密度可达1.6晶体管/mm2,是目前Intel 7工艺的2倍,高于台积电的5nm工艺的1.3亿晶体管/mm2,接近台积电3nm的2.08亿晶体管/mm2。
与Intel 7工艺相比,在同样的功耗下“4nm EUV”工艺频率提升21.5%,功耗降低了40%。从参数上来看,Intel的4nm EUV工艺牛得一塌糊涂,冲击6GHz频率都有可能,能效甚至可以击败苹果M2。
至于量产时间,虽然明年14代酷睿才上市,但是Intel的4nm EUV工艺今年下半年就会量产,最新的消息称进展很顺利,正在为量产做准备。
4.TCL系上市公司同发业绩预报,上半年光伏及半导体业务收入超300亿元
7月14日晚,TCL科技(000100)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0亿至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至15%;净利润18.5亿至20.5亿元。同日,TCL中(002129)也发布业绩预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0亿至3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至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亿至30.5亿元,同比增长92.57%至106.8%。
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报均显示,受益于新能源光伏行业高景气度持续、半导体产业结构升级转型,TCL科技的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业务在上半年增长显著,收入和业绩贡献占比持续提升。行业人士介绍,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及平价上网的推动,新能源光伏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硅片作为光伏产业链重要环节,也迎来景气周期。
TCL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上半年发挥G12产品技术和叠瓦产品技术优势,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加速抢占技术红利,保持公司新能源光伏业绩强劲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光伏硅片产能提升至109GW。预计2022年末公司晶体产能将超过140GW,其中G12先进产能占比约90%,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单晶规模最大厂商。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的8至12英寸半导体硅片销量持续攀升,与多家国际芯片厂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大陆境内生产的最大半导体硅片制造商。
业内人士介绍,半导体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半导体材料行业由于5G、新能源汽车等社会消费品门类的出现,进入了比较长的超级周期,带动中国市场半导体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在半导体材料业务的领先,TCL科技还携手合作伙伴开展了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与江苏鑫华在电子级多晶硅、半导体大硅片等领域长期合作,通过该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
此外,为把握未来发展机遇,TCL科极储备发展势能,积极推进半导体显示业务相关项目建设。其中,瞄准IT、车载及专用显示等高潜力增长市场的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项目(t9项目),其首片产品在7月5日成功点亮,将大幅增强TCL华星中尺寸业务竞争力。作为主攻高附加价值车载、AR/VR等产品的第6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扩产项目(t5项目)也迎来新进展,其首台自动化设备在7月1日搬入,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未来也将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助力TCL华星提升市场占有率。
二、激光器行业
1.炬光科技拟5亿元投建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
7月11日晚间,炬光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战略发展需要,公司拟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签订《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及《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作补充协议书》,拟对外投资“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公司拟使用部分超募资金和自有资金合计5亿元投资建设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项目。
该项目建设周期为2022年-2028年,项目用地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大道与栢堰湾路交口东南角KI3-2-2,面积约40亩。最终供地位置及面积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准,并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据公告显示,炬光科技IPO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6.33亿元,其中,超募资金金额为6.22亿元。超募资金中1亿元用于投资建设“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一期项目,1.86亿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泛半导体制程业务:炬光科技投建泛半导体制程项目意义何在?泛半导体制程业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兴显示/光伏太阳能等)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当前众多关键工艺制程设备被美日韩等国垄断。炬光科技公司在激光及光学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专注于泛半导体制程产业先进激光应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集成电路激光退火系统、显示面板激光剥离/退火系统等。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打破国外公司垄断,引领技术发展,推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炬光科技属于激光行业上游企业,基于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技术壁垒,向泛半导体制程、汽车应用(激光雷达)、医疗健康三大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中游应用领域进行布局,在做强上游核心元器件基础上实现技术在行业中游的商业化拓展。公司将利用其在泛半导体制程应用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借助强大的技术团队,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炬光科技泛半导体制程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产业基地,进行泛半导体制程应用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将公司目前较为成熟的泛半导体制程业务和正在开发的项目转移到合肥进行产业化。
2.锐科激光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为2000-2300万元,同比下降91.17%-92.32%
7月13日,锐科激光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亿元~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万元~2300万元,同比下降91.17%~92.32%。
锐科激光业绩变动的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激光器下游设备集成商开工率不足,激光器市场需求整体疲软;在此情况下,为稳固公司龙头地位,保证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公司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销售策略,对激光器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公司激光器产品销量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但营业收入同比略降,盈利能力承压。
2022年上半年,为了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实力,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发力,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同时公司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员工股权激励成本进行摊销,整体费用同比增加。
3.宝马引入2kW绿色激光系统量产电池铜组件,焊接能耗降低20%
近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欧洲电池展(battery Show Europe)上,通快(TRUMPF)展示了激光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全流程链中的应用。多年来,公司已积累了丰富的激光应用经验,并通过与中国、韩国的电池制造商合作,现已成为亚洲、欧洲和美国所有主要电池生产商的合作伙伴。通快方面透露,欧洲目前正在建设装机容量达数十亿瓦的电池厂,而所有这些工厂都需要激光来进行生产。
总部位于德国的现代驱动技术和电气化解决方案制造商——纬湃科技(Vitesco Technologies)就是利用通快激光系统进行电池组件制造的一个典型应用客户。该公司表示,利用绿色激光焊接铜接头系统,将有望帮助显著减少汽车组件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据悉,经过3年的应用开发,近期Vitesco Technologies正式将通快(TRUMPF)公司的2kW激光系统引入到生产业务中,该激光系统在波长为515nm的可见光光谱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与目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标准红外激光系统(波长在1030nm左右)相比,这种绿色激光系统在焊接电池和电动机的铜组件时可以减少高达20%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每个激光焊接接头的二氧化碳输出与排放。
宝马用2kW绿色激光系统量产电池铜组件,焊接能耗降低20%
据介绍,该激光系统目前正用于为宝马集团(BMW Group)批量生产高度集成的精密电池管理电子产品。从效果上来看,仅仅是通过更换束流源,焊接组件的能耗就可以降低4%。
目前,在激光材料加工各个环节中,电动电气化(E-mobility)仍然是一个正在迅速增长的应用领域,而且会成为一项关键的投资。例如,在今年的LASYS上通快宣布,其用于电动汽车生产的激光器的营业额,已经超过了用于内燃机汽车的激光器带来的营业额。仅在上一财年,通快就售出了1000多台用于电池生产的激光器。而Vitesco Technologies的电池产品线负责人罗德里戈·佩雷斯(Rodrigo Peres)也表示,最近3年内公司已经与通快共同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新型绿色激光应用。
铜的焊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电气化产品对铜焊接接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配置的激光头数量越来越多。研究人员分析称,上述绿色激光焊接方案之所以更高效,主要是由于515nm波长的激光作用于铜表面时比红外吸收更有效(铜在红外波长激光中是高反射性的,加工过程往往很难稳定控制),从而使这个过程更可控,也更节能和可持续。另外,在焊接过程中,绿色激光几乎不会产生铜飞溅,从而减少了生产的复杂性。
宝马电气化技术业务部门的运营主管Rainer Pühl证实,绿色激光焊接铜的效率远高于红外激光:“新系统需要更少的电力,但仍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性以及过程的可重复,并精确控制了对铜的渗透深度。由于这些特点,绿色激光系统目前正在成为全公司特定应用的标准技术选择。除了电子产品,这些系统还适用于电动马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每台电机拥有138个焊点的高效率定子(stator)上使用这种焊接工艺。”
Vitesco Technologies执行董事会成员Thomas Stierle补充称:“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具有更少二氧化碳排放、非常稳定的工艺来实现可持续制造,将会为自身带来足够的竞争优势。也正因如此,使用绿色激光系统对我们而言,将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新能源行业
1. 定增12.3亿,秦川机床入局新能源汽车
作为陕西省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亦是老牌机床龙头企业,秦川机床一度“披星戴帽”,站在退市边缘。近两年,秦川机床进行全面改革,推进资产整合,同时赶上了高端制造业的风口,聚焦技术研发、发力高端“智”造,在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并连续两年保持业绩增长,顺利“脱帽”。
7月6日,秦川机床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包括控股股东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增募资不超过12.3亿元。其中,秦川机床控股股东法士特集团拟以现金方式认购秦川机床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的35.19%。
从其募资用途来看,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一期)、新能源汽车领域滚动功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建设项目、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建设项目、复杂刀具产业链强链补链赋能提升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聚焦主营业务、加码高档母机创新是此次定增的重点,募集资金中有4.54亿元用于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的推进。从布局来看,秦川机床亦是想通过定增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年报数据显示,秦川机床的主营业务为其贡献了近半收入,仅机床业务一项在2021年便收入24.28亿元,占营收比重48.06%。秦川机床董秘办表示,工业母机产品作为秦川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是高端制造、关键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都是围绕着工业母机这样传统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积淀延伸出来的业务板块。
“秦川经过上一轮的定增,包括这两年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在经营上缓过气来之后,就要加快对现在传统的、既有优势产业板块的投资力度,希望他们能尽快踩到这一轮经济发展大周期的节点上,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李静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聚焦主营业务以外,此次募资金额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有3.1亿元,占总募资金额的25%。秦川机床亦在公告中表示,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在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制造装备滚动功能部件和精密螺杆副的国产化推广应用,持续丰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品类。
2.国富氢能启动科创板IPO,打造氢能全产业链高端装备提供商
加氢站EPC、车载储氢瓶组、液氢装备、电解槽等多重概念加身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富氢能”)6月29日在上交所官网披露了其科创板IPO招股书,计划募集资金20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5%。
国富氢能IPO选择科创板《上市规则》第2.1.2条第四项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按去年11月公司最新一轮融资计算,投后估值约为31.6亿元,同时公司2021年营收为3.3亿元。
招股书表示,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拟新增年产8万支III型瓶、50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产能,液氢及Ⅳ型瓶研发中心项目,并补充日常流动资金等。
国富氢能前身国富有限,成立于2016年6月,初设时富瑞特装(300228.SZ)是占股70%的控股方,目前公司实控人为富瑞特装前董事长、国富氢能董事长邬品芳及其一致行动人王凯,两人合计持股26.85%。招股书并披露,王凯系邬品芳配偶的姐姐的女婿。
*富瑞氢能前十大股东情况
(1)两大拳头产品市占第一
国富氢能是我国最资深的氢能装备供应商之一,公司业务围绕氢能“制、储、输、用”领域展开,目前已实现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成套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并突破低温大规模液氢制取和储运装备的国产化瓶颈。截至目前,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加氢站成套设备,这两块业务占到公司90%以上营收。
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当前两大拳头产品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设备的市占率均为行业第一。
*国富氢能与可比公司营收情况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去三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处于30%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招股书同时预测,2023年公司将实现盈亏平衡。
在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上,产品单价呈逐年上升趋势。公司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得益于燃料电池整车市场对动力系统“长程重载”的需求影响,车载高压供氢系统的储氢量需求不断提升,公司车载高压供氢系统产品的规格不断优化提升、单台套携带的储氢瓶数量不断提升,因此单台套平均价格上升。
加氢站成套设备则表现出向更高加注能力方向发展的特点。到2021年,该项业务已不涉及200和80KG级别站点,首次拓展至1500KG级别大型加氢站。招股书中表示,从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加氢站的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未来“油氢共建站”、“气氢共建站”、“油汽氢电综合能源站”将成为加氢站建设的主流模式。
根据产品种类,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燃料电池系统厂商、车企、加氢站运营方这三大类。在上游供应商方面,主要是碳纤维、管阀件、站用压缩机这三类,其中国产碳纤维龙头中复神鹰(688295.SH)连续两年成为国富氢能最大供应商。
(2)未来发展战略
传统业务市场空间方面方面,根据《氢能中长期产业规划(2021-2035)》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万辆,到2030年预计达到80~100万辆。
招股书预测,2025年中国加氢站数量将突破1000座,全球加氢站数量有望达到2800座, 2035年中国加氢站数量达到5000座,2050年将达到1.2万座,到2050年我加氢站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在新业务领域,国富氢能已取得实际突破。氢制取环节,公司1,000Nm?/H碱性水电解槽样机已成功下线,首套10吨/天氢气液化装置已完成研制;在储氢、输氢领域,公司拥有低温液氢储运等核心技术,液氢罐箱已经完成研制,公司首台民用大型液氢储存容器已经开工建设。
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氢能装备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在制氢、储氢、输氢、用氢等产业环节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打通可再生能源与绿氢、氢液化及液氢储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目标打造氢能领域全产业链高端装备提供商。
3.松下豪砸270亿元于美国建新锂电工厂
7月14日,来自 KWCH 报道的消息称,美国堪萨斯州州长劳拉 - 凯利(Laura Kelly)证实了松下将在该州建造新电池工厂的消息,该工厂预计投资40亿美元(约人民币270亿元)。
凯利州长称,该项目将是堪萨斯州历史上最大的私人投资,将为该州经济带来巨大变革。新电池工厂将建在德索托(De Soto),目前正在等待松下控股公司董事会批准。同时,建成的电池工厂有望超过特斯拉位于内华达州的电池工厂,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松下表示,到2028年,其EV电池产能将在目前每年约50GWh的基础上提高三倍或四倍。
据《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道,松下选择在堪萨斯州德索托建立新电池工厂是因为其靠近得克萨斯州并且税收减免较多。新工厂建成后,其将为特斯拉提供新的高容量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7月13日,松下曾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一项新技术,到2030年可将电池能量密度提高20%。届时,在电池组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该技术可将特斯拉Model Y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100公里以上,或者,在续航里程不变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可以设计出更宽敞、更轻的电动汽车。
松下能源首席技术官(CTO)在接受采访时称,新技术允许电池个体在不损害电池组性能的情况下,以更高的电压运行。当前,松下为特斯拉生产的电池使用的电压为4.2V,而新技术可以将电压提高到4.3V或4.4V。
目前,松下的产能主要来自美国工厂、日本工厂与中国工厂。在美国的是松下与特斯拉合资的工厂,当前产能估计为39GWh;在日本的工厂产能为10GWh;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当前产能为5GWh,计划至2023年扩产至20GWh。
4.锂电专利战打响,宁德新能源等起诉珠海冠宇专利侵权 涉诉金额超6600万元
7月11日晚间,珠海冠宇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近期分别收到了东莞新能源和宁德新能源寄出的起诉其专利侵权的相关材料。公告显示,案件所处的诉讼阶段为已立案暂未开庭审;从涉诉金额来看,国内诉讼合计6600万元,国外诉讼未明确涉诉金额。
对此,珠海冠宇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公告涉及的诉讼案件不会对公司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产生影响。鉴于涉及的诉讼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最终的判决结果尚不确定,目前无法预计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影响,最终实际影响以法院生效判决为准。”截至7月12日收盘,珠海冠宇股价下跌5.12%,报收于28元/股。
从此次专利诉讼来看,其中,国内诉讼方面,东莞新能源作为原告的国内诉讼的涉诉专利号为 ZL201210405678.9(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芯加宽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宁德新能源作为原告的国内诉讼的涉诉专利号为 ZL201510564696.5(电解液以及包括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ZL201811308831.X(电化学装置)、ZL201811108529.X(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ZL201620821929.5(卷绕式电芯)及 ZL201621440703.7(一种卷绕式电芯)。而珠海冠宇则为国内诉讼的第一被告。
上述原告认为,珠海冠宇未经许可实施了上述涉诉专利,侵害了原告的专利权,请求判令珠海冠宇立即停止制造、使用、销售、出口涉诉专利相关的电芯产品,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而产生的合理费用,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等。
对此,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徐西江分析表示,“珠海冠宇在公告中表明其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法律角度而言,仅是珠海冠宇公司的单方面表态,不会对相关专利案件的审理产生实质影响。”
徐西江进一步解释道:“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时,会通过审查涉案专利的稳定性、被控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及被控技术方案是否是现有技术等方面来得出涉案技术方案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的结论。珠海冠宇公司的技术方案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需要等相关专利案件的判决结果。”
天眼查信息显示,东莞新能源、宁德新能源的疑似实际控制人均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
另据珠海冠宇方面披露,截至今年3月31日,该公司已获取境内授权专利741项、境外授权专利8项。
四、复合材料行业
1.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炉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玻璃纤维生产国,中国巨石、中材科技等头部企业全球市占率均在前列,国内玻纤行业已经形成了三大企业(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三小企业(山东玻纤、四川威玻、长海)-其他企业的格局,国内产能集中度CR3、CR6分别为61%、76%。 玻纤行业成本中直接材料主要为叶腊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矿石,能源成本主要为天然气、电,铂铑合金是玻纤池窑生产必要的耗用品。生产中原材料经过高温熔化、拉丝、烘干、络纱等环节制造而成。目前主流工艺为池窑拉丝法。玻纤产业链条较长,从原材料到最终应用端共有玻璃纤维(原纱)到玻纤制品、玻纤复合材料等几个环节。玻纤制品有100大类1000多品种,主要有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原丝、短切毡、方格布、电子布等,应用于建筑建材、风电叶片、交通工具轻量化、电子设备等下游场景。
玻纤纱环节属于重资产行业,目前玻纤池窑的投资额约为1亿元/万吨,且需要保证连续生产(非正常停窑耗费巨大),直到7-8年后池窑冷修(冷修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短期供给具备较强的刚性,成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玻纤行业虽未被列入能耗管控重点行业,但生产过程主要为利用高温对矿石进行熔融,这一过程中能耗和碳排放均较高,根据《玻璃纤维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新建产线的审批难度将会提升,有利于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
玻纤制品的优点在于密度小,单位体积质量轻,刚性和强度高,可拉伸性强于钢、铝合金等金属,防腐性能良好,成本却与这些金属相差无几,广泛应用于轻量化、增强化应用场景。建筑建材为玻纤下游最大应用,占比约34%。
玻璃钢以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门窗、模板、钢筋、加固混凝土梁等各类建筑结构中,制造石油化工和地下水管道与容器等;风电叶片结构包括主梁系统、上下蒙皮、叶根增强层等,原材料包括树脂基体、增强材料以及粘接剂、芯材等,其中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两种。
玻纤(风电纱)以单/多轴向经编织物形式应用于风电叶片中,主要起质轻、强度性能高等作用,约占风电叶片材料成本的28%;玻纤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主要体现在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和其他交通工具制造三大领域。玻纤复材为汽车轻量化重要材料。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因强度高、轻量化、模块化、低成本等优点,在汽车的前端模块、发动机罩、装饰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盒、复合材料板簧中被广泛运用,可有效降低整车质量,双碳背景下对燃油车降低油耗+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玻纤纱可制成玻纤布,用于印制电路板PCB的核心基材——覆铜板的生产。据估算,电子玻纤纱约占覆铜板成本的25%-40%,是制备 PCB的重要材料,需求量大;2021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总量达168.3万吨,同比+26.6%,海外需求高景气。
行业2021年实际投放产能较多,对2022年产能冲击较大,预计今年实际产能投放边际放缓;而 2022年我国玻纤表观消费量测算同比+6%,其中外贸出口、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增速确定性高。据测算 2022 年玻纤行业产能富裕率为3.86%,市场供需仍然紧平衡。
2.英国复合材料设计公司Dexet将为Squalo量产车设计开发碳纤维整体式车身和底盘
总部位于英国的领先复合材料设计和工程咨询公司Dexet Technologies证实,它正在为GTO Engineering Squalo设计一种全新的碳纤维整体式车身。Dexet是一系列备受推崇的开发合作伙伴中的最新成员,它是GTO Engineering公司及其Squalo量产汽车的战略合作的一部分,预计将于2023年第4季度发布。
Dexet Technologies和GTO Engineering之间的关系始于一年前,当时GTO Engineering的已故创始人Mark Lyon与Dexet的团队接触,开始围绕将其知识应用于Squalo展开讨论和设计咨询会议。
Squalo开发计划在GTO Engineering的雄心勃勃目标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尤其是1000公斤以下的整备重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GTO Engineering将依靠Dexet的复合材料和轻量化经验,主要来自一级方程式赛车和小批量定制生产汽车,为Squalo从头开始开发硬壳式底盘。
Dexet Technologi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Francesco Aglietti介绍:我们已经与GTO工程部合作一年多了,利用我们数十年的F1工程经验,包括从法拉利、迈凯伦和梅赛德斯AMG等顶级车队获得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GTO Engineering梦寐以求的Squalo项目中。有了这些经验,我们都非常清楚在汽车开发计划中实现里程碑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很兴奋能够在创造一款真正卓越的汽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qualo硬壳式底盘和车身的构造方法仅适用于最著名的超级跑车。这些方法甚至不适用于主流超级跑车市场,因此毫无疑问,Squalo将成为一款全新、独特的跑车。全碳纤维整体式底盘和车身必须保持低于1000kg的设计规格重量。将最先进的底盘与全新的4.0升四凸轮V12发动机相结合,据称将创造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这是GTO Engineering从一开始就热衷于添加的东西。
Dexet的下一步将是定义并冻结Squalo的内部规格设计,定义内部参数后,Dexet工程师将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软件中分析整个底盘。CFD使用户能够在真实情况下使用计算机设计的模型,使Dexet能够分析碳纤维车身形状在冷却和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效率和性能。FEA使Dexet的工程师能够在物理样机成型之前,通过计算机设计的底盘,了解其优缺点,从而在生产前优化设计的强度、刚度和重量。
随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出现,汽车行业的设计不断发展,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是创造成功产品的关键。这一新宣布的合作伙伴关系将结合美学、功能和产品可制造性,符合最新的工程技术。
3.连云港年产1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近日,中化国际旗下扬农集团瑞恒公司位于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年产1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这意味着连云港重大项目再次迎来新的节点。
据了解,环氧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化学材料,具有环境容忍度大、低收缩、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在风电、电子电工、工业涂料等领域有着广泛运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国内总产能超过200万吨/年,但每年消费缺口仍超过30万吨。“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环氧树脂产能超过100万吨。
环氧树脂是中化国际碳三项目核心产业链“PDH-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的终端产品,其生产装置的成功投运,是公司碳三产业链项目的重要进展,有力推动了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体化产业格局的形成,加速了公司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球领先的碳三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化材料科学产业升级的步伐。
中化瑞恒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双碳”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风电产业迎来飞速发展,带来复合材料树脂需求大增;通讯射频基站及相关产品、水转油性涂料、建筑装饰等全球性产品升级,带动环氧树脂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基础树脂装置预溶釜A投料滴碱,现场机泵、设备有条不紊地投入运行,项目有序进入调试阶段。”瑞恒相关负责人介绍,4天后,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液体通过管道从生产装置流入环氧树脂成品罐。这标志着中化国际瑞恒公司年产18万吨环氧树脂项目顺利打通全流程、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年产18万吨环氧树脂装置投产达效后,中化国际环氧树脂总产能高达35万吨,规模位列国内第一。
五、卫星通信行业
1.空天信息产业加速迈向万亿市场
有研究机构分析认为,2019年国内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已超4200亿元,2017年至2019年间复合增长率约15.5%,预计2025年后可能达万亿产业规模。高中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5G融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或将构成未来的6G,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无缝覆盖和接入。
随着大规模星座天基组网计划陆续实施,一个全新的产业增长极——空天信息产业,或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空天信息产业开始突破商业价值的临界点,并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经济建设、环境治理、大众民生等诸多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其广阔的市场空间。一个来自太空的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成长。
(1)来自太空的新增长极
空天信息产业是指运用空间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收集、存储、处理、分析来自空天领域的信息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新兴产业,包含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三大领域,其产业链根据上下游的关系,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服务四大领域。近年来,在商业航天热潮推动下,空天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增长极。
据欧洲一家咨询公司预测,国际上卫星正进入密集发射期,未来十年发射数量将为前十年的4倍,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随着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建设的加速,将带来千亿级组网市场和万亿级应用市场。在美国,按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星链”到2025年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将达到300亿美元。
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接入数据显示,全球约一半人口未接入互联网。欧美一些国家地广人稀,地面运营商建设基站与铺设光缆的运营成本高,地面网络覆盖不足,为卫星网络在这些国家的应用创造了较大市场空间。
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势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份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并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导航市场规模将占到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规模的60%,预计2027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7万亿元左右。
(2)卫星数据消费场景精彩纷呈
庞大的天基组网,可以面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应急救灾保障、信息普惠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航空网络服务、海洋信息服务、天基中继服务等六项典型场景应用,并构建出包括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在内的空天信息产业。
根据相关统计,通过手机能连上互联网的区域面积,不到地球总面积的20%。研究发现,高度1000千米以下的低轨卫星,理论上每颗可以覆盖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当卫星互联网全面商用时,用户在全球任意角落只需一个相当于路由器大小的终端,就能与卫星直接联网,并支持其他设备上网,地球上的“信息荒原”有可能最终消失。
在研发卫星互联网所必需的用户终端相控阵技术方面,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家企业。公司市场推广经理朱然认为,卫星互联网未来会成为5G网络的有效补充,在5G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实现全球覆盖。5G优势是频谱效率高、容量密度高,缺点是单站覆盖范围小、建站成本高,且无法对海洋、雨林、雪山等偏远地区实现覆盖。卫星通信则不受地形约束,其天然全球覆盖特性更适合泛在覆盖的需求,从而弥补地面通信网络的缺陷。而高中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5G融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或将构成未来的6G,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无缝覆盖和接入。
早在2020年,银河航天就成功发射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可以更好地对全球进行通信网络覆盖与升级,成为全球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卫星数据的消费习惯。”中国电科32所所长郭冠斌说,南美有保险公司就采购了中电科旗下商业遥感卫星的数据,通过遥感监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等,国内一些投行也开始使用卫星数据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甚至已有监管部门根据采捕船只的北斗卫星定位信息反馈得出,相关上市公司凭空捏造“抽测”数据、掩盖自身资产混乱等问题。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认为,空天信息产业将带来外溢效应。通过大规模的星座建设,卫星带宽资源充足,卫星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加之人工智能对图像及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势必将解锁或升级一批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可以满足包括无人驾驶、高精度时空基准物联网等新的市场应用需求,催生全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和精彩纷呈的应用场景。”
(3)走下高台走向市场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吴劲风表示,空天信息产业正在让航天产业走下高台,逐步实现工业化,服务更多人群。相较于以往传统航天“高、大、贵、少”的特点,现在的商业航天呈现“好、小、廉、多”的特点。“这使得空天信息产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产业。”银河航天战略合作总经理初肖洁说,越来越多社会资本也正积极参与进来,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宗有认为,社会资本在空天信息产业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整个产业发展也进入了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进一步结合的过渡转型期。中科星图正在努力面向政府、企业及特种领域用户提供以数字地球产品为核心的软件销售和数据服务、技术开发服务、数字地球一体机和系统集成服务。
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加快推动产业外溢到民营企业。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杭州等多地发力空天信息产业逐梦星辰大海,并相继出台产业政策,扶持空天信息产业落地生根。
据报道,腾讯早在2019年就联合世界科技巨头和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推出“超级地球”项目,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组建一个包括300颗卫星在内的对地观测网,并通过全球首创的“专属卫星”服务,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遥感服务体验。其服务模式允许用户获得特定地理区域上空多颗卫星的使用权,并使一部分难以自购或自产卫星的政企用户能以较低成本拥有“专属卫星”服务。这种模式是在整合国内空天互联网组网相关资源,加快应用侧拓展。
中电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业部主任黄钊认为,当前需要加快建设以政府为指引、高校为支撑、产业为主体、研发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政学产研用”空天信息产业融合体系,探索成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从卫星设计、数据应用、终端运营、配套等不同环节,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关联合作、技术支持的产业合作关系,打造产业集群。
专家认为,空天信息产业边界广阔、市场巨大,应最大化发挥星座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在通信频段资源、低轨星座开发、信关站建设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打破空间轨道和频段限制,让空天信息产业真正造福全人类。
2.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建
7月6日上午,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在海南省文昌市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商业航天发射场,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建,将成为海南服务和融入航天强国战略、主动拥抱航天产业变革新浪潮的又一重大标志性项目。
海南省省长冯飞在致辞时表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又一重大工程,是海南人民的又一大喜事。海南将充分发挥商业航天发射场主场优势与自贸港政策优势的叠加效应,瞄准世界商业航天发展前沿,加快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生态体系,支持文昌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天城。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由海南省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将成为央企地方合作的新典范,四方股东将全力推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如期建成投产,尽快具备密集发射能力,成为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力量。”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股东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红兵表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将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新起点。
据介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市场化运营的航天发射场系统,进一步提升我国民商运载火箭发射能力。
3.15.855亿,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完成B轮融资
6月27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箭公司)B轮增资扩股项目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募集资金总额达15.855亿元。
据介绍,该公司自2021年初启动B轮增资,经前期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告及竞争性谈判,最终引进7家投资机构。此次募资主要用于固体运载火箭研发及性能提升、液体动力关键技术攻关及发动机研制、研发保障条件建设,提高火箭公司研发和生产能力,助力快舟火箭型谱系列化、商业发射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商业航天前景广阔,航天三江深耕湖北多年,航天产业基础雄厚,火箭公司作为‘国家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在商业航天领域有先发优势。”尚道投资董事长杨圣军说,资本看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该公司已布局商业航天领域,将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B轮增资为火箭公司未来发展加注新燃料,是火箭公司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也是与各方共谋航天事业的新开端。”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辉文表示,航天三江将一如既往按社会化、商业化、市场化原则,支持火箭公司发展商业航天,发展配套产业延链,聚焦基础短板补链,壮大核心产品强链,集中资源做大做强航天产业集群。
火箭公司于2016年2月在武汉注册成立,是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公司。截至目前,火箭公司成功完成13次商业发射服务,将2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7年底,该公司在上交所完成12亿元A轮融资,引入社会民营资本。
4.紫光展锐完成5G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
7月6日,紫光展锐联合北京鹏鹄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基于r17 iot ntn标准的5g卫星物联网上星实测,开启了基于5g的新一代卫星物联网服务模式。据悉,本次测试采用的卫星物联网终端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芯片开发,通过l波段卫星,在预商用基站上完成了通信组网测试,并实现数据传输。
iot ntn技术可以使5g大规模物联网与卫星网络协同部署,一方面扩展了面向海面、空域、无人区等区域的覆盖,将有力消除地面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化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使卫星网络可以共享移动通信网络的产业规模,降低了终端和网络成本,让终端形态向着小型化、低功耗等易用性方向推动,为未来的大规模物联网覆盖提供了技术支撑。
测试中使用的卫星是一颗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商用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紫光展锐攻克了测试终端面临的长时延和大衰减等技术难点,成功完成了广播、接入、数据传输等通信过程,并实现了多终端接入和并发通信业务的组网测试。
据了解,本次上星实测所用卫星物联网测试终端,发射功率为23dbm,与手机相同,这意味着基于紫光展锐iot ntn 芯片开发的终端,已具备低功耗、小型化、轻量化等易用性优势,可广泛应用在丰富多样的物联网场景中。上星实测的成功意味着基于5g r17 iot ntn标准的卫星物联网系统技术具备了可商用性。未来,服务提供商可发挥地面5g产业链优势,通过卫星提供全球无处不在的iot ntn卫星物联网。
作为全球极少数全面掌握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之一,紫光展锐持续投入先进技术的研发,不断突破5g边界。
5.SpaceX称12GHz用于5G会干扰Starlink,卫星公司Dish发文驳斥
7月8日,SpaceX 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送了一份文件,表示扩大 5G 网络信号覆盖会导致大量干扰,可能会破坏 Starlink 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对此 Dish 驳斥了这个说法,并认为 SpaceX 正在针对 5G 进行“公开的错误信息宣传活动”。
站在 Dish 一方的 5G for 12 GHz Coalition 公司在今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埃隆·马斯克常用的这种策略不仅不诚实,而且还传播了一种反 5G 的说法,这对美国消费者有害,他们应该得到更大的竞争、连接选择和创新”。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 12GHz 频谱是否可以用于 5G。SpaceX 目前将该频谱作为其 Starlink 服务的“主力”,并表示 12GHz 以上的 5G 干扰将使大多数美国人“无法使用 Starlink”。据该公司称,目前,SpaceX 在轨道上拥有超过 2,400 颗 Starlink 卫星,它们向大约 400,000 名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覆盖。
FCC 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允许在 12GHz 频段使用 5G,SpaceX 希望说服委员会不允许。6 月下旬,SpaceX 向其 Starlink 客户发送了电子邮件,请求他们的支持,并敦促他们向立法者和 FCC 请求以阻止这一变化。据报道,上周有超过 70,000 名 Starlink 用户向 FCC 发表评论,要求拒绝 5G。
不过,SpaceX 的主要论点在一份长达 16 页的分析中得到了详细说明,它声称“清楚地表明”5G 服务会导致中断。5G for 12 GHz Coalition 现在表示,这份文件“在科学和逻辑上都有缺陷”,不是由独立专家完成的,并且侧重于“不利的地理位置”,同时“严重扭曲”5G 网络配置以达到其毁灭性结论。The Verge 已联系 SpaceX 征求意见。
根据 FierceWireless 的说法,FCC 主席 Jessica Rosenworcel 在 4 月份的国会听证会上承认让 5G 在 12GHz 频段工作的复杂性。Rosenworcel说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她告诉立法者,正在确定如果多种服务在 12GHz 频谱中共存是否会产生有害干扰。
六、金融资本市场
1.漫长等待510天:陕西头部营销服务商易点天下终获注册
510天!这是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点天下”)从过会创业板到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熬过的漫长时光。
2020年6月22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受理企业出炉,易点天下位列其中;
2020年12月11日,创业板上市委2020年第55次审议会议结果披露,易点天下首发获得通过;
2022年3月31日,因IPO注册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易点天下发行注册程序被中止;
2022年7月6日,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易点天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这家在登陆A股过程中备受煎熬的陕西企业。
手握互联网大厂资源:年营收超30亿元。易点天下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西安高新区天谷八路软件新城,公司是一家企业国际化职能营销服务商,提供全球营销推广服务,主营业务包括效果广告服务、品牌广告服务以及头部媒体账户管理服务等。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24.10亿元、49.03亿元和104.55亿元,占总采购额比例分别为 80.76%、90.72% 和 94.26%。
其中,易点天下对直接流量供应商 Google 存在一定依赖。2019年至2021年,公司向 Google直接采购头部媒体流量占报告期各期总流量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54.77%、55.42%和 64.38%,占比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而在广告主客户方面,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易点天下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以及技术优势,为跨境电商、工具应用和游戏等各行业5000余家广告主客户提供了全面、专业的出海营销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快速实现国际化布局,也为中国企业践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添砖加瓦。
凭借优质的服务能力与良好的行业口碑,公司的效果广告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累计实现应用安装、用户注册、商品销售等商业效果转化超过8亿次,覆盖有效设备超过70亿台,遍及全球277个国家和地区,单日最高有效转化达到百万量级。
一头手握互联网媒体行业“寡头”,另一头是一众国内的互联网大厂,易点天下的营收和利润自然不菲。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93亿元、24.78亿元和34.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2.35亿元和2.59亿元。总体上呈现稳步上扬趋势。
相比木瓜移动冲刺科创板以失败告终,易点天下在漫长等待500多天后终获证监会注册批文,其无疑是幸运的。
2.启明创投,一举募资32亿美元
7月11日,启明创投宣布新一期基金已募资32亿美元。其中第八期美元基金已完成超额募资,总额25亿美元;同时,启明创投亦宣布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完成首轮关闭,规模为人民币47亿元(约合7亿美元)。至此,启明创投旗下总计管理18只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4亿美元。
启明创投新基金包括主基金和医疗健康平行基金,其中主基金将继续专注于科技及消费(Technology and Consumer, T&C)、医疗健康(Healthcare)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如同往期基金一样,启明创投第八期美元基金达到出资方承诺的上限。
第八期美元基金将由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Duane Kuang)、梁颕宇(Nisa Leung)、胡旭波(William Hu)和Gary Rieschel领导,上海、北京、深圳和香港的投资和行政管理团队将给予充分支持。
启明创投上一期美元基金还要追溯到两年前。2020年1月底,也正是新冠疫情刚刚爆发之时,启明创投启动了美元募资路演。当时启明创投果断做了一个决定,把美元募资路演的地点直接从上海搬到旧金山。
最终在2020年11月,启明创投正式宣布完全关闭第七期美元基金的募资,总规模为12亿美元,专注于医疗健康和TMT两个领域的早期投资,这也是2020年所公开中最大一笔主要关注中国市场的美元风险投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启明创投此次还低调透露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完成首轮关闭,规模为人民币47亿元。去年1月,启明创投完成了第六期人民币基金28.52亿元募资,这样的节奏在人民币募资艰难的背景下尤为难得。
16年,一家中国VC进化史。成立于2006年,启明创投已经成为中国本土化VC的标杆性案例之一。迄今为止,启明创投已投资超过480家高速成长的创新企业,其中70多家企业成为行业公认的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在创始阶段就获得了启明创投的首次投资;有超过180家企业分别在全球主要交易所完成上市,及合并等退出,包括小米集团、甘李药业、泰格医药、再鼎医药、康希诺生物、惠泰医疗、美团、哔哩哔哩、石头科技等。最近几年,启明创投更是迎来IPO收获期,2020年以来已经有30多家投资企业成功上市。
在科技及消费(T&C)领域,启明创投拥有商业与科技复合背景的成熟投资团队,持续预判并抓住了颠覆式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基础软件、机器人与自动化、自动驾驶、SaaS、半导体、区块链、互联网及消费等创新领域收获了多个高成长企业。
在硬科技领域,启明创投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投资了近百家企业。其中,在半导体领域,早在2017年启明创投就开始重点关注这一领域,且保持每年投资三、四个芯片项目的节奏进行布局,时至今日启明创投已经在该领域投资了20多家公司,包括壁仞科技、博流智能、云英谷、弥费科技、移芯通信、云合智网、后摩智能等,覆盖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及应用各个环节。
在智能化领域,启明创投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垂直行业应用进行了诸多布局,投资了20多家不同垂直领域的创新企业,其中不乏像文远知行、禾赛科技、梅卡曼德机器人等独角兽。从启明创投初次接触和投资,如今文远知行已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在全世界多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禾赛科技已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及高级辅助驾驶(ADAS)激光雷达的领军企业,客户遍及世界主流自动驾驶公司和顶级汽车厂商、一级供应商、机器人公司等;而作为全球AI+3D+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地最多、规模最大的创新企业之一,梅卡曼德机器人已累计部署1000多个实际案例,覆盖汽车、工程机械、物流、3C等行业。
在医疗健康领域,启明创投已经成为中国公认的最早也是最出色的投资机构之一。启明创投团队在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了180多家企业,见证了诸多优秀企业利用核心技术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中国医疗健康创新。
甘李药业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2010年,由于甘李药业规模及营收并不突出,启明创投在投资之初曾面临诸多质疑,但基于对第三代胰岛素市场前景的判断,以及对公司创新能力的认可,启明创投独家参与了甘李药业的A轮融资。2011年,启明创投再次领投甘李药业的老股转让。2020年,甘李药业登陆A股,成为首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中国企业,打破了外资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进行重组胰岛素类似物产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启明创投已经陪伴甘李药业走过10年2个月的历程。
同样,在投资康希诺生物之初,市场对中国疫苗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并不看好。但启明创投坚信康希诺生物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于2016年领投康希诺生物,并在公司后续融资中继续投资。2019年,康希诺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上市,2020年8月,康希诺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开板以来首只“A+H”疫苗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康希诺生物加大在全球范围内的疫苗供应力度,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临床CRO头部企业泰格医药、中国重组蛋白龙头义翘神州、中国RNA分子诊断领军者仁度生物等,都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3.机构调研路径统计:新能源、科技板块备受关注
随着近期A股反弹,基金经理调研热情高涨。多家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透露了明星基金经理的调研动态,崔宸龙、杨锐文、李晓星、蔡嵩松、胡昕炜等多位“顶流”的调研路径曝光。综合来看,新能源、科技等板块,仍是明星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热门赛道。
(1)新能源赛道受青睐
Wind数据显示,6月以来,共有11家公司吸引了超过300家机构调研。其中,被调研次数最多的是机器人行业的汇川技术,共吸引579家机构;埃斯顿、奥普特、横店东磁、亿嘉和也被机构重点关注,分别吸引了549家、474家、402家、395家机构。
6月以来吸引机构调研较多的公司
参与调研汇川技术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既有富国基金、中欧基金、睿远基金等头部公募,又有彤源投资、高毅资产、宁泉资产、高瓴资本等知名私募。此外,摩根大通、高盛资管、淡马锡等外资也罕见齐聚。
借道完成新能源锂电材料布局的道氏技术,吸引了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富国基金的杨栋、景顺长城基金的董晗等明星基金经理参加线上调研会议。参与调研的名单中,还有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红杉资本等。
最近两个月,以锂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赛道持续大涨。在此背景下,多位基金经理上阵调研。纵观这些“顶流”的动向,大多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游。
(2)科技赛道明显升温
参与调研闻泰科技的326家机构,包括南方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富国基金等78家公募基金,还有景林资产、红杉资本等私募以及富达、高盛等外资机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诺安基金蔡嵩松、兴证全球基金乔迁等知名基金经理参加了闻泰科技的视频会议。
近期发布“人形机器人”计划的埃斯顿备受关注,6月以来共接待了549家机构调研,其中基金公司79家,包括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交银施罗德、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景林资本、高盛资管等。
6月以来,广联达迎接了237家机构调研,其中有52家基金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淡水泉、高毅资产、红杉资本等私募机构,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公募均参与调研,嘉实基金归凯、泓德基金邬传雁等知名基金经理参与线上调研。
此外,汇添富基金胡昕炜现身调研罗博特科、聚辰股份,诺安基金蔡嵩松除闻泰科技外还参与调研宝兰德,银华基金李晓星参与调研科大讯飞。可以看出,科技股最近又开始被多位明星基金经理重点关注。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A股的上行趋势预计仍能持续,但市场波动可能加大。随着半年报业绩披露期临近,可关注有实际业绩支撑的电力设备、汽车等高景气赛道,优选成本边际改善的中游制造业以及稳增长政策下受益的金融、基建等板块。
中欧基金表示,旅游、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的未来复苏空间较大,可在二季度业绩下行预期充分消化后逐渐关注。从行业角度,可持续关注中期具备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新基建领域,例如能源基建、绿电和数字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