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6期

行业报告 2020-03-19 13:06:00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美国正式禁止使用联邦资金购买华为设备

    美国总统特朗普星期四(3月12日)签署一项法案,将禁止使用美国联邦政府资金购买包括华为在内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通信产品和设备的规定纳入正式法律。 
    《安全可信通信网络法》(Secure and Trus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ct)去年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今年2月底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法案内容包括:禁止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补贴从“不可信供应商”购买或维护电信设备或服务;创建一项计划,向用户不到200万的电信供应商提供补偿,这些供应商将从他们的网络系统中移除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设备,改以使用可信赖的供应商设备取代;为电信供应商,特别是小型和农村运营商建立信息共享计划,使其获得有关网络潜在安全风险和弱点的信息。 
    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密西西比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威克(Sen. Roger Ricker, R-MS)在法案正式生效后发表声明称,“这项立法为帮助美国公司奠定了基础,使美国公司得以将易受到攻击的设备以安全产取而代之。” 
预计,《安全可信通信网络法》的正式生效将对美国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根据美国媒体《国会山报》,美国农村无线网络协会(The Rural Wireless Association,简称RWA)估计约有25%的成员,其网络设备使用的产品来自华为或中兴。 

2.华尔街日报:限制中国将导致美半导体损失360亿美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半导体产业正竭力摆脱中美之间的界限,警告其作为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可能成为贸易争端的受害者。 
    在此努力之际,本周晚些时候,美国内阁级官员将开会并讨论商务部法规的拟议变更,这将进一步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公司的销售,按照美国官员的说法,对中国出售构成了间谍活动的风险。知情人士说,华盛顿有些人还相信这些公司在利用美国技术。 
    芯片行业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品类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仍然产生贸易顺差的行业之一,这主要是由中国的销售增长推动的。但是特朗普政府中的许多人希望限制这些联系,并让芯片制造商在美国从事更多的制造工作。 
    芯片公司已经因为双方的双重关税和美国因为国家安全问题限制他们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而失去了营收。特朗普总统上个月表示,他渴望美国公司能够向中国自由销售产品。但是,据熟悉此事的人士称,与中国打交道的政府官员正通过引发更多的国家安全问题来推动进一步的贸易限制。 
    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新成立的行业委员会表示,如果实施该法规,可能会使美国芯片制造商损失约360亿美元的收入。报告称,这次打击要大于五年前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概述的中国在这一领域变得更加自力更生对美国公司的影响。特朗普政府经常援引这项努力,这是提高中国国内工业基础的综合战略,是其对华贸易攻势的原因。 
    研究表示表示,与中国的技术联系的彻底切断最终将在短期内把美国的市场领导地位让给韩国,从长远来看,可能使中国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如果停止向美国出口美国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并且中国禁止进口美国电子产品和软件,这可能会使美国公司的年销售额损失830亿美元,占2018年美国公司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对于某些硅谷员工而言,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开始产生影响。芯片制造商 Xilinx Inc.今年表示,将裁员约7%,部分归咎于贸易紧张局势。

3.三星发布通知:受疫情影响,存储芯片将全面涨价

    2020年开年以来,DRAM价格不断上涨。自从1月初的三星工厂停电、东芝工厂起火之后,这两家公司纷纷表态对生产基本没影响,但是全球存储芯片的市场依然像是打了鸡血,内存及SSD硬盘的现货价应声而起,1月份就涨价高达30%。
    据称,提价的原因是因中国内地主要大厂停工、出货不顺,而渠道商库存降低;另一方面,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存储器市场受惠于疫情带动宅经济大好,网购、电商、线上游戏、电竞游戏逆势成长,首季三大存储器需求仍强,其中,因资料中心扩大服务器建置,推升服务器用的DRAM和NAND Flash需求更为强劲。
    据行业消息,包括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三大DRAM厂库存水位降到四至六周,加上5G新手机搭载DRAM位元数量大增,预估下半年DRAM市场供给将短缺,推升价格上涨;NAND Flash下半年供应会更紧张。
    3月11日消息,据外媒在报道,NAND闪存和DRAM内存的合约价格,预计在今年二季度的涨幅将达到两位数。
   NAND闪存和DRAM内存的合约价格在二季度上涨,主要是得益于需求的增长。外媒在报道中就指出,存储芯片的合约价格上涨,是由持续增长的需求推动的,包括数据中心、企业级固态硬盘和其他应用需求的增长。
存储芯片的价格若真如预计在二季度上涨两位数,也将推动三星、美光、海力士等相关厂商营收的增长。

4.合肥首个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正式落地

    3月12日,合肥产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产投资本”)宣布,其管理的语音基金与北京世纪金光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世纪金光”)签署投资协议并完成首期出资,这也标志着合肥首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项目正式落地。
    根据股东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持股10.55%,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大基金的子基金上海聚源聚芯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05%,为第四大股东。另外,天风证券持股70.36%的天风天睿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世纪金光股权0.71%。
    据悉,下一步世纪金光将与合肥产投资本合作,在合肥高新区投资建设6英寸碳化硅单晶生长及加工项目。
    合肥产投资本成立于2019年12月,是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集团的产业投资平台,合肥产投资本全面承接集团的项目投资及基金运营业务,受托管理合肥市创业引导基金和各类产业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

5.Micro LED抢当下世代主流,台湾省优势明显

    Micro LED简单来说是将LED微缩化和矩阵化的技术,将数百万乃至数千万颗小于100微米、比一根头发还细的LED RGB晶粒,排列整齐放置在基板上,具有高分辨率、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厚度薄、寿命长等特性,功率消耗量只有LCD的10%、OLED的50%,技术挑战性高但也被誉为下世代的主流显示技术。
    Micro LED的种种优势吸引全球各大厂争相投入研发,在今年全球科技指标CES中,中国的华星光电和韩国的LG、三星等面板厂,都展出了将Micro LED转移至玻璃基板上的产品,而工研院携手LED驱动IC厂聚积、PCB厂欣兴与半导体厂镎创,展出将Micro LED直接巨量转移到PCB基板上的彩色Micro LED显示器。在这其中,最大困难的地方在于技术上要克服PCB的高翘曲度,将极小的Micro LED巨量转移上去,PCB基板的弯曲程度比芯片本身还大,而且不只放一片,而是要放几千万片,技术困难度自然远比巨量转移在平整的玻璃来得高,也借此展现领先全球的技术实力。
    虽然Micro LED具备种种优点,目前各国大厂也都积极投入,但仍有巨量转移、良率、检测和生产设备等技术障碍需要克服,现阶段无法大量普及导入消费市场,初期产品价格将明显偏高,未来售价还是要看后续技术发展成熟度。
    事实上,Micro LED不仅是下世代显示技术的关键,也是未来台湾切入显示市场的大好机会。过去OLED技术多由韩厂把持,Micro LED是台湾在显示产业扭转局势的关键。台湾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完整,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晶粒,还拥有世界第三大面板厂,对于生产设备成本上不打资金战的Micro LED来说,台湾供应链的完整度跟灵活度能很好应变,台湾可以找到Micro LED所需要的任何一个技术及最好的厂商,组成团队抢攻市场。
    目前工研院已锁定车用显示器以及MR和AR眼镜做为下一阶段的团队目标,Micro LED耐受度、可靠度、透明度以及对比度都好,所以电竞萤幕、车载显示器还有AR,是可以优先受惠的利基市场。以扎实技术当后盾,未来工研院将携手更多台湾厂商率先抢进Micro LED,抢先在次世代显示技术领域插旗。

二、激光器行业

1.帝尔激光拟成立以色列子公司(研发中心),引进国际化优秀团队

    3月12日晚,帝尔激光发布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两项议案,一是《关于拟在以色列投资设立子公司的议案》,二是《关于公司及子公司购买专利权及设备的议案》。
相关议案表示,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的需要,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出资不超过500万美元在以色列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为实现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创新,公司及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不超过400万美元购买激光专利技术及相关设备。
    帝尔激光拟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暂定名称为帝尔激光(以色列)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市,注册资本暂定为1000新谢克尔(约合人民币1923.7元)。
    本次帝尔激光拟在以色列成立全资子公司,目的是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寻求与以色列激光高科技技术和团队的全面合作。帝尔激光表示:“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契合,将有力推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为公司未来发展谋求新的战略增长点。以色列子公司的设立,也有利于公司引进国际化优秀人才和团队,整合海外市场资源,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以色列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在光学、激光领域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而以色列人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也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帝尔激光的海外布局若能够引进优秀的技术团队,将对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中久激光产业项目启动,联创光电志在打造完整激光产业链

    3月10日,“2020年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大会”在南昌临空经济区隆重举行。开工大会上,在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的见证下,中久激光产业项目正式启动。中久激光产业项目主要负责人李中煜作为唯一企业代表在开工大会上发言。
    中久激光产业项目是由江西省电子集团旗下的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九院十所)共同发起,项目一期占地166亩,规划总投资50亿元以上,以半导体激光器封装、光纤耦合模组、激光制造光源、激光显示光源等军民融合产业为发展方向。通过中久激光产业项目的落地,可带动区域300亿元以上的相关产业发展,在临空新区打造一个国内一流的具备完整激光装备产业链的特色园区。省市县三级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给予补贴支持、组建产业基金、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园区顺利建成,园区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过35亿元,利税10亿元的目标,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加快聚集。
    在九院十所的技术支撑下,中久激光已建成6条高亮度LD尾纤封装生产线(南昌4条,绵阳2条),产线同时可满足400W以内的多单管技术构型的尾纤LD泵浦源生产需求,月产值达千万元,后期将进一步对高亮度LD尾纤封装产线投资扩产,使之达月产亿元级别。此外,中久激光的140W 915nm高亮度尾纤LD泵浦源已通过产品定型;3KW激光特种电源已完成产品定型,2KW线偏振高功率窄线宽激光器已研制成功,激光装备系统已用于安全防卫和测距等应用。
    联创光电董事长曾智斌表示,近年来光纤激光器市场发展迅猛,而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保持5-10年。在这样的预期下,联创光电入局激光行业,联手九院十所成立合资公司,旨在通过高端光纤激光器的泵浦源及相关光纤激光器产品的产业化落地,意在发展从芯片、模块、光源、系统集成的完整的联创激光产业链。此外,联创光电与九院十所还联合成立江西激光产业研究院,并通过这一平台继续孵化成熟的科研成果。

3.金运激光与湖畔里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将成立并购基金

    日前,武汉金运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专业投资机构杭州湖畔里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就金运激光通过投资、并购潜在目标企业事宜开展战略合作,由湖畔里程担任金运激光的投资及并购的财务顾问及战略合作方,以促进金运激光在公司新业务所涉及的IP衍生品运营方面的发展。
    金运激光表示,如果双方合作顺利,公司将优先考虑湖畔里程及其团队担任其后续资本运作的战略合作方,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成立相关领域的并购基金,并由湖畔里程担任GP。湖畔里程将从顾问及战略合作方的角度,协助公司完成项目投资或并购等以促进公司新业务所涉及的IP衍生品运营方向上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公司战略实施的推进及长远发展。该协议对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基本不产生影响,亦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实际上,金运激光在商业智能领域布局已久,并先后与玩偶一号、汉邦高科、腾讯科技等达成合作。2019年,金运激光在工业智能板块的数字激光加工设备销售保持平稳的基础上,依靠商业智能板块的智能零售终端设备实现销售,使公司营收和利润均有所增加,智能终端系列产品也首次单独列入主营业务分析。近五年金运激光业绩情况如下: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3.34%;营业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108.77%;利润总额0.21亿元,同比增长10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132.36%。对于业绩增长,金运激光认为主要是公司商业智能板块的智能零售终端设备实现销售,增加了公司利润。此外,公司工业智能板块优化产品结构,控制生产成本,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商业智能板块的智能零售终端设备毛利率高于公司其他传统产品,增厚当期利润。

4.2019教育市场疲软,工程/家用市场带动中国激光投影同比增长10.9%

    2019年,在经济环境下行、投影产业变革的环境下,激光投影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奥维云网(AVC)《2019年中国大陆激光投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激光投影市场出货量444.7K台,同比增长10.9%,销售额11682M元,同比增长11.7%。(不包含激光放映机)。产业的变革,影响了市场增速,但变革中也创造了新的结构性市场机遇。
    教育激光投影机2019年出货161.1K,市场占比36.2%,同比下滑10.9%。教育市场首次出现两位数的下跌,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第*,处于政策周期末期,“薄改”、“三通两平台”等项目基本结束,教育信息化设备基本饱和;第二,国家以及各省对教育的支出持续增加,但是资源持续向软件以及平台内容倾斜,市场需求减少;第三,交互产品竞争,液晶交互平板、智慧黑板凭借其便捷的交互功能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对投影市场带来极大压力。
    工程激光投影机市场出货55.0K,市场占比12.4%,同比增长高达30.5%。各品牌工程机全线替换成激光光源,加速市场激光产品的渗透。同时,2019年户外投影、博物馆、艺术馆等数字艺术展示的需求增加,给工程激光投影市场带来不小的增量。无缝融合、异形显示等特点,让激光投影能够满足复杂的显示需求。
    家用激光投影机市场出货194.5K台,市场占比43.7%,同比增长29.1%。家用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得益于娱乐大屏显示时代以及激光电视的推广普及。这两年智能投影市场高歌猛进,产品也在升级,趋向高端,2019年爱普生发布首款激光3LCD智能投影,小米发布米家激光投影仪,售价均只要5999元。因为疫情防控,短期内聚集活动受到影响,看大片、赏影音、玩游戏、甚至学习办公成为宅家生活的日常,同时,厂商也在不惜余力的升级技术,将更大屏、护眼、超高清的产品理念输入人心,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这一背景下将为家用激光投影带来机会。
    商务激光投影机市场出货34.1K台,市场占比7.7%,同比增长24.8%。商务市场中的会议市场竞争激烈,液晶显示大屏、小间距LED抢占大量会议市场。所以,商务投影急需智能化的创新,融合市场移动办公需求,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简便的操作体验。
    光源的革新已经不是投影行业聚焦的热点,面对激烈的竞争,厂商应该利用5G\AI等新科技为投影行业赋能,开拓新的应用场景。

5.激光设备在光伏生产中的应用

    光伏生产最重要的就是电池制造。硅电池在光伏发电中有重要作用,无论是晶硅电池还是薄膜硅电池。在晶硅电池中,由高纯度的单晶/多晶切成电池用的硅片,利用激光来精确地切割、成型、划线,制成电池后再组串。
电池边缘钝化处理
    采用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的激光器可以快速钝化电池片边缘并防止过多的功率损耗。有了激光成型的凹槽,太阳能电池漏电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大大降低,从传统化学蚀刻工艺损失的10-15%降低到激光技术的2-3%损失。
排列划线
    用激光排列硅片是太阳能电池自动串焊常见的在线工艺。以这种方式连接太阳能电池降低了存储成本,让每块组件的电池串排列更整齐、紧凑。
切割划片
    用激光来划片切割硅片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它使用精度高、而且重复精度也高、工作稳定、速度快、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硅片标记
    激光在硅光伏工业中的显着应用是在不影响硅片导电性的情况下对硅片进行标记。硅片标记可帮助制造商跟踪其太阳能供应链并确保质量稳定。
薄膜烧蚀
    薄膜太阳能电池依靠气相沉积和划片技术选择性烧蚀某些层以实现电隔离。薄膜的各层需要快速沉积,而又不影响到基底玻璃和硅的其他层。瞬间的烧蚀会导致玻璃和硅层上的电路损坏,从而导致电池故障。
为了确保组件之间发电性能的稳定性、质量和均匀性,必须为制造车间精心调整激光束功率。如果激光功率不能达到一定水平,就无法完成划线过程。同样,光束必须将功率保持在狭窄的范围内,并在装配生产线中确保7*24小时工作状态。所有这些因素都对激光规格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必须使用复杂的监控装置来确保峰值运行。
    制造商和研究人员都使用光束功率测量来定制激光器并将其调整到符合应用要求。对于大功率激光器,有许多不同的功率测量工具,高功率检测器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突破激光器的极限;玻璃切割或其他沉积应用中使用的激光需要关注光束的精细特性,而不是功率。
    薄膜光伏中当用于烧蚀电子材料时,光束特性的重要性胜过原始功率。尺寸、形状和强度在防止组件电池的漏电流中发挥重要影响。将沉积好的光伏材料烧蚀到基础玻璃板上的激光束也需要精细调整的特性。作为制造电池电路的第一接触点,光束必须符合所有标准。只有具有高重复性的高质量光束才能正确烧蚀电路,而不会损坏下方的玻璃。通常这种场合需要用到能高度重复测量激光束能量的热电探测器。
    激光束中心的大小会影响其烧蚀的方式和位置。光束的圆度(或椭圆度)会影响投射到太阳能组件上的划线。如果划线不均匀,不一致的光束椭圆率将导致太阳能组件缺陷。整个光束的形状还会影响硅掺杂结构的有效性。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选择激光器重要的是精确度,而不需考虑加工速度和成本,但对于生产来说,如在电池制造中蒸发所需的短脉冲通常要使用到锁模激光器。
    钙钛矿等新材料提供了一种更便宜且完全不同于传统晶硅电池的制造工艺。钙钛矿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它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晶硅加工和制造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其材料的气相沉积也使用到了激光加工技术。由此可见,激光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生产硅太阳能电池的最可靠的工具。
 

三、新能源行业

1.光伏、风电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3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0年风电、光伏项目建设通知,为电力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定下基调,要求做好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行业管理工作,这对巩固“十三五”发展成果、推进“十四五”良好开局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之前,3月6日,国家能源局举办2020年1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截止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同比增长9%;其中,风电装机2.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04亿千瓦,分别同比增长14.0%,17.3%,而风电、光伏发电首次“双双”突破2亿千瓦,并且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装机任务。
    2016年1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其中要求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105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
    由此,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了各省2020年风电、光伏“十三五”规划目标。据统计,在光伏领域,天津、河北、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等21个省份(辽宁、重庆、云南、新疆未找到装机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贵州、河南、湖北等8个省份超过目标近2倍,而贵州更是2019年光伏装机量最大的省份,达到3.4GW,山东作为光伏大省在2019年装机榜单也较为亮眼,以187.73万千瓦夺得户用光伏冠军。
    此外,各个省份也陆续开展了2020年能源工作,3月10日,云南省能源局召开2020年全省能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科学有序推进新增800万千瓦风电、300万千瓦光伏布局与建设,据了解,云南光照是二类资源区相对较好的,如今,加速计划新增这么大的规模,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风电领域,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南、重庆、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份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而海南、西藏两地出现装机量减少的情况,离十三五规模目标较远,预计难完成任务。
 

2.无钴电池产业化困难在于材料研发与电池制造

    无钴电池主要指高镍三元无钴电池,具体是镍钴锰酸锂或者镍钴铝酸锂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电池,用掺杂、包覆等方式,变成三元低钴或者由镍钴锰转成镍X锰或者镍XY。
    高镍三元无钴电池和按镍钴锰或镍钴铝三种元素含量划分的333、532、622、811等电池相比,差异就是钴含量的高低。当然高镍三元无钴电池,并不是真的不含钴,而是含量很低,不会因为钴含量失去成本优势。
    无钴化关键技术有两个。一是掺杂无未成对的电子自旋的特定元素,减弱电子超交换的现象,降低Li/Ni混排,提高电性能;二是掺杂M-O键能大的元素,减缓晶体在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变化,稳定结构,提高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尽管存在难度,但高镍三元电池朝无钴化前进,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方面无钴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池材料成本。另一方面高镍三元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高,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电池性能越来越高的要求。
从产业化角度来看,高镍三元无钴电池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材料研发和电池制造以及配套使用体系。
    材料研发上,跟传统的三元正极523、622、811相比,高镍无钴锂电池的安全性、充电倍率,循环次数方面,材料提升难度大。
    电池制造上,除了技术实现上存在现实瓶颈,成本优势短期内也并不明显。
    因此,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流,眼下来看,得看头部电池企业未来的推动情况。

3.5G通信繁荣带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发展

    继3月4日中国移动发布招标公告,将采购6.102亿Ah(规格3.2V)磷酸铁锂电池(约合1.95GWh)用于通信领域后,中国铁塔也宣布将大规模采购磷酸铁锂电池。3月11日,中国铁塔发布《2020年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产品集约化电商采购项目采购公告》,将招标采购2GWh磷酸铁锂电池组产品。
    此次计划采购磷酸铁锂蓄电池组约2GWh,包括51.2V的20、50、100、150、200Ah等型号,采购周期为1年。此次招标采购中标人数5个,份额依次为40%、28%、17%、10%、5%,同时要求申请人须具有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1日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磷酸铁锂电池组(仅限于备电类、储能类、动力类)的销售业绩,且须具有磷酸铁锂电池组的生产能力 (含磷酸铁锂电芯自主生产能力)。
    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铁塔已累计建成5G基站20万个,根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目标,到今年年底将开通60万个5G基站,市场缺口仍然巨大。而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将需要规模更为庞大的基站数量建设,同时再加上对现有3G/4G通信基站的升级,都将为磷酸铁锂需求提供更大空间,5G基站市场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将具有持续性。
    5G基站能耗大幅提升,这就对于基站电源电池性能要求更高,铅酸蓄电池的短板越来越明显。有业内人士指出,“基站储能电池由磷酸铁锂替代铅酸将是必然趋势。”目前包括中国铁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等通信及设备企业都在加大其对通信领域磷酸铁锂电池的替换。
    5G建设的加速,为磷酸铁锂产业链打开了基站储能的市场空间;而在成本压力和技术突破下,固守商用车的铁锂电池有望与三元电池再战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蛰伏”多年的磷酸铁锂电池将回归到新一轮周期。

4.通用、LG合作推出NCMA四元锂电池

    近日,通用汽车在EV Day宣布与LG化学合作,计划2021年量产NCMA四元锂电池,其成本实现超过30%的降幅,进而引发行业对NCMA的关注。
    其实NCMA四元锂电池,国内相关电池或材料企业早就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NCMA四元锂电池最早概念诞生,是在2016年,由韩国汉阳大学及韩国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共同提出。该技术路线是在镍钴锰三元电池的材料中掺入部分铝元素,抑制钴元素的不稳定杂质生成,从而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
    和目前的三元材料523、811、NCA相比,NCMA四元材料的镍含量逼近 90%,同时钴含量进一步降低。这种NCMA四元锂电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改善充放电性能的多维度平衡。
具体实际的改进和提升方面,主要是成本和安全性。
    一方面Al的加入进一步降低钴的含量,进而实现成本的优化。另一方面,四元材料的体系稳定性,循环性,安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性能优势。
    从降低钴含量,提升电池性能的角度看,高镍低钴的NCMA四元锂电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不过就现在技术进展来看,国内市场应用方面,还是NCM三元锂电池占主流,而且持续时间将比较长。主要原因是锂电池材料体系每多掺入一种元素,控制和生产难度会大幅提升。
    高工锂电获悉,在布局NCMA电池材料方面,国内主要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格林美、容百科技等企业。其中格林美的NCMA正在给国内客户进行吨级认证,镍元素含量高达90%,容百科技的NCMA进程也处于批量验证测试。

5.汉能旗下Solibro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近日,中国薄膜制造商汉能(Hanergy)旗下Solibro高科技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2020年初以来,Schorisch曾试图在初步破产程序期间安排企业重组,但未能成功。
    破产程序公告称,债权人可以在周一之前对公司提出索赔,债权人会议已安排在3月31日。
    据了解,在Solibro高科技公司破产之前,Solibro GmbH的业务已经陷入财务困境,并申请破产,在2019年11月常规破产程序启动时停止了业务运作。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其自我管理未能挽救这家企业。

四、复合材料行业

1. 2020-2029年碳纤维产业及其终端应用市场分析

根据国外最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市场分析报告,碳纤维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47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133亿美元,在2020-2029年之间碳纤维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
1、市场概况预测
    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将成为碳纤维应用最大市场。碳纤维市场的主要终端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工业、体育休闲以及风能。就价值和体量而言,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这是由于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增加了飞机产量。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预计在未来20年内将需要近9,000架新的宽体飞机,而窄体飞机中碳纤维的使用也在增长。根据The Teal Group的数据,飞机产量将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从2017年的估计市场规模164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180亿美元
    在预测期内,PAN基碳纤维将占据碳纤维市场的主要份额。PAN基碳纤维将持续在整个碳纤维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它们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汽车、体育和休闲、风能和其他行业。与其他类型的碳纤维相比,该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而且因其成本效益和产品具有更好质量而获得更广泛应用。
    未来欧洲将会引领碳纤维消费市场。欧洲是关键的碳纤维应用市场,因为其对具有高强、轻质以及耐化学和腐蚀性能材料的高需求,因此市场正在逐年增长。而牵引碳纤维产品市场的最终原因则来源于该地区的大型飞机制造商、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海上风电场安装
2、推动因素分析
    飞机制造商的合并以及对下一代单通道飞机的高需求将助推碳纤维市场高速发展。通过合并新的单通道支线飞机制造项目,飞机制造商变得越来越强大。预计在预测期内,单通道飞机将占新飞机交付量的最大份额。这些飞机有望满足未来商用飞机需求的约70%。目前使用碳纤维飞机包括波音787、777X和空中客车A350,而下一代单通道飞机预计将对碳纤维产生新的需求。
3、制约因素分析
    高昂的成本是制约碳纤维在其他工业中应用的关键因素。目前航空级碳纤维的价格目前约30-80美元/磅,而在其他应用中,例如工业、体育用品和风能,价格约10-20美元/磅。在汽车工业中,碳纤维目前仅用于赛车和某些高端跑车,因为目前汽车用碳纤维的成本约为8-15美元/磅,如果碳纤维的成本降低到约5-7美元/磅,它势必会在汽车工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如果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则碳纤维复合结构部件的使用有望大大增加。
4、发展机遇分析
    3D打印技术将开辟碳纤维应用新市场3D打印碳纤维是继金属之后第二个最受追捧的增材制造技术这是一种用于多种应用程序的复杂技术,不需要大型设备。3D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打印多个对象,而连续碳纤维用于3D打印时,与其他金属材料相比具有高强度和刚度,而且碳纤维的含量和方向是可控制的,从而简化了优化过程。使用碳纤维的3D打印技术还可以为航空航天,汽车和牙科等各种最终用途行业的零件制造提供高精度。这项技术将彻底改变碳纤维制造工艺,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大量机会。
5、未来面临的挑战
    未来,碳纤维的高成本仍然是影响产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低成本技术是研究人员和主要制造商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目前科研人员与制造商在低成本化概念存在分歧,制造商往往通过“提束”“提速”来降低成本,而研究人员希望能够从原料出发优化过程工艺来控制成本,因此为了碳纤维低成本之路仍然艰巨。

2. 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高弹性导电性优异

    金泽工业大学与三荣兴业的研究团队开发的iPP-PAA(等规聚丙烯聚丙烯酸共聚体)使用的增容剂是使碳纤维与树脂通过面结合,少量使用就能提高界面粘合性,因此能实现不仅机械特性优异(高比强度、高比弹性模量)、导电性(抗静电)也非常出色的复合材料。此外,利用本次的发明,即使是碳纤维长度为0.1~50mm的短纤维也能确保刚性,因此还可以提高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和挤压成型等成型性,有望在广泛的领域扩大用途。
    此次开发的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要求具备高比强度和高比弹性模量等机械特性的汽车及飞机相关构件和建材等,此外,在需要具备高水平抗静电性能的半导体等精密部件的成型领域,其利用价值也非常高,预计今后存在很大需求。
    研究团队将着手研究和开发用于修复和加固旧桥梁的新型CFRP板。通过将独特的等离子辐射技术应用,可以实现CFRP板的高粘合性,从而将维修时间减半,并降低成本。在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中,碳纤维通常涂有热固性树脂并粘合。由于必须等待树脂固化,因此维修通常需要较多时间。
    新的CFRP板材采用了正在研究的热塑性碳纤维增强塑料的连接技术。该技术通过特殊的等离子处理使材料具有粘性,从而加快了修复和加固。由于老化桥梁的维修是日本全国范围的问题,因此预计需求会持续增长。

3. 4M碳纤维公司宣布实现强度增加15%的碳纤维

    4M碳纤维公司宣布,它利用其大气等离子体氧化技术生产了强度为15%的碳纤维,同时将产量提高了三倍。这一结果为碳纤维制造商提供了颠覆行业的机会,证明他们有能力生产更好的碳纤维,同时将资本和运营成本分摊到产能的三倍以上。4M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将这项技术授权给全球终端用户。
    4M认为这些结果通过等离子体氧化对碳纤维性能的积极影响,从而增强其的价值主张。4M首席技术官杜鲁门·邦兹博士评论说:我们还没有对这种前驱体的工艺进行优化,所以在提高加工速度和改善碳纤维性能方面有很大的空间。4M打算继续与几家碳纤维制造商和新进入者进行技术许可谈判,我们希望很快敲定并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M在等离子体氧化商业化过程中的下一步计划是耗资2000万美元建立试点工厂,以生产满足汽车制造商、卡车运输公司、集装箱制造商和碳纤维生产商要求的样品。试点工厂应允许4M更接近商业规模运营,生产数量应足以让碳纤维制造商决定技术许可。公司还预计,该试点工厂项目将使其处于最佳位置,以支持与许可技术的合作伙伴建立生产能力。

4. 舒勒压机助力CFRP零部件成本降低50%

    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在轻量化汽车领域的应用仍相对较少,尚未实现批量生产,使用CFRP制造零部件的成本仍过高。在“iComposite4.0”研究项目中,德国舒勒与合作伙伴成功地将原型零部件的生产成本降低了5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了30-40%。
    长纤维和连续纤维的三位铺放
    参考零部件为英国某运动汽车品牌发动机舱与乘客舱下方的底板。其结构设计必须能够承受正面碰撞,且具有高抗扭刚度与座椅载荷。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为400欧元;而在iComposite4.0中,单个零部件的成本降至150欧元,工艺周期也从73分钟降至46分钟。
    亚琛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加工研究所负责第一道工序,使用机器人喷覆短玻纤基础结构。接下来,通过亚琛工业大学轻量化联盟(AZL)与CFRP供应商Teijin Carbon共同开发出的算法计算出各部分的抗拉强度。基于此数据,另一台机器人利用西门子与Broetje的工艺技术进行碳纤维丝束预浸料的铺放。并通过Apodius的3D测量系统进行光学控制。之后,将树脂注入到复合纤维板中。树脂在舒勒液压机下进行高压固化,完成零部件成型。在这个工艺流程中,还采用了Frimo的模具技术。针对所需的壁厚,压力机可以直接影响模具的挠度。这样,便可以从一开始就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将废品率降到零。
    目前,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商都使用碳纤维层压板作为切割的原材料。但材料的利用率仅为50%,这意味着有将近一半的昂贵碳纤维都无法使用。而通过iComposite4.0项目研发,材料能够完全利用,不会出现任何浪费。同时,工艺周期缩短,产量增加。系统中集成的ID-Systec射频芯片还能够确保生产数据的跟踪与识别。在AZL生产线的各个部分间都能够进行横向联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现已应用于工业实践。

五、卫星通信行业

1. 2019年航天创企融资很活跃,无放缓迹象

    2019年开展了融资的美国以外航天创企数量20年来首次超过了美国创企。这一年,向航天创企投资的美国以外投资者也更多,占到了63%。根据华盛顿咨询机构布赖斯航天与技术公司3月9日发表的一篇报告,航天业创企2019年共拉到了57亿美元投资。
    根据题为《初创航天:商业航天风险项目投资最新进展》的这篇报告,虽然这一年全球总共有135家航天创企开展了融资,但其中最大的4家——太空探索公司、蓝色起源公司、一网公司和维珍银河公司——占到了融资总额的近70%。布赖斯公司估计,太空探索公司和蓝源2019年合计筹到了19亿美元。事实上,报告指出,2019年各项指标都高于2018年。开展了融资的创企数量增加了34%,投资者数量增加了46%,完成的交易笔数多了36%,而总投资额则大涨了61%。
    美国厂家占到了2019年融资额的绝大部分,但美国以外投资活动也很强劲。报告说,这一年收获了资金的非美国创企数量出现大幅增加,达到了79家,而2018年是47家。与此同时,筹到了资金的美国厂家数量则似乎在趋于平稳。
    开展了融资的很多公司是在亚洲,比如新加坡的Kacific。该公司2019年获得了1.6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与此同时,中国的千寻位置公司完成了1.41亿美元的A轮融资,要依靠“北斗”星座开展精确的位置服务。
    报告的另一条重要结论是政府机构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机构为大大小小的很多公司提供了合同。报告说,那些合同被私人投资者视为一种认可。除对2019年投资活动做了细致分析之外,报告还讨论了2000年以来的累计融资额。报告称,航天创企在这20年里共取得了278亿美元的融资,其中125亿美元为早期和后期风投资本,46亿美元为种子轮融资,18亿美元为私募股权融资,51亿美元为债务融资,余下38亿美元为并购和公开募股。

2.低轨道通信卫星概念股火了 产业链激活市场新机会

    近日,低轨道卫星概念股行情火爆。这背后主要有两大“推手”。一是特斯拉汽车创始人马斯克开始建设一套由上万颗卫星组成的太空通信网络。与此对应的是,1月16日,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标志国内卫星互联网迈出实质性一步。分析认为,随着低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数量的与日俱增,其产业链市场也将逐渐打开,商机无限。
低轨道卫星概念股暴涨
    近日,低轨道卫星概念股的表现喜人,相关机构认为太空互联网有望快速发展,相关概念股布局价值显著。未来,我国将有超过600颗低轨道通信卫星升空,产业链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低轨通信卫星产业兴起
    所谓的低轨道卫星,是和相较于传统的静止地球轨道卫星而言的。低轨系统在技术和成本上优势显著,将在网络接入、物联网等应用领域创造出极大的商业价值。
    我国提出多个低轨系统的建设计划,部分计划已取得初步的试验成功。我国的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分别提出了“鸿雁”和“虹云”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将分别发射300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组建太空通信网,两个系统计划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鸿雁”和“虹云”系统首期组网建设投资估计约为300亿元。
    根据SIA数据显示,卫星组网费用占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7.5%左右,由此测算,预计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未来国内低轨卫星行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产业链带来市场新机会
    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属于卫星应用的下属子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卫星、火箭的设计制造,中游卫星互联网系统的建设运营,下游的应用服务。从产业链来看,低轨道通信卫星起步阶段上游景气高,寡头垄断将成未来格局。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低轨通信卫星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星座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上游需求相对明确;未来随着系统建设完成,产值占比更大的应用服务将快速增长。
    低轨通信卫星系统与地面通信网融合后,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将提供全球覆盖的网络服务,窄带卫星系统将提供物联网接入,将在军事通信、偏远地区网络接入、航空机载通信、卫星物联网等领域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3.长三乙成功发射 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

    3月9日19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北斗三号GEO-2卫星直冲云霄,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三号GEO-2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的第29颗卫星,属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它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中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
    卫星将与2018年11月1日发射升空的首颗“吉星”(北斗三号GEO-1卫星),携手验证北斗系统新体制有源定位功能,拉开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后,距离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还差最后1颗GEO卫星,该卫星预计今年5月完成发射,最终实现30颗卫星发射组网,提前半年完成我国全球导航系统建设。

4. 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中国卫星产值规模简析

    2020年将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近年来,卫星导航产业持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产业链来看,卫星产业自上而下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以及卫星应用和服务四个环节。卫星产业链基于卫星系统和卫星技术,将各类信息产品与服务分发至各级用户,从而构成价值传递的产业链。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不断深入。到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全面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3000亿元。随着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产值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规模超3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产值将超4360亿元。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北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大势所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军民两用系统,应该成为军民融合的典型范例和试验田。当前我国北斗系统刚刚进入全球组网阶段,军民融合应用推广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仍差距明显。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有效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统筹相关资源,推动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2)乘智能化快车,产业迈向深度融合
    当前北斗正在和智能信息技术广泛结合,以“北斗+智能化”的方式,在智能交通、智慧管网、智能驾驶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备受关注的新兴市场,“搭车”这些相关领域政策的扶植和政府大力推动,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六、金融资本市场

1. 上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83起事件, 涉及总金额244.42亿元人民币

    截至上周五,投资、上市和并购共83起事件,涉及总金额244.42亿元人民币。从交易金额来看,上周金额较大事件是:2020年3月11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受让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作价134.60亿人民币。
 
    截至上周五下午,共发生52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38起,共计36.09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投资事件是:2020年3月9日,望家欢完成6.00亿元B轮融资,由美团点评领投,原股东隐山资本跟投,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望家欢是一家农产品食材配送服务提供商,主要经营农产品种植、物流配送、净菜加工、餐饮管理、电子商务、中央大厨房等业务,为用户提供缺货、少货、换货应急服务系统及食品免费加工等增值服务,并为用户提供供求行情分析。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并购市场共发生20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156.67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是:2020年3月11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证券)成功受让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州证券)100%的股权,作价134.60亿人民币。本次交易以广州证券资产剥离为前提,广州证券需先将其所持有的广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99.0%的股权以及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4.0%的股权剥离。本次收购不仅能够增强中信证券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也能够吸收广州证券的客户资源。广州证券是一家综合性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等所有综合性业务。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有11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51.66亿元人民币。本周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2020年3月12日,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岳硅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6.90元/股,募集资金20.70亿元人民币。东岳硅材是香港上市的东岳集团分拆旗下的有机硅业务,本次募集后东岳集团将继续支持东岳硅材聚焦有机硅产业链。本次募集资金用于3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及20万吨/年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本次募资项目建成达产后,东岳硅材有机硅单体总产能将达到60万吨/年。东岳硅材是一家有机硅材料生产商,主要从事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气相白炭黑以及硅橡胶类、硅油类系列深加工产品,应用于军工、航空、建筑、纺织、汽车等领域.

2. 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月报

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2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527家,较上月存量机构增加39家,环比增长0.16%;存续备案私募基金83381只,较上月增加784只,环比增长0.95%;管理基金规模13.89万亿元[1],较上月增加696.07亿元,环比增长0.50%。
 
     自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以下简称“AMBERS系统”)上线以来,在新系统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0703家,平均退回补正次数2.14次。2020年2月在AMBERS系统新注册账号的机构114家,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的机构64家,办理通过机构65家,平均退回补正次数1.83次;当月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27家.
    自AMBERS系统上线以来,在新系统备案私募基金65515只,平均退回补正次数1.42次。2020年2月在AMBERS系统备案通过私募基金1218只,备案基金规模551.20亿元,平均退回补正次数0.87次;当月清算私募基金423只。
截至2020年2月底,根据《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四)》,协会已将157家不予登记申请机构及所涉125家律师事务所、277名律师对外进行了公示,2020年2月无新增不予登记申请机构。
    截至2020年2月底,根据2018年12月发布的更新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协会累计中止办理574家[6]相关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申请,目前仍处于中止办理状态的机构315家[7],其中,2020年2月中止办理9家相关机构的申请。
二、不同机构类型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同基金类型私募基金相关情况
    截至2020年2月底,存续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863家,较上月增加10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937家,较上月增加32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22家,较上月减少3家;私募资产配置类管理人5家。
    截至2020年2月底,存续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42614只,基金规模2.53万亿元,较上月增加193.70亿元,环比增长0.77%;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8681只,基金规模8.6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629.47亿元,环比增长0.73%;创业投资基金8269只,基金规模1.2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243.66亿元,环比增长2.04%;其他私募投资基金3811只,基金规模1.45万亿元,较上月减少371.29亿元,环比下降2.49%;私募资产配置基金6只,基金规模5.89亿元,较上月增加5291.68万元,环比增长9.87%[8]。
三、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情况
    截至2020年2月底,存续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67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289家,管理基金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有738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的有90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5亿—10亿元的有1231家,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5亿元的有4574家,管理基金规模在0.5亿—1亿元的有2358家。截至2020年2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21355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6.50亿元。

3. 西安出台25条支持政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3月9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实施细则》,25条支持政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细则》即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根据《实施细则》,申报奖励及补助类资金支持的单位应是在西安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机构或科研院所。其中,申报单位为制造业企业的,须为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库,在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年度给予奖补。对已完工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已完成计划固定资产投资额50%以上的跨年度项目,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在下一年度核算、兑付剩余奖励资金。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上年度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对首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的制造业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给予2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规模进档
    对上年度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
支持企业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
    对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奖励。
支持产业集群发展
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每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链配套企业,项目完成全部投资后,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给予招商主体奖励。其中,招商主体为龙头企业的,每引进一个,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招商主体为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的,每引进一个,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年度累计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零部件配套企业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租用标准厂房的,自正式租赁合同约定的租赁时间起,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减免的租金由财政资金分年度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财政按1∶1的比例分担。补助金额按企业年度实际租赁面积和单位面积租金进行核算(单位面积租金最高不超过园区平均租赁价格)。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租赁企业与标准厂房建设运营单位无关联关系,租赁合同租期不少于三年,厂房自用且用于生产;标准厂房应由龙头企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或经认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投资建设;入驻标准厂房配套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向龙头企业提供制造业产品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支持园区建设标准厂房
    对投资新建三层及以上标准厂房的投资主体,按1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经有关部门审批,将原有标准厂房加层改造的,按100元/平方米(不含原有部分)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新建重装设备标准厂房的,按5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50万元。新建(改建)的标准厂房面积须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且按计划完成项目竣工验收。投资主体以前享受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股权支持标准厂房建设的,须回购已到期的优先股股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对从外地引进或本地企业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新建项目,自项目正式开工之日起3年内完成全部投资的,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企业“退城入园”
对于搬迁至符合产业规划的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继续从事制造业生产的企业,以其原厂址周边商业用地同期评估价格扣除政府计提后的资金规模为基数,按不低于50%的比例协商确定土地补偿标准,计算补偿费用(包括土地收储、财政补助、搬迁补助、安置职工等)。由收储其土地的市、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政府(管委会)支付企业应补偿费用的50%,用于启动搬迁工作。企业搬迁项目在约定期限内完工的,经验收合格后,再支付企业应补偿费用的50%,用于企业转型升级和扩大规模。
支持企业协同发展
    鼓励制造业企业之间,以及市级重大工程项目与制造业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制造业企业使用或供应制造业产品年度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较上年度的增量部分的2%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重大工程项目使用制造业产品年度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较上年度的增量部分的2%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上年度无使用或供应的,从有使用或供应的第二年开始执行。供需双方须无关联关系。同一年度,同一企业仅可作为使用或供应的其中一方申报补助。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对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增速在30%以上的企业,按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给予奖励。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含)至1亿元,上年度增速在30%(含)至60%的,最高奖励不超过50万元;上年度增速在60%(含)以上的,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含)至2亿元,上年度增速在30%(含)至60%的,最高奖励不超过150万元;上年度增速在60%(含)以上的,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在2亿元(含)以上,上年度增速在30%(含)至60%的,最高奖励不超过250万元;上年度增速在60%(含)以上的,最高奖励不超过300万元。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对上年度完成首次上市或挂牌要求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其中:在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取得相应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手续公函后,给予500万元奖励;在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取得相应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手续公函后,给予400万元奖励;在境外主要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取得外汇监管部门证明文件或银行相应外资进账单后,给予300万元奖励;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取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同意其挂牌的公函后,给予10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对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在3%(含)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上一年度已纳入规模以上企业),按研发经费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其中:研发投入强度在3%(含)至10%的,按研发经费投入的2%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含)以上的,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含)至2亿元的,按研发经费投入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在2亿元(含)至5亿元的,补助60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在5亿元(含)以上的,补助1000万元。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列入省市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直接投资额(包括设备购置、技术转让、专利和软件购买及研发费用等)在1000万元以上,具有较好产业发展示范作用、相关技术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奖、专利奖等奖励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
支持科研成果转化
    对来源于高校院所,或与制造业企业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实施转化的项目,总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按科技研发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在企业实施产业化的项目,按技术改造项目奖励标准执行。
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对认定的、无关联关系的军工单位和民口企业,军工单位使用民口企业制造业产品或制造业民口企业为军工单位供应产品年度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较上年度的增量部分的3%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军民融合民口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对认定的军民融合民口企业,上年度获得国家条保资金、预研资金、科研资金、两维经费等研发经费支持的,按国家研发经费的10%给予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一企业获得多项支持的,按奖励额最高的一项执行。
强化国家资金配套
    经省级、市级、区(县、西咸新区、开发区)逐级审核上报,企业(机构)获得的国家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按比例给予配套奖励。其中:对获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关资金支持的,按1∶1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相关资金支持的,按1∶0.5的比例给予配套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对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新建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相关区县、开发区及西咸新区相关新城,可按照不低于企业拿地成本的标准,采取专项资金扶持和代建专用基础设施等补助政策,缓解项目落地资金压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可按照西安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和土地实际取得成本综合确定工业用地挂牌起始价(底价)。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