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5期

行业报告 2020-03-12 21:57:00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简析

    苹果小米康佳都在做,氮化镓究竟是什么?
    它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可应用于光电、功率和射频等多个领域,如在新能源汽车、5G基站、能源互联网、半导体照明等行业产品上都有用武之地。相较于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等,氮化镓具备易散热,体积小,损耗小,功率大等诸多优点,被业内寄予厚望。
    2014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赤崎勇、天野浩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因为发明蓝光LED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氮化镓就是推动这个蓝光LED发展的重要新型材料,它在科研学术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一个更加直观的例子是,假如所有电器都换成氮化镓材质,整体用电量将会减少20%。
    基于上述优点,它还可以解决5G时代的智能科技硬件产品在节能、小型化、大功率等多方面的要求。以氮化镓在射频领域的应用为例。5G时代的核心是5G网络,5G网络的关键在于5G基站的铺设,射频氮化镓有着输出功率更大、频率特性更好、瞬时带宽更大、体积更小等多方面的优势,是5G基站功率放大器等元器件的绝配。
    再比如在无人车领域。众所周知,无人车需要激光雷达快速形成三维图像或为周围环境制作电子地图,帮助汽车更全面地了解地形变化,才能实现自动驾驶。换句话说,激光雷达就好比是无人车的眼睛。基于氮化镓场效应晶体管的激光雷达,数据传输速度是目前激光雷达应用中主流应用的硅元素的100倍以上。这意味着从图像拍摄速度到照片锐度再到照片精准度的全面大幅度提升,从而帮助提升无人驾驶系统具备更高的准确性。
举了这么多例子,不难看出,氮化镓对于5G上下游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它本身极具想象空间,说是5G时代的核心技术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能做的企业不多?
    尽管氮化镓材料相关技术早已站上国家级战略的政策风口,但包括衬底、外延片、器件制造等在内的氮化镓产业链中,主流生产厂家仍然集中在欧洲国家及日本等。究其原因,半导体材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产业领域,技术推进难度极大。另一方面,氮化镓不同于硅等前代半导体材料,它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只能通过人工合成,研发及商用成本更高,一片五厘米大小的氮化镓片售价就超过了2万元。而氮化镓想要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产品,还需要搭配不同的衬底材料。再加上产业链上游的光刻机、触觉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均被早于我国起步数十年之多的美国、日本等垄断。
    所以说,虽然氮化镓火了,但不乏质疑其“究竟是真实需求还是营销噱头”的声音,也就不难理解了。有愿意真抓实干深耕长期价值的企业玩家,自然也会有鱼目混珠蹭热点谋求赚一笔就跑的短视之徒。但这都不影响一个大局——我国制造业正在走上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作为新的时代红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点从国家政策重视到产业发展需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而前沿科技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是推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力量,另一方面需要长时间、重成本、高风险的成本投入。对于在氮化镓领域实现领跑布局的康佳、小米等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坚持深耕才能笑到最后。

2.康佳正加速突破氮化镓技术,重点发力半导体领域

    日前,康佳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透露,康佳包括储存芯片分销等在内的半导体业务年营收已达13亿美元(约90亿元人民币),康佳正在加快突破包括氮化镓在内的半导体光电的核心技术,从光电领域推进,加速布局半导体产业生态。
全链路快速布局,剑指半导体TOP10
    康佳在半导体领域的全面发力始自2018年半导体科技事业部的成立。彼时的康佳借助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引入了行业内顶尖半导体技术团队,同时在市场需求、国产化替代趋势以及核心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下,成功搭建半导体运作平台,正式开始了半导体业务的产品化经营。康佳相关负责人提到,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愿景是用5-10年的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之列,并成为中国半导体公司TOP10。
    基于半导体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康佳在半导体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越来越受到全球业界瞩目。
    突破氮化镓技术,为布局光电夯实基础
    氮化镓是光电领域的关键技术,因此,康佳入局半导体业务,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氮化镓。康佳在氮化镓技术应用上的第一颗落子是光电芯片,未来将逐渐向功率器件、射频器件扩展。据了解,重庆康佳光电研究院建立有以氮化镓LED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平台环境,且从规划之初就为GaN功率器件、GaN射频器件技术研究提供了最大的兼容性,做到核心设备和技术积累可以用于不同的产品,做到了资源的最大化,为氮化镓技术的研究建立起了良好的平台生态,这是康佳能够取得氮化镓技术突破的重要基底。
    康佳Smart Wall的发布和Micro LED显示屏及发光芯片的成功点亮,表明康佳在Micro LED芯片研发上已取得初步突破,由于蓝光、绿光Micro LED芯片要用到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基础材料之一的氮化镓,因此Micro LED的发展,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康佳在氮化镓技术上的持续突破,康佳的氮化镓技术应用第一步走得相当扎实。
    下一步,康佳表示将重点在Micro LED 巨量转移的效率和良率方面争取突破,努力攻克行业最大的技术难题,为掌握未来光电核心技术夯实基础。
    半导体科技是康佳科技创新的驱动和引领,康佳相关负责人提到,未来将积极推动半导体产业布局的纵深化,用5-8年时间,打造中国一流的科技创新驱动的半导体产业平台。

3.光刻机对中国芯片行业的重要性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中国的芯片是中国科技界心中永远的伤痛。中国现在虽然自己可以独立制造出中低端的芯片,但是对于高端芯片还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中国没有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机。
目前世界上能生产高端光刻机只有两个国家——荷兰和日本。荷兰的ASML公司、日本的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这三家公司成为世界高端光刻机的供应商。其中荷兰的ASML处于霸主地位,垄断全世界80%销售量,107%的利润。
    因为拥有了EUV光刻机,美国的英特尔公司、韩国的三星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等少数几家公司,才能成为制造出高端复杂的芯片。现在美国的高端芯片对华禁运,华为的高端芯片只能由台积电代工生产。可以想象,这样的形势对于华为,对于中国整个芯片业来说,都如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一旦国际形势极端变化,台积电不再为华为代工了,华为的高端芯片将全部中断。即便华为具有世界上最先进芯片的设计理念,但是没有光刻机,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光刻机,中国“5G”就成了水中月,中国的物联网技术变革与创新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停滞不前。所以,光刻机对我们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影响着中国高科技未来的发展走势。
    制造光刻机有多难?
    光刻机被誉为世界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当今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数学、光学、流体力学、机械、精密仪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自动化、图像识别等众多学科的精华。
ASML公司的是第五代EUV光刻机,它利用极紫外光,将最小工艺节点推到7nm(纳米)。加工精度为7nm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根头发的万分之一!这难度有多大呢?中国生产芯片的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董事长贺荣明进行了形象的比喻:相当于两架大飞机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齐头并进。一架飞机上伸出一把刀,在另一架飞机的米粒上刻字,不能刻坏了。
光刻机的背后是整个西方最顶级的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设计水平上百年的集中体现。美国工程师为了其中一个零件,调整了数十年;德国为了一个光学镜头,要打磨上百万次。所以,ASML曾说过,就算公开图纸,别人也造不出一样强的光刻机出来。其制造难度高于造航空母舰,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靠仅仅凭一国之力就能生产出来!而中国自主生产的光刻机精度是90nm级别,与EUV光刻机至少有一代(15年)的技术差距。中国想要生产一台EUV光刻机,目前还不太现实。就算我们投资再大,但我们整体的工业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在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上,我们的储备也不足。
    光刻机的突破必然需要整个国家整体统筹布局。现在,国内众多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为了这一目标在辛勤努力着一旦我们能造出自己的光刻机,就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科技的巨人,也形成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

4.荷兰ASML大型光刻机顺利进入中芯国际深圳厂区

    3月4日,中芯国际从荷兰进口的一台大型光刻机顺利通过出口加工区场站两道闸口进入厂区。报道指出,这台机器主要用于企业复工复产后的生产线扩容。
    中芯国际公司关务经理罗荣慧称,生产线扩容后全年预计可为企业增加10%左右的营收。
    另外,根据中芯国际近期发布的公告,其已经花费17亿美元分别向泛林团体、应用材料、以及东京电子购买半导体设备。
    2018年5月,中芯国际曾向荷兰阿斯麦尔(ASML)订购了一台最新型的EUV光刻机,价值高达1.5亿美元,原计划在2019年初交付。不过,由于美国方面阻扰,这项交易至今仍未完成。
    据了解,光刻机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中最关键的设备,对芯片制作工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全世界最先进工艺的光刻机垄断集中在荷兰ASML、日本佳能、尼康手里。
    中芯国际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200mm晶圆厂,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建设中;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圆厂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进制程晶圆厂;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圆厂;在江阴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块加工合资厂。

5.中芯国际宣布7nm芯片年底量产

    中芯国际目前在芯片生产工艺上的水平已经达到14nm,虽然这个生产技术水平是台积电几年前的工艺技术,但是对于国产芯片制造企业,能够走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目前,对于国产芯片企业来说,整体水平并不高,更多的是中低端芯片方面,而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就已经足够满足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正常生产需求。
    虽然在国内芯片制造企业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对于中芯国际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台积电。
    最近,中芯国际又放出狠话,他们在今年年底将上线7nm生产工艺,这对国产芯片行业来说,又将是一剂强心剂,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直追台积电的5nm工艺技术。
    台积电上半年量产5nm芯片工艺,国产芯片路途漫漫。
    放眼整个芯片行业,台积电生产工艺技术无可挑剔,而且足足甩开了国产芯片好几代的生产工艺,并且根据台积电的生产计划,他们今年上半年将上线5nm的生产工艺,为苹果和华为生产5nm制程芯片。
    再反过头看看国产芯片制造,目前还仅仅是14nm工艺制程,即使中芯国际年底能够量产7nm生产工艺,但是差距还是一目了然。这种差距的背后,彰显的则是国产芯片的任重道远,国产芯片制造还是路途漫漫。对于中芯国际这类企业来 说,以台积电为目标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注意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在正视差距的基础上,打好基础,做好持久战准备,一步步追赶,应该是理性之策。

二、激光器行业

1.IPG将发布全球体积最小的4Kw连续光纤激光器

    尽管因疫情影响,部分原定于近期举办的大型展览活动及会议纷纷延期,但技术升级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针对行业变化推出的新产品与解决方案都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光纤激光器的领军者IPG将结合“OFweek2020中国激光在线展会”重磅推出新产品—YLR4000机架式单模块激光器
    在功率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当下,提高激光器的电光转换效率成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IPG历年来电光转换效率情况如下:
    电光转换效率是指将电力转换为激光功率的能量转换效率。简单来说,激光器会将电力转换成激光和热两种能源方式。电力输入一定的情况下,高电光转换效率的激光器出光多,产生的热量少。低电光转换效率的激光机出光少,产生的热量多。电光转换效率不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长期的高负荷使用导致费用高,水冷机的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制冷机多,设备易故障、不利于环保等弊端。
而IPG激光器早已实现了40%以上的插电效率(业内普遍水平是20-30%)。这意味着同等功率的激光器可实现更小能耗,更低水冷要求,极大降低激光器对电负载、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本次IPG将发布的YLR-4000集高功率密度、完美光束质量、光纤传输和高电光转换效率于一身。与密封柜式激光器YLS-4000相比,新款YLR-4000尺寸更迷你,是全球体积最小的4kW连续光纤激光器,更便于安装和集成。IPG表示,新款YLR-4000在激光切割应用中可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在洁净室系统或需要集成到生产线上的情况下更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款新品将于3月18日在OFweek2020(第六届)中国激光在线展会上正式亮相。

2.成都志在打造中国“镭”谷,锐科、大族将加入布局

    3月3日上午,成都市激光产业网络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上海、深圳和武汉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同时进行,志在打造国内一流的激光产业发展先导区、先进激光产品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镭谷”。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激光核心研发企业主要集中在双流区,包括四川科奥达、尤利特光电、派斯光学等。去年,成都7家规上激光企业实现总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13.9%。尽管目前成都市激光产业规模较小,但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北方激光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所、中物院成都科技发展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在天基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制导、激光武器装备等领域也已逐渐形成本地拳头产品,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全市激光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年同比增长不低于30%,带动激光关联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支撑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筑牢万亿产业能级。
    在推介会上,武汉锐科激光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卢昆忠表示,公司在华东、华南以及华中已经有了业务布局,而成都产业体系完备,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三,在此发展有望抢占市场先机。卢昆忠在与OFweek激光网连线时表示:“由于西南地区的激光产业相对薄弱,集成商较少,目前我们主要的销售布局在华东、华南、华中一带,随着成都对激光产业的重视,未来将在成都进行布局。”
    深圳大族激光销售总监古飞鹏则表示:“目前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都在深圳,希望未来能与成都的激光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实际上在大族激光的六大销售片区中,西南片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2018年西南片区销售收入占大族激光总营收的7.77%,2019年上半年仅为5.61%。OFweek激光网认为,随着西南地区加大对激光产业的重视程度,未来西南片区有望为大族的营收做出更大贡献。

3.五部委印发《方案》,将激光、光电纳入重点支持领域

    为解决我国基础研究缺少“从0到1”原创性成果的问题,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表示,“从0到1”原创性突破,既需要长期厚重的知识积累与沉淀,也需要科学家瞬间的灵感爆发;既需要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的支持,也需要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一步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方案》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方法手段、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此外,《方案》还提出,国家科技计划突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点基础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结构与功能材料、制造技术与关键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地球观测与导航、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4.激光电视销量暴涨,海信产品走出国门

    电视行业中的新贵激光电视便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据中怡康数据显示,本年度激光电视零售额累计增长了789.7%,零售量增长了1057.4%。并且,在20202月的最后一周里,激光电视行业前三的企业直接贡献了单周零售额的50%以上。其中,海信作为国内电视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贡献了零售额中的26.6%,牢牢占据着激光电视行业的头把交椅。
    在坐稳国内市场后,海信激光电视更是走出国门,享誉海外。2020年的CES上,海信一共包揽8项大奖。国外媒体对于激光电视更是大加褒奖,专业人士对它交口称赞。在知名网站Android Headlines所发布的测评文章中。知名媒体人Alexander Maxham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海信激光电视的肯定,他认为海信L5激光电视是2020年唯一值得考虑的电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激光电视。果不其然,在随后的评选中,海信激光电视荣获Android Headlines 2020最佳选择奖。
    除了国外专业媒体,世界各地的用户,也对海信激光电视赞不绝口,上个月,迪拜的一名网红富豪秀出了一段直播,向大家展示其新购入的100英寸激光电视的入户全过程。在这位迪拜土豪第一眼见到他的100英寸激光电视后,便直接惊呼到"这电视几乎跟我的劳斯莱斯一样大"。而这一Vlog,短时间内播放量便超过十万。国外消费者对于激光电视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海信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其激光电视系列的产品力有口皆碑,销量逆势大涨也在意料之中。相信随着曲面屏激光电视等全新产品的发布,海信激光电视的新一轮爆发指日可待。

三、新能源行业

1.受疫情影响,二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缩小七成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发布了2月份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2020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约1.2万辆,同比下降77%,动力电池装机量约0.60GWh,同比下降73%
    疫情导致装机量大幅下滑的同时,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整合也在暗自提速,GGII的数据显示,2月份动力电池涉及配套的企业数目为2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8家。而在26家动力电池企业中,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占据约98.68%的份额。
从头部电池企业的配套情况,我们就基本能看到新能源汽车下游市场的“惨相”:
    宁德时代的配套中,广汽、北汽新能源的给上汽、吉利、东风等车企的乘用车配套数量竟然都仅有两位数(上汽大众17台,吉利10台),而这基本也代表了其全部装机量数据。这背后,传统车销量下滑更为严峻,已经让其无暇顾及新能源业务,以上汽为例,2月汽车整体销量下滑了87%。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冰冷境况相反,欧洲的市场2020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2月份的数据看,德国1.65万台(同比+141%),挪威7055台(同比19%),英国4566台(同比+117%),法国1.33万台(同比+221%),荷兰7037台(同比+72%)。
    而这也带动了国内头部企业的配套装机,SNE给出的统计数据中,宁德时代的装机比国内的统计276.6MWh,资深汽车从业者朱玉龙分析,可能是PSA的52kWh的E-208的系列电动汽车总体近5000量的需求引发的差异。他的判断是,今年从中国往欧洲出口的动力电池量应该引起重视。 
    GGII分析认为,5G基站锂电池市场的产业临界点已接近,2020年将是中国5G基站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起始之年,其主要驱动力有:
    1)2020年国内将大力发展5G和基建工程项目,双向驱动作用下,5G基站将是2020年大力推动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移动开启基站锂电池招标工作后,未来基站需求将更一步释放,GGII保守预计,2020年新建及改造的5G基站需求量将达到10GWh
    2)海外市场新建基站进展加速,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南亚地区等,受社会环境影响,电网稳定程度不及中国,新建的普通基站所需要的断电保障时间大大增大,锂电池的渗透率将进一步加快。
    高工锂电获悉,目前,国内在通信基站领域深耕较久的电池企业包括光宇、海四达、拓邦股份、南都电源、双登集团、佳贝思雄韬电源等企业,在基站储能需求高涨的背景下,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而这也将会是磷酸铁锂电池未来的一大主战场。

2.韩国动力电池三巨头1月装机量全球市占率30.8%

    据韩联社报道,今年1月销售的电动汽车所配备的电池用量中,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总共占全球市场30.8%。
    据悉,1月份全球电池使用总量为7.3GWh,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2%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松下,占27.6%;LG化学的使用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排名第三的CATL占有率为21.8%;三星SDI以5.1%的占有率排在第四位,而SK innovation比去年同期上升5个名次,以2.8%的份额排在第七位。
    分析师表示:“LG化学主要是雷诺乔亚和奥迪e- tron,三星SDI是宝马330e和大众passant GTE, SK innovation是尼罗EV和soul buster的销售利好带动了增长势头。”
    松下在美国特斯拉三款车型的销量剧增后,占有率比去年1月大幅增长了16个百分点。
    不过据高工锂电了解,松下、SKI、三星SDI、LG化学2019年的业绩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其中三星SDI和三星SDI的锂电池业务都在储能市场方面,因安全问题而导致亏损。
    松下是因为受特斯拉在北美工厂扩大生产的投资效应的影响;SKI的电池收入在公司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还很低,尚未达到收支平衡点。
    分析师预测说:“今后中国市场将恢复,CATL等中国企业可能会再次发起反击,日本松下也可能会暂时健在,因此很难预测未来市场状况会继续保持对韩国三家厂商的友好关系。”

3.锂电企业正冲刺新一轮IPO

    当前,锂电产业链正在上演新一轮资本扩张行动,一大波企业冲刺IPO在途。
    去年IPO成功的锂电产业链企业包括科瑞技术、德方纳米、容百科技、嘉元科技、杭可科技、天奈科技、瀚川智能7家企业。其中前两家奔赴A股上市,后五家则是登陆科创板。
    现如今,A股IPO在途的锂电产业链企业还包括中伟新材料(材料)、惠强新材(材料)、振华新材(材料);
    冲刺科创板IPO的包括星恒电源(电池)、派能科技(电池)、孚能科技(电池)、科隆新能源(材料)、紫江材料(材料)、联赢激光(设备)、奥特维(设备)、康鹏科技(材料)、先惠技术(设备)等等。
    当前,在补贴退坡、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之下,大部分锂电产业链企业深陷现金流困境,而冲刺IPO,增资扩产、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研发实力、增强资金实力,已经成为优质锂电企业的重要出路。
    可以看到的是,新一轮奔赴资本市场的企业本身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IPO的成功无疑会进一步加强其综合实力。而随着越来越多锂电企业跻身上市赛道,未来锂电市场的竞争维度无疑将再向上升级。

4.荷兰启动全球最大10GW海上风电制氢项目

     2月下旬,荷兰石油巨头壳牌公司宣布启动欧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制氢项目。项目名为NortH2(North取北海之意,H2代指氢气),由荷兰壳牌公司、荷兰天然气网运营商Gasunie和格罗宁根港联合开发,计划到2030年在北海建成3-4GW的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完全用于制造绿色氢气。
     同时,项目将先期在荷兰北部沿海城市埃姆斯哈文建造一座大型电解制氢站。
    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首次送电,2040年达成10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年产80万吨绿色氢气的目标,规模堪称全球第一。
    荷兰壳牌总裁兼董事Marjan van Loon表示说:“项目的实施将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荷兰Gasnuie公司将承担NortH2项目中氢气的存储、运输以及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工作。在为期一年的可行性研究期间,项目欢迎其他合作伙伴加入,共同发展“欧洲氢谷”集群。
    荷兰政府计划到2030年建成11.5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如果NortH2项目能够达成,那么到2030年,荷兰三分之一以上的海上风电将专门用于制造绿色氢气,而NortH2项目将使荷兰处于全球制氢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项目初期的计划是将氢气输送给荷兰以及其它西欧/北欧的工业用户。目前,Gasunie公司已经安装了1MW的电解槽,同时正与SkyNRG公司合作建设20MW的电解槽。氢气被用于制造可再生甲醇,作为航空燃料的替代品。

5.2019年基站锂电池出货量5.5GWh

    GGII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基站锂电池出货量达5.5GWh,同比增长71.9%,其主要增量来自铁塔采购的梯次电池,而新生锂电池的增量低于2019年初的预期,直接原因是三大运营商推迟基站锂电池招标。
    5G基站锂电池市场的产业临界点已接近,2020年将是中国5G基站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起始之年,其主要驱动力有:
    1)2020年国内将大力发展5G和基建工程项目,双向驱动作用下,5G基站将是2020年大力推动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移动开启基站锂电池招标工作后,未来基站需求将更一步释放,GGII保守预计,2020年新建及改造的5G基站需求量将达到10GWh;
    2)海外市场新建基站进展加速,海外市场如东南亚、南亚地区等,受社会环境影响,电网稳定程度不及中国,新建的普通基站所需要的断电保障时间大大增大,锂电池的渗透率将进一步加快。

四、复合材料行业

1.高模碳纤维在卫星天线上的应用

    碳纤维为导电材料,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其自身能够完成天线的电磁波反射和接受功能,随着碳纤维导电性能显著增加,高模量碳纤维在导电性能上基本接近金属的导电性能。因此,高模量碳纤维制做复合材料天线完全可以满足卫星天线电性能指标。
    由于卫星上大型抛物面天线要求具有高精度的外形,在温度急剧变化的空间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外形,这就需要采用线膨胀系数极小的材料,天线成型过程中通过复合材料内碳纤维铺层设计,可以使天线在成型过程和实际工作环境中做到“零膨胀”。与此同时,高模量碳纤维具有优异导电性,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能够完成天线电磁波的发射或接收,并能承受一定的功率。
复合材料卫星天线优势
    (1)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性能。1: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的质量比铝合金天线低,机械性能优于铝合金天线;2: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的电性能达到或接近铝合金天线的技术指标;3: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能够承受振动 、加速度 、冲击 、高低温循环 、热真空等环境试验的技术指标;4: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热膨胀系数小,在太空昼夜温差较大环境中可实现零变形。
    (2)在提高天线的可靠性方面,采取喇叭体、安装法兰和脊体整体铺层连接,成型方式采取热压罐成型,相比较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减重60%基础上,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铝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卫星天线应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航天器天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国际通信卫星5号上用得最多 , 包括天线 、天线馈源 、波导 、天线支架、多路调节器等300多个。
▼ 表1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外卫星天线上应用
    由于高性能碳纤维不断优化,尤其是兼具高强度高模量MJ系列碳纤维研发成功,卫星天线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逐渐从从凯夫拉纤维、中模碳纤维转变成了高模碳纤维,目前几乎所有卫星天线均采用了高模量碳纤维。

2.中国碳纤维整体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三

    受益于政策推动和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碳纤维企业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数量已占全球近七成,同时整体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三。在化工材料中,碳纤维可以称作是最重要的无机高性能纤维碳。它是含碳量大于95%的纤维材料,由聚丙烯腈、黏胶纤维、沥青纤维等有机纤维在高温下碳化制得,本质上来说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按照力学性能分类,碳纤维可分为标准模量(230GPa左右)、中模量(280-350GPa)和高模量(>350GPa)三类;按照纤维丝束大小分类,可分为小丝束(或标准丝束,≤24K)和大丝束(>24K)两大类;按不同的前驱体分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占碳纤维总量的92%,沥青基碳纤维占7%,黏胶基碳纤维只占1%。在特性方面,碳纤维具有耐腐蚀、抗氧化、高强度、耐高温、不生锈等优良性质。但碳纤维由于横向耐冲力差、耐磨性差,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 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其中树脂型复合材料生产最多,使用最为广泛。
    碳纤维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其首个市场化应用是1972年市售的碳纤维增强树脂钓鱼竿。此后,碳纤维应用快速向高端化的工业制造及尖端科技领域发展。其中,小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卫星导弹以及休闲体育用品领域,而大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等。
    目前,碳纤维在导弹、空间平台和运载火箭,航空器,先进舰船,轨道交通车辆,电动汽车,卡车,风电叶片,燃料电池,电力电缆,压力容器,铀浓缩超高速离心机,特种管筒,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和工业设备,体育休闲产品,以及时尚生活用具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实际和潜在的应用。
    在具体商用方面,《2018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碳纤维的销售金额为25.71亿美元,比201723.44亿美元增长了9.7%。其中,航空航天以12.6亿美元占比接近一半。第二至五位依次是体育休闲、风电叶片、汽车和混配模成型需求应用。

3.国产复合材料风扇大叶片成功交付

    近日,中航高科完成了CJ2000涡扇发动机复合材料叶片研制,标志着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取得了又一个技术突破。相关消息说CJ2000是国产新一代商用航空发动机,有可能是国产CR929客机配套发动机。
    现代客机配备大涵道涡扇发动机,风扇段重量占据整个发动机重量四成,降低发动机风扇重量就能有效降低整个发动机重量,降低整个发动机重量又能进一步降低客机结构重量,因此国外新一代大涵道涡扇发动机均采用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大涵道涡扇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研制难度极高,风扇高速旋转的时候,离心力、气动载荷非常大,另外还要考虑到异物撞击等方面因素。因此复合材料风扇子叶片对于空气动力、复合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要求极高。现在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只有美英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
    国内相关单位在这个领域也处于攻关阶段,根据相关资料,国产最新型商用大涵道涡扇发动机-CJ1000仍然采用钛合金风扇叶片。国内相关单位将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作为关键技术来攻关,先是攻克小涵道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叶片技术,然后又研制大涵道复合材料叶片。复合材料风扇叶片运用之后将会提高CR929客机经济性,CR929客机最大起飞重量、载客人数与波音787客机相当,因此CJ2000发动机尺寸、参数应该与美国GE公司GENX相当或者相近。后者风扇直径高达3米,采用宽弦掠形叶片,由碳纤维加强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为了提高抗异物冲击能力,叶片前缘采用钛合金研制成。采用复合材料的叶片可以让CJ2000风扇段重量降低200公斤左右,加上传动系统、机匣能够达到500公斤。对于整体来说,发动机降低500公斤,机翼/机体结构还能够降低500公斤,这样CR929客机结构重量有希望节省1吨左右,从而保证了飞机经济性和可靠性。

4.七一一所研制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获国内首张工厂认可证书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应用,近日,七一一所研制的TZG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获得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国内首张工厂认可证书。
    长期以来,先进的船用复合材料传动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船用复合材料传动装置市场被国外知名厂商控制,国内相应的规范与标准缺失。七一一所项目团队与中国船级社(CCS)充分沟通,不断梳理检验内容、完善验证方案,最终确定认可流程。在全面严格的审核和第三方检验下,TZG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的各项性能得到充分验证,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最终获得认可证书。截至目前,七一一所已累计为客户提供四十余套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产品,并获得一致好评。

5.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带—缠绕增强管应用

    连续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是近年在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塑料管道,主要的特点是既能承受较高工作压力,同时还保持了聚乙烯管道有一定柔韧性的优点,可以做成盘管(连续管)形式,每盘长度从几十米到近千米。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带缠绕增强管充分利用了玻纤的强度、耐热性以及经济型,是目前复合塑料管里最经济、服役寿命最好的管道,使得管道兼具耐高温、耐高压、耐磨损的性能,解决了塑料管道环刚度、热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国外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以及各种需要长距离输送、较高压力输送介质的管线领域。
   CFRT-RTP管基本组成:热塑性内衬管 +CFRT结构层+热塑性外护层
    管道材料:
    内衬层材料和外保护层材料:PE、PP、PA
    增强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
1)优势:
    1)经济性:减重降厚,可以减少管道成本和安装成本,管线使用周期内成本降到最低。2)施工性:海山动态环境,可承受较大的弯曲和扭力;≥15KN/㎡的刚度,可承受2.5m深埋。3)耐腐蚀:在酸、碱、盐等复杂流体浸泡下不腐蚀,可抵抗潮湿环境的电化学腐蚀。4)耐高压:常温下耐压2.0MPa-25MPa,根据特殊设计工作压力可以达到35MPa。5)耐高温:能长期承受高温高压以及极限冷热下(-40℃-95℃)50年以上抗蠕变求。6)柔韧性:根据地形可在规定半径内自由弯转,改善施工安全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7)3.6* 10-6m/mk线膨胀系数,接近于金属管道。8)增强层纤维为无机玻纤,使用寿命远高于有机材料,不需进行封端面处理9)增强层与工作层直接贴合,避免温差使各层之间变化不一致,产生脱层现象。10)连续长度200-2000米不等,管与管接头较少11)不结垢和结蜡,流通效率更高;超低摩擦系数,减少长距离输送压头损失
    市场机会:
    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压力,促使在塑料管道的通用领域应用管道增强技术来降低成本。在塑料管道通用领域采用预浸带增强塑料管,可以比全塑料管明显减少树脂的消耗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需求的分析:需要使用增强塑料管道的市场,基本可以分成三个大领域:
    1、小直径高压柔性管道(5-25MPa)用于油田注水等。直径50-150mm,盘卷管。小直径高压柔性管道是用来替代目前油田注水使用的钢管和玻璃钢管。预浸带RTP管耐腐蚀性好,以盘卷形式供应,方便铺设,替代的优势非常明显。
    2、小直径中压柔性管道(1.6-5MPa),直径100-200mm,盘卷管。用于油田和矿山输水、输气、输浆、工程和市政抢险,或者临时铺设的管道。小直径中压柔性管道用来替代目前油田和矿山使用的钢管和玻璃钢管,因为耐腐蚀性好,重量轻,可以盘卷供应,连接和铺设方便(尤其在沙漠、海滩等环境中)。
    3、大中口径的抵压管道(<1.6MPa)用于城乡输水管道。直径100mm—1600mm或者更大;200mm—250mm以下以盘卷形式供应;200mm—250mm以上直管供应。主流产品是全塑料的PE和PVC管道,开发增强热塑性塑料管道可以减少塑料的消耗并降低生产成本。

五、卫星通信行业

1.吉利全面布局商业卫星领域,全国首个民企卫星智能AIT中心落户浙江台州

    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集团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卫星项目是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布局卫星全产业链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于2018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同时在汽车自动驾驶、未来出行、无人机运输、重工机械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商业场景应用测试,推动中国商业航天商用化进程。目前时空道宇在技术与人才上具备丰富积累,核心团队人均拥有超过十年的项目经验,在航天系统工程、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导航定位等领域聚集了国内最出色、最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
    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完成的首发两颗低轨卫星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预计将于2020年内完成发射。低轨卫星布局将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同时计划2020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

2.微纳星空完成A2轮近亿元融资,将聚焦200公斤以上的卫星研制

    民营商业卫星公司「微纳星空」近日宣布完成A2轮近亿元融资,由比邻资本领投,创想未来等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200kg以上卫星研制和发射。
    目前,微纳星空在10公斤级、50公斤级的卫星制造竞争中,取得一定进展。2019年,微纳星空分别于8月17号、12月20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分别执行两次发射任务,共有四颗卫星入轨,后一次为微纳星空的首次“一箭多星”任务,一次发射了3颗卫星。截止目前,微纳星空百公斤级以下的卫星已经在轨验证7颗,预计2020年7月,还将执行多颗小卫星发射任务。同时,2020年也将聚焦200kg以上的卫星研制。
    而对于本轮融资,新投资方比邻资本表示:着眼于全球化视野,天地一体化进程是个必然的方向,对于未来将产生的更多应用场景,微纳星空深耕卫星制造,处在行业链顶端。微纳星空自2017年成立以来,目前,已完成了4轮融资。微纳星空成立之初便获得了创想天使基金领投、元航资本和中科创星跟投的千万级天使轮融资;2018年9月,微纳星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涌铧资本领投,安芙兰资本、沣扬资本、世纪资本等专业机构跟投,老股东创想天使继续追投;2018年12月微纳星空获得了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投资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长江航天产业基金。2019年9月,微纳星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新股东深创投、科鑫资本,老股东涌铧资本、中科创星、创想未来等联合投资。

3.昂际航电与星展测控联合推出中国首款高通量Ku客机的卫星通信系统

    昂际航电与星展测控正式签署一份独家合作协议,联合推出首款由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通量Ku客机卫星通信系统,并将在未来五年内共同开发亚太以及印度窄体客机互联市场。
    双方此次联手合作推出的机载天线专为A320, B737,C919等窄体客机设计,基于Ku频段实现通讯,若与中国即将发射的首颗高通量Ku卫星连通,可实现单架飞机50Mbps的数据传输,相比传统通信技术可提高数倍,抗干扰能力也会增强,将机载联通带入“5G”时代。首台系统预计将于上半年完成,并于年底进入安装取证。

4.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公布上市后第一份财报:第四季度亏损7300万美元

    据外媒最新消息,2月25日,全球知名的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公布了上市之后的第一份财报,显示第四季度亏损了7300万美元。不过,虽然业绩不佳,但投资人仍然对该公司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四倍。
财报显示,维珍银河第四季度收入仅为52.9万美元,2019年全年的营收则是380万美元,这是对外公布的第一个全年业绩数字。去年,维珍银河通过与一家公开上市的空壳公司进行了合并,实现了借壳上市。财报公布之后,维珍银河的股票在盘后交易中波动,最后下跌6.4%。不过,在投资者对首个上市的太空旅游公司的概念推动下,股票在最近一段时间连续上涨。
一个新市场
    随着民营太空公司的载人航天技术逐步成熟,一个全新的太空旅游市场正在出现,维珍银河正在和其他多家公司竞争,都想成为第一个启动商业太空旅游的公司。维珍银河的竞争对手包括了亚马逊掌门人贝索斯私人名下的蓝色起源公司,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以及波音。当然,SpaceX和波音的技术更加先进,能够把太空游客送到国际空间站,甚至是月球或火星,维珍银河仅仅能在亚轨道展开飞行。
维珍银河公司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一共收取了约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这些太空旅游订单的总收入大约为1.2亿美元。迄今为止,维珍银河公司已投资10亿美元开发可重复使用的太空发射技术。
    市值坐上了火箭
    从某种意义上,维珍银河的表现类似于电动车领域的特斯拉公司,虽然现实的业务量还很薄弱(比如销售收入、利润、客户),但是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让公司股价和市值坐上了火箭。
    据国外媒体报道,维珍银河还没有实质性运营的业务,但是他们拥有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的热捧,他们确信该公司将建立一个新的太空旅游产业,并让人们以高超音速飞越各大洲。维珍的市值在之前八天的连续大涨中增长了一倍多。这使其市值从1月初的24亿美元升至最近的80亿美元。

5.美国卫星产业协会发布《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2019 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8 年全球商业卫星遥感产业总收入为50.25 亿美元,其中商业遥感卫星制造产业收入为29.25 亿美元(2018 年全球制造业收入为195 亿美元),占比58.2%,商业遥感卫星服务业收入为21亿美元,占比为41.8%。2018 年世界商业卫星遥感产业收入为50.25 亿美元,仅占卫星产业整体收入的1.8%(2018 年全球商业卫星产业收入2774 亿美元)。商业卫星遥感产业收入在卫星产业总体收入中比重较低,商业化发展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新兴的遥感卫星计划也稳步增长,尤其是亚洲地区(2009 年到2018 年,该地区遥感卫星计划预算从10 亿美元增长到了32.3 亿美元。在过去5 年中,虽然美国卫星遥感产业投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是投资增长速度从2012-2017 年中的41% 下滑到2018 年的36%。预计到2020 年初,美国卫星遥感产业的预算将继续保持下滑趋势,但是到2020 年末期美国的预算将会反弹。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民用卫星遥感计划也将在2020 年保持增长态势。
近年来随着商业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的不断增加,商业遥感星座建设的不断推进,商业卫星遥感应用将不断丰富,商业卫星遥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商用遥感卫星星座从爆炸式增长转入稳定部署与运行阶段
    国外商业微纳遥感卫星星座经历了过去数年中从概念提出到大规模部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稳定运行阶段。美国行星公司(Planet Labs)的“鸽群”(Flock)星座目前已完成系统部署,星座规模约150 颗卫星;天空卫星(Skysat)星座目前已有15 颗工作星在轨工作;螺旋全球公司(SpireGlobal)的“狐猴”(Lemur)卫星星座已经完成第二代型号更替;黑色天空全球公司(BlackskyGlobal)自2018 年底开始部署首批工作卫星,计划在2019 年完成全部60 颗卫星的发射部署。这些遥感星座虽然业务应用有所区别,空间分辨率仅能达到中等水平,但星座规模庞大,针对时敏目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一旦应用于军事领域,将极大地提高天基侦察监视效能,满足快速响应等任务需求。
二、新型商用遥感小卫星星座计划出台,数据分析服务能力增强
    全球多家公司发布商业遥感小卫星星座开发计划,其中美国高光谱卫星公司(HyperSatLLC)将要开发的全球首个商业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卫星(HyperSat),是对地观测领域的一项重大发展,可广泛应用于情报、军事、执法、环境和民防任务。同时,利用国际合作和多源数据相融合不断扩展业务领域,通过提高数据分析服务能力,能够以更低成本为用户提供具有更高分辨率和更高重访周期的高质量数据产品。
三、产品服务与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全新业态
    初创航天公司在传统的销售卫星对地观测图像的基础上,发展对地观测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业务,提供可指导实际行动的决策支持服务。除产品服务内容颠覆式创新外,初创航天公司的产品服务发展模式也推陈出新,并快速把创新的产品服务推向市场。

六、金融资本市场

1.上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60起事件,涉及总金额314.38亿元人民币。

    截至上周五下午,投资、上市和并购共60起事件,涉及总金额314.38亿元人民币。其中共发生40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33起,共计224.11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投资事件是:2020年3月4日,贝壳找房获投15.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4.27亿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10.00亿美元,另外5.00亿由高瓴资本、腾讯控股、红杉资本出资,本轮交易后贝壳找房估值140.00亿美元。
    截至上周五下午,并购市场共发生18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79.20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是:2020年3月5日,万邦德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德)成功受让上海沁朴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台州禧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无锡金茂二号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等共 27 名交易持有的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德制药集团)100%的股权,作价27.30亿人民币。通过本次交易,万邦德未来将形成以医疗器械产业、医药制造产业、铝加工产业和其它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综合性企业集群。万邦德制药集团是一家中药及化学原料药研发商,主要从事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覆盖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银杏叶滴丸、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石杉碱甲等。
    截至上周五下午,上周有2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10.45亿元人民币。上周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2020年3月2日,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业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14.25元/股,募集资金5.70亿元人民币。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旗下年产8万吨有机胺项目、年产11万吨环保增塑剂项目、年产13,000吨超纯氨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证监会修订完善创业投资基金反向挂钩政策

    3 月 6 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创业投资基金股东减持股份的特别规定(2020 年修订)》(简称《特别规定》),完善了创投基金投资企业上市解禁期与上市前投资期限长短反向挂钩的制度安排。此次《特别规定》大幅简化了反向挂钩政策的使用标准,同时明确投资期限超过5年的项目减持节奏不受限制,取消大宗交易减持受让方锁定期限制等,直指创投基金困扰已久的退出难题。
    第一、简化反向挂钩政策适用标准。
    此次修订予以简化优化,仅要求申请反向挂钩的项目在投资时满足“投早”、“投中小”、“投高新”三者之一即可,并删除基金层面“对早期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计投资金额占比50%以上”的要求。
    第二、取消大宗交易方式下减持受让方的锁定期限制。
    此前的规定是,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这次修改,取消了创业投资基金减持受让方的锁定期限制,等于放开了创投基金通过大宗交易受到的减持限制。
    第三、取消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减持限制。
    2018年发布的《特别规定》中虽对减持比例限制放宽许多,由原本的一年最高减持4%增至一年最高减持12%,但此次修订,对投资期限达5年以上的创业投资基金,锁定期满后不再限制减持比例,力度更大。这对长期投资的创投基金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第四、合理调整投资期限计算方式。
    此次调整投资期限截至点,由“发行申请材料受理日”修改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日”,使得创投基金可以适用更长投资期限所对应的、更快的减持速度。
    第五、允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照适用反向挂钩政策。
    实践中,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标的也符合“投早”、“投中小”、“投高新”的要求。因此,此次修订允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照适用。
    如今,《特别规定》的推出,大幅简化了反向挂钩政策的使用标准,明确创业投资基金项目投资的项目只要满足“投资早期”、“投资中小”、 “投资高新技术”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享受反向挂钩政策;并可以按照规则,市场化选择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符合条件的公司股份。
    此外,中国基金业协会也指出,《特别规定》强化了突出尊重市场,从市场规律和投资本质出发,贯彻了将选择权交给市场的监管理念,让享受此政策的机构根据市场实际,专业判断、理性决策,有序把握减持节奏。

3.新三板精选层企业挂牌满一年,可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3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就《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简称《转板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新三板转板政策,距离出台又近一步。据悉,《转板指导意见》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新三板转板的基本原则、制度安排和监管安排。
具体来看,此次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关键点:
1)上交所、深交所各选择一个板块试点
    《转板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转板上市机制将坚持市场导向、统筹兼顾、试点先行、防控风险的原则。顺应市场需求,尊重企业意愿,允许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自主作出转板决定,自主选择转入的交易所及板块。提高转板上市透明度,审核过程、标准全部公开。此外,上交所、深交所、股转系统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制度规则的衔接,促进各板块协调发展,保障企业合法权利。坚持稳起步,初期在上交所、深交所各选择一个板块试点。试点一段时间后,评估完善转板上市机制。强化底线思维,切实防范转板上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应对极端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平稳实施。
2)精选层挂牌满一年可申请转板
    《转板指导意见》明确了主要制度安排,对转入板块的范围、转板上市条件、程序、保荐要求、股份限售等事项作出原则性规定。根据制度设计,在试点期间,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申请转板至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申请转板上市的企业应当为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且在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还应当符合转入板块的上市条件。转板上市条件应当与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条件保持基本一致,交易所可根据监管需要提出差异化要求。
3)转板上市,无需证监会核准或注册
    《转板指导意见》规定,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场所的变更,不涉及股票公开发行,依法无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据上市规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4)转板需聘请保荐人
    关于转板上市保荐,《转板指导意见》说明,提出转板上市申请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按照交易所有关规定聘请证券公司担任上市保荐人。鉴于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在公开发行时已经保荐机构核查,并在进入精选层后有持续督导,对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保荐要求和程序可适当调整完善。此外,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股份限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交易所业务规则的规定。在计算挂牌公司转板上市后的股份限售期时,原则上可以扣除在精选层已经限售的时间。上交所、深交所对转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所持股份的限售期作出规定。
5)明确监管安排,证监会将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
    《转板指导意见》明确了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介机构等有关各方的责任。对转板上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将依据《指导意见》制定或修订业务规则,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项具体制度安排。

4.中国S基金最新行业概况

    全球范围内的私募基金份额二手交易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积累,目前欧美地区的二手份额交易市场、S基金市场已经发展至相对成熟的阶段。私募基金二手份额交易市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根据实际交易需求逐渐形成。整体而言,现阶段全球私募二级市场参与主体专业度较高,交易活跃度逐年稳步上升,交易规模已不容小觑,成为股权投资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历经40年发展,全球二手市场已初具规模。
    Preqin与Greenhill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二手份额交易总量已经达到750亿美元,同比增长41.5%。自2013年以来,全球私募二手份额交易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6%。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全球市场二手份额交易量已达420亿美元,同比上涨56%,仍在维持着高速增长势头。
    2014-2019上半年期间,中国股权投资事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和逐渐稳定的发展阶段,在近期国内去杠杆、控风险、稳金融等监管措施的作用下,股权投资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转让退出需求也与日俱增,国外先进私募二级市场的成熟交易体系渐获关注。国内的二手份额交易已经进入上升期,二手份额交易增长迅速。而二级交易(二手份额交易)方面的数据仍属空白。
    2018年我国股权投资基金二手份额交易事件共发生592起,可获知的交易金额为233.64亿元。数据表明,2018年的交易数量与可获知交易金额分别达到2014年水平的3.56和10.8倍,近五年我国二手份额交易市场热度明显上升。
    股权投资基金的二手份额交易可按照发生阶段分为基金早期交易、基金中后期交易与基金尾盘交易。从图4中可看出,不同年份成立基金的二手份额转让活跃度存在一些规律。第一,大部分基金的二手份额交易集中在成长期,即成立后4-5年出现交易量峰值。目前国内基金的二手份额交易高峰一般发生在基金完成投资之后、进入退出期之前,即以“成长期交易”为主导。第二,不同年份成立基金的交易活跃度整体存在差别。这是由于历史上各年度股权投资市场人民币基金的设立募集总量存在波动。第三,稍早年份成立的基金在退出期可能存在第二次转让高峰。主要原因是基金清盘时若仍有投资项目未达到退出标准,需要在此时通过份额转让完成重组和旧LP退出,避免“僵尸基金”长期存在。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4-2019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人民币基金的二手份额交易的主要参与方为非上市企业、富有家族及个人、私募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母基金(FOFs等。从数量上来讲,富有家族与个人、非上市企业是二手份额交易的绝对主力,两者合计分别在买方与卖方中占到85.2%、88.0%。就金额而言,非上市企业、上市公司是近年二手份额交易的主要买方,富有家族及个人、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是主要卖方,保险、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长效资金的交易参与度有待提高。
    2014-2019上半年期间,国内二手份额交易市场卖方/买方的数量比约为109 : 100,金额比约为104 : 100。可以看出,在认缴金额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基金的LP数量明显下降,单一LP所持有的基金份额(认缴额)上升,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方有集中化趋势。另外,由图5可以看出,2014-2019上半年,富有家族及个人等小型、零散型LP明显减少,上市公司、母基金、保险、政府引导基金等大型、机构化的资金流入显著增加,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方呈现出机构化趋势。
    我国二手份额交易市场是伴随着股权投资人民币基金的大量出现而兴起的,基本发源于2010年之后,国内二手份额交易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下方汇总了中国与全球[1]2012-2019上半年期间的S基金总募集规模、二手份额总交易规模和股权投资基金总募集量的数据,以对比反映中国S基金和份额交易市场的发展程度,具体数据见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2-2019上半年期间中美两国的股权投资基金总募集规模已经在同一数量级(均超过了1万亿美元大关),但同期二手份额交易总规模方面,中国仅有美国约1/7;S基金总规模方面更是相去甚远,中国S基金的募集总金额仅为美国约1/50。也就是说,未来国内二手份额交易市场仍有十足的增长空间,而S基金这一在国内极小众的概念,未来可能出现数十倍的爆发式增长。由于首批成立的人民币基金已经陆续进入清算退出阶段,S基金发生指数式增长的时机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闫晨曦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