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2021年陕西重点建设项目出炉!多个半导体项目受关注
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1年陕西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重点项目共527个,其中续建项目310个,新建项目217个。
续建项目中包含先进制造发展工程36个,其中涉及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二阶段、咸阳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150K扩产、咸阳高导热与高密度印制线路板用覆铜板产业化(三期)、中兴通讯(西安)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
续建项目中还包含创新驱动发展工程52个,其中涉及西安国家超算中心(一期)、西安电子谷核心区(一阶段)、西安中科光电子研发平台、诺瓦光电显示控制系统产业化研发基地等项目。
新开工项目中包含创新驱动发展工程49个,其中涉及西安国家超算中心(二期)、西咸光电子学研究与创新中心、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咸阳中电彩虹超薄高透光电玻璃生产基地、榆林柔性显示及 5G 单体材料生产线等项目。
新开工项目中还包含先进制造发展工程37个,其中涉及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二阶段、咸阳秦都彩虹超薄高透光电玻璃生产线等项目。
重点项目涉及创新产业、制造业、传统产业、高端能源化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社会事业与文化旅游业、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重大交通水利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10大类。
2.武汉弘芯更名,或将继续半导体制造
今日半导体消息,近日,
千亿烂尾项目武汉弘芯正式更名为武汉新工现代制造有限公司,但经营范围暂未发生变更,仍为半导体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及光掩膜制造、针测、封装、测试及相关服务等。
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5月11日,武汉弘芯进行章程备案变更,同时正式更名为武汉新工现代制造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由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此前报道,武汉政府于去年11月正式接管弘芯,原弘芯高层李雪艳、莫森等人替换成了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李涛、李想斌等人。
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11月20日,注册资本18亿元,由武汉国资委全资控股,经营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货物或技术进出口,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被武汉政府全盘接管后,弘芯的收尾工作全面展开。今年2月26日,由于公司无复工复产计划,弘芯高层下发了员工遣散通知,要求全体人员于2月28日下班前提出离职申请。然而,团队换血容易,解决债务问题才是难点。据弘芯项目的一位分包商透露,自起诉弘芯后至今仍未拿到一分钱,预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有定论。
3.芯片交期再创新高!平均已拉长至17周,超30家原厂Q2调涨产品价格
据经济日报报道,半导体业者向晶圆代工厂下单后到出货日的这一段「前置时间」已经拉长至17周,这凸显出业者更急欲确保芯片供应,也凸显芯片短缺现象持续。
(1)芯片交期拉长至17周
半导体产业将交货前置时间视为是供需状况的指标。前置时间拉长,显示出半导体的买方更愿意订下未来的供应,以避免芯片短缺情况再发生。分析师追踪这些数据,视为囤货预兆,这些囤货可能导致积累过多库存,订单突然减少。
Susquehanna分析师罗兰德(Chris Rolland)在18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前置时间增加通常由客户的『不良行为』组成,包括库存积累、安全备货的建立,以及重复下单。」「这些趋势可能已经导致半导体产业处在出货量高于真正客户需求的初期阶段。」
罗兰德表示,在他4月的研究报告中,半导体交货前置时间已延长至16周,达到「危险区域」顶部,现在又进一步拉长至17周,而且是连续第四度「大幅」延长。
比如,电源管理芯片等部分产品在4月的前置时间已比3月拉长4周;工业微控制器订单的前置时间则拉长3周,这是罗兰德自2017年开始追踪数据以来最大幅度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半导体平均前置时间已经超过前一波高峰,即2018年年中出现的约14周。当时前置时间达高峰后,半导体产业销售在2019年下滑。
(2)超30家原厂Q2调涨产品价格
自去年Q3以来,在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下,半导体公司纷纷上调产品价格。而随着成本压力递增,又有多家公司于今年Q2调涨产品价格。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二季度以来,已超过30家半导体公司发布“调价函”,涨价幅度在10%-30%之间,而涨价缘由大多与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有关。
据集微网报道,
此次半导体缺货涨价潮仍在持续,但并非因为市场需求大规模增长,而是手机、家电等厂商大量备货和存货,以及代理商囤货、炒货有很大的关联。
某业内人士透露,
一般IC厂商涨价幅度只有20%-30%,但是代理卖出产品的价格却是成倍增长,目前常规MCU产品销售价格都翻7-8倍了,甚至一些低端MCU产品价格上涨20-30倍。
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表示,“IC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服务器、PC、汽车等领域,从市场增量来说,在手机应用端,考虑5G手机渗透率的提升,预计今年会带动15%的IC需求增量;服务器端需求比较平缓,增量不会太大;PC端销量也不会增加太多,而且可能会有所下滑;而汽车的需求量在整个应用领域占比相对较小,加之芯片缺货导致汽车出货量延迟,进而影响IC需求量。整体来看,市场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整体而言,在供需极端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小IC厂商很难的从晶圆代工厂得到对新增需求的支持,导致无货可供。加之代理商在缺货情况进行囤货、炒货,把一倍缺货炒成数十倍,加剧市场缺货现象。而部分中小终端厂商因为缺货,出现了工厂无法开工的现象。那么,在人工成本及厂商租金的压力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或出现断裂,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未来几个月或迎来一波倒闭潮。
4.西安丝博会唐晶量子签约6亿元进行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
据西安高新消息,5月14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第五届丝博会西安高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专场活动在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期间西安高新区签约落地项目多达53个,引资金额达1569.28亿元。
其中,由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实施的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将在西安高新区开展MOCVD外延设备、芯片验证测试设备及新材料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据介绍,该项目达产后,主营业务营收将达30000万元,将进一步增强西安高新区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强度和韧性,为西安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助力。
本次签约项目还包括总投资超20亿元碳基先进材料产研一体化及集团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由陕西汉唐森源实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时代烯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该项目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技术团队在碳基先进材料、石墨烯制备、石墨烯包覆锂离子电池材料、石墨烯应用和锂离子电池等方面的先进科技成果,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产研一体化基地。
据官网介绍,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2018年初入驻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孵化基地,依托园区提供的超净车间和厂务配套服务,主要从事GaAs基VCSEL及808/980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外延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半导体激光器外延片的产业化。
二、激光器行业
1.光峰科技与空客达成战略合作,进军航空显示领域开拓新赛道
5月13日,光峰科技与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将基于光峰科技激光光源技术及激光显示解决方案,探索不同的航空应用可能性,应用场景包括商用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等。空客基于其航空产品不同的场景,提出显示应用的相关需求,光峰科技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并由双方探讨相关技术可行性,最终由光峰科技完成方案开发和原型机研发,最终的商业化由双方共同推进完成。
光峰科技此次与空客合作的内容,也包括航空认证技术储备。而航空认证体系标准高、要求严,通过航空认证的产品或技术,在行业内大多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光峰科技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及全球范围的专利布局也处于领军地位。
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负责人孙路表示,希望借助深圳在政策规划、人才资源、投融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携手促进在航空领域的创新加速,进而为全球航空业的创新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目前,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着力于机上硬件,客舱体验,机上互联,智能制造的项目开发与合作,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空中客车和光峰科技将共同探索激光投影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多种应用场景,为乘客打造未来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客舱乘机体验,进一步提升乘机品质。
光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李屹博士表示,光峰科技始终聚焦在能够给用户带来长期使用价值的技术开发和服务上,
从TO B的影院业务、工程、商教业务,到TO C的激光电视、智能微投等业务,光峰科技ALPD激光荧光显示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此次与空客的合作,是光峰科技在航空领域的突破性尝试,或许将开拓出一条崭新的赛道,结合空客的世界级渠道优势及品牌影响力,最大化激光显示解决方案在航空领域的商业价值,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目前,光峰科技与空客合作推进
的基于航空产品的激光显示应用方案市场并无同类型竞争者,具备先发优势,若最终能研制成功并快速实现商业化,市场空间将充满想象。
关于光峰科技
光峰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拥有原创技术、核心专利、核心器件研发制造能力的激光显示科技企业,也是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A股激光显示行业第一股。
2007年,光峰科技于全球率先发明了颠覆性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创新性地结合了半导体激光芯片的高亮度和稀土材料的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在显著提高半导体激光光源的性能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成为第一个真正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激光显示技术。
光峰科技现已推出影院放映、家用显示、商用大屏、教育智能大屏等显示方案,并广泛应用于影院、指挥调度、展览展示、虚拟仿真、户外亮化、舞台演艺、教育、家庭等领域。无论是专业市场,或是大众市场,均实现了激光显示的全场景覆盖。
基于原创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光峰科技不仅创建了新的激光显示架构,且形成核心知识产权,引领并推动激光显示的产业化,实现了从核心器件、整机一体化研发制造到激光显示解决方案全产业链布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光峰科技已累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专利授权1136项,境内外专利授权79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51项),PCT国际专利授权257项,全球累计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共计2191项。
关于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
空中客车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在航空航天、防务及相关服务领域提供高效和技术先进的解决方案。在民用飞机领域,空中客车公司提供现代且节能的客机及相关服务。空中客车公司还是欧洲防务和安全领域的领导者,也是世界领先的航天企业之一。在直升机领域,空中客车还为全球客户提供最高效的民用及军用直升机解决方案。
2.大族数控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受理,2020年营收超22亿元
5月21日下午,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所属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大族数控于近期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材料,并于2021年5月20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关于受理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通知》(深证上审〔2021〕158 号)。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对大族数控报送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报告及相关申请文件进行了核对,认为文件齐备,决定予以受理。
大族数控主营业务为PCB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覆盖钻孔、曝光、成型、检测等PCB关键工序,是全球PCB专用设备企业中产品线最广泛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广泛覆盖多层板、HDI板、IC封装基板、挠性板及刚挠结合板等多个PCB细分领域。
营收大幅增长,占大族激光总营收的18.51%
2020年,大族数控营业收入22.10亿元,占大族激光总营收的18.51%;净利润3.04亿元,占大族激光总净利润的31.01%;毛利率34.92%,低于大族激光整体毛利率5.19个百分点(大族激光2020年毛利率为40.11%)。此外,大族数控招股书还披露,2020年PCB专用设备制造的同行业公司平均营业收入6.19亿元,平均毛利率为44.01%。
本次大族数控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不超过4,200万股,拟募集资金 17.07亿元用于PCB专用设备生产改扩建项目及 PCB 专用设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土地使用权及厂房、设备、研发中心大楼建设等将新增无形资产及固定资产金额合计12.62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3.证监会同意英诺激光创业板IPO注册
5月19日,据证监会微信公众号显示,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诺激光”)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英诺激光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
据悉,
英诺激光是国内微加工领域的激光器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激光器产品包括DPSS调Q纳秒激光器(纳秒固体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包括皮秒、飞秒级)和 MOPA 纳秒/亚纳秒激光器(MOPA光纤激光器),覆盖从红外到深紫外的不同波段,从纳秒到飞秒的多种脉宽。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3D 打印、芯片制造等领域,客户主要为激光智能装备集成商、工业制造商和科研机构等。
在消费电子领域,其绿光及紫外波长中高功率纳秒激光器及皮秒激光器可实现对3D玻璃盖板、摄像头蓝宝石的切割及金属结构框架和屏幕钻孔;低功率纳秒激光器可在绿光和紫外波段完成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表面打标。目前其已为瑞声科技、蓝思科技、弘信电子等客户提供了一系列可用于柔性材料、脆性材料、半导体精密加工的定制激光模组。
业绩方面,2017-2019年,其营收分别为2.49亿元、2.91亿元和3.59亿元,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9.28%。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62亿元和0.72亿元,均呈逐年增长态势。细分产品来看,激光器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91%、69.28%和63.32%,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中,以纳秒固体激光器产品为主,占激光器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73%、66.61%和55.06%。
4.凯普林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2019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共有248家入选,凯普林光电凭借创新实力、发展潜力以及专业化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优秀表现,最终成为北京仅有的5家入选企业之一。
2021年,国家财政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通知》,重点支持千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以示范作用带动行业发展。为了达到优中选优、重点支持的目的,能够纳入支持单位选拔范围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需要企业接受发展潜力、创新能力、行业贡献等多个方面的比拼与考核。
凯普林深耕激光行业十八年,早在成立之初便坚持自主创新并鼓励发明创造,2011年就已经通过“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认定。多年间,凯普林除固定投入销售额的10%用于自主研发外,还引进了多名国家级、市级特聘专家及国际知名激光技术专家,构建了以中科院半导体所、北理工、北工大等重点院校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百余人精英团队,承担或参与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专项、国家863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研发工作。最终,通过全国排名与实力比拼,凯普林再次以持续的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荣登榜单,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企业。
通过纵向布局与发展,凯普林形成了以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为核心的业务体系。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凯普林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取得突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凯普林就已经在美国西部光电展上推出了200W 200μm 半导体激光器,而伴随工艺与技术不断升级,2021年凯普林再次成功推出国内首款1000W-330μm芯径高亮度蓝光激光器,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三、新能源行业
1.韩系企业组团赴美投资,动力电池投入超千亿
据外媒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了总金额达394亿美元的韩国企业赴美国投资计划,涉及企业包括三星、SK、LG、现代,其中有214亿美元(约合1377亿元人民币)用于新能源汽车及电池产业。
其中,LG新能源和SKI将投入约140亿美元(约900亿元),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或者单独投资;现代汽车计划在新能源车生产和充电基建方面投资74亿美元(约476亿元)。
LG新能源和通用汽车将在田纳西州建立一个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通过合资企业Ultium Cells向该工厂投资总计2.7万亿韩元,其计划2024年上半年的年生产能力至少达到35GWh。此外,LG新能源正在考虑再建两个工厂,到2025年至少投资5万亿韩元。
SKI计划投资3万亿韩元与福特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用于生产EV电池,年产能将达60GWh。SKI还将向目前在佐治亚州正在建设的两个工厂再投资3万亿韩元。此外,其正考虑再投资三万亿韩元建设另外两家工厂。
现代汽车在日前已经宣布,在2025年之前,将在美国投资74亿美元,用于生产未来的电动汽车、升级工厂,并进一步投资于智能移动解决方案。现代集团有望扩大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厂,以生产Ioniq 5、Ioniq 6、Genesis JW等。
5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到访福特汽车时发表演讲时表示,电动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而中国已经在这场竞赛中领先。拜登认为必须改变现有局面,使美国在电动汽车竞争中超越中国。
为实现该目标,拜登提出了一项价值约17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亿元)的“电动汽车计划”。
而此次韩方的几项投资计划,正好能够助力拜登的基建计划,用于推进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开发和生产。
不过,尽管包括LG新能源、SKI、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都在美国建设工厂生产动力电池,甚至与特斯拉、通用、福特等美国主机厂合建电池工厂,但美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缺失,不具备大规模本土化量产供应的能力,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动力电池供应仍然依赖外部制造。
除了锂电池之外,美国在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核心锂电池材料以及锂电生产设备等产业链的本土化量产供应能力也较为缺失,难以支撑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野心。
2.供货戴姆勒卡车,宁德时代海外商用车电池业务“提速”
宁德时代官方发布消息,与戴姆勒卡车将进一步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为计划于2024年量产的梅赛德斯-奔驰eActros LongHaul电动卡车供应锂离子电池包,供应期将超过2030年。
2020年9月,戴姆勒卡车宣布推出eActros LongHaul,续航里程长达500公里,实现了长途运输的节能减排。
eActros LongHaul
宁德时代表示,为该车型提供的电池组将具备超长的循环寿命以及超强快充能力。此外,为灵活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电动卡车车型,双方还将着眼于高模块化和可扩展性的特点,对下一代电芯和电池包进行共同设计与开发。
据了解,宁德时代和戴姆勒卡车今年将合力推出一系列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电动卡车量产车型。
早于2019年,戴姆勒卡车和宁德时代已围绕梅赛德斯-奔驰eActros、福莱纳eCascadia和福莱纳eM2车型签订了锂电池电芯和模组的全球供应协议。
除了戴姆勒卡车,今年5月初,美国技术公司Workhorse宣布,已与宁德时代商用车电池系统的北美分销商CSI达成了供应协议,为其电动运输车辆提供电池系统。
在海外商用车领域,目前宁德时代已与荷兰VDL Bus&Coach、戴姆勒卡客车、大众(拉美)卡客车、德国Trailer、德国Quantron AG等国际商用车企业签订了电池合作协议。2020年宁德时代境外营收79亿元,同比增长295.3%,占营收比重从2019年的4%提升至16%。产能方面,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预计2021年底前投产,按照规划,2022年的产能将达到14GWh,到2029年产能将达到70GWh。
在国内市场,GGII数据显示,2021年Q1我国电动重卡市场电池装机量约0.18GWh,同比增长18%,其中,宁德时代在该领域占据87.34%的装机份额。
数据统计,2020年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其中32%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截至2021年3月,搭载宁德时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卡客车在全球的销量已超过34.3万台,宁德时代已成为全球商用车市场上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供应商。
3.材料龙头企业中伟股份13亿元扩充前驱体产能
5月17日,中伟股份(300919)发布公告称,拟总投资约1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计7亿元),在与宁乡经开区建设中伟新能源全球研发基地暨年产3.5万吨锂电前驱体材料及配套镍钴资源、电池循环回收项目。
宁乡中伟产业园项目由中伟股份全资子公司湖南新能源于2017年3月在宁乡经开区投资建设,一二期可实现10万吨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产能。
此次追加投资扩充3.5万吨产能,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13.5万吨锂电前驱体材料产能,可进一步提升中伟股份的市场竞争力。
中伟股份表示,截止2020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已建成产能约为11万吨,四氧化三钴已建成产能约为2.5万吨,均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为保障客户原材料供应,公司有必要继续扩大产能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于公司三元前驱体的需求。
目前,中伟股份核心客户括LG化学、厦门钨业、特斯拉、当升科技、振华新材、贝特瑞、天津巴莫、三星SDI等。
2020年,中伟股份实现营收74.4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133.6%。公司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国内市场占比都位居行业前列。
进入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去年第四季度高增长态势,进而拉动动力电池和三元材料出货量进一步增长。受此影响,中伟股份2021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37.6%。
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中伟股份正在积极扩充产能。1月20日,中伟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投资230亿元在广西钦州北部湾建设主要经营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5万吨前驱体和7万吨金属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设施。4月9日,中伟股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伟香港新能源与RIGQUEZA签署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3万吨(印尼)项目合资协议,总投资约2.43亿美元(约16亿元人民币)。
此外,中伟股份还引入青山控股子公司上海菁茂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公司IPO的战略投资者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2021-2030年总供应公司镍金属当量30-100万吨,弥补其在镍原料板块的短板。
加上宁乡中伟产业园项目,中伟股份的三元前躯体的产能规模和镍原料储备将上升至一个新台阶。
中伟股份表示,随着公司西部基地新建的6万吨前驱体募投项目和南部产业基地筹建的18万吨前驱体项目的投产,预计到2021年底公司产能将超过20万吨,预计到2025年公司产能将超过50万吨。
4.光伏产业一体化布局加速,逆变器企业高歌猛进
光伏产业迎爆发式增长,业绩大幅提升。在行业装机稳步增长及头部企 业份额提升下,光伏产业上市公司业绩实现快速提升。以所统计的24家光伏企业为例,2020年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354亿元,同比增长26.32%,实现归母净利润266.20亿元,同比增长40.42%,
2021Q1 延续2020年的高增长趋势,从利润增长来看,其中:胶膜>硅料>逆变器>硅片>电池组件。
主产业链:硅料涨价贯穿全年,行业加速一体化布局。1)硅料:硅料 2019 年-2021 年产能新增少,业绩量价成本模型由价格单方面驱动,全年供需错配下,硅料企业成为光伏行业盈利能力最丰厚环节。2)硅片:硅料限制硅片有效产出,全年行业格局稳定,价格战风险降低,硅片企业依然维持高盈利能力。3)电池&组件:一体化企业展现出更强抗风险性和盈利能力,组件企业加速向上一体化布局。二线组件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行业加速分化。4)胶膜:福斯特凭借成本及规模优势在行业牢牢占据领先位置,客户基于供应链安全角度扶持二供、三供,有能力进行产能扩充且具备组件扶持的胶膜厂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逆变器&支架:国内头部厂商业绩向好,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1)逆变器:2020 全年,国内逆变器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装机增速,国内厂商的海外市场份额有望再上台阶,且带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2)跟踪支架:全球范围内跟踪支架替代固定支架的趋势已基本确立,内跟踪支架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5.储能重磅文件频发,或将开启发展新格局
2021年4月21日,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自2017年能源局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第二部针对储能产业的国家级综合性政策文件。《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3000万千瓦储能发展目标,提出统筹开展储能专项规划, 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并对标抽蓄电站首次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过渡阶段,对规模化储能在系统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给与了价值出口,突破了储能价格机制的政策瓶颈,此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对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提出了研究制定的要求,为储能实现多重收益给与了身份保障,明确了执行路径,破除了储能发展中的“硬砍儿”。
针对当下新能源配置储能的痛点问题,《指导意见》也进一步明确储能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通过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备案)、并网时序、系统调度运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新能源配置储能实现合理化成本疏导指明了方向。同时强调了新型储能对电网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发挥的作用,对电网供电能力的提升,强调了电网应急供电保障能力、延缓输变电升级改造对储能的需求。随着业界对电网侧储能加深认知,市场边界逐渐明确,监管能力的提升,电网侧储能将吸引各类社会主体进入,在政策的引导下,电网侧储能将焕发新的生机。
4月22日能源局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稳步有序推进储能项目试验示范,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促进储能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多个维度部署了今年储能的工作任务。在《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中,重点支持每年不低于2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的多能互补项目以及每年不低于2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能力且新能源电量消纳占比不低于整体电量50%的源网荷储项目。通知要求强化了项目的主动消纳能力,并将其作为考核的关键门槛,同时强调发挥一体化项目的“整合”优势,对实现源网荷储各个环节、风光水火储各类资源要求进行统筹优化。自通知发布以来辽宁、甘肃、河南、安徽、新疆、陕西、内蒙古及张家口等地都开始积极准备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的申报工作。除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通知中要求的申报条件外,各地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特色对项目要求各有侧重,其中内蒙古、陕西、安徽三省强调项目实施后的独立运行能力,要求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大电网的调峰资源。大型基地项目的落地将直接带动一批规模化储能项目的落地实施,并有助于发挥储能在系统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应用价值。
《指导意见》的发布,可以说是在储能发展的关键裉节儿上给产业注入了强心针。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资源的需求下提出来的,随着需求的明确和倒逼,储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各种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层面的问题,将随之得到解决,中国的储能市场将释放出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展望十四五,3000万千瓦的储能发展目标很有可能是行业发展的保守目标。
四、复合材料行业
1.国内首款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型飞机亮相西洽会,预计明年进行量产
5月21日,第三届西洽会正式开幕,重庆机电集团组织了旗下14家企业的多款“重庆造”产品亮相。其中,通航集团CG231固定翼飞机,是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型飞机,也是首次亮相西洽会。
本届西洽会上,重庆机电集团聚焦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交通装备与工程、装备零部件以及产业金融等“4+1”产业,主要展示了高机动反恐维稳应急指挥车、高压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核电上充泵、QSK50柴油发动机、新一代跨坐式单轨车、数字化车间云端管控平台等多款高端新设备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机电集团此次展出的通航集团CG231固定翼飞机,是通航集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单发四座固定翼通用飞机CG231,是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轻型飞机。
▲通航集团CG231固定翼飞机模型
据介绍,该机型于2019年12月30日在两江新区龙兴机场成功首飞,现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预计将在2022年取得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然后进行量产。
“
由于用的是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该机型具备轻便、强度大等特点,可用于飞行培训、观光旅游、私人飞行等多种用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操纵简单等特点。”通航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机型已经获得50架预购订单,等取得生产合格证进行正式生产后,每年预计可生产50—100架。
2.光威复材交付首架份TP500无人运输机
2021年5月18日,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航空工业一飞院、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交付首架份TP500无人运输机后机身及尾翼。威海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强,壹通无人机总经理罗长春,航空工业一飞院型号总设计师薛峰,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光威复材总经理王文义出席交付仪式。
TP500无人运输机主要应用于货运无人运输市场,最大起飞重量1.4吨,商载能力为500Kg,最大速度260km/h,最大航程1000km。整机主要采用复合材料设计制造,采用先进的胶接一体化工艺装配连接,最大程度减轻结构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主要满足我国内陆与海岛,以及东南亚与中东、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货运无人运输市场需求,后续可改装执行遥感测绘、人影工程、通信保障、应急救援等任务。
该无人运输机由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作为总体研制单位,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作为总体装配单位,光威复材承担预浸料主材、零件、大部件装配等研制任务,以大部件的形式整体交付客户进行总装调试。此次交付为后机身及尾翼,前机身后期将紧随交付。
近年来,光威复材基于自身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发展无人机复合材料业务,现已具备从碳纤维、预浸料供应,到复合材料制件及整机复合材料研制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无人机制造、民用航空体系建设经验,成功向客户交付AR500系列无人机直升机、TP500无人运输机、高空太阳能长航无人机等多种型号无人机。
3.中复神鹰已完成上市辅导
5月14日,中复神鹰公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主要为高性能碳纤维产品,涵盖了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系列产品,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产品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主要碳纤维产品型号包括SYT45S、SYT49S、SYT55S、SYT65和SYM40等,公司产品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辅导过程中,国泰君安辅导人员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对中复神鹰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对于公司运作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国泰君安以及各中介机构的帮助下进行了积极的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1、部分募投项目尚未取得项目用地、项目备案和环评批复问题
描述:辅导工作小组与中复神鹰已就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等事项展开了充分沟通和论证。募投项目基本确定为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中,西宁年产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是公司正在建设并逐步投产的项目,已取得项目建设用地,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备案及环评批复;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已取得项目建设用地,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备案,尚未完成环评工作;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系由公司新设全资子公司于上海实施的项目,公司已就项目用地与当地政府机关沟通协商用地计划,目前正在履行土地出让的相关程序,该项目尚未完成项目备案及环评工作。
建议及处理情况:辅导工作小组将继续跟踪公司募投项目的进展,督促尽快取得项目相关的土地、项目备案及环评批复。
2、关联交易金额较大且将持续发生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机器设备采购主要包括向境外公司采购和向关联方鹰游纺机采购两种方式。因西宁子公司建设10,000吨碳纤维项目需要,加上国外对国内碳纤维的技术封锁情形加剧,2018年至2020年度,发行人向鹰游纺机采购碳纤维生产设备及相关设备维修、维护服务,金额分别为95.24万元、707.00万元和30,603.39万元。预计未来公司将继续存在向关联方鹰游纺机采购机器设备的情形。
建议及处理情况:辅导工作小组将继续督促企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关联交易,并按照《公司章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关联交易的决策程序。
2020年12月7日,证监局确认中复神鹰完成辅导备案。
2021年2月22日,公司向证监局报送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辅导工作备案报告》。
本次提交《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及辅导验收相应材料。
4.2021年我国玻璃钢管道终端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玻璃钢管道作为新型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给排水工程、核电等行业,且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船舶制造作为国际间贸易交换的重要运载媒介,船舶在全球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球贸易的正常进行提供运载媒介的保证,因此船舶制造产业景气程度与国际贸易和全球海运市场发展高度相关。根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1-9月全球造船完工量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较小,较去年同期下降7.84%。全球造船完工量的相对稳定为全球造船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终端需求。
海洋装备制造数据显示,海洋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海洋原油产量5164万吨,比上年增长5.1%。海洋天然气产量18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5%。202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11个油气开发新项目投产,为海上油气开发实现新增长奠定了基础。玻璃钢管道产业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的配套产业,受益于海洋油气和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油气管网道建设玻璃钢管道属于新型复合材料,能够满足石油输送的严苛要求,受益于油气管网建设的稳步推进,未来面临较好的市场机遇。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我国油气管网总里程逐年增加,年新增里程数呈现一定变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管道输油里程可达13.53万公里。
电力建设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电力供应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社会用电量将继续增加。数据显示,中国用电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59700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020年的77000亿千瓦小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用电量达到82143亿千瓦小时。
未来发展趋势:
1.应用领域逐步扩大玻璃钢管道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材料基础,在工业环境中被广泛使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玻璃钢管道是一种为适应众多复杂环境而产生的材料,在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给排水、核电等相关行业中广泛应用,并且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高性能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未来将推动更具应用潜力的玻璃钢管道产品。
2.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玻璃钢管道的技术革新,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玻璃钢管道的技术也处于不断前进之中。伴随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下游行业对玻璃钢管道的耐高温高压、耐老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玻璃钢管道将向着高模量、抗剪切、抗挤压、耐腐蚀等性能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五、卫星通信行业
1.机上卫星互联网再扩大!“中国航电”支持青岛航空机队规模部署
5月11日,青岛航空对外宣布,将扩大对旗下机队高速机上卫星互联网的部署。这是继去年7月首开中国高速互联网商业航班运营后,青岛航空的再一次率先加码——以机队规模部署高速机上卫星互联网。这也是中国民航飞机一次网络化、数字化的系统升级。该项目采用飞天联合Xstream国产高速机上卫星互联网航电系统产品,由天地互联公司负责机上互联网运营。
(图1)青岛航空B-8442航班安装有国内首套国产高速机上卫星互联网系统
据悉,由飞天联合公司研发的Xstream系统,包括XstreamSATTM和XstreamLITETM航电产品,以及XstreamOPTM机载设备管理平台,早在2018年就已开始供货海外大型航空公司。
这家来自北京中关村的企业,拥有着FAA、EASA和CAAC三大国际适航认证,是目前该领域里中国唯一的“大满贯”。
一直以来,航电行业技术门槛高,被欧美企业长期垄断,中国公司难以“冒头”。去年7月始,由国内飞天联合公司自主研发的Xstream系统,正式开始为青岛航空的飞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首航飞机更成为中国首颗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的第一架入网飞机。
10个月以来,该航班共计执飞1200余次,系统运行平稳,网络体验顺畅,为青岛航空乘客带去了前所未有的、等同于地面4G性能的全新空中网络体验。更开创了 “互联网+航空”的全新商业形态。可以肯定地说,在机上高速卫星互联这一航电细分领域,国产替代实现了!
2.英国为一网公司牵头的跳波束卫星出钱
由一网公司牵头的几家企业已得到英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将在明年发射一颗跳波束卫星,以验证卫星如何根据需求的变化实时切换覆盖区。一网拟由不下650颗低轨卫星组网的初期星座组网发射工作现已完成了近1/3。该公司称,绰号为“幼崽星的那颗卫星”将测试其拟在2025年开始发射的第二代网络想要具备的能力。
“幼崽星”的跳波束技术可能会用在一网的下一代星座上
英国航天局通过欧空局“日出”(Sunrise)计划给了这几家企业3200万英镑(4500万美元),以开展那项试点任务。由英国政府持有部分股份的一网正在同天线制造商SatixFy、地面站技术企业Celestia英国公司(Celestia UK)和卫星在轨服务创企宇宙尺度英国公司(Astroscale UK)联合开展这项工作。
SatixFy所获经费最多,为2500万英镑,将负责建造“幼崽星”的跳波束有效载荷和用户终端。该公司称,这项技术是过去十年一直在发展的高通量卫星(HTS)技术的下一步。“幼崽星”的设计将使其能够远程控制波束指向,以在商业需求突然增加或出现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时增加高用量区域的容量
。SatixFy3月份同意为一网制造一款能与其低轨星座以及由他方运营的静地卫星系统配合使用的一款空中互联终端。
英国科学大臣索洛韦说,“从助力救灾到机上宽带,这项神奇的技术将展示下一代5G连接会如何让我们地球上的所有人受益”;“能看到我们一些最好的航天科技企业在这一令人振奋的项目上携起手来,从而将让英国处于卫星通信技术的最前沿,这真是太棒了”。
SatixFy 3月份还同加拿大卫星运营商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达成一项交易,同意首先向其提供支持跳波束的调制解调器芯片,以供其在建的“光速”低轨星座使用。
Celestia拿到了440万英镑的“日出”计划经费,将负责试验采用多波束电扫天线的地面站技术。
宇宙尺度公司获250万英镑,将负责开发能在“幼崽星”一类卫星没反应时安全地将其清离轨道的技术。这笔经费将用在其正在研制的一颗在轨服务卫星上。称为ELSA-m的那颗卫星将在2024年验证通过一次任务把多颗退役卫星清除掉的能力。该公司的ELSA-d在轨服务卫星目前已经在轨,打算在夏天开展其首次全链条的碎片清理技术试验。
宇宙尺度英国公司董事总经理奥伯恩说:“同一网联合开展的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是我们在让技术走向成熟和让能力趋于完善方面迈出的又一步,以在2024年前开发出一项完整配套的‘主动碎片清除’服务。”他还说:“这一多客户策略将有助于降低服务成本,并激励大型卫星星座合作伙伴加快其清理太空垃圾的速度”。宇宙尺度公司的卫星眼下只能靠兼容的对接板附着到目标卫星上,而已在星上加装这类对接板的眼下只有一网的星座。
英国政府把碎片清理和其它新兴航天市场视为其2030年前占有全球航天经济10%份额之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月19日发表的《英国航天产业规模与现状》报告介绍了与这一目标相关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英国政府在报告称,其目前在全球航天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为5.1%。报告涵盖的时间段是2018~2019财年,而这意味着其从相关机构获得的数据可能针对的其间任意一个12个月的时段。由于增速与全球航天产业增速同步,与涵盖2017~2018财年的上一版报告相比,英国在全球航天市场上的份额没有变化。
报告称,2018~2019财年英航天产业收入增长了5.7%,达到164亿英镑,而从事与航天相关业务的机构数量从948家增加到了1218家。与航天相关从业人员数量从41900人增加到了45100人。行业研发投资额有了显著增加,达到7.02亿英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索洛韦在收录到报告中的一项声明中说,“英国航天产业正在兴旺发展,而这种强势增长是我们从疫情中更好地恢复过来之规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正在为英国全国各地造就数以千计的高价值航天就业岗位”。
3.美小卫星厂家要建“巨型设施”,产能将翻两番
约克空间系统公司5月18日宣布要在丹佛新建一座“巨型制造设施”,从而让同时在造的小卫星数量翻两番。公司首席执行官沃林格对《航天新闻》称,在新设施内,公司将能同时生产多达80颗卫星,而其现有工厂一次只能造20颗。约克还在寻求加快卫星生产速度。该公司打算在签约后只用30天时间就生产出其原有的“S级”(小级别)卫星和新推出的“LX级”(特大级别)卫星。
图中左边那栋楼为该公司现有设施,而右边那栋则是拟新建的“巨型设施”的效果图
沃林格说,“我们看到,时间对用户来说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该设施将有助于我们快速生产、测试和交付平台。我们的客户对那一能力很有兴趣”。他说,新设施还将让公司能够扩展保密卫星设计和集成工作。
分为三层的那座“巨型设施”将是该公司的第三栋建筑。大楼一层将是系统集成工位,而部组件与分系统制造将放在二层。顶层将专门用于“工程创优”。自2005年成立以来,约克就一直在扩大产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它的第一栋建筑一次可生产2~4颗卫星,后来迁入的第二座设施宽畅了许多,可同时建造20颗卫星。新的“巨型设施”设计用来应对需求的激增,尤其是要针对正在建设和运营卫星星座的客户。
约克公司执行主席、小卫星联盟主席比姆斯说,军事战术情报、监视和侦察需求“将越来越多地用低成本卫星来加以满足,以在不侵犯主权领空的情况下确保同样的全球覆盖”;“我们在丹佛的这项资本投入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在全球各地看到的强劲需求”。约克正在按照去年拿到的9400万美元的一项合同为五角大楼航天发展局(SDA)建造通信卫星。
4.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建成
5月17日,在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2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宣布,为推进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化应用,
自今年“517”起,新进网5G终端将默认开启5G独立组网(SA)功能。
刘烈宏表示,当前我国5G商用发展取得三个世界领先的显著成就:我国5G网络发展领先,
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产业能力领先,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我国企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应用创新领先,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9000个,5G正快速融入千行百业、呈现千姿百态,已形成系统领先优势。
“我国是首批5G商用的国家之一,技术、产业、应用已迈入‘无人区’,特别是面向工业乃至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无经验可以借鉴,需把握5G新特点、立足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刘烈宏说。
他表示,5G国际标准分为R15、R16、R17版本梯次导入,经过三个阶段逐步形成5G全能力标准体系。标准导入的阶段性决定了产业化的阶段性,进而决定了5G融合应用将分阶段满足各行业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的应用需要。
他强调,5G融合应用具有复杂性,需多方协同攻坚克难打硬仗。5G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将有力提升我国产业数字化水平。
预计到2025年,5G将带动1.2万亿左右的网络建设投资,将拉动8万亿相关的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但在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必须与行业特有的技术、知识、经验紧密结合,复杂性增加、难度加大。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刘烈宏表示,“十四五”是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要加强规划引领,按照“1+2+9”规划体系,系统化推进5G应用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产业创新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丰富融合应用,拓展重点行业应用、提炼典型应用场景,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和与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市场能动性,打好“团体赛”;加强国际合作,打造5G高水平开放体系,培育全球化开放合作新生态。
六、金融资本市场
1.小米科技加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子基金
继官宣百亿造车刷屏之后,小米又传出新动作:赴陕“加盟”了本土一支重磅基金,但这支基金除了小米之外,股东阵容亦相当“豪华”。
据天眼查显示,5月14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西安)国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西安基金”)成立,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圳国中常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注册地在高新区。在首批8支子基金中,西部地区仅有西安入列。
(1)豪华股东:财政部首次充当LP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简称母基金)是中国第1支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母基金,这
也是财政部第1次直接扮演LP角色,2020年7月成立,注册资本达357.5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152.5亿元,持股比例42.66%,为第1大股东。上海国盛集团、中国烟草分别出资50亿元,并列第2大股东。主要通过投资子基金和直接投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未来总规模将放大到1000亿元。
再看看设在西安的子基金,股东共有8名,首先来看外部力量。
1: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董事长马向晖曾任曾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2:深圳国中常荣资管公司:最大股东萍乡常荣投资,进一步穿透就会发现背后站着国中创投总经理施安平,亦是本基金的GP。
3: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布斯”直接持股比例77.8%。
4: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投资公司:2015年底成立,注册资本10亿,背后唯一股东是鄂尔多斯市国资委,旗下包括鄂尔多斯银行等。
5:深圳鸿鑫投资:2016年初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背后是两名自然人李永良和罗柳江,各自持股90%和10%,前者现任广东喜之郎集团执行总裁。
6:深圳开源证券投资公司:虽然注册地是在深圳,但背后唯一股东开源证券。
然后是本土力量。
1:西安产业投资基金:2018年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唯一股东西投控股,再往后穿透就会看到西安市财政局。
2:西安高新新兴产业投资基金:2016年3月成立,注册资本50亿,背后汇集了高新区管委会、高新控股、高科集团、高新金控和西高投等政府力量。
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西安基金外部背后汇集了财政部、深创投、小米科技、正迈向一流券商的开源证券等顶级力量,陕西本土有高新区、“投五中三”的西高头投等力量,“国字头”坐镇,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2.清科集团倪正东:中国LP市场正在发生4点变化
从整个LP的结构来说,金融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企业资金是市场最重要的出资人,堪称股权投资的三大金主。
2021年5月19-21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华发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在珠海隆重举行。现场汇集国内FOFs、政府引导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基金、保险机构、银行资本、VC/PE机构、上市公司等200+LP和万亿级可投资本,共探新经济下的股权投资之路。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还是非常活跃。”在开幕致辞上,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总结过去一年间市场的整体状态。他回顾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三个阶段的发展变迁,分析了当前的LP结构,从多个层面呈现出了LP市场的风云变幻。
以下是倪正东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美丽的珠海相聚,今天是第15届基金合伙人峰会,时间过得很快。从第一届LP大会到现在,15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巨大变化。
最初,LP峰会主要是外资LP参与,但今天市场的主导者确实发生很大的变化——外资、民资、国资三种资本共同支持中国的创新、创业、创投。市场上的各个机构,不管是GP还是LP,都对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我们遭受了疫情的影响,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整个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还是非常活跃。投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10到15年前,一个项目能够拿到两三个投资意向都很难,但今天一个项目拿到30甚至50个投资意向,都不是问题;10年前,一个项目融资一两亿人民币都是很大的金额,今天市场上一个项目融资 100亿、500亿都不是问题。我们的市场确实越来越兴旺。
清科一直是市场积极的观察者、投资者,去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后,我们依旧积极为行业贡献力量,包括数据、研究、咨询、媒体、培训、会展,乃至各个地方的创新中心、创业中心,都在积极地做股权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清科在投资方面也在积极布局,包括清科创投、清科母基金、清科资管,都活跃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也是二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积极的探索者,过去3年时间做了几十笔二手份额的交易,是最活跃的二手份额基金之一,去年年底,我们成立了北京第一支S基金。清科资管也是家族基金的探索者,跟近百个家族、上市公司合作,学习和探索家族基金在中国股权资中的实践。
清科走过20年,未来我们还将积极为行业贡献力量,也感谢所有的GP、LP 、行业伙伴对我们这20多年的关心、支持与帮助,非常荣幸跟大家一起成长。
再花点时间分享清科研究中心对LP趋势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整个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仔细斟酌有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1992-1998年。那时候投资非常不活跃,甚至基本上没有,所以萌芽期主要的参与者是IDG资本、华登国际,他们是中国最早传播创投的播种者,今天他们依旧活跃在这个市场,继续支持中国的科技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起步期,1999-2008年。那时候市场的主要推动者还是美元基金,当然也有深圳这些本土的机构,这十年是起步期,也是快速发展期。很多机构纷纷在2000年前后成立,2005、2006年左右,以红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基金、外国基金开始在中国设立基金,建立中国团队。
第三个阶段是发展期,2009年-现在。从2009年创业板推出到现在,是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期,其中2009到2017年是中国股权投资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投资数据、投资金额、募资金额都不断创造新高。2015年,这个市场每年的投资已经冲到万亿,2017年达到市场的顶点——这一年募资1.8万亿,投资1.2万亿,创造了股权投资的神话。
2018年资管新规后,整个股权投资市场进行调整,国资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最近三四年时间,我们见证了国资在这个市场中的发展,2009至2015年,民间资本参与比较多,但近年来国资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几年战略型投资机构也变成市场的重要一部分,稍后我会做简单的分享。
如今,战略投资者、国资背景机构、VC/PE巨头在市场上扮演不可忽视的作用。战略投资者数量的占比由1.5%已经上升到25.4%,占市场的1/4,并购退出占21.1%,也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国资部分,国资背景机构金额占比已经到34.3%,已经是1/3的天下。如果从国资出资LP的背景来说,占比更多。
目前,VC/PE前十机构的投资总量已经占9%,总额占市场的15%,
市场越来越集中,这也是最近的一个情况。以红杉、高瓴、深创投为代表的投资机构已经是综合性的投资机构,全链条布局,所以他们在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巨大。
从整个市场来说,2021年,投资非常活跃,募资也非常活跃。今年第一季度募资金额较去年同比上升了6.3%,基金数量上升66.6%,至少我们这个市场还是非常活跃。新募集基金数量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为小规模基金数量增多,说明募资也不容易。
从整个LP的结构来说,
金融机构、政府引导基金、企业资金是市场最重要的出资人,堪称股权投资的三大金主。金融机构是最多的,有4万多亿;政府引导资金投资是3万多亿;企业也比较多,接近3万亿。市场化的母基金还是不够,只有几千亿的投资量;捐赠基金更少,只有几十亿。
当然LP结构也在改变,未来将会有更多长期的资金进入市场,包括保险资金、银行资金、家族资金。
从最近的募资情况来看,国资占比也越来越高。今天会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引导基金、投资机构,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资管新规后,政府引导金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出资人。
LP市场的不断变化体现在这几点:
第一,
探索更多资产配置的模式,包括二手份额投资、直接投资,今天的LP们也在思考作为出资人、投资者的配置,为回报、战略布局进行优化和更多的思考。
第二,
二手份额交易的基金,现在正是S基金发展的窗口期。自2009年创业板正式落地后,国内人民币基金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09-2013年成立的人民币基金已陆续进入退出期,再加上2014年之后股权投资市场高速增长,投资井喷而引起的退出持续承压,S交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第三,
政府引导基金也在寻求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平衡。据我们了解,很多引导基金也在进行改革的尝试,让政府引导层面的方向、战略策略达到政策引导的作用,同时也为市场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这方面,深圳做得非常突出,他们做了很多尝试,引导基金确实也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第四,
金融机构有望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活力与活水。不管是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是不良资产配置的机构、险资等等,金融机构在未来几年也会为市场带来新的变化,注入新的力量。
今天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10年、20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还是有巨大的机会, GP、LP们要携手共进,继续支持中国的科技、医疗、消费、制造各个行业,为建设国家贡献创投的力量。
再次感谢大家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合作,在珠海渡过美好的两天。谢谢大家。
3.华盖资本联手深创投,又一只S基金诞生
5月18日,华盖资本成功募集一只规模为8亿元的S基金。背后LP阵容强大,深创投作为基金联合发起人同时也是最大LP,美元S基金TR资本作为基石出资人以QFLP架构出资,其他LP包括上实盛世S基金、活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等知名机构。此次交易由汉能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务。
如无意外,这将是第一只人民币架构的重组接续基金。以往国内S基金参与的以交易模式较为简单的LP份额转让等形式为主,
但此次S基金将华盖资本旗下三只原有基金中尚未退出的优质医疗项目进行重组接续,标志着国内S基金也有能力发起架构复杂的S份额交易。
“这几年,过往成立的基金陆续到了清算期,而我们参与投资的标的业绩已经跑出来了。但受限于基金期限,我们一方面要给老LP交成绩单,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长期持有一些优质项目。”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坦言,人民币S基金浪潮正席卷而来。
(1)华盖主导,深创投联合发起,第一只人民币架构的重组接续基金落地
当中的背景并不复杂:华盖资本在2020年中在汉能的协助下与深创投S基金与TR资本等出资人进行接触,为其一期医疗基金等三只基金的LP实现退出。在形成初步合作意向后,深创投S基金团队牵头对基金的底层项目展开详细的尽调和分析,并和华盖深入探讨了每个项目的接续方案,最后双方圈定几个有明确IPO计划的大健康领域的项目,商定共同发起一只重组接续基金。
深创投在此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新S基金的最大LP,同时以Co-GP的方式和华盖资本共同管理该S基金。
谈及此次和华盖资本的合作,深创投总结了三个原因:一是出于对几个底层项目未来高成长性的预期;二是出于两方机构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能更好为底层项目的长期发展和未来走向资本市场提供助力;三是出于对华盖资本在大健康领域投资能力的认可,希望和华盖资本在未来在大健康投资领域形成项目和基金的长远合作。
此次打包的几个项目,都是来自华盖资本过去几年一直关注的细分赛道,比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平台型企业以及医疗信息化等领域。据了解,复宏汉霖是此次资产组合里的优质标的之一。早在2016年,华盖资本就领投了复宏汉霖的A轮融资,是其最早的投资人之一,后来随着该项目成功赴港上市为LP带来了不错的回报。而参与此次S基金的新LP也十分看好复宏汉霖未来的持续发展。
在许小林看来,当下行业集中度还不高,新兴行业领域里的优质头部化公司有先发优势且基础扎实,未来发展的天花板仍然很高。华盖资本看到了这些优质标的资产长期持有的价值,而S基金是他们继续持有标的的方式之一,“过去种下的种子,现在已经初见成果,未来希望收获更大。”
在业内看来,华盖资本此只S基金意义非凡——第一只人民币架构的重组接续基金。2020年被行业认为是中国S基金的元年,昆仲资本、君联资本、IDG资本等机构纷纷设立接续基金,但成立的大多为境外S基金主导的接续基金;国内S基金参与的仍主要为交易模式较为简单的LP份额转让等形式。
着这只S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国内S基金也有能力发起架构复杂的S交易,也标志着国内S基金交易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为GP和LP在基金到期清算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式,对整个创投行业亦可谓有标志性意义。
(2)经历超20次尽调,超100次电话会让新老LP利益最大化
许小林回顾过往交易细节时表示,“去年6月份,项目开始启动,直到年底达成意向,期间几经周折,交易完成实属不易”。众所周知,S基金在实际操作中困难不少,信息不对称、估值定价难、尽调流程复杂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当中,交易的设计尤为重要,
华盖资本此次交易选择将三只基金重组,而非仅仅转让某单只基金的份额。许小林表示,“采用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给新老LP均能创造出一定的收益空间。”
同时由于接续基金不同于盲池资金,标的资产相对透明,这意味着对所有新LP来说,除了对S基金管理人进行尽调外,还要对每个项目做一番详细的尽调,包括投资团队要对行业及项目本身预测,要对项目可交易性进行判断,这需要做大量的交叉验证工作,工作量巨大。
比如已经在港上市的复宏汉霖,计划明年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两地上市。这样的企业在S基金的定价、交易结构、股东穿透等方面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如何在新老两只基金的转换过程中做好相关交易、股权变更等工作,对于华盖资本S基金交易团队来说是莫大的考验。“整个过程,我们都尽量做到对被投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许小林表示。
同样,TR资本作为重要的基石出资人在本次交易架构与条款设置中,积极结合美元基金行业规范与人民币基金的实践,推动了交易的顺利进行。本次合作也是TR资本第一次通过QFLP结构参与境内人民币架构的S基金重组,基金重组符合TR一直以来的主动投资策略,医疗健康也是TR资本的专注行业之一。TR资本管理合伙人Frederic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作为美元基金参与中国本土的S基金重组。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基金的结构十分创新。同时,TR资本高度认可华盖资本的投资理念,期待通过本次项目合作与华盖资本建立长期的合作。基于对境内资本市场与科创板的长期看好。我们希望未来五年在中国参与更多类似的交易项目。”
如何照顾到新老LP的利益和感受,是任何一项S基金交易的关键。华盖资本此次打包的标的,在未来三年之内都有冲击A股的潜质。对于老LP来说,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卖便宜了”。而于新LP而言,却是最怕当接盘侠。因此,定价成为各方的焦点。
为了确保资产包交易的独立性以及价格的最优性,华盖资本针对不同的LP和项目,采取多元的策略,比如设置一次或分次打款等方式。
(3)VC/PE苦于退出,
本土独立S基金开始兴起
回顾过去10年,中国创投市场大爆发,每年私募股权基金募集规模接近万亿,但退出却过度依赖IPO,然而这并不能覆盖绝大多数中部基金的整体退出需求,导致目前中国VC/PE存量市场规模大约有5-10万亿元亟需退出。
近两年来,受资管新规影响,人民币LP流动性缩紧,出现认缴违约、抛售已有份额等现象。LP们开始主宰自己份额的退出选择权,而GP也愿意寻找除IPO、并购之外的更多退出通道。不管LP还是GP,对于S基金退出方式的接受度和依赖性越来越强。
于是,S基金迅速从无人问津变得炙手可热,2020年被视为中国S基金的元年。也在这一年,深创投设立首只S基金,探索解决创投行业退出难问题。截至目前,深创投S基金已进入投资和扩募阶段,已完成基金份额受让、接续基金重组等数单不同类型的S交易。
此外,元禾辰坤、歌斐资产、清科母基金、盛世投资等也在积极布局S基金;越来越多的创投老兵杀入S基金,比如前中金资本董事长丁玮在厦门设立规模50亿的S多策略基金;创投老兵邓爽、林向红共同设立的纽尔利投资控股;盛世投资联合上海实业集团联合发起设立S基金。几乎同一时间,华盖资本引入一位在S基金深耕多年的合伙人——曾纯。本土独立S基金正逐步兴起。
与此同时,外资S基金正在加速在中国布局。今年2月,专注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外资机构科勒资本在北京朝阳区新设基金管理人——科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国际PE巨头TPG宣布收购专注于亚太地区的私募股权二级投资平台——新程投资。另外,外资活跃S基金如TR资本则积极通过美元基金重组,人民币转美元基金重组及QFLP等不同结构投资中国GP。
一时间,国内S基金风起云涌。在深创投看来,我国的S基金的交易方兴未艾,还不算活跃,有一部分原因是第三方中介、交易所等配套支持体系还不完善,估值等关键交易环节仍未打通。但从整体来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中国S基金风口,来了。
4.首次跻身全球科创百强,西安还需向“黑马”看齐
近期,连续四年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上海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献上一份新的年度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中国共14座城市上榜百强,创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西安、重庆、天津和合肥首次跻身全球百强榜单,“新一线”科创中心城市强势崛起的信号越发明显。
而对于西安来说,在科创中心城市的争夺愈演愈烈,发展路径和特色化定位浮现的背景下,找到差异化竞争之路,则是这份榜单的另一种价值所在。
(1)西安首次跻身百强
自2018年起,《报告》以全球近150个主要创新城市或都市圈为评估对象,重点展示和分析综合评分TOP100的城市。
今年发布的报告中,西安排名第90位,较上一年提升了34个身位,首次进入百强榜单。不仅西安,其他三座新入百强榜单的城市重庆、天津和合肥,排名较上一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天津从129名提升至92名,重庆从123名提升至96名,而合肥更是今年首次上榜便跻身百强。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如心在解读报告时,用了“水涨船高”一词来形容,“全球主要创新中心城市的水平都在提高,亚洲城市特别是中国城市进步明显”。
《报告》选取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4大维度,下辖23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翻阅《报告》能明显看到一些整体性的趋势: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城市上升明显;研发中心在不断向亚洲转移。
图片来源〡全球科创报告
具体到西安来说,除在创新环境上评分稍高,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不同维度下的“黑马”
对于西安来说,向不同维度下的“黑马”学习,才是这份榜单更为现实的意义。
整体来看,合肥无疑是这份报告中最大的“黑马”:今年首次上榜,却一举冲至百强。
李心如直言,合肥在科研设施-大科学设施这一指标,表现很突出,毕竟坐拥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图片来源〡全球科创报告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建成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正在推进第4个大科学设施一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竣工,建成后合肥的科研设施水平或许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粤港澳大湾区、安徽合肥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
而在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西安、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等至少12个城市都提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纷纷抢抓机遇。
在超算中心方面,无锡凭借“神威·太湖之光”排到榜单第3位,力压位居第4、5位的北京和广州。
但3座中国城市的超级计算机算力值仅占前20强城市的7.7%、7.2%和5.3%,远低于排名前2位的城市(占前20强城市算力值的比重分别为36.7%、18.3%)。
图片来源〡全球科创报告
在超算中心领域,屡屡上演弯道超车的戏码。京都-大阪-神户凭借“富岳”(Fugaku)超级计算机,从去年的第31名快速攀升至第1,成为超越美国的顶峰(Summit)和雪乐山(Sierra)的超算新势力。
从报告中来看,西安在超算中心方面能力并不突出,但却不断布局加码中。
总投资约30亿元的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正在推进中,未来将以此为依托,建设超算产业集群,打造大数据港;前不久,华为和西安交大联合成立超算技术研究中心暨存储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再度加码超算。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闫晨曦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冯征昊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大国之材、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中国卫通、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国企混改研究院、机遇西安、米度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