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最新消息,美国特朗普政府当地时间13日宣布,将把允许美国公司继续与华为公司开展业务的期限再延长45天。
路透社称,去年5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名,将华为列入黑名单。此后,美国商务部又允许华为购买部分美国制造产品,以及美国企业可以继续采购华为公司产品。《国会山报》13日则称,此次是华为于2019年5月被列入这一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以来,美国政府的第4次许可证延期。现有的许可证将于2月16日到期。
华为公司也表示,不管临时许可是否延期,对华为经营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有限,也不会改变华为一直遭受的不公平对待。华为一直认为,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加入“实体清单”,对美国的损害比对华为的损害更大。不仅会对与华为合作的美国公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合作和互信。
华为方面呼吁美国政府停止对华为的不公正对待,将华为移出实体清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当时则回应,中方此前多次表明过立场。我们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他国特定企业采取歧视性、不公平的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2月11日,财联社从康佳集团处获悉了其芯片业务的最新情况。报道指出,康佳集团投资超过10亿元的康佳芯盈半导体芯片封测厂将于2020年竣工量产,将有超过2亿颗/年的产能。康佳芯盈规划布局三大存储产品线,包括SSD、eMMC及DDRL。其中,康佳SSD产品已于去年年底实现量产并且已销售37000台,预计2020年销量将超过200万台,而eMMC产品、DDR产品2020年全年销售预计分别将超过4000万颗和2000万颗。
2019年11月25日,康佳集团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存储芯片封装测试厂。根据公告,该项目由康佳集团控股子公司康佳芯盈半导体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拟选址盐城市智能终端产业园,计划总投入10.82亿元,其中购买设备等投资约5亿元,占地100亩,投资建设存储芯片封装测试厂,开展存储芯片的封装测试及销售,计划2020年度试生产。
资料显示,康佳芯盈成立于2019年10月29日,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康佳集团认缴出资5600万元,持有其56%的股份,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以及集成电路领域的设计服务、技术服务等业务。
近期,康佳集团在存储领域的布局取得了重大进展。2月4日,康佳集团披露,控股公司合肥康芯威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存储主控芯片“KS6581A”已实现量产,首批10万颗已于2019年12月完成销售。康佳集团还强调,合肥康芯威公司将争取在2020年销售存储主控芯片1亿颗。
根据规划,康佳集团计划在5-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列,致力于成为中国前10大半导体公司,实现年营收过百亿元。
2月14日,GSMA官网今日凌晨发布声明,正式宣布取消MWC2020大会的举办。在2019年全球5G陆续商用之后,5G无疑将是本届MWC的绝对主角。此次MWC停办,5G失去了重要的展示舞台,近期,芯片厂商都纷纷感受到,5G部署放缓的趋势。
研调机构Gartner此前估计,2019年全球5G无线基建市值将超过20亿美元,几乎为2018年的三倍以上,尽管预期2020年市值更将达约40亿美元,不过近期赛灵思等设备供应商却似乎对今年5G前景没那么乐观,甚至认为可能出现放缓,分析师认为,增长放缓可能受亚洲及美国5G部署延误所致。
即使身为5G技术普及上的领导国,2019 年上半年以来,南韩网络营运商在 5G 技术上的投资也出现缩减迹象。
三星电子上月表示,预期今年国内5G业务将有所下滑,截至到2019年12月底,韩国5G承载了该国所有无线网络流量的20.4%,韩国5G用户占据该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比例为6.8%,5G eMBB对于韩国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此外,美国LED大厂科锐首席执行长 Gregg Lowe 亦表示近期5G部署进程已延迟。
不过,并非每个网络营运商如此悲观。AT&T执行长 Randall Stephenson 上月表示,其5G网络覆盖已达 5000 万人,且有望在第二季覆盖整个美国。Verizon首席执行长 Hans Vestberg上月也预计其5G网络将快速增长,且明年增幅将更加显著。
5G智能手机在2020年正式开始发布,其中,作为其零部件之一的手机RF(射频,Radio Frequency)零部件的搭载数量也将会持续增加。而且,据预测,手机RF也将会是天线领域中商机最大的领域之一。
智能手机所搭载的天线一般采用MID(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并安装到框体的上部和下部。在5G中,6GHz以下,也就是所谓的“Sub-6”领域中,基本沿用如今的天线技术,不过,在诸如28GHz、39GHz这样的毫米波领域中,天线技术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毫米波具有一次可以传送大量数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有穿透障碍物能力较差的弱点,天线技术的高度化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终端、基站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与以往的形式完全不同,而是需要配置了阵列状(Array)的天线垫(Antenna Pad)的“AiP”。
如今能够实现AiP实用化的仅有美国的高通一家公司。高通于2018年发布了第一代“QTM052”,2019年发布了旨在扩大周波数、实现小型化的第二代的“QTM525。包括调制解调器在内,高通建立了可以支持毫米波的解决方案的体制。
其他Chip Set Vendor(芯片组供应商)也在着力开发AiP。尤其是中国的海思和中国台湾联发科都在积极地研发,同时他们也在以与材料厂商共同合作的形式推动产品的评价。
很多材料厂家预测低损耗材料的市场将会扩大,因此,都在加速新产品的上市和研究开发,AiP的登场很有可能会颠覆这些前提条件。
华为作为5G基站全球供应商之一,在中国大陆地区的5G基站市场占据60%市场份额,应对5G基站在2020年需求的爆发,上游的光收发器采购量大增,进而带动收发器模块的外延芯片组件出货量显著增长,台商已经受益。
据Digtimes报道,供应链人士表示,中国大陆的5G基站光收发器模块制造商正在加紧寻求获取台湾地区零部件供应商的能力支持,以在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维持对华为的稳定发货,消息人士透露,华为在中国通信运营商的5G基站供应中占据了60%的份额,并已经向4家中国供应商(华工、光迅、中际旭创、海信宽带)发布了超过300万个25G光收发器的订单。据报道,台湾LandMark Optoelectronics向上述四家5G光收发器商中的3家供应机遇GaAs的光通信组件,并表示所有客户均已要求该公司承诺“优先提供产能支持”或“不将产能转移给同行制造商”,以免影响向华为的发货。
由于5G基站组件的交货时间长达2-3个月,LandMark强调说,短期内冠状病毒的流行不会影响其出货量和收入。记者了解到LandMark预计用于2020年上半年的10G收发器模块的外延芯片组件的出货量将显著地增长,但25G模块的销售额将在下半年开始逐季度增长。
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W”)于春节前完成近亿元融资。本次B轮融资由前启明创投合伙人张勇、尹明等创立的启高资本领投、飞马资本等跟投。此轮融资将用于拓展及完善基于976nm技术路线的万瓦激光器产业线,大规模生产制造高功率高亮度激光器。
光惠(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前身GW Laser Technology LLC 于2014年9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成立,2015年11月于中国上海设立制造基地,主要致力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GW创始团队为海外博士、资深技术专家,专注光纤激光器研发近20年,先后在国内首先发布2kW、3kW单模单腔光纤激光器以及6kW-20kW的多模连续激光器。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其中包括首创3000W@20um(M2小于1.2)极限高亮度激 光器及拥有目前业内高能量密度20000W(7*3000W合束,通过100um光缆输出)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截至目前,公司有员工100余人,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专精特新荣誉称号,有数千台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运行,拥有客户近200家,其中不乏激光行业知名企业客户(包括多家激光上市公司),2019年销售过亿元。
近日,欧司朗推出新的红外激光SPL DP90_3,该组件专为激光雷达系统的高分辨率近场探测而开发,向自动驾驶再迈进一步。
关于自动驾驶,目前存在一个广泛的共识,只有融合了激光雷达、雷达和相机系统的传感器,才能为完全自动驾驶提供足够的安全。在不同的场景下,以上每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总体而言,这些技术融合得越好,车辆在交通中行驶就越安全。以激光雷达系统为例,它能在行驶过程中实时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信息。
远程激光雷达用于探测车距约250米以外的物体,而汽车周边的实时环境则必须由中短程激光雷达捕捉。中短程激光雷达可以覆盖车距约90米的范围,因此包括高速公路上的行车路况、城市交通状况,均一览无遗。
SPL DP90_3是新型单通道脉冲激光器,光束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尺寸只有0.3毫米x 0.6毫米,有利于系统制造商的紧凑设计。该组件的输出功率为65瓦,输出功率为20a,效率约达30%,有助于降低系统运行总体成本。不仅如此,该组件适用于拍摄汽车周边环境,为后续系统分析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在近距激光雷达应用中,SPL DP90_3可以对实时的车辆环境进行扫描。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来说,除了周围环境的3D信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周围运动物体的速度,以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实时获取“三维信息+速度”的整体数据,就成了很多公司的研发技术路线。
比如激光雷达制造商Aeva,这家公司刚刚获得了大众汽车大股东保时捷的投资,这也是保时捷投资的唯一一家做激光雷达的公司。而在去年4月,Aeva宣布已经与奥迪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样一来,这家公司拥有了大众汽车两个高端品牌的加持
4D激光雷达背后的FMCW技术
为什么要获取周围物体的速度呢?因为在某个时点生成的三维地图毕竟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数据,三维数据上每一个点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个物体下一秒会朝哪个方向前进?这对判断周边物体(比如行走的行人和静止的树木)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能成功获取到速度的数据,传感器就能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判断数百米之外的物体究竟是静止的树木还是行走的行人,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激光雷达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脉冲激光雷达和连续波激光雷达。脉冲激光雷达是目前阶段大部分的激光雷达公司采用的技术,使用的是“飞行时间(ToF)”的原理,发射不连续的光脉冲来计算往返的时间、获取目标的距离。第二种技术就是发射连续波来探测物体,并由此可以测量返回光子的频率。这种方式也被称为连续波调频(FMCW),能够成功探测到周围物体的速度。
激光雷达生成的点云图
这种技术之所以能探测速度,是因为FMCW激光雷达一般采用所谓的“相干探测”,可以对运动目标进行多普勒测量。我们高中物理都学过“多普勒效应”,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频率变高,而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通过多普勒测量,能够准确区分出运动与静止的物体,从而进行速度数据的测量。
市场化的前夜
Aeva公司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宣布,他们的“4D激光雷达”可以识别距离300米远的物体,已经达到了目前市面上激光雷达探测的极限。公司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表示,这款激光雷达还可以探测到反射10%入射光的物体,可以识别车道标志或者交通标志。
更重要的是,Aeva研发的4D激光雷达售价不超过500美元。我们知道激光雷达能否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关键因素在于成本。这款产品水平方向可扫描120度,垂直方向上可扫描30度,理想情况下,1-2个激光雷达即可满足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而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则需使用3-4个雷达。不过,即使是使用3-4个激光雷达,每辆车的成本也才1500-2000美元左右,仍然远远低于激光雷达的老大Velodyne的价格。据说大众集团也正是看中了Aeva激光雷达的成本优势。
虽然有好技术在手,但这并不意味着Aeva在未来能秒杀其它激光雷达厂商。其实,世界上第一款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FMCW激光雷达系统是被Aurora收购的Blackmore公司研发的。不过跟Aeva公司的300米探测距离相比,我们了解到的数据是Blackmore公司的测量范围要短得多:200 码(约184 米)。而在Blackmore之前,这种技术更多是用在航空航天(NASA研发出了第一台多普勒激光雷达,用于月球自动着陆任务),以及重工业(比如测量风速和湍流,三菱将其用于风力发电,检测空中交通安全)。
976nm泵浦光纤激光器因其高性能使一直是定向能激光应用首选,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国近三十年几十亿美元的投入也极大推动了光纤激光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应用的普及,但是国内光纤激光器产业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解决基于976nm泵浦的光纤激光器大规模工业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美国IPG以独有的分布式侧面泵浦技术,充分发挥基于976nm泵浦的光纤激光器的低成本、高光电转化效率高、高能量密度等独特优势引领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GW专注976nm军工技术,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基于976nm泵浦技术的光纤激光器的大规模工业应用,突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实现国内976nm军工技术的初步产业化。
目前976nm泵浦技术以更高光电转化效率成为万瓦光纤激光主流技术路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将不断推动新一代万瓦光纤激光器的技术升级、性价比的提升和加速在通用加工场景的应用渗透
976nm技术路线独特优势
(1)用料更少
目前降低激光器成本的先进技术主要有泵浦效率更高的976nm技术方案,976nm更高泵浦效率及更短光纤。
976nm比915nm泵浦的光电转化效率提高33.33%以上(从25-30%提高至40%以上);12kW的976nm比915nm产品成本低10%左右。
(2)运行成本更低
976nm泵浦方案因为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40%以上,相比于915nm泵浦的25-30%节能特性显著。以IPG的976nm泵浦技术的12kW的激光器为例,976nm泵浦激光器一年将比其他技术路线省电13.44万元,整个寿命期的节能费用接近甚至未来可能高于一台12kW激光器的价格,竞争优势极为明显。
(3)能量密度更高(高亮度)
单腔单模3000W实现20um光缆输出,M2(光束质量)小于1.3,能量密度达到240万瓦/平方毫米,目前是工业用光纤激光器的物理极限,而实现此能量密度正是基于976nm泵浦技术方案。
对于高端应用(动力电池焊接等精密焊接)的激光焊接对激光器的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目前动力电池领域的激光焊接主要基于976nm泵浦技术的光纤激光器。从公开资料来看,联赢激光、先导智能等行业知名企业主要应用的为基于976nm泵浦技术的高亮度激光器,目前国际上主要为IPG,国内开始使用GW。此外,极限光束质量亦是军工应用要求的性能指标,目前976nm泵浦激光器依旧是激光定向能武器的首选光源。
GW-中国976nm大规模工业应用引领者
GW Laser Technology LLC 于2014年9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成立,2015年11月于中国上海设立制造基地,主要致力于976nm泵浦技术产业化落地,GW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实现976nm工业化的规模应用,并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的突破及优化:
(1)泵浦的选型
(2)芯片和冷水板敏感性设计
(3)结构设计及熔接点热管理
(4)残余光的处理
(5)全局优化设计改善激光输出特性
截至目前,GW已经成功推出基于976nm技术的500W-3kW工业用单腔单模激光器及4-20kW工业用多模光纤激光器,数千台的工业用户的批量使用已经初步验证了976nm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应用更严格的可靠性要求,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供应链的国产化,为976nm技术在国内的持续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约117.6 万辆,同比下降3.5%。动力电池装机量约62.2GWh,同比增长9.3%。
图1:2019年动力电池月度装机量及同比
动力电池业洗牌进一步加剧 头部企业份额进一步集中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动力电池企业共有79家,相较2018年减少了13家,动力电池业洗牌进一步加剧。其中,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孚能科技、时代上汽、比克、欣旺达装机量合计达54.65GWh,占比高达87.90%,较2018年前十企业增长5个百分点。尤其,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较2018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对比2018年前十,北京国能、卡耐新能源跌出前十榜单,其他8家动力电池企业仍然稳定在前十行列,时代上汽、欣旺达跻身进前十行列,头部竞争格局相对较稳定。
图2:2018年PK 2019年动力电池企业TOP10
同比2018年,前十企业6增4降。2019年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欣旺达、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国轩高科5家企业均实现同比增长,分别增长了580.02%、105.75%、36.71%、35.48%、7.58%。时代上汽为2019年新增动力电池企业,2018年无装机。其余四家企业装机量同比2018年均为负增长。
历经金刚线、PERC技术引发的“生死之战”,光伏从业者可谓充分领略到了技术迭代的残暴,从而对各项高效技术竖立起前所未有的灵敏嗅觉。这从业内对突破技术的讨论甚至争论热度可见一斑。
聚焦产业链上游硅片端,围绕“大尺寸”掀起新一轮技术革新,颠覆传统156.75mm尺寸,“隆基派”主推166mm,“中环派”力捧210mm,“晶科派”独唱163mm。
值得重视的是,大尺寸硅片不仅仅打开了LCOE成本下跳的通道,更是扣响了新一轮产能淘汰的发令枪。生死边缘,业内争论不休,电池组件等下游企业纷纷谨慎站队。
近期,随着爱旭科技5GW210mm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东方日升采用210mm硅片的500W高效组件面世,210mm硅片的推进速度令业内侧目。
下表梳理了从设备到组件企业对166和210体系的跟进情况,整体来看两条路线都有拥护者,在电池端通威和爱旭分别押宝了166和210。
从实际量产情况来看,隆基先行一步,于去年开始出售166硅片。反观中环210硅片量产还有时日。此前业内也有讨论,在210硅片量产之前,隆基强势推广的166硅片是否会率先抢占市场,进而影响中下游的组件应用。对于中环而言,时 时间至关重要。近期中环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中环五期项目首批M12单晶硅棒已投产,同时将继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速达产。”
166和210究竟谁能最终占据市场主流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技术之争必然带来新一轮产能淘汰,而2020年曾居市场主流的156.75mm小尺寸硅片或将率先淹没在这场硝烟中。
根据信息产业第十一研究院设计院、三峡资本的结论:2021 年之后,HJT电池光伏电站资本金IRR具有明显优势,股市上HIT概念纷纷打了鸡血,刚刚胜利的革命者似乎转眼之间就成了即将被革命的对象。电池行业,进入了后PERC+时代。
HJT 电池生产设备与常规电池的兼容性较差,新建项目需要重新投入生产线,因此,很多深耕PERC的公司对此比较排斥,目前PERC依然是主流大厂的第一选择,PERC的扩产潮依然处于高峰时段,大火的HIT概念更多只是小规模的试生产。
据测算,PERC的扩产成本目前大概维持在每GW2-3亿元,而HIT的扩产成本则达到8-10亿元,相差三倍左右,根据预测,HIT设备成本只有达到5亿元左右的时候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只有达到3-4亿元,才可能对PERC产线进行碾压式替代。
换言之,HIT的扩产成本必须下降一半左右才能大规模应用,下降三分之二左右才能实现HIT革命,可谓任重而道远,其降本手段主要有三,即:设备国产化、生产规模化、和耗材国产化。
一定程度上,设备国产化应为后两者的前置条件,也就是说,谁能最先让HIT设备国产化,谁就能吃到最肥美的头啖汤。
目前,迈为股份与捷佳伟创是HIT国产化这条赛道的主要选手,均在握紧PERC的同时积极布局HIT,两家公司均为光伏设备龙头企业,主流客户高度重合,且均手握巨额订单,据华西证券测算,迈为股份手握订单33亿元以上,东北证券测算捷佳伟创的在手订单在29-58亿之间,现金流充裕,足以支撑HIT设备的研发。
隆基全资子公司西安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安乐叶”)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11日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就西安乐叶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投资建设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本次投资金额约45亿元。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西安乐叶拟租赁管理委员会的厂房和附属、配套设施,购置、安装满足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的生产设备和工器具。本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实施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二期实施年产2.5GW单晶电池项目、年产680MW单晶电池及组件中试项目。
通威股份近日发布公告,拟200亿元投建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消息震惊行业,该项目的投建对通威股份而言堪称大手笔。
根据已有及在建项目的进度情况,通威股份将在今年内至少形成30GW的太阳能电池规模。而上述项目全部实施后公司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产能将达60GW,进一步凸显公司规模优势。
根据通威股份最新同时披露的“中期(2020-2023年)发展规划”,公司高纯晶硅业务累计产能目标是在2023年达到22万吨至29万吨,生产成本控制在3万至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万至3万元/吨;在太阳能电池业务领域,公司2023年的累计产能目标为80至100GW,且新型技术产品非硅成本持续下降。
光伏市场一改疫情爆发以来的萎靡状态,频频爆出好消息。 继通威股份拟200亿元投建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后,隆基股份于2月12日晚发布公告,子公司拟投资45亿元上马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光伏巨头企业的扩产消息层出不穷,企业不断追求更大、更强的同时,行业的变革也悄然而来。
值得一提是,行业龙头企业红红火火扩产的另一面,是中小型光伏企业身陷泥潭。
2020年开年,一众企业被爆出破产拍卖资产,包括山东腾龙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宁夏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国贸新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以及旭阳雷迪、海润光伏、向日葵、昱辉阳光等老牌光伏企业纷纷进入破产、退市、剥离光伏业务、退出中国市场等程序。
光伏行业整合之战已经打响,隆基、中环、晶科、协鑫等不少光伏企业都曾有过大手笔的扩产计划,可以肯定的是,光伏产业进一步集中化的寡头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强者恒强态势显现。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情形,交易所可以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2017年、2018年,易成新能已连续两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10.39亿、-2.52亿。若2019年继续亏损,易成新能则面临被停牌。不过背靠国资,易成新能2019年的“保壳”之战胜利在望。2020年2月3日,公司披露了《2019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7.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退市边缘,易成新能毅然调整结构,放弃切割转而拓展其他业务。首先,全力加码电池片业务。2016年,易成新能与许昌首山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山化工)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隆基),主要从事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等,其中易成新能持股50.20%。2018年2月,易成新能发布公告,投17亿元扩产,新建年产4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二期)项目,电池片产能达到6GW。此外,易成新能通过并购全力拓展石墨电极业务。2018年11月,易成新能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启动对控股股东平煤神马旗下的开封碳素的收购。开封炭素主要业务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用在电弧炉炼钢,也 可用在工业硅炉、黄磷炉、刚玉炉等作导电电极。
2019年通过“买买买”,易成新能终于在第三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2019年前三季度盈利9.56亿元。
2020年1月底,卢新泰尔(Lucintel)公司发布“航空航天、国防领域用碳纤维市场报告:发展趋势、预测及竞争性分析”。据估计,2020年到2025年航空航天和国防市场中的碳纤维产值复合年增长率为4.2%,到2025年该领域用碳纤维产值将达到15.6亿美元。未来一段时间,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应用仍具有明显吸引力,如在商用飞机,支线飞机,通用航空,直升机,无人机和其他飞机上碳纤维均有广阔的发展机遇。
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碳纤维广泛应用的主要推动力是该领域对先进高性能轻质高强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且终端应用行业不断增长。在未来五年间(2020-2025年),商用航空是碳纤维产值最大的领域,而无人机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从纤维丝束规格来看,由于具有显著的力学性能优势,小丝束(小于24k)预计仍将是潜在应用最大的细分市场,并且在预测期内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商用航空中碳纤维应用比例的增加,以及B787、B777、A350WXB和A380等飞机交付量的增长会极大推动航空航天和国防市场中碳纤维的增长。
风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市场。随着叶片越来越长,叶片制造商正在寻找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减轻大型结构重量的方法,也在使用碳纤维。风电叶片仍然是复合材料的关键市场领域。近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了2019年中国风电整机商排名。具体排名如下:
受补贴退坡刺激及海上风电发展提速的双重影响,中国风电市场新增吊装容量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2019年中国新增吊装容量高达28.9GW,相较于2018年增长37%。其中,陆上风电新增26.2GW,增速为36%,海上风电新增2.7GW,增速高达57%。前三甲仍旧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
前三名共占据市场份额从61%上升至63%,保持稳定,行业维持集中化现象,头部效应明显,风电市场呈现出“三超多强”的竞争局面。前五大整机制造商吊装容量高达21.7GW,共占据76%市场份额。从年度新增装机规模来看,2019年我 国新增吊装容量为29.58GW,相比较2018年21GW的新增吊装容量增加8.44GW,同比增长40.85%。
从国内外厂商比较来看,2019年是国内风电厂商的天下,前十名均为国内风电厂商。2018年位居第十名的维斯塔斯掉出前十名的队列。西门子歌美飒(437MW)、维斯塔斯 (283MW),通用电气(210MW),共占3%市场份额,相较于2018下降2个百分点。
1月21日,三菱化学宣布将通过旗下德国子公司收购德国碳纤维预浸料制造商c-m-p公司,进一步强化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收购预计将于2020年2月完成。c-m-p公司拥有单向织物/预浸料的专有生产技术,为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在内的多个终端应用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此次收购完成后,三菱化学将在欧、美、日三地拥有自己的预浸料工厂。新购得的c-m-p公司将与新近于意大利Modena设立的SMC模塑料工厂一道,帮助三菱化学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在欧产能,以便在未来的移动交通领域占得先机。
新材料的应用是C919的一大技术亮点。C919的设计中,复合材料应用范围涵盖方向舵等次承力结构和飞机平尾等主承力结构,主要包括雷达罩、机翼前后缘、活动翼面、翼梢小翼、翼身整流罩、后机身、尾翼等部件,用量达到机体结构重量的11.5%。其中,尾翼主盒段和后机身前段使用了先进的第三代中模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高温区、增压区使用复合材料在国内民用飞机研制中也属首次。
在复合材料使用上,中国商飞公司通过与高校开展合作,开辟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例如,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承担了C919飞机尾翼、中央复 合材料壁板等多个部位的试验项目。
同时,C919 项目采用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以全球招标的形式引进产业链顶尖供应商,随着项目的推进,目前已经成立了16家相关的合资企业。其中,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霍尼韦尔公司于2012年合资成立的霍 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有限公司攻克了碳/碳复合材料及高温合金材料的生产与制造难题,为 C919飞机提供高性能飞机机轮刹车系统。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消息,当地时间2月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推出射程达到500公里的新型短程弹道导弹Raad-500,以及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可将卫星送入轨道,也可用于弹道导弹突防的新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萨尔曼"Salman。尤其是这“一弹一发动机”采用的复合材料等技术,将全面提升伊朗所有类型导弹的性能。
据介绍,Raad-500导弹采用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Zohair。该发动机同样由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比以前的钢材料轻。采用复合材料后,Raad-500质量减半,射程达500公里,比采用金属材料的“法塔赫110”高出200公里。有分析称,“法塔赫110”发射重量超过3.3吨,那么Raad-500的重量应该低于2吨。从金属材料换成复合材料,不仅让导弹减重、增大射程,也极大提高了弹体耐高温性能,使导弹重量更轻,飞行速度更快,打击更精准,雷达截面积更小,更利于隐身,成本却更低。“萨尔曼”固体发动机主体也由复合材料制造,这些复合材料同样可以用于制造火箭箭体。
2020年2月11日,NSR发布了《在轨服务与空间态势感知市场报告(第三版)》,报告列出了在轨服务的五大市场,分别为:在轨延寿、机器人操作、发射后轨道修正服务、重新定轨业务、离轨服务。根据NSR报告预测,轨服务市场规模在未来十年间将达到30亿美元。
1.在轨延寿
在轨延寿包括在卫星寿命到期后通过接管轨道维护和姿态控制功能来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加注燃料来恢复推进剂的储备等服务,一般延长高轨通信卫星寿命3-5年。低轨通信卫星由于造价较低,限制了低轨在轨延寿市场的发展。
在轨延寿方面最值得期待的三大任务为:轨道ATK的MEV-2将于2020年中发射,继续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提供商业服务;NASA的“恢复-L”将于2022年发射,并将在低轨上为卫星加油;DARPA的“地球同步卫星机器人服务项目”计划于2023年发射
2.机器人操作
3.发射后轨道修正服务
当卫星部署在不正确的轨道上时,或者卫星推进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救助的业务。
4.重新定轨业务
轨道间移动飞行器能够提供的"太空拖车"服务包括:轨道提升、低轨星座部署、SSO轨道平面调整、脱离轨道。
5.离轨服务
当前进入在轨服务市场中的公司不完全列举如下:
近日,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京东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天线技术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航天科工卫星运营中心举行。
海鹰集团和京东方分别从卫星天线的技术层面以及市场前景方面作了工作报告,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以航天三院在空天装备领域、智能系统、信息技术、新一代交通、空间工程等五大产业优势为基础,以京东方在显示面板制造、市场拓展为牵引,共同打造国内天线研发的引领者。
低成本低轨卫星通信应用终端的研发工作不仅标志着事业部在“建站、研端 ”的产业发展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是卫星天线技术创新实验室致力于低成本天线的研发,解决目前常规低轨多波速卫星通信相控阵天线售价高不具备商业推广的核心问题。
近日,欧洲航天星座卫星公司Kineis宣布成功融资1亿欧元,股东阵容堪称航天豪华版,包括CNES, CLS和Bpifrance; Ifremer, Thales, CELAD, BNP 和Hemeria。
据悉,公司此前其预计整个星座系统资金需求恰好为1亿欧元,包括25颗小卫星和20个地面站,以及数据处理分发,国际化等。在法国航天局的支持下,法国CLS公司成立子公司Kineis规划新的物联网星座,计划到2030年时在全球范围内连接数百万件物品,成为新型太空竞赛的领导者。先前,CLS已将该星座的开发委托给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将其作为系统的主承包商。纳米卫星平台的制造由Nexeya公司负责,仪器的设计和建造由Syrlinks公司负责。星座将于2021年发射入轨。
2月1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由于猎鹰9号火箭第二级的阀门组件出现问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推迟了下一批“星链”(Starlink)卫星的发射时间。该公司表示,下次尝试将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17日(北京时间18日)进行。
pace X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16日上午10点25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的第40号发射台用四手猎鹰9号火箭发射60颗星链卫星。然而,火箭的硬件问题导致该公司将发射推迟了24小时。
发射这次星链卫星的两级猎鹰9号火箭之前已经飞行了三次,分别于2019年5月和7月两次将货运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并在2019年12月将一颗重型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发射成功后,火箭的第一级预计将降落在Space X的无人回收船上,这标志着该公司第50次成功回收助推器。SpaceX也在试图回收有效载荷整流罩,并已将其两艘回收船部署到位。Space 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这些举措最终将降低发射成本。
当地时间2月7日凌晨2时42分,英国通信公司OneWeb(一网公司)34颗卫星搭乘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OneWeb近地轨道卫星数增至40颗,下一批34颗卫星定在3月份发射。
OneWeb表示,这标志着他们开启了2020年的定期发射行动,第一阶段648颗卫星将得到快速部署。到2021年,这些卫星将为海事、航空、政府和企业等提供全球商业服务。
OneWeb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全球性的通信公司,曾首次提出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构建高速低延时的网络连接。该计划最终将实现1980多颗卫星的全球覆盖。其中第一阶段是在2021年完成648颗卫星的部署,这些卫星分布在12个轨道上,每个轨道49颗,累计588颗卫星。与此同时,每个轨道上再多留5颗卫星备用,总计648颗卫星。
截至上周五下午,共发生24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14起,共计45.92亿元人民币。本周涉及金额较大的投资事件是:2020年2月12日,RedBird Capital Partners(领投)、腾讯投资、CJ Entertainment、不公开的投资者投资Skydance Media 2.75亿美元。截至上周五下午,并购市场共发生12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118.11亿元人民币。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有9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45.86亿元人民币。上周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 2020年2月13日,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道通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格24.36元/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12.18亿人民币。道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为汽车智能诊断、检测分析系统及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投入道通科技西安西北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和汽车智能诊断云服务平台。
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再融资市场化约束机制,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上市公司抗击疫情、恢复生产,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以下简称《再融资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此次再融资制度部分条款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精简发行条件,拓宽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创业板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且使用进度和效果与披露情况基本一致由发行条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二是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由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三是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2月8日,西安市政府印发《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暂行)》,21条措施减成本、扩投资、 稳就业、 促发展,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帮企业“轻装上阵”。
(1)保障一线:防疫物资是重点。确保生活必需品和城市运行保障;对参与疫情防控和运行保障的相关企业予以奖补。
(2)保障就业:长久之计不能动摇。1:缓缴社会保险费:缓交期最长6个月;2:加大稳岗扶持力度:可返还不少于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3: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从专账资金中安排10亿元,对企业,按600元、1000-5000元/人等不同标准给予补贴。4:优化企业用工服务。对小微企业吸纳再就业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
(3)及时减负:税金与房租是重点。1:减免企业房租。2: 缓交及减免税款。符合条件的可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个月)。 3:降低运营成本。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垃圾清运费、占道费等,中小企业可缓交生产所用水电气费3个月。
(4)加大金融支持:西安银行至今已发放了7300万元的防疫控疫贷款,利率下降了100个基点。国有大行的专项再贷款,也降至了3.15%。还有就是广为开花,如成立时间不长的曲江金控也拿出了专业力量。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不但退还了相当比例的担保费用,还把专项文旅企业的担保费用降到了0.25%!
(5)有序复产:稳健分类奖补相伴。1: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对安全复工复产企业的防疫体系建设投入给予30%、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2:加快重点项目复工建设。3:强化产业引导扶持。对先进制造业技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4: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对自费投保的短期货物贸易险或出口前附加险,按实缴保费给予不超过30%的补助。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赴境外参展且发生实际损失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支出50%的补助等。
近日,西部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了多家本土高校校办企业,包括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其中西交大挂牌出售10家公司股权资产,在高校校企改革试点单位收尾阶段,“资产规整”明显加速。
截至目前,在西交大名下10处挂牌项目中(皆为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交大技术成果转移占据4家、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占据2家、苏州西交创业投资管理占据3家、西安交大资产经营占据1家。挂牌出售企业的高校名单中,还有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西安邮电大学(以下简称西安邮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本土高校在2019年底持续发力,计划试点高校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改革全面推开打好基础。2020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相关改革工作,2021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综合春节后10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上涨7.34%,远远领先其余指数。其背后逻辑原因:
1.创业板业绩显著回升夯实上涨基础
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于2018年年底深度探底,不过2018 年四季度的财务大洗澡后,创业板业绩增速开始出现改善趋势,并且在2019年四季度增速增速达到64.43%,创下了近四年的新高。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研究所,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从业绩预警的类型来看,板块方面,在披露业绩预告的842家主板公司中,有485家的业绩继续增长或将得到改善,占比达57.60%,而77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喜率62.87%,47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预喜率为60.64%。可以说,是基本面支撑着创业板一路走高。
2、市场情绪站在创业板一边
统计历史数据发现,相对成交额变化与指数相对变化趋势大体相同。相对成交额反映了市场资金意愿,也反映了市场的情绪和认可度。近一段时间以来,创业板与上证 A 股的相对成交额一路走高,反映了市场资金意愿,也反映了市场的情绪和认可度。同时,中小板ETF和创业板ETF净申购较上一季度有所上升,也可认为是市场对中小创板块的乐观情绪上升。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3、低估值成创业板上涨动力
因为产业趋势强、因为货币政策宽松和资金流动性强、因为监管比较宽松。根据历史规律,科技行业的巅峰往往会持续 2-3 年,实际上随着 2019 年上半年大盘股的快速走高,大盘股估值明显上升。而创业板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水平,目前处于历史均值以下,创业板估值水平有相对吸引力。
4、宽松的政策环境助力创业板再上层楼
自2018年底以来,宏观流动性有所改善,政策上遇到了金融供给侧改革,放宽了创业板并购重组,整体宏观和政策环境均有利于其成长风格。而在信贷政策收紧时,小公司和民营企业是受损严重的,但当流动性向好,成长股的表现往往优于蓝筹,其恢复的弹性也是最大的。
5、创业板代表着发展主旋律
硬科技才是中国的最薄弱环节。高质量地发展硬科技成为共识。恰好,这些硬科技投资领域都集中于主板的科技股和创业板。业绩向暖叠加政策支持,低估值配合“科技强国”主旋律的创业板,促使创业板上涨。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以上资讯来源于:OFweek、清科研究、今日半导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乐晴智库、中复合材料学会、集邦新能源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国投高新、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