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半导体行业光刻系统供应商ASML去年交付了26台极紫外光刻机(EUV),其中约一半面向大客户台积电。ASML此前公布,2019年,共向客户交付了26台极紫外光刻机。其中,在第四季度交付了8台。ASML还透露,去年交付的26台极紫外光刻机中,有9台是最新型号,即NXE:3400C。
台积电2019年正式启动7nm产品的量产,这只能通过波长极短的EUV进行操作。资料显示,EUV光源波长比目前深紫外线微影的光源波长短少约15倍,因此能达到持续将线宽尺寸缩小的目的。在晶圆代工领域,台积电掌握了全球约一半份额。
三星电子、英特尔等也采购了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设备。ASML服务的客户为全球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商,打造在电力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产品中广泛应用的芯片。ASML公司总部位于荷兰的Veldhoven市。生产基地和研发设施则位于康涅狄格州、加州、中国台湾和荷兰。科技发展中心及训练设施位于日本、韩国、荷兰、中国台湾和美国。
ASML在IEDM2019大会上披露,截至2019年,总共已经使用EUV设备处理了450万片晶圆。该公司最新的NXE:3400C系统每小时可生产170个晶圆。从2011年到2018年末,通过ASML的EUV工具累计运行的450万片晶圆中,绝大部分(250万片)仅发生在2018年,自2016年初的60万片以来,每年大约翻一番。每年要有1200万个晶圆,尽管应该注意的是,晶圆在其制造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数十次光刻曝光。
由于三星和台积电都已开始生产其7nm和N7 +工艺,因此EUV加工的晶圆数量在2019年可能还会增加。基于EUV的芯片包括三星Exynos 9825,麒麟990 5G,以及明年,高通的 5G Snapdragon芯片组和AMD的Zen3。英特尔将在2021年采用7nm的EUV。
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一般是指氮化镓(GaN)、碳化硅(SiC)、氮化铝(AlN)、金刚石等材料,其具有禁带宽度大、抗辐射能力强、击穿电场强度好、耐高温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半导体的劣势,能够使设备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因此,宽禁带半导体的材料可以在微电子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禁带宽度是半导体的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根据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不同,可将半导体材料分成两种类型:宽禁带和窄禁带。若半导体材料的带隙宽度小于2.3eV,则称为窄带隙半导体,代表性材料有GaAs、Si、Ge 和InP ;若半导体材料的带隙宽度大于或等于2.3eV,则称为宽带隙半导体,代表性材料有GaN、SiC、AlN 和氮化铝镓(AlGaN)等。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越大,意味着其电子跃迁到导带所需的能量越大,从而材料能承受的温度和电压越高,即越不容易成为导体。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非常适合于制作抗辐射、高频、大功率和高密度集成的电子器件,其具有良好的抗辐射能力及化学稳定性、较高的饱和电子漂移速度及导热率、优异的电性能等特点。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以GaN、SiC 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是固态光源和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器件的“核芯”,在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支撑信息、能源、交通、国防等产业发展的重点新材料,进行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相关技术研发正在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新的战略高地。
高频、大功率、抗辐射、高密度集成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的研制,需要优良的材料作基础支撑。高品质的SiC和GaN 器件需要利用外延材料制备有源区,因此,低缺陷衬底和高质量外延层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SiC 和GaN功率器件的制造要求和耐压等级不断提高,对衬底和异质结构(GaN-on-SiC、GaN-on-Si)的缺陷密度及外延薄膜内部的应力平衡状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通过利用AlN 作为过渡层、超晶格缓冲层等提供压应力,进而调节外延层的内部应力以平衡状态,未来对应力调控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行探索和优化。
4月8日,华为举行P40系列国行版线上发布会。发布会上,除了发布了P40系列三款新机等,余承东带来了GaN(氮化镓)双口超级快充充电器,最大充电功率为65W,5月下旬开卖,售价为249元。
据介绍,这款华为氮化镓充电器支持Type-A和Type-C双口充电,能给手机、平台和PC充电,其中USB-C接口支持标准的PD协议,折叠插脚设计,具体细节官方尚未公布。
氮化镓技术趋于成熟,并且在USB PD快充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氮化镓技术让充电器的功率越做越大,体积却越做越小,保证了产品的便携性。
在今年CES2020上,包括Anker在内的30家厂商推出了66款氮化镓快充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较于往年,本次CES展会的氮化镓快充充电器工厂数量增加了不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氮化镓快充技术走向成熟,被广大厂商认可。
有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GaN快充市场规模有望达600多亿元,GaN射频市场将从2018年的6.45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约2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1%;主要受益于电信基础设施5G宏基站建设、国防、快充、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应用推动。
据中信证券的研报表示,GaN材料具备高功率、高频率、高导热等优势,所做充电芯片实现了输出大功率的同时保持充电器体积可控。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厂商布局GaN快充,预计随着用户对便携性的需求提高,2025年全球GaN快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0多亿元,同时加速GaN芯片在其他新兴领域对Si基产品的替代。
尽管麒麟芯片的矩阵日益丰富、产品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但年出货超2亿台的华为手机,仍需外采处理器、基带等支撑产品线健康运转,不过目前主要是中低端类别。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华为手机计划减少对高通芯片组的依赖,目前,三星和联发科都在争夺相关订单,包括SoC、5G基带等。
SoC方面,三星有集成式5G SoC Exynos 980,基带则有Exynos 5100和Exynos 5123,前者可搭配Exynos 9820/9825使用,后者可搭配Exynos 990使用。不过,严格来说,这些芯片定位并不低,如果报价没有足够吸引,对华为来说也许并不划算。
联发科方面,也有5G基带和SoC,只是支持的是Sub 6GHz频段,尚未覆盖毫米波。至于华为自己的海思,5G基带产品有Balong 5G01和Balong 5000,5G SoC则推出了麒麟990 5G和麒麟820两款。
日前,韩国面板巨头三星显示(SDC)宣布在今年年底前退出LCD市场,并将专注于扩大其QD-OLED业务。继LGD之后,三星显示也正式退出LCD面板市场。事实上,上述两家韩国面板厂商近年来一直在逐渐减少LCD产能,往QLED、OLED方向转型。业内人士认为,三星显示彻底退出LCD是一次“战略撤退”,意味着中国大陆将占据LCD市场主导,同时也给中国面板厂商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布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星显示加速退出LCD市场是可预见的。一是LCD业务亏损较大,2019年TV面板行业面临巨额亏损,面板价格跌破成本线,TV面板业务的亏损率达到35%-40%。据了解,TV面板在三星显示的LCD业务中的营收比重高达73%,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板价格上升势头被遏制,加剧三星显示LCD业务的经营危机,且成本控制一直难于取得成效。
去年10月,三星显示宣布将集中力量对 QD-OLED 量子点面板产线投资 110 亿美元。今年三月强调重点布局QD-OLED,可见三星的技术转型决心之大。
从现在的进展看,三星的QD技术方向尚未明确,还需要面对很多挑战才能具备迭代的能力。比如制造简化的QD-OLED所需的许多制造技术尚未完善,成本也较高。从今年3月甚至更早时间的新闻来看,三星显示同时也在从设备厂商订购有关QNED的设备,QNED采用了量子点QD-OLED结构,将QD-OLED中蓝色有机发光材料以LED取代,以期改善使用有机物质残像与使用寿命过短的缺点。
从长远来看,三星显示是显示业界的龙头企业,在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领域已经成功完成了技术转型,从长期来看,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在大尺寸显示面板领域的技术转型,必将进一步带动显示面板技术的迭代升级。
“三星显示转向QD-OLED技术,给自己抢占更高端的显示技术留出了时间窗口,也给中国面板厂商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布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怡康消费电子事业部总经理彭显东说。
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
过去几年,受益于激光技术进步和激光器价格下降,激光焊接设备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激光焊接设备下游应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显示面板,手机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旺盛,大族激光、华工科技、迅雷激光、联赢激光、逸飞激光等在激光焊接市场如沐春风,营收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了国内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3-2018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21.3亿元增长至8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57%。其中,2017年是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发展最快一年,2017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消费电子、半导体及新兴产业市场的需求驱动,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更是进一步上升,2017年中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达到71.4亿元,同比增长71.22%,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2018年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市场投资收紧,我国制造业、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出现收缩态势,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增速也大幅放缓,同比增长24.09%。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补贴退坡、消费电子周期等影响,激光焊接设备下游需求疲软,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增速进一步放缓,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达到101.3亿元,同比增长14.33%。
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机行业专利申请量增长下滑
截止2019年年底,我国共有激光焊接有效发明专利1531件,激光焊接有效在审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6410件,2013-2018年我国激光焊接有效在审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在不断增加,2019年利申请量增长出现首次下滑。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是我国激光焊接行业专利申请大省,从我国激光焊接在审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人排行名单来看,大族激光专利申请量一家独大,几乎是第二到第十五名总和。华工科技、苏州迅镭激光、深圳联赢激光、武汉逸飞激光分别位列专利申请量第二、三、四、五位,这也和其营收规模和市场地位基本一致。
柠檬光子曾于2019年8月宣布获得来自德联资本领投,愉悦资本加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公司加快了直接半导体激光芯片和VCSEL激光芯片量产速度和市场开拓。目前“柠檬光子”自主研发的传感类VCSEL激光芯片已经完成了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在内的全部产线测试,已出货样品至30余家客户进行了应用测试,具备全面量产能力。
据介绍,此次即将量产的传感类VCSEL激光芯片可以满足近红外波段全部应用,根据客户反馈的数据,在808nm、850nm和940nm三个产品序列的横向对比中,其电光转化峰值效率可达到或接近50%,高温性能也能优于某些国际顶尖供应商。
“此系列VCSEL激光芯片有助于降低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的3D传感组件的能耗,使用寿命也远超手机终端使用要求,测试进程中,该类芯片可以保持工作3000小时以上功率无变化。”柠檬光子创始人及CEO肖岩说。
柠檬光子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认证了三条芯片代工链,并且建立了相应的供应链质量保障体系,可以保证2000片以上6寸晶圆的月产能。公司直接半导体激光芯片和VCSEL激光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及设备、医疗、消费电子、汽车等规模巨大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截止2020年4月13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85万人,要确诊或者排除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需要科学的手段,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疫情,各国研究人员不断研发更多高效诊疗手段。近日,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IU)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利用激光束远程诊断冠状病毒的方法。
这是一种即使在几十米远的地方也可以远程感测到由疾病引起的组织运动性变化的设备。该设备可以识别症状,例如肺部红肿,发烧和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研究人员说:“我们的设备可以远程感测靠近血管的组织的纳米运动,并检测这些参数导致的运动变化。”
研究小组认为,这种新方法能够从远处进行诊断,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在巴伊兰大学(BIU)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可作为冠状病毒被动疫苗注射的抗体。通过“映射”已恢复的冠状病毒患者的抗体来完成新抗体的创建。
2020年4月10日上午,武汉市举行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活动。
在东湖高新区分会场,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作为企业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图片来源:锐科激光
4月10日,锐科激光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园二期基建项目(即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基建项目)也启动建设工作。该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未来城光谷八路和九峰三路交界处,总用地面积80亩,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已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本次项目为二期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4万平米,总投资约5.3亿元,新建一栋22层新型厂房,工期为2.5年,计划于2022年5月竣工。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统计,2019年,光伏发电在全部可再生能源装机中占据55%以上份额。PV InfoLink数据也显示,2019年全球组件需求超过120GW。从应用端看,我们对土地的利用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包括荒漠、水面、草地、屋顶等场景中,都可以看到光伏系统的身影,双面组件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对此,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师林嫣容指出,无论在中国、美国等传统重点市场还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双面组件的占比都会持续提升。“特别是美国,由于对双面组件免征201关税,使它成了目前最大的双面组件需求国。”
双面组件项目有些采用了双玻,但也可以使用透明背板。晶科能源在全球多地进行了大量实证试验,验证了透明背板双面组件的发电优势。产品经理刘晓颖指出,在多个不同地面类型的项目中,无论是搭配P型双面技术还是N型双面技术,透明背板双面组件都表现出更高的单瓦发电量,双面增益最多可比双面双玻组件高出1.85%。“透明背板双面组件拥有更低的工作温度,在高辐照情况下,其发电性能明显优于双面双玻。”
透明背板双面组件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轻”。付波介绍,采用158.75mm硅片的72片组件面积约为2㎡,如果采用透明背板,其重量与常规单面组件相同,约为22kg,但如果采用2.5mm双面玻璃封装,重量将达到32kg;即使采用2.0mm玻璃,重量也会达到26kg,增加了在施工过程中的难度和人力成本。“如果是采用更大尺寸硅片的450W组件、500W组件,透明背板的减重效果可以达到10kg,在降低EPC成本方面作用显著。”
晶科此前发布的Swan系列透明背板双面组件采用POE封装胶膜+ Tedlar®透明背板,保证产品可靠耐久。组件经历湿热3000小时,冷热循环600次,PID 192小时,正反两面功率衰减都在4%以内,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透明背板拥有抗紫外、抗老化、抗盐碱等优势,同时减轻组件重量,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成本。”
根据相关分析机构预测,2020年,双面组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左右。毫无疑问,拥有诸多优势的透明背板双面组件将成为平价、竞价市场的“奇兵”,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大放异彩。
隆基宣布,2020年下半年,公司将加入BIPV市场大军,预计将推出全新的BIPV产品和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推动国内BIPV市场的快速发展。
隆基新能源表示,对中国BIPV产业来说,工商业屋顶市场容量巨大。根据数据统计,全国现有工商业(含公共建筑)屋顶可安装光伏总面积约60亿平米,立面约16亿平米,合计近80亿平米,如果全部建设成BIPV,共计可安装1100GW,相当于一个5.5万亿元的潜力市场。隆基股份表示,2020 年是BIPV崛起的起点,BIPV的投资收益可以在20-25年内把投资建设整栋房子的投入收回来。
隆基股份透露,在中国,隆基对于BIPV的介入主要是做大公司工业园、物流等大客户,暂时还不会向居民推开。
隆基股份曾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现在隆基已经做了很多IP的布局,更多的是外观与结构的知识产权保护,即客户认可问题,这应该是新的蓝海。此外,光伏场景中比如农村的分布式加储能加柴油备用,可以降低成本,这也是公司介入BIPV(光伏建材)的原因所在。”
隆基认为,随着BIPV投资成本持续下降、行业标准陆续完善、认证资质不断完备,市场增长有望加速。现在,或许就迎来了BIPV腾飞的最佳时机。
早在两年前,中信博就发现了BIPV市场中存在的巨大商机。借助自身技术优势,开展前期布局,通过参考比对国内外各类型BIPV项目的优劣,针对核心难点进行技术攻关。
中信博预测,未来会有更多的业主采用BIPV一体化解决方案,在享受太阳能发电带来绿色收益的同时,还节省了屋顶维修的资金成本与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BIPV是解决近零能耗建筑用电用能需求的关键技术因素,随着近年来光伏产业链成本的快速降低使得光伏产业从光伏电站走向BIPV,行业由政策依赖走向无补贴时代,自发性市场需求的崛起将打开BIPV发展的广阔空间。
4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指出,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准入规定》”)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从四个方面对《准入规定》做出了修改:
(一)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发展空间,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 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
(二)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准入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三)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四)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发展改革委已于2019年实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需遵守该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不再予以适用。
此次,《征求意见稿》直接删除了《准入规定》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能够更好激发企业活力,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4月10日,中汽协发布最新汽车产销数据,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含特斯拉)分别完成5万辆和5.3万辆,环比增长3.8倍和3倍,同比下降56.9%和53.3%。环比增速迅猛,同比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万辆和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8.5%和55.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1.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0.2%和44.1%。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3月份恢复趋势明显好于预期。
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
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降幅继续呈较快下降。
乘用车产销降幅依然较大。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9万辆和104.3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6.5%和365.8%,同比分别下降49.9%和48.4%,降幅较2月收窄33和33.3个百分点。
1-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8.4万辆和287.7 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8.7%和45.4%。
亿纬锂能业绩预告显示,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亿-2.6亿,同比增长20%-30%。业绩保持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各系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毛利率上升。其中,惠州地区复工复产进度良好,新产品带来销售、利润大幅增长。
不过亿纬锂能也指出,报告期受疫情影响,荆门地区停工超过40天,销售、利润不达预期。
同时,参股公司思摩尔(拥有麦克维尔35.67%股份)因疫情和实施股权激励等因素,业绩短期内受到影响,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补贴退坡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断崖式下滑,动力电池供应链联动受损。
GGII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9GWh,同比下降59.7%。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报利润增长大面积“飘绿”。而亿纬锂能Q1仍能保持利润稳定增长,实力不容小觑。
据了解,亿纬锂能惠州工厂主要包括消费类电池(含扣式、圆柱)、锂原电池、动力电池(主要为三元软包)等产品产能。其中,在消费类电池领域,公司金豆电池进入三星新款TWS耳机供应链,一季度保持较高开工率。
报告期内,亿纬锂能还拟募资25亿元,其中10.5亿用于“TWS 应用的豆式锂离子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1.6亿元。
动力电池领域,GGII数据显示,1-2月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2MWh。
值得一提的是,3月31日,亿纬锂能荆门动力电池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湖北亿纬动力年产能可达21.5GWh以上。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现场表示,公司手握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订单,急需快速释放产能。在数码与动力市场双轮驱动下,预计亿纬锂能将继续保持高速稳健发展。
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提出,清华大学负责实施的《纤维增强塑料——FRP拉挤型材全截面压缩试验》国际标准提案获正式立项(项目编号:ISO/NP23930),这是复合材料领域第一个由我国提案并主导制订的国际标准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9月首次向ISO/TC61/SC13“国际标准化组织/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技术委员会”提交,经过2018年日本埼玉会议、2019年中国成都会议两轮答辨,由ISO/TC61/SC13成员国投票,得到各成员国的支持,正式立项。
清华大学冯鹏教授担任该项目的负责人,联合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捷克等国的专家共同完成该国际标准的制订。
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增强纤维。两者用途多种多样,而且用途极其广泛。单从纤维角度进行对比如下:
碳纤维:由92%以上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碳纤维比钢的强度大、比铝的密度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能像铜那样导电,是一种兼具优异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优点在于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机械强度高,但也具有明显缺点比如脆性大、耐磨性较差。
两种纤维的详细特性对比如下所示: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两者中进行选择时,取决于多种因素,下面针对两者性能差异进行简要描述:
碳纤维复合材料
(1) 重量轻:比金属钢轻70%,比铝轻40%。
(2) 高刚度重量比:又称为高比刚度,该比率允许在重量仍然重要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对不同质量材料在刚度敏感的应用中进行快速比较。在给定的重量下,碳纤维的硬度是钢和铝的3倍。
(3)低热膨胀:与大多数材料有所不同,碳纤维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这就意味着当温度升高时,它反而会发生收缩。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基体的膨胀可以通过碳纤维的负膨胀抵消,因此可以保证高温稳定性。因此,对于必须在广泛温度范围内工作的应用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4)耐疲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动态载荷下可以长期保持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而不是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老化。
(5)耐腐蚀: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酸性或其他具有化学环境中均可以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而通过树脂基体中添加剂的调控可以进一步增强这种性能。
(6)主要应用领域:棒球棒、高尔夫球杆、飞机机身面板、混凝土结构、汽车面板等任何金属的材质的材料都可以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1)高刚度重量比: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由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更灵活,这意味着玻璃纤维制品通常比形状相似的碳纤维产品具有更高的极限断裂点。
(2)成本效益:在大多数情况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价格要远远低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得益于低成本使其在多领域成为复合材料的首选。
(3)绝缘:由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是绝缘体,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对电场产生反应,也不会阻碍电荷的流动。
(4)耐腐蚀: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样,可在酸性或其他具有化学环境中均可以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
(5)无无线电信号干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射线可透性,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让辐射自由通过,这使得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非常适合用于天线。
(6)主要应用领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面板、飞机机身面板、船只、管道、储罐、房屋建筑、头盔、绝缘材料等。
据统计,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可使运载火箭减轻 500公斤,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目前航天飞行器结构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材料。对于运载火箭而言,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但可以实现结构轻量化,而且也是功能化的关键原材料。
目前航天器结构用碳纤维主要为 PAN 基碳纤维,而且以高强中模(T系列)、高强高模(MJ系列)为主,如火箭、导弹发动机大多采用高强中模碳纤维,导弹支架、支座或托架等结构采用了高强高模碳纤维。
在运载火箭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固体发动机壳体结构、箭体整流罩、仪器舱、级间段、发动机喷管喉衬、卫星支架、低温贮箱等部件。表1显示了国外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其中火箭发动机的绝热壳体的第三代材料均选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表1 国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上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应用的典型代表为发动机壳体。当发动机运转工作时,壳体除了承受来自内外部的压力外,会要面临轴压、弯曲、扭转及横剪等外部载荷,因此发动机壳体所用的碳纤维大多为强度5.5GPa以上、模量290GPa左右的高强中模碳纤维,如日本东丽T800、T1000和美国赫氏IM7等。表2显示了目前国外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所使用的的碳纤维型号,由于欧洲本土没有高端碳纤维制造商,因此只能采用日本东丽和美国赫氏碳纤维。
表2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运载火箭发动机壳体上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多种型号运载火箭也大量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如表3所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卫星接口支架、整流罩、筒、梁等结构实现应用,尤其是上面级结构中广泛采用复材,有效地减轻了上面级结构质量,这对提高运载火箭发射有效载荷的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表3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运载火箭上应用
2003年9月首飞的“开拓者-1”小型运载火箭上,第四级发动机采用了高性能碳纤维壳体;长征火箭(CZ-2C、CZ-2E、Z-3A)的卫星接口支架和有效载荷支架(前后端框、环框、壳段、弹簧支架、井字形梁)也采用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近年来,欧、美等先进国家航天飞行器结构系统正朝着全复合材料化方向发展,旨在进一步突出结构减重的应用目标。碳纤维复合材料显著的性能优势和潜在的轻量化能力,使其在运载火箭获得广泛应用,为了有效降低火箭重量,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该领域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大。
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3万公里,高速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随着经济、节能、环保的发展,舒适便捷的轨道交通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更受关注,以下简要讨论了碳纤维材料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优劣势。
(1)碳纤维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应用的优势分析
轻量化是降低列车运行能耗的关键指标,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轻量化的车体设计材料,列车重量对车载设备空间是有限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1.7g/cm3,并可采用先进的一体化设计及加工方法,有效降低车体结构重量。列车整体结构实现轻量化后,可有效减少行驶时列车所受到的阻力,并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模量均显著高于大多数的结构材料,如采用碳纤维制成的方向盘,机械强度和抗冲击性相比普通材料分别提高35%和20%以上。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很强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根据合理的设计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性能优势。
图一:碳纤维在高铁中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防火等级,能有效避免轨道交通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而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减振性能,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能有效降低环境噪声。
(2)碳纤维复合材料轨道交通应用的劣势分析
基于上述轨道交通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从理论上讲碳纤维在轨道交通中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高昂成本等原因,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受到限制。
碳纤维材料价格高,制造成本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碳纤维车身的成本约为铝合金成本的2.5倍,不仅原材料成本高,而且其制造成本也高。轨道交通车辆通常具有大型车体结构,因此,对大型车体的发展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而且也需要一些复合材料的整体成型技术设计师。
目前,碳纤维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是一些车体内部和轴承部件的零部件,但在车体、车架等结构件上总体而言发展较为缓慢。
日前,由科技部主持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轻量化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技术”项目主要研究成果——长安汽车首款碳纤维-铝合金混合结构车身成功试制下线。HRC(中国恒瑞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苏亨睿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此项目的主要碳纤维零部件供应商之一承制了其中的重要结构部件。
此次的“轻量化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技术”项目,是继2019年4月成功中标工信部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之一“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项目”之后,HRC再次成功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轻量化纯电动轿车集成开发技术”项目以开发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一流轻量化水平的碳纤维车身纯电动轿车为目标,由长安汽车牵头,集结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HRC、湖南大学等12家行业链条上的优秀企业及团队联合参与研发,通过国际协同创新,提升国内轻量化技术水平,同时梳理车用低成本碳纤维产业链,为碳纤维在纯电动轿车上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图一:HRC承制的全碳纤维侧围总成
作为左右侧围等6个车身高性能碳纤维轻量化零部件的制造方,HRC于今年一季度顺利交付了第一批样件,保障了这款先进混合材料车身在特殊时期的顺利下线。在这之前,HRC在碳纤维汽车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已为北汽、沃尔沃、广汽、吉利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主机厂提供专业轻量化咨询及生产服务。
2020年3月28日19时开始,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村、西昌市泸山一带相继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超过1000公顷,18名扑火队员与1名向导在扑火救灾过程中英勇牺牲。
四川省应急管理部门前线联合指挥部组织从全国各地调度了多架直升飞机,开展空中与地面联合作业,向森林火灾发起总攻,进行协同作战。在多方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截至4月9日,木里火场南线、西线、东线的明火全部被扑灭,火场转入清理看守阶段。
回顾整个抗灾救灾过程,救灾部门一直面临着高海拔地势复杂,救援力量多样、分布广泛,灾情通报实时性要求高以及部分区域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无法使用的严峻形势。具体来讲,本次火灾地跨木里县、西昌泸山等地,海拔位置在3000m-4000m左右,现场联合指挥部需要根据火情的发展机动调 整驻地位置,不能使用光纤;且大火损坏了较多地面基础通信设施,截至31日12点,火灾共造成木里县、西昌市2个基站受损,85公里光缆损毁,因大面积停电造成218个基站退服,总体导致当地81%的基站服务不能正常使用、部分区域3G/4G地面移动通信网络长时间中断。
在火场严峻的通信形势下,此次四川应急管理厅调配了1辆Ka频段动中通通信车、1套Ka频段卫星通信便携站以及1套Ku频段便携站。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与装备为现场联合指挥部人员提供了速率可达20Mbps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数据传输等服务,保障了现场人员的应急通信需求.
图1国产Anovo高通量Ka/Ku双链路卫星通信便携站
在卫星通信保障方面,此次抗灾救灾行动采用了Ka/Ku双频段组合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同时也验证了国产化高通量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服务开通的时效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为高通量卫星通信保障服务高效助力应急救灾行动提供了成熟经验。
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摇摇欲坠的财务危机之后,2020年3月27日OneWeb公司向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OneWeb提交法庭的自救日程表安排如下:
不晚于5月11日,收到至少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无线频谱意向书;
6月12日,通过该公司债权人批准后,进行拍卖;
6月22日,拍卖完成,签署具有约束力的频谱许可证出售协议,再次经过债权人同意后,等待监管单位批准;
6月29日,如果该协议只涉及资产出售而不涉及OneWeb重组,法院将完成协议的批准。如果该频谱出售包括重组计划,法院将在8月3日批准重组并签发确认令。
10月27日,频谱出售完成。如果监管机构审批时效长,则再延长90天。
关于OneWeb破产保护申请的第一次法院听证会将于4月24日举行。
2019年11月20日WRC-19批准并通过了一项新的分阶段规则方法,用于在特定频段和业务中部署非静止卫星轨道(NGSO)卫星。这份果断出台的规则将对如今上万颗巨型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带来里程碑般的意义。根据现行规定,卫星运营商必须在第一次向国际电联登记频率7年内发射至少一颗采用所申请频率的卫星,并让其至少工作90天。同时要求操作者在网络“投入使用”(Bringing into use,BIU)后两年内至少将其拟议星座的10%送入轨道,五年内部署50%,并在七年内完成部署。
对于OneWeb来说,最重要的里程碑是10%的这个节点。在3月19日传出破产传言后,OneWeb第三批34颗卫星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完成了发射。OneWeb星座申请数量720颗卫星,3月22日发射完成后,使该公司的卫星总数达到74颗。据报道这些卫星在轨正常,对于OneWeb来说,10%的里程碑已经实现。
对于OneWeb来说,在国际电联规则下,它的下一个截止日期是在2026年2月1日之前发射星座的50%。OneWeb的频谱许可证包括Ku和Ka波段的几份全球NGSO文件,以及一些V和E波段许可。BIU截止日期分别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虽然OneWeb的频谱资源是有价值的,但是国际电联1月份关于超大星座部署的新规定,将使获得和转让OneWeb优先频谱权的买家面临复杂的风险。
近日,实践二十号卫星搭载的我国首套高速高阶相干激光通信终端在轨圆满完成第一阶段试验任务,首次在轨验证了QPSK相干体制的激光通信,速率高达10Gbps,为我国当前卫星激光通信的最高速率,产品其他关键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激光通信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瞄准高通量卫星对传输速率的迫切需求,积极致力于开发拥有高带宽、大容量传输能力的激光通信载荷。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攻坚克难,勇于攀登,扎实走过了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样机验证、工程化验证等阶段,研制出了10Gbps星载高速相干激光通信终端,并在实践二十号卫星上成功在轨验证。
本次星地通信试验,完成了在轨自校准、快速高精度捕跟、超高速星地相干通信等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全面验证了高速高阶相干体制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的可行性,实现了我国首个在轨验证的QPSK相干体制激光通信最高码速率,同时充分验证了精准指向、快速捕获、高精度跟踪、高速高阶相干通信等技术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实践二十号卫星自2019年12月27日发射至今在轨运行稳定,期间,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通信卫星事业部牵头组织、协调各参研单位协同工作,顺利完成了多项搭载载荷的在轨验证工作。
4月4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也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如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展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计划于5月份发射。
据了解,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已于近日成功定点,到达工作轨道,进入卫星长期运行管理模式。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于今年3月9日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按照飞控计划对卫星开展轨道控制,并对卫星进行实时状态监视,了解控制过程中的卫星状态参数,确保卫星安全运行。
今年5月份,中国将按计划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届时,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自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各行各业全面布局北斗产业,北斗+、+北斗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北斗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据初步统计,今年北斗应用规模会超过3400亿-3500亿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里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
清科私募通统计:截至上周五下午,投资、上市和并购共74起事件,涉及总金额606.02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周共发生44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33起,共计143.71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投资事件是:2020年4月7日,爱彼迎(Airbnb)获10.00亿美元投资,由Sixth Street Partners和银湖资本投资。新的资金将投入到三个核心产品上:房东、长期住宿以及Airbnb体验。Airbnb是一个民宿租赁平台,提供短期出租房屋或房间的服务。让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或手机、搜索和预订世界各地的各种独特房源,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
清科私募通统计: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并购市场共发生25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429.36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是:2020年4月8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轿车)以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等方式购买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股份)持有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解放)100%的股权,作价270.09亿人民币。随着一汽解放的注入,一汽轿车在除奔腾等乘用车业务后,将新增商用车业务。一汽解放是一家中、重、轻型卡车及客车制造的企业。
清科私募通统计: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有5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32.95亿元人民币。上周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2020年4月9日,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友医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20.96元/股,募集资金10.76亿人民币。本次募集资金用于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三友医疗是一家骨科内植入医疗器械研发商,致力于骨科内植入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经营拓腾和三友品牌的脊柱和创伤内植入物产品。
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遭遇严重冲击,大部分企业停止或暂缓了并购活动。并购市场经过2019年全球监管、贸易、经济等复杂多变条件的调整,2020年并购市场将会更加回归理性和成熟,保持有序发展。
根据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322笔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同比下降30.9%,环比下降31.6%。其中披露金额的有266笔,交易总金额约为4485.81亿人民币,同比上升61.5%,环比上升77.5%。
图一国内受疫情影响并购数量所有下降
图二跨境并购热度持续下降
第一季度并购市场典型案例:
招商蛇口、前海控股收购前海蛇口100%股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将提速
2020年1月3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729.08亿元增资合资公司——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交易双方分别持有合资公司50.0%股权,合计价款1458.16亿元。
招商蛇口是招商局集团旗下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板块的主要企业。前海控股围绕前海合作区进行总体发展规划。由于历史原因,招商局集团拥有前海合作区内相当一部分土地。2016年,为共同推进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开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创新发展,招商局集团与前海管理局共同设立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前海妈湾片区2.9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建设和产业运营。本次交易是深圳市委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为共同推进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区开发,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政企战略合作的重要尝试。本次交易完成后,招商蛇口将进一步明确在前海区域的土地权益,加快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开发建设,提升招商蛇口在该片区的资源价值,夯实招商蛇口的综合竞争力。
近日,上市公司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弘亚数控”)发布一则《关于终止参与暨解散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告》,公司拟出资 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有限合伙人与多家知名VC/PE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一只产业基金,正式宣告解散。
这应该是自疫情以来第一家公开倒下的基金。“在后续筹备过程中,受宏观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未能募足资金,亦未实际运作,因此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产业基金。”根据公告的解释,此次基金解散的原因是募资失败。
资料显示,弘亚数控于2016年12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一家家具制造专用设备生厂商,主营数控板式家具机械设备与全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截止2020年4月7日,该公司市值为50亿元。作为基金出资方之一,弘亚数控透露,曾于2018年10月22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参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议案》,为了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充分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专业资源与专业能力,实现专业投资机构资源、公司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公司拟出资 3,000万元人民币作为LP与多家投资机构及其他合格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一只天津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查阅当初的公告得知,该产业基金主要投向军民融合产业, 兼顾 TMT、消费升级、大健康、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农业、新能源、新材 料等新兴行业。认缴出资人有9位,其中不乏多家知名VC/PE机构。然而,该产业基金“生不逢时”。2018年正值中国VC/PE机构“募资难”全面爆发,基金的募资工作同样受阻。
弘亚数控在公告中坦承募资不顺——“由于产业基金自2018年12月26日注册成立后,因在后续筹备过程中,受宏观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未能募足资金,亦未实际运作,因此全体合作人决定解散产业基金。”
LP开始大面积违约,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宣布终止出资。疫情之下,越来越多新基金因为出资问题而“猝死”。2020年3月16日,另一家上市公司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终止参与设立华桐智能基金的公告》,宣布终止参与原拟与前海梧桐并购基金等合作方共同设立的华桐智能基金。
“由于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及新冠疫情的影响,有关合作方出资一直未能到位。”华联控股在公告中解释,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维护公司和广大股东的利益,经与各合作方友好协商一致,决定终止设立该投资基金。
无独有偶,3月30日,上市公司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能源”)也发布一则《关于终止参与发起设立并购基金的公告》,提到原本公司计划现金出资2亿元、董事长黎仁超出资3亿元,与其他三名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清禾金泰诺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计划也泡汤了。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金融政策、公司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状况等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继续推进参与发起设立并购基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华西能源最终决定终止参与发起设立并购基金。
LP撤资的现象开始出现。“很多基金已经出现了部分LP无法后续出资的情况,未来1-2年,来自民营LP的资金压力会很大。”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合伙人廖俊霞表示。
上述只是人民币基金的境况。伴随着疫情在全球肆虐,美元基金也开始难以幸免。LP大规模违约并非耸人听闻。据外媒报道,眼下欧洲的机构LP开始违约,知名资产管理公司MJ Hudson的一位合伙人直言,“这次危机开始以来,我已经看到两次欧洲LP违约,而且还可能发生更多违约。”
凯辉基金管理合伙人段兰春表示,除了现有的业绩表现一直稳定的GP,新的GP拿钱的难度比之前更大了。之前拿美元的钱就不容易,拿欧元就更难,现在难上加难。即使是美国和欧洲本土的基金,今年的募资难度都大大增加。
夹层基金是杠杆收购特别是管理层收购(MBO)中的一种融资来源,它提供的是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资金,它的作用是填补一项收购在考虑了股权资金、普通债权资金之后仍然不足的收购资金缺口。
夹层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非常适合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目前,全球夹层基金投资者的构成从早期的以保险公司为主,逐渐转变为多种机构类型的有限合伙人(LP)均参与其中。近年来全球夹层基金LP构成中,私人养老基金及公共养老 基金分别以17%的占比排名最前,保险公司、母基金(也被称为FOFs)、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人分别占比11%、11%、9%、9%、8%。
截至目前,鼎晖夹层基金共设立了5支人民币基金,其中一期夹层基金和二期夹层基金均已全部退出,投资人的净回报率分别达到15.1%和11.5%,在国内夹层基金中拥有领先地位。近期,鼎晖投资宣布第五期夹层基金完成募集,募资金额超过人民币80亿元,规模为第四期夹层基金2.3倍,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夹层基金。据了解,鼎晖夹层五期基金将主要围绕不动产、公司业务、特殊机会、并购重组四大策略进行布局。
LP阵容豪华,险资持续加码,顶级母基金、产业资本、养老金、政府基金进入。鼎晖夹层五期基金保持了100%的机构投资人占比。险资亦继续加码,占比高达60%。在14家保险投资人中包含了大型央企、国资、民营及合资保险公司。至此,鼎晖夹层已累计获得27家保险公司的超过85亿元投资。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保险业“新国十条”后,夹层基金被明确界定为险资投资范畴,而后保监会陆续出台的细则进一步推动了险资对夹层基金的关注。稳定的期间分配和严格的风控管理,使夹层产品与险资的投资偏好不谋而合,也使得以鼎晖夹层基金为首的夹层产品逐渐成为险资的一种主流配置品种。
除险资以外,鼎晖夹层五期基金的投资人名单亦不乏亮点:不仅引入了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亦引入了顶级母基金、大型产业资本、养老金及政府基金,囊括了市场上几乎全部主流机构投资人类型。对此,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鼎晖夹层创始合伙人胡宁表示,对标海外市场,黑石、凯雷、阿波罗、KKR等大型私募管理公司的产品结构中,夹层及信用产品占比达到25%-50%,而我国尚不足10%。
据悉,在不动产、公司业务、特殊机会、并购重组四个核心策略上,鼎晖夹层基金已经完成了超过92个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27亿元,覆盖了不动产、通信、安防、教育、养老等多个行业的优质公司及项目。通过对资产价值和现金流的审慎研判,鼎晖夹层基金旨在持续寻找具有较高确定性及安全性的投资机会。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闫晨曦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