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报告 2022年第9期(总第54期)

行业报告 2022-06-16 10:03:56 206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碳化硅企业基本半导体完成C2轮融资

6月7日,国内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头部企业——基本半导体在公司成立六周年之际宣布完成C2轮融资,由广汽资本、润峡招赢、蓝海华腾等机构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推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进度以及制造基地的建设,着力加强在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发电领域的市场拓展,确保基本半导体在国产碳化硅器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据了解,广汽资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作为广汽集团的投资运营和股权投融资平台,广汽资本聚焦汽车"新四化",在芯片/半导体、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进行投资布局和投后赋能,公司目前投资项目超过60个,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投资金额占整体超过85%。

润峡招赢(湖北)清洁能源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于2019年,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长江招银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湖北长江招银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创业板上市,是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业致力于中低压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逆变器等电力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

当前,碳化硅赛道进入黄金发展期,各大头部车企都在积极布局碳化硅功率器件量产上车,碳化硅在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市场渗透率也在不断攀升。

基本半导体自2016年成立之初就聚焦研发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和碳化硅MOSFET芯片,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碳化硅肖特基二极管和MOSFET单管累计出货超过2000万只,在光伏储能、通信电源、服务器电源、充电桩电源、家用电器等行业超过600家客户批量应用。

基本半导体于2018年开始布局汽车级碳化硅模块研发和制造,成功推出了Pcore™6、Pcore™2、Pcell™三个系列产品。2021年通线的汽车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封装产线已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年产能将达到400万只模块,可有力支持车企实现电机控制器从硅到碳化硅的替代,显著提升整车效率,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目前产品已获得多个车型的定点。

在资本市场,基本半导体一直倍受瞩目。此前基本半导体已获得闻泰科技、博世创投、中国中车、深投控、力合科创、安芯投资、涌铧投资、松禾资本、民和资本、仁智资本、屹唐长厚、中美绿色基金、佳银投资、厚土资本、四海新材料等众多知名机构的多轮投资。

2.深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营收2500亿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包括与通信产业集群、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等。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方面,《意见》指出,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

同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

目标营收突破2500亿

深圳作为我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散中心、应用中心和设计中心之一,2021年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00亿元。

《计划》指出,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

《计划》还提到,到2025年,设计行业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10%,建成5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较大规模生产线,设备、材料、先进封测等上下游环节配套完善,形成从衬底、外延到芯片制造到器件应用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条;规划建设4个以上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等。

建设九大重点工程

与此同时,深圳还规划建设九大重点工程,包括EDA工具软件培育工程、材料装备配套工程、高端芯片突破工程、先进制造补链工程、先进封测提升工程、化合物半导体赶超工程、产业平台强基工程、人才引育聚力工程、以及产业园区固基工程等。

其中高端芯片突破方面,《计划》强调要重点突破CPU、GPU、DSP、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的设计,布局人工智能芯片、边缘计算芯片等专用芯片的开发。围绕智能汽车等新兴业态,积极培育激光雷达等上游芯片供应链等。

先进制造补链工程方面,加强与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合作,规划建设28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晶圆代工厂,规划建设BCD、半导体激光器等高端特色工艺生产线。支持建设高端片式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电子元器件生产线。支持代表新发展方向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重大项目落户等。

实现全市“一盘棋”空中布局

未来,深圳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重点项目和关键领域,形成“东部硅基、西部化合物、中部设计”全市一盘棋的空间布局。其中:

南山和福田区定位为设计企业集聚区,重点突破高端芯片设计,巩固深圳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优势;

宝安和龙华区定位为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打造从材料到芯片制造到器件应用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条;

龙岗和坪山区定位为硅基半导体集聚区,重点推进一系列硅基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落地,布局从前端研发到芯片制造的产业链条。

《计划》指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国内消费类IC设计厂商Q1存货攀升,市场需求明显转弱

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类IC设计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201天,市场需求明显转弱;而国内模拟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35天,小于国内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

进入2022年以来,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重要推动力的消费市场,受到战争、疫情以及通胀等方面影响,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厂商备货动力下降,消费性产品库存水位普遍升高。2022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晶圆代工厂商营业收入中消费性产品占比整体出现下降。其中,智能手机在台积电营业收入中占比降至40%,同比减少约5个百分点;消费电子在联华电子与中芯国际的营业收入中占比也分别降至26%与52%,同比分别减少约1个百分点与4个百分点。

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92天,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约58天。对于国内客户占比较高的中芯国际、华虹等厂商而言,国内IC设计厂商库存水位的上升对其未来营收增长点带来一定变数。

目前,半导体上游价格向下游转移受阻,IC在需求与价格方面出现较为明显分化。其中:

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消费类IC设计公司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201天,市场需求明显转弱;而国内模拟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35天,小于国内IC设计厂商平均存货周转天数。

目前半导体市场已发生结构性分化,汽车以及部分HPC、AloT芯片仍有显著的市场增长动力,但是电子消费类以及PC、NB等市场供需关系出现改变。

模拟芯片市场具有生命周期长、下游应用广以及抗周期的特性,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为模拟芯片市场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目前,虽然全球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库存调整、产能结构性短缺、终端需求减弱等多方面挑战,但是新基建、双碳、物联网、新能源等市场动力尚佳。从晶圆制造角度来看,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依旧强势,随着产品组合持续优化,全球半导体产业信心度不减。

4.蔚来与AMD达成芯片供应合作

6月7日消息,AMD中国官方宣布,公司已与蔚来达成芯片供应合作。据此,AMD将为蔚来旗下电动汽车供应芯片。在这次合作中,蔚来将在其高性能计算平台使用AMD的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以帮助加快AI深度学习训练、节省成本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但是,AMD芯片将仅用于蔚来的汽车研发,而不会用于汽车生产,也就是说并非在汽车中引入AMD芯片。

AMD表示,EPYC(霄龙)处理器可以在CFD流体力学、结构仿真、碰撞仿真等CAE模拟、设计和测试中提供助力。“在AMD EPYC的帮助下,蔚来HPC平台每天处理的模拟仿真任务量可达240项左右,同比增长50%。服务器采购成本同比将减少30~40%,未来3~5年TCO节省预计超过50%进一步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将新车更快推向市场,推动业务增长,驾驭未来”。

AMD官网介绍,蔚来此次采用的EPYC系列处理器是AMD最新推出的世界首款采用3D芯片堆叠的数据中心CPU,该处理器基于“Zen 3”核心架构,进一步扩大了第三代EPYC处理器系列产品,相比非堆叠的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可为各种目标技术计算工作负载提供高达66%的性能提升。

据AMD介绍,EPYC处理器拥有业界领先的L3缓存,并具备与第三代EPYC CPU相同的插槽、软件兼容性以及现代安全功能,同时还可为技术计算工作负载提供卓越的性能,如计算流体力学(CF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和结构分析等。这些工作负载均是那些需要对复杂的物理世界进行建模以创建模型的公司的关键设计工具,从而为世界上那些极具创新性的产品进行测试或验证工程设计。

作为世界上性能更强、适用于技术计算的服务器处理器,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可为目标工作负载提供更快的结果效率,例如:

·EDA–与EPYC 73F3 CPU相比,16核AMD EPYC 7373X CPU可为Synopsys VCS提供多达66%的更快仿真速度。

·FEA–64核AMD EPYC 7773X处理器可在Altair Radioss仿真应用程序中提供更强性能。

·CFD–32核AMD EPYC 7573X处理器可在运行ANSYS CFX时,每天可解决更多的CFD问题。

AMD进军车规级芯片

虽然这次蔚来仅采用AMD的芯片用作研发,但也标志着AMD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又下一城。

据了解,早在2021年,AMD的Ryzen(锐龙)系列处理器就被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电动汽车采用,并且,该款汽车还采用了一颗来自AMD的独立显卡,其单精度浮点运算性能与索尼PlayStation 5基本相同。

此外,为了进一步发展车规级芯片产业,AMD于2020年10月27日宣布有意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赛灵思,并在2月14日正式完成了对赛灵思的收购。

AMD在收购赛灵思后,积极向汽车领域拓展(已成为AMD的FPGA部门),专注于FPGA、自适应SoC和软件路线图工作。

据了解,赛灵思通过与Seeing Machines合作,为Seeing Machines的Fovio芯片提供了其车规级芯片的半定制版本。斯巴鲁就采用了Xilinx的FPGA方案。Xilinx还与Veoneer结盟,基于Xilinx FPGA的上一代博世和日本电产的前视摄像头仍在生产。

此外,在高阶自动辅助驾驶领域,赛灵思汽车(XA)平台在为自动驾驶模块提供动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实现高速数据聚合、预处理及分配(DAPD)并计算加速。自适应XA SoC平台不仅可优化处理越来越多的复杂安全关键型应用,而且还可满足传感器和域控制器之间的计算时延、性能、电源效率和功能安全性需求。这套产品主要包括XA Zynq-7000和Zynq UltraScale+MPSoC等平台。

通过收购赛灵思,AMD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发展又进一步。

对此,AM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Dr.Lisa Su)表示:“对赛灵思的收购将一系列高度互补的产品、客户和市场,以及差异化的IP和世界一流的人才汇集在一起,把我们打造成为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赛灵思领先的FPGA、自适应SoC、人工智能引擎和软件专业知识将赋能AMD,带来超强的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解决方案组合,并帮助我们在可预见的约1350亿美元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设备市场机遇中占据更大份额。”

前赛灵思首席执行官Victor Peng将加入AMD,担任新成立的自适应和嵌入式计算事业部(AECG)总裁。AECG仍然专注于推动领先的FPGA、自适应SoC和软件路线图。随着新事业部的成立,公司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并且能够提供包括AMD CPU和GPU在内的一系列扩展解决方案。

Victor Peng表示:“快速发展的连接设备和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数据密集型应用,推动了对高效和自适应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长。AMD和赛灵思的结合,将提供非常全面的自适应计算平台组合,为广泛的智能应用提供动力,从而加速我们定义计算新时代的能力。”

二、激光器行业

1.索尼成立新太空公司,将制造卫星激光通信设备

据路透社报道,索尼6月2日表示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该公司将制造和供应允许在轨小型卫星通过激光束相互通信的设备,以进入快速增长的空间业务。

据报道,Sony 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索尼空间通信公司)旨在利用激光技术来避免无线电频率的瓶颈。这些设备将使太空中的卫星和与地面站进行通信。

索尼没有透露预计何时将其第一台商业设备发往太空,以及是否已有客户,或者迄今为止在该技术上投入了多少资金。

索尼官方表示:“轨道上使用的数据量正在逐年增加,但可用的无线电波数量有限。”

SpaceX内部制造了自己的激光通信设备,并于去年底首次在其Starlink星链卫星上进行了搭载。

索尼表示,其首次成功测试之一是在2020年,当时它通过激光将高清图像数据从国际空间站传输到了日本的地面站。

2.海目星2021年归母净利上涨41.14%,光伏业务将成新增长领域

6月2日,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目星”)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修订稿)。据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19.84亿元,同比增长5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加41.14%。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海目星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装备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该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28.75%。尽管新冠疫情增大了发展的不确定性,但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各项业务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全年新签订单约57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28%,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手订单约为5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200%。

动力电池业务快速增长,光伏业务取得突破

自成立以来,海目星以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以及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并持续强化这两大核心能力,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技术和客户资源,已形成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海目星的主要产品根据应用领域分为三大类别,分别为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3C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公司的业务增长与下游应用领域息息相关,在维护好现有客户的同时,海目星也注重重点开拓优质客户,围绕以优质客户辐射上下游潜在客户。在保证3C消费类电子的激光及自动化行业的稳步发展的同时,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动力电池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2021年公司实现动力电池业务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128.74%,新签动力电池业务订单约46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65%。

在光伏领域,海目星多年激光应用技术以及现有应用领域的激光及自动化量产能力和技术实奠定了客户拓展的坚实基础。2022年4月,公司光伏业务获得客户10.67亿元中标通知,主要产品为Topcon激光微损设备,该项目是海目星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目星在手订单约为51亿元(含税),相较于2020年的在手订单17亿元同比增长约200%。2022年1月1日至6月1日,海目星新签订单约20.77亿元(含税),收到中标通知书尚未签订合同金额约12.58亿元(含税)。

3.炬光科技发布千瓦级VCSEL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

6月8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和微光学的全球供应商——炬光科技发布了千瓦级VCSEL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LX02。

随着高等级智能驾驶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逐渐成为L2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必备传感器。激光雷达系统目前多种技术方案并存,基于线光斑的一维扫描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凭借其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的优势成为当前实现量产,且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炬光科技现有的BeamRazorTM系列产品使用EEL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线光斑,已在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而使用VCSEL激光器产生线光斑有其独特优势,VCSEL线光斑发射模组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产生光斑,且波长等参数相对变化较小,可靠性高;近年来VCSEL技术在智能手机、3D感知等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其产业链聚合及实现较低的量产成本奠定了良好基础。

使用VCSEL产生线光斑也有相应的技术挑战,如高峰值功率驱动开发、较高的芯片贴装精度要求等。炬光科技千瓦级VCSEL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LX02作为LX01的升级版本,结合炬光科技在半导体激光器封装与应用领域15年的丰富经验,采用5J大功率VCSEL芯片和独特的光学设计,可实现千瓦级的出光功率,产生水平发散角小于0.15°、垂直方向发散角23°且均匀度大于90%的线光斑。产品内置短脉冲驱动电路,可实现<5ns脉冲宽度,尤其适用于线光斑扫描式激光雷达,取代EEL激光发射方案实现更高可靠性、更低量产成本,同时也适用于三维传感和工业传感领域。

VCSEL线光斑发射模组LX02作为LX01的升级版本,解决了LX01功率相对较小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峰值功率(由200W升级到1000W)。与基于EEL的线光斑模组相比,VCSEL线光斑发射模组在宽温度范围内(-40℃~105℃)无需借助额外的控温元件就可以实现小幅功率衰减(<20%)和低波长漂移系数(0.07nm/℃),同时在环境可靠性和量产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三、新能源行业

1.比亚迪将向特斯拉供应电池

6月8日,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CGTN的采访时表示,比亚迪正准备为特斯拉提供电池。

他还表示,特斯拉是个很成功的企业,比亚迪尊重佩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特斯拉是比亚迪学习的榜样。

2021年8月5日,有报道称比亚迪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配有“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比亚迪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

2020年3月,比亚迪正式对外发布“刀片电池”,并于同年7月发布了装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轿车“汉”。据比亚迪称,该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技术,通过结构创新,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同时具有更高安全性;2021年7月,比亚迪在公告中披露,比亚迪全系纯电汽车都已换装“刀片电池”,且公司正积极扩张产能,以应对后续车型销量提升及外部客户的供应。

据彭博报道,特斯拉也生产自己的电池,公司其他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 Energy Solution Ltd和Panasonic Holdings Corp。

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今年上涨了近13%,涨幅高达4.1%,而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股价暴跌7.2%。

对比亚迪来说,来自特斯拉的电池订单将是个重大利好。比亚迪5月份的销售额强于预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分析师将结果归因于比亚迪更高水平的垂直整合能力和更好的供应链管理。

彭博社在报道中称,比亚迪的目标是更直接地参与锂的开采,同时,比亚迪在今年早些时候还承诺停止生产由石化燃料驱动的汽车。

此前,宁德时代是特斯拉最大的供应商,特斯拉为宁德时代贡献了约130亿元的收入。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不断飙升的原材料价格,宁德时代不断上升的成本也体现到了特斯拉、蔚来和小鹏汽车等客户上。2021年6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特斯拉再次签订供货协议,将为特斯拉供应动力电池至2025年。

2.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

6月8日,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投产仪式在庐江高新区举行。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轩高科旗下公司,坐落于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其承担的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占地面积约268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于2021年8月正式开工,分四期建设。项目主要产品为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的满足单体电芯能量密度≥210Wh/kg的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产能。

庐江县委书记许华为表示,此次国轩科宏年产20万吨高端正极材料项目的顺利投产,既是国轩的喜事,也是庐江的盛事,既是胜利的起点,更是奋进的号角。希望国轩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投产项目达产步伐,谋划更多项目落地庐江。庐江县将围绕国轩一系列项目的投产达产和开工建设,全面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郑重承诺,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为国轩在庐江继续发展壮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材料科学是新能源产业技术领域最为灿烂的部分,没有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没有新能源产业的进步和发展。非常荣幸能就此与庐江达成共识,并且坚守呵护,携手打造新能源材料基地。国轩落户庐江已经有七个年头,一路走来,离不开庐江县委、县政府真诚真情的服务,离不开庐江人民的帮助与呵护。希望双方今后能进一步凝聚力量,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进步与发展。

近年来,国轩高科不断优化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加速资源端项目落地,在上游材料的布局已涵盖锂、钴、镍、前驱体、三元材料、LFP材料、钛酸锂、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电解液、添加剂等大部分锂电生产原料,目前已初步形成五大材料基地,分别位于安徽庐江、安徽肥东、江西宜春、内蒙古乌海和阿根廷胡胡伊省(筹)。其中庐江材料专注磷酸铁锂、三元正极材料开发与生产,肥东材料主要涵盖电池的前端原材料和后端的回收及梯次利用,乌海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宜春布局前端矿产及碳酸锂项目。公司还与阿根廷JEMSE公司合作,拟在南美当地获得锂矿产资源探矿及采矿权,并建设碳酸锂厂。

3.亿纬锂能拟定增募资90亿元,用于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等

6月7日晚间,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90亿元,用于投资“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HBF16GWh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以缓解产能压力,满足较为紧迫的客户交付需求,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其中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拟在湖北省荆门市建设46系列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GWh 46系列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该项目由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实施,总投资金额43.75亿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

HBF16GWh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拟在荆门市建设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6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该项目同样由亿纬动力实施,总投资金额41.27亿元。

当前,在政策拉动和终端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带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带动了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长。此前欣旺达副总裁梁锐就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预计会达到1268.4GWh,正式迈入“TWh”时代,2030年则会超过3TWh。其中仅中国市场,2025年的动力电池需求就将达到568.7GWh。

加之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多重驱动下,将从总量上带动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的高速增长,为行业参与者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亿纬锂能的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产能建设项目正式基于这一背景提出的,旨在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对于高端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装机量还是市场影响力方面,目前亿纬锂能均已处于行业前列。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此前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3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95.1GWh,同比增长93.3%。其中,亿纬锂能1-3月装机量达到1.1GWh,同比增长132.4%,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TOP10。

而在国内市场,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1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2GWh,市占率为1.9%,位居国内第八位;今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09GWh,市占率为2.13%,排名上升至第七位。

装机量的大幅上涨,带动亿纬锂能的整体营收规模及利润也双双快速增长。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度,亿纬锂能营业收入从64.12亿元增至169.0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5.22亿元增至29.06亿元,其中动力电池是亿纬锂能业务增长最重要的引擎,扩产的重要战略意义可想而知。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亿纬锂能扩产计划就从专注动力电池转向动力与储能双线程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此次募投项目之前,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总规划产能就已超过200GWh,包括去年11月宣布的在湖北荆门建设年产152.61GWh的荆门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园项目,在广东惠州建设稍微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xHEV电池系统项目,以及在四川成都建设年产5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成都研究院。目前,亿纬锂能仍在快马加鞭推进产能建设。

除了此次募投项目,亿纬锂能同时还宣布拟与曲靖市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在曲靖经开区管委会区域内投资建设“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相关事宜签订《年产10GWh动力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协议》。本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3亿元。

另外,亿纬锂能还计划在东湖高新区设立储能总部及储能技术研究院,并就此联合子公司亿纬储能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签订了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拟选址于光电园,建设内容包括办公、测试厂房、配套设施等。

其中,储能总部负责亿纬锂能储能业务的整体管理,下辖各区域业务公司,作为全国储能业务的营收结算主体,持有并管理相关知识产权。储能技术研究院计划开展锂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储能设备的小规模制造,设立三元方形电池研究所、磷酸铁锂电池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所、电源系统设计所等。

4.深圳围绕氢能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其中提出:

重点任务

做大做优产业集群。围绕先进核能、智能电网、新型储能、天然气等优势领域,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围绕光伏、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市场应用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及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牌。围绕氢能、天然气水合物、地热能、海洋能等新兴能源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和开展应用示范,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

提升技术创新能级。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新能源科技及装备创新水平。整合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在核能、智能电网领域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光伏、储能、天然气领域支持企业组建一批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布局一批中试试验、应用验证、材料检测等功能型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牵头或参与制修订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领域技术标准,推动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

  加强能源开放合作。积极承担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发展重大任务,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交流互动,推动氢能、海上风电等领域互利合作,强化深圳新能源优势产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抢抓国内“双碳”发展机遇,广泛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快深圳新能源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和适用性,助推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合作,拓宽新能源“引进来”渠道,加快新能源技术装备和工程服务“走出去”步伐。

重点工程

氢能产业培育工程。依托市内高等院校筹建氢能科学院,开展氢能重大技术突破及顶尖人才引进和培育。支持广东省燃料电池电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氢能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氢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进一步提升发展。谋划建设氢能标准研究平台、氢能检测试验及氢能安全运营监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绿色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制氢技术攻关,突破高密度、高安全性储氢技术,重点围绕电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布局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前瞻布局海水制氢、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下一代氢气制取技术研究。规划建设深圳国际低碳城、龙华求雨岭氢能产业园,加快推进先进技术、设备产业化步伐,适度提升产业规模。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分布式发电、无人机等新兴及交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四、复合材料行业

1.碳纤维性能优势突出,景气度持续上行

(1)简介:碳纤维性能优势突出

碳纤维(Carbon Fiber)是由聚丙烯腈(PAN)(或沥青、粘胶)等有机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碳主链结构无机纤维。碳纤维具备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密度比铝低、强度比钢高,是目前量产的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的纤维,具有质轻、高强度、高模量、导电、导热、耐腐蚀、耐疲劳、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应用广泛。

碳纤维可以按照原丝类型、形态、力学性能等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按照原丝种类分类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占据主流地位,产量占碳纤维总量的90%以上。因此,目前碳纤维一般指PAN基碳纤维。PAN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原丝制备和碳丝制备两个阶段,其中原丝制备包括聚合、纺丝工段,碳丝制备包括预氧化、碳化工段。

日本东丽作为全球唯一碳纤维产能超过2万吨的企业,是全球碳纤维领域龙头。业内主要采用力学性能对碳纤维进行产品分类,分类标准主要参考日本东丽的牌号,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身产品的牌号及级别。按表2分类,根据美日两国目前的法令,除高强型外,其余产品型号均禁止对华出口。

碳纤维按每束碳纤维含有原丝的数量可划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例如12K指单束碳纤维中含有12000根单丝的碳纤维。小丝束碳纤维通常小于48K,性能优异但价格较高,主要应用于航天军工、高端体育休闲等领域。大丝束碳纤维通常大于48K,产品性能相对较低但成本亦较低,主要应用于基础工业等领域。

国外碳纤维巨头对国内采取高端封锁、低端倾销策略,压制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国外巨头利用其技术垄断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对我国高端碳纤维领域采取技术封锁策略,对原丝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格控制。在技术、人才、设备的三重严苛封锁下,国内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在低端碳纤维领域国外巨头采取低价倾销的销售策略,致使国内大部分碳纤维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2)现状:碳纤维景气度上行,主要驱动力来自风电叶片

2015-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达14.3%,中国碳纤维需求年均复合增速达24.5%。据赛奥碳纤维,2016-2019年全球碳纤维需求保持10%以上增长,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中,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混配模成型、压力容器、建筑补强等领域增速较为稳定,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应用领域增长迅速。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航空复材领域需求大幅度降低,但风电叶片与碳碳复材领域碳纤维需求仍保持较高增速,整体碳纤维需求增速有所下滑,2021年风电、体育器材及压力容器成为碳纤维需求增长的主力,推动碳纤维行业需求增速回升至10%以上。国内碳纤维需求从2015年的1.68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6.24万吨,全球占比从31.7%提升至52.9%,年均复合增速达24.5%。

2020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下降主要源于碳纤维价值量占比较高的航空航天领域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航空复材领域需求大幅度降低,2021年市场规模上升幅度较大主要因为碳纤维供给不足,市场处于紧缺状态,碳纤维价格持续上行。

从需求结构上看,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占比前三的领域依次是风电叶片28%、体育休闲16%、航空航天14%,国内碳纤维需求量占比前三的领域依次是风电叶片36%、体育休闲28%、碳碳复材11%。

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附加值高,全球市场规模占比达35%,风电叶片与体育休闲领域碳纤维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国。据赛奥碳纤维,2021年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碳纤维价格为72美元/kg,体育休闲、电子电气、船舶、电缆芯领域为27.6美元/kg,压力容器、建筑领域为24美元/kg,风电领域为16.8美元/kg,碳碳复材、汽车、混配模成型为21.6美元/kg,以此计算全球与中国2021年市场结构,可以看出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附加值较高,全球市场规模占比达35%。

风电叶片2021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达5.54亿美元,其中中国为3.78亿美元,占比达68.2%。体育休闲2021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达5.11亿美元,其中中国为4.83亿美元,占比达94.6%。全球碳纤维市场中占比前三的领域依次是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国内比前三的领域依次是体育休闲、风电叶片、碳碳复材。

维斯塔斯在风电领域创新性的使用大丝束碳纤维促进了风电领域碳纤维需求的快速增长。使用碳纤维材料的风电叶片具备刚度高、重量轻、抗疲劳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在2015年前,碳纤维应用在风电叶片的工艺主要采用预浸料或织物的真空导入,部分采用小丝束碳纤维,使用的碳纤维平均价格为23美元/kg,2016年维斯塔斯创新性地使用了大丝束碳纤维拉挤梁片,使用的碳纤维平均价格降低至14美元/kg。使用碳纤维的平均价格降低使得风电叶片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价格大幅降价,风电叶片碳纤维用量急剧增长。2021年风电装机报价的大幅下降叠加原材料成本上升挤压了风电产业链的利润,使得维斯塔斯及国内外众多计划采用碳纤维的企业的需求有所放缓。维斯塔斯风电叶片用碳梁部分交由国内的供应商光威复材和江苏澳盛加工,有效带动了国内风电领域碳纤维需求,但目前国内碳梁加工仍处于风电大丝束进口约85%,碳梁出口约85%这种两头在外的局面。

2.航空复材零部件企业安徽佳力奇征战深创业板

近日,深交所官网披露了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佳力奇”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公司IPO材料被正式受理。

据悉,佳力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20,743,876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拟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佳力奇公司专注于航空复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长期深耕于航空领域。自成立以来,公司已承担众多型号航空复材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歼击机、运输机、无人机、教练机、靶机、导弹等型号装备。凭借材料设计、工艺优化、质量控制、敏捷交付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建立全面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和多层次的客户沟通机制,公司与业内主要客户建立了深入、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下属多家飞机主机厂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其他知名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商。公司是连续四年被航空工业下属核心飞机主机厂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金牌供应商”的唯一复材零部件领域企业。

3.中材科技研制多项产品助力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材科技所属南京玻纤院研发的高强纱分别应用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防热结构件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隔热层,公司产品性能可靠、质量优异,为火箭发射、飞船和天和核心舱对接、航天员安全返回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所属北玻有限研制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关键部位用防/隔热一体中密度预混料、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防热挡板、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逃逸塔用高性能耐烧蚀树脂。

据了解,中材科技所属南京玻纤院的特种玻璃纤维、北玻有限高性能耐烧蚀树脂,以其优异的品质,连续多年为神舟系列发射和返回提供可靠保障,公司生产的气瓶产品也成功应用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因其良好性能得到使用方的高度肯定。

4.康隆Ergos与波音合作,采用回收碳纤维成型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飞机侧壁板

康隆(Cannon)集团的子公司、复合材料行业中在技术、加工设备和模具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康隆(Cannon)Ergos公司,正与波音公司合作,开展成型试验,以探索利用回收碳纤维制造飞机客舱内部侧壁板的可行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汽车和飞机等产品报废后产生的碳纤维废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康隆(Cannon)Ergos的研发项目经理Mattia Andolfatto表示:“多年来,与姐妹公司康隆(Cannon)Afros和康隆(Cannon)Tipos一道,我们已成功地开展了许多项目,为回收的碳纤维带来了新的生命。通过整合为各种应用而订制的各种技术和生产工艺,我们已经能够有效地处理回收的碳纤维,不管是采用不同的树脂浸渍,还是已经整合到热塑性基体中。与波音公司合作的项目,证明了采用由回收碳纤维增强的高性能热塑性塑料制造内部侧壁板的可行性。”

侧壁成型试验生产线(图片来自Cannon Group)

随着该项目进入最新阶段,全球高性能增强聚合物的供应商——三菱化学先进材料公司也参与进来。康隆(Cannon)Ergos为其设计、制造并安装了一台订制化的装备齐全的热压设备,该设备被用来采用新的Kyrontex®材料生产原型侧壁板。用于航空级Kyrontex®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典型树脂基体包括聚酰胺(PA)、聚醚酰亚胺(PEI)、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和聚乙烯醚酮(PAEK)。

五、卫星通信行业

1.一箭九星,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布局完成

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九颗卫星将部署于未来出行星座的第一个轨道面。

首轨九星的成功入轨,标志着由吉利子公司时空道宇打造的未来出行星座初步成型。该星座旨在构建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形成全域覆盖的“未来出行”生态。首轨九星将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未来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培育未来出行科技生态圈。

(1)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商业卫星实现量产

此次成功入轨的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由吉利科技集团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由时空道宇旗下的卫星超级工厂一次性批量生产制造,设计寿命5年,卫星制造效能及系统可靠性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是我国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量产商业卫星。

2021年初,时空道宇启动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十二星的研制工作,在15个月内完成了12颗百公斤级卫星的设计、生产以及大系统规划。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超级工厂作为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充分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提供业界领先的商业卫星制造及AIT服务,推动商业航天制造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时空道宇通过自有的地面测运控系统,实现对该批卫星的管控和数据接收,保障首轨卫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可用运行。该地面测运控网由远程地球站、卫星任务控制主中心、卫星任务控制备中心和地面支撑网络组成,支持多星多任务自动规划、卫星状态自动判读预警、日常任务自动执行和地球站远程无人值守的功能,可以提供单星、多星、单星座、多星座的自动化测运控服务,大大降低星座运行管理的复杂度。

在不久的未来,时空道宇还要在青岛、台州、库尔勒、成都、哈尔滨等地建设智能化、测运控一体化的地面站群;并在一带一路国家、欧洲等地布局建设海外地面站点。实现国内区域内测控覆盖率100%与全球范围大面积覆盖的目标,满足星座测运控服务需求。

(2)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加速迈入2.0时代,开拓万亿级商业航天市场

时空道宇CEO、首席科学家王洋表示:“政策、市场需求等多项利好因素正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由制造驱动的1.0时代迈向应用牵引的2.0时代。时空道宇通过构建未来出行星座,打造‘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把重点放在挖掘用户需求上,通过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及AIT服务、天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遥感AI服务,先后在卫星制造、智慧出行、消费电子、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开拓了细分市场,并已在各细分市场实现盈利。

规模化是商业航天实现从1.0到2.0跨越的主攻方向。依托吉利庞大的出行生态体系支撑,时空道宇的高精时空信息服务将不止于汽车。未来还将借助手机、飞车、无人机、商用车等多维载体,建立起消费端丰富的大众消费产品链和特色经营体系。通过天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等核心产品及服务的裂变式扩张,时空道宇将打造出未来指数级的增长效益,从而进一步进军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万亿级商业航天市场。

在商业航天领域,时空道宇布局从卫星研发、量产AIT到测控、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高度协同效应,打造国内最强“产业协同能力”,通过核心系统、数据和技术的自主掌握,建立行业壁垒,构筑起未来可持续的演进迭代能力和生态拓展潜力。

目前,时空道宇已经形成了以上海研究总院为核心、西安和南京研发中心为支撑的研发体系,建立了广州、青岛两大业务运营总部,设立了北京商务中心,在浙江台州建起了卫星超级工厂制造基地,从而构筑起卫星研发、制造、测控、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据悉,时空道宇估值已超百亿,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头部独角兽企业。

(3)携手生态合作伙伴,开启大规模商业应用

通过天地一体化布局,时空道宇将率先拓展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在智能驾驶、智慧物流、海洋渔业、智慧能源、环境保护、定制化遥感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应用。

借助系统提供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服务,结合高精地图等技术,时空道宇将深度赋能高级别智能驾驶领域,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时空道宇已携手领克等合作伙伴完成两次“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全国路测,充分验证了其覆盖全国范围的厘米级高精时空信息服务能力,系统的大规模商业应用即将开启。

在智慧物流领域,时空道宇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建设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助力合作伙伴积极布局全球物流服务,描绘全球智慧物流的宏伟蓝图。在此次首轨卫星运输任务中,时空道宇联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通过搭建一站式物流监控服务平台,实现运输过程的全方位实时管控,保障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在定制化遥感服务领域,时空道宇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卫星遥感影像内容订阅服务。用户可通过卫星影像足不出户浏览世界;享受追踪卫星实时位置,定制卫星拍摄任务,掌握“快门权”等个性化服务。时空道宇携手极氪,通过遥感AI数据服务持续赋能“蓝星卫士”公益项目,通过持续监测海洋生态环境,服务人类社会。

以时空道宇为代表的航天产业力量和以吉利为代表的汽车产业的大规模融合,将带来商业应用场景的深远变革。在地面上,吉利已经有300万车辆在线以及120亿公里的车辆行驶技术数据。依托这些数据积累,时空道宇的遥感AI服务、高精定位、天基通信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化,充分结合出行新时代的定位服务需求,具备充分的数据支撑和技术验证条件。

除此之外,在海洋渔业、智慧能源等领域,时空道宇正与行业合作伙伴强强联手,推动中国航天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开创全新航天数字经济业态。

2.索尼太空通信公司成立,专注拓展光通信业务

索尼集团公司(下称:索尼)宣布,其全资子公司索尼美国公司(下称SCA)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索尼太空通信公司(下称SSC),将主要从事太空中的光通信业务。“目前,太空中大约有12,000颗卫星,预计未来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在轨道上使用的数据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可用的无线电波数量有限。”索尼太空通信公司总裁岩本匡平表示,“近地轨道(LEO)卫星需要与地面通信,因此需要大量的通信设施进行实时通信,这就是问题所在,因为这些卫星必须直接经过地面站上空时才能与其通信。此外,对无线电波的频率许可的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较小卫星(如微型卫星)所需通信设备的低能耗,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SC计划开发小型光通信设备,以提供相关服务,通过激光束连接近地轨道上的微型卫星。SSC计划将这种光通信设备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从事卫星开发的公司。通过使用光通信,SSC旨在实现小型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在物理上,这是传统无线电通信难以实现的,因为传统通信需要大型天线和高功率输出。此外,通过构建一个不仅在卫星和地面之间,而且在轨道上的卫星之间的光通信网络,SSC旨在实现从地面任意地方到空间任意卫星的实时通信。光通信也比传统的射频通信更容易实施,因为它们不需要像无线电通信那样需要特定领域的许可证。

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卫星间通信服务,SSC旨在增加太空中的通信量,以构建起覆盖地球、太空和实时服务等应用的互联网通信网络。

索尼太空通信公司概况

-名称:索尼太空通信公司

-总部:2207 Bridgepointe Pkwy, San Mateo, CA 94404

-代表:岩本匡平,总裁

-成立时间:2022年6月1日

-股东:美国索尼公司100%

关于宇宙光通信:索尼集团旗下的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公司一直在进行光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可以搭载在微型卫星上的长距离高速数据通信。通过应用索尼集团多年来在CD播放器及其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培育的光盘技术,旨在实现超小型、轻量级、可大规模生产并能在像太空这种严苛环境下运行的光通信设备。

2020年,索尼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在国际空间站(ISS)的日本实验舱“希望”号上安装了SOLISS(小型卫星光通信装置)。它与日本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所(NICT)的空间光通信地面站建立了双向激光通信链路,并成功地通过以太网协议传输了高清图像数据。2021年,该实验装置成功建立了从太空到希腊康斯伯格卫星服务公司的商业光学地面站的光学下行链路。

SOLISS装置图

2022年,索尼在与JAXA的合作中,成功进行了模拟易出错通信环境中的完整数据文件传输实验,这将成为通过平流层和低地轨道之间的光通信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技术基础。SSC旨在促进宇宙光通信的广泛应用,并通过扩大社会经济活动等方式,为提高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做出贡献。

六、金融资本市场

1.国有企业转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的若干思考

国有企业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累计投资了较大规模的资金,面临退出难、退出慢的困境。基金份额转让作为一种日渐兴起的退出方式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广义概念,含创业投资基金等,以下简称“私募基金”)在推进国有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国有企业累计投资私募基金的资金规模已达万亿元级。“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承担了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因此国资有迫切的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诉求。私募基金传统的退出方式为被投项目IPO退出、老股转让等带来的基金减资、分红。上述传统退出方式耗时相对长,退出效率相对较低,而日渐兴起的基金份额转让方式拓宽了退出渠道,极大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

(1)国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机遇

1)区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国有企业转让私募股权基金份额提供了合规渠道。

近两年,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相继开展区域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集聚了二级市场参与方(如潜在受让方群体、中介机构等),在满足国有资产交易的公开、公正性等要求的同时,更是解决了合伙制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合规性问题,满足了国有企业转让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的基本条件。

2)科创板开设、北交所开市及注册制的实施,提高了国有企业转让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的议价能力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强烈依赖IPO等最终退出渠道的景气度。科创板的设立、北交所的开市及注册制的试点,加快了企业资本化进程,使得国内资本市场总体向好,提升了潜在受让方受让私募基金份额后通过IPO获取高额回报的预期,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转让私募股权基金份额的议价能力。

(2)国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挑战

1)私募基金的私密性与转让信息公开披露的矛盾

份额转让的关键是交易双方要找到可接受价格范围的交集,因此首先就需要潜在受让方交充分了解交易标的信息,使得交易双方对标的未来发展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再者,《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提出,国有资产交易必须进行一定的信息公开披露。而私募股权投资的部分优势在于其操作的私密性。因此,如何处理私募基金的私密性与转让信息需公开披露的矛盾,是份额转让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国资私募基金份额价值评估与市场化交易估值脱节,估值是成交价价格确定的基础。

国资私募基金份额价值评估的传统做法是以基金估值乘以所占份额占比。私募基金估值的计算为,根据相关行业准则评估单个项目,然后通过加总各个项目估值及账面货币资金等。该方法重点考虑了被投企业的质量,但未考虑如下因素:(1)基金管理人溢价,即管理团队品质及能力(如团队勤勉尽职程度、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溢价;(2)基金期限、流动性折价等;(3)超额收益分配等或有负债。

目前市场化典型的估值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未来现金流贴现法。分析未来预期现金流,并按照一定贴现率,对私募基金份额进行估值。该方法有赖于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与分析人员的经验高度相关。二是比例调整法。对私募基金的净资产×所占份额比例×调整比例得到最终的价值评估。调整比例往往是通过分析市场中其它类似交易的调整比例和所交易基金的具体情况而得到。可比私募基金要求与待评估基金有相似的特性,如管理团队情况、投资类型、注资比例、投资年份等。

3)中介服务体系未成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因国内积极份额转让的市场起步较晚,服务于交易各个环节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咨询机构、律师、数据服务商、会计师等)体系尚未成型。同时具备懂企业估值、私募基金运行及管理、国资监管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4)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基金管理人的支持是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必要条件。但因私募基金管理人不会因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而提前获取超额收益、增加管理费收入,因此较难从基金份额转让过程中直接收益;此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成功,部分原因是由于份额转让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减少了管理者在投资者关系上花费的时间,使他们可以专注于投资、管理和项目退出。而私募基金份额的转让不可避免地给基金管理人带来额外的精力分散。

(3)国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的优化策略

1)多层次的信息披露制度

在大范围公示期间,披露私募基金基本信息,如管理团队基本情况(尤其是关键人、投决会成员、历史业绩等)、LPA重要条款(如管理费费率、业绩分成、门槛收益率、分配顺序等)、投资总体情况(已投资金规模、行业分布、阶段分布等);待潜在受让方与转让方签订意向协议后,进一步披露被投企业情况(行业地位、发展战略、营业表现、董事会组成及PE基金委派代表、管理层、影响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因素、重大合同等)、投资协议重大条款等信息;与此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对基金日常经营的影响,可允许暂缓披露或者豁免披露基金正在进行中的投资/退出活动。

2)市场化的估值指引及灵活的价格发现机制

一是国资监管部门会同资产评估协会等行业机构,制定私募基金份额价值评估指引。经过多年建设,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行业机构已建立较为成熟的企业资产评估体系,但对于私募基金份额的价值评估仍需考虑基金期限、收益分配规则等客观因素,制定私募基金份额价值评估指引,确定更加贴近市场的估值;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竞价方式,使得转让方与潜在受让方尽快找到彼此可接受的价格区间。

2.34家陕企已成为北交所“后备军”

6月2日,天润科技(430564)公布北交所公开发行结果,最终网上发行获配户数4.37万户,获配股数1744.3192万股,获配金额为1.40亿元,获配比例为0.43%。战略配售环节,公司吸引到西安投资控股、西安交科创投产业基金、陕金资、长安汇通、开源证券等9家战略投资者。作为陕西第74家上市公司,亦是陕西首家“过会”北交所的创新层企业,其保荐机构是长期深耕新三板业务的陕西本土券商开源证券。

此外,北交所的陕西“后备军”还在不断扩容。5月20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2022年第二次创新层进层决定的公告》,今年第二批调入创新层的名单中,其中就包括9家陕西企业,由此,在创新层挂牌的陕西企业数量跃升至34家。

(1)北交所“后备军”再扩容

截至2021年末,在创新层挂牌的陕西企业不足25家。然而,不到短短半年时间,这个数量便增长了11家。

一个月前,全国股权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次创新层进层决定的公告》后,今年首次进层名单中,包括了钢研功能(836660)和星展测控(831244)两家陕西企业。时隔一个月,第二批进层名单接踵而至。这一次,调入创新层的陕西企业数量达到9家,其中西安有7家,汉中和榆林各1家。这9家公司分别为西驰电气(831081)、博达软件(873636)、荣鑫物业(872978)、骏途网(839202)、旭彤电子(839482)、摩尔股份(833334)、德林荣泽(835496)、利雅得(430542)和天然谷(833760)。

5月20日至23日,这9家公司先后发布了进入创新层的提示性公告。这意味着,这几家公司距离北交所的距离又近了一步。因为根据北交所的上市规则,在北交所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条件首先是“发行人为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

图:2022年第二批进入创新层的陕西企业业绩概况

从企业性质来看,除了天然谷和骏途网之外,其余7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天然谷位于汉中城固县,是一家植物提取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产品包括淫羊藿提取物等。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陕西天谷生物科技集团,持股比例为83.98%。而陕西天谷生物科技集团是国资委旗下的中陕核工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而骏途网是全国领先一站式旅游在线预订平台,提供西安出发周边游、国内游、出境旅游线路,包括自驾旅游线路、景点门票、酒店预订等服务。该公司是陕旅集团旗下的企业,陕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陕西骏景旅游发展集团持有其30%的股权。

北交所是新三板历史上最大力度改革。自去年9月宣布设立以来进展迅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心。上述9家企业中,西驰电气就上榜了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至此,在创新层挂牌的陕西企业数量达到了34家,西安31家、榆林、延安、汉中各1家。其中有7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除了上述提及的西驰电气之外,还包括星展测控、美林数据、西部宝德、万德股份、大唐科技、菲尔特。

图:在创新层挂牌的34陕西企业

(2)近6成在陕创新层企业符合北交所标准

随着2021年报的披露,在第二批进层名单中的9家陕西企业中,荣鑫物业、博达软件、西驰电气、德林荣泽、摩尔股份5家企业符合目前符合北交所第一套上市标准。即满足“市值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1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2500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的要求。

这9家企业中,尚无一家满足北交所第二、三、四套上市标准,或是因为疫情影响,营收下滑;或是因为最近一年的营收增长率未达30%;或是市值偏低。

除了今年新调入创新层的11家陕企,其余23家北交所“后备军”中,西部股份、天力复合、华创合成、奥华电子、西部宝德、菲尔特、陕通股份、大唐科技、格润牧业、山脉科技、大地测绘、金色股份这12家公司的“市值+净利润+ROE”指标目前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

此外,天力复合、西部股份、万德股份这3家公司的“市值+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指标目前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

综上,在创新层挂牌的34家陕西企业中,有19家目前符合北交所的上市标准,占比近6成。

(3)创新层增发活跃:创投争相抢筹

自去年9月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作为“后备军”的创新层挂牌企业,尤其是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的创新层企业正在成为投资的热土,定增日趋活跃。在陕西的34家创新层公司中,就有8家公司在此期间进行过增发融资,且陕西本土的创投机构参与的热情比较高涨。

比如,博达软件今年4月发布的《股票定向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3名投资者共认购了1969万元。其中,陕文投旗下的西咸新区文投博达创投认购金额为967万元,西交一八九六认购金额为507万元。此外,在博达软件此次增资中,还包括西安交大的知名校友、主导投资过科汇股份(688681.SH)、普联软件(300996.SZ)等公司的私募大佬樊五洲。他此次以个人名义出资了495万元。

再比如,钢研功能今年4月披露的《股票定向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本次认购对象合计9人,募集资金合计1.2亿。这些认购对象可谓众星云集,且出资额并不少。

1:由省政府引导基金、西咸母基金、陕西科技控股集团等出资设立的陕西空天云海创业投资基金认购了2000万元;

2:由省政府引导基金、陕航集团等出资设立的陕西空天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认购了1000万元;

3:由西安航空城集团、西投控股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陕金控旗下的投资基金、陕西科技控股集团等出资设立的西安航空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认购了800万元;

4:开源证券的全资投资子公司认购了500万。

此外,西部股份、西部宝德等目前符合北交所上市标准的陕企正在进行定增募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