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8期

行业报告 2020-04-17 11:34: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环球晶圆推出150mm碳化硅晶圆商品

    中国台湾晶圆制造商环球晶圆在日前正式推出150mm碳化硅晶圆商品,这代表着着这家硅晶圆龙头在最近迅速崛起的碳化硅硅片领域得到了增强。
    资料显示,环球晶圆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根据数据统计,环球晶圆市场份额高达16.28%,位列全球前四,排在他们前面的有日本信越化学,日本SUMCO和德国Siltronic,这三者的占比分别为27.58%、24.33%和14.22%。近年来,因为SiC晶圆的火热,这就吸引了环球晶这些企业投入其中。据市调机构Yole Developpement的报告指出,碳化硅晶圆到2023年时市场规模可达15亿美金,年复合成长率逾31%
    对碳化硅晶圆来说,技术难度在于源头晶种对纯度要求较高,取得困难。其次,长晶的时间相当长,以一般硅材料长晶来说,平均约3-4天即可长成一根晶棒,但碳化硅晶棒则约需要7天,由于长晶过程中要随着监测温度以及制程的稳定,以免良率不佳,故时间拉长更增添长晶制作过程中的难度。再者,则是长晶棒的生成,一般的硅晶棒约可有200公分的长度,但一根碳化硅的长晶棒只能长出2公分,造成量产的困难。
国内方面,现在已初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碳化硅产业链体系,有单晶衬底企业山东天岳、天科合达、同光晶体等,外延片企业天域半导体、瀚天天成等,部分厂商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既有厂商与新进者相继扩增产能布局之下,碳化硅晶圆成为半导体新材料的趋势已确立,虽然受限成本与技术门槛较高、产品良率不高等因素,使碳化硅晶圆短期内仍难普及,但随著 5G、电动车需求持续驱动,将成为加速碳化硅晶圆市场快速发展的最大推手,且在产品可靠度与性能提高下,终端厂商对新材料的信心,也有望随之提升。

2.封测龙头日月光与矽品并购限制条件解除

    3月25日晚间,全球半导体封测龙头日月光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称,公司接获中国大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下称“反垄断局”)通知,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案的相关限制已解除。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集邦资讯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日月光、安靠、江苏长电、矽品和力成是全球前五大封测厂商,其中龙头日月光占22.0%,其他四家分别为18.1%、16.8%、12.7%和9.4%。日月光加上矽品的市占率将达34.7%,对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封测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目前,中国大陆在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测产业中,封测产业最为成熟,通过并购等方式形成了江苏长电、通富微电和天水华天三大龙头,这三家封测厂也位列全球前十。不过,市场占有率与全球龙头日月光相比仍有差距,通富微电和天水华天分别为5.9%和5.4%。
    整体而言,全球前十大封测厂虽然在2019年上半年受到中美贸易冲突、存储器价格下跌及手机销量衰退等因素拖累营收表现,但从第三季开始,随着中美贸易僵局出现转机,加上年底销售旺季备货需求增温,市场面逐渐复苏。
    原本2020年半导体行业进入上行期,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咨询机构纷纷下调2020年半导体行业市场表现。市场调研机构IDC称,202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大幅缩水的可能性接近80%,而不是此前预计的小幅增长2%。不过,仍有20%的几率实现快速、强劲的反弹。

3.国内最大的ODM商,闻泰科技再斥63.34亿收购安氏集团股份

    安世半导体是分立元件、MOSFET元件、模拟及逻辑集成电路元件领域全球领导者,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C、IoT、汽车等领域。
    2019年收购安世集团74.46%权益让闻泰科技在并购市场一战成名,并跨入半导体行列。近日,闻泰科技再斥资63.34亿元收购安世集团23.77%股份,并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8亿元。
    本次收购的估值跟2019年首次收购估值大体相近。此前,闻泰科技已经于2019年12月完成收购合肥裕芯74.46%的权益,并最终通过安世集团持有安世半导体(Nexperia)79.98%股权,交易对价合计高达268.54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闻泰科技将合计持有合肥裕芯98.23%的权益,合肥裕芯持有裕成控股78.39%权益,裕成控股100%持有安世集团。最终,闻泰科技将通过合肥裕芯及境外基金合计持有安世集团98.23%的权益。安世集团持有标的安世半导体100%股权。
    此外,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闻泰科技的目标是全控安世集团,因剩余1.77%安世集团权益持有人为国资,需要走招拍挂程序,故暂未纳入本次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国内最大的ODM商,闻泰科技拥有丰富的下游整机商资源;而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的佼佼者,安世半导体长期深耕汽车电子市场。本次收购完成后,双方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二者通讯业务和半导体业务的协同发展。

4.三星首次将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应用于DRAM生产

    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是生产5nm及以下规格芯片的必备技术储备,目前只有丹麦ASML公司可以生产出EUV光刻机。2019年美国以各种借口阻止了中芯国际的EUV光刻机采购,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厂家拥有EUV光刻机。
    据ZDnet报道,三星宣布,已成功将EUV技术应用于DRAM的生产中。
    三星已经出货了100万个使用EUV工艺制造的10nm级DDR4 DRAM模块,并得到了客户的评估。三星表示,评估工作完成后,将为明年大规模生产新的DRAM铺平道路。
    三星在平泽工厂的EUV专用V2生产线将于下半年开始生产DRAM模块。该生产线预计将生产4代10nm级DDR5和LPDDR5。
    这是平泽工厂除7nm逻辑芯片外又一使用EUV技术生产的芯片,三星称,EUV技术将使其单个12英寸晶圆的生产效率提升一倍。
    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全球半导体制造商预计都将扩大EUV技术在芯片生产中的应用。三星此前曾表示,计划利用EUV技术生产3nm芯片。

激光器行业

1.光纤激光器市场格局变化,IPG锐科此消彼长

    近年来,光纤激光器的工业化应用无疑成了激光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国的巨大市场则是光纤激光器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自2018年开始,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整体增速开始下降,据《2020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增长率均为个位数,2019年销售总额超过82.6亿元。
    在这82.6亿元的市场中,前三甲依然是IPG、锐科激光、创鑫激光,而随着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IPG的市场份额较2018年有了明显下滑,虽仍为霸主但差距正渐渐缩小。此外,nLIGHT在华销售额超过Coherent,成为中国市场上第四大光纤激光器供应商,Coherent则从第四退至第五。
    市场份额增长最快的是锐科激光,有趣的是,锐科增长的份额恰好填补了IPG流失的份额。两大巨头的此消彼长折射出市场竞争的惨烈:在贸易战和价格战的双重背景下,两大光纤激光器巨头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IPG 2019年全年毛利率为46.1%(第四季度为40.5%),比2018年下降8.7个百分点;而锐科激光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31.9%,比2018年前三季度下降18.4个百分点。
    除锐科激光外,创鑫激光的市场份额也有所扩大(比2018年增加3个百分点)。但面对覆盖全行业的价格战阴云,创鑫激光也未能幸免,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6.24个百分点,为32.12%。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的企业有联品激光、飞博激光、海富光子、杰普特和nLIGHT,其中联品激光和飞博激光有小幅提升,海富光子、杰普特和nLIGHT则略有下降。而除了IPG份额下降最为明显外,Coherent以及其他品牌总体市场份额同样有所下降。
    对IPG而言,中国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2019年IPG在华营收同比下降21.9%,失去了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7.1%的份额,但中国市场营收仍占其总收入的四成。最终,IPG全年营收13.15亿美元,同比下降10%。IPG首席执行官Valentin Gapontsev博士曾表示,在新冠病毒肺炎大规模爆发前,IPG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已出现好转势头,12月和1月的订单量有所增加。但新冠病毒爆发使得IPG在中国的持续业务遭到中断,预计2020年一季度将因此减少大约4500万美元的收入。随着美国大规模爆发疫情,损失有可能继续加重。
    相比之下,Coherent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则小得多。2019财年Coherent销售额达14.31亿美元,同比下降24.8%。Coherent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Ambroseo表示,由于材料加工市场的疲软以及中国激光制造商的激进定价,导致其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但由于中国光纤激光器制造商要在所有功率级别上与进口产品竞争,需要有更高性能的不同波长的器件,这为美国及德国半导体激光制造商提供了更多机会。

2.新一代3D激光器芯片公司博升光电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公司博升光电于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嘉御基金领投,联想之星、力合科创集团及鸿泰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后,公司将积极推进当前消费级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产品量产,并加快新一代VCSEL(dToF核心部件)产品的样片测试工作
    博升光电创始人常瑞华院士表示:“博升光电致力于高性能VCSEL芯片的研发与量产。很高兴获得嘉御基金的投资和认可,嘉御基金是5G领域非常专业的投资机构,资本以外,也给予了我们在生态合作资源、企业发展战略等领域的诸多支持,对此我们表示感谢。借助本次投资,博升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已有产品量产节奏和下一代产品研发测试,推动5G产业发展。”
    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博升光电由以常瑞华院士为首的全球业界领导者创立。常博士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光学学会副主席,三十余年专注 VCSEL 光电芯片、材料以及应用,拥有 60 余项国际专利,在dToF和新一代VCSEL技术上有深厚的技术储备,是整个行业的奠基者和先行者。同时,博升光电拥有一支顶尖的研发、工程及运营团队。研发团队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工程生产团队来自中国台湾,市场及运营团队来自美国及中国。
    博升光电是一家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研发商,主要业务是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激光器芯片的设计研发。公司已经具备了VCSEL芯片设计、外延、氧化等核心工艺环节能力,并已达到VCSEL量产条件。博升光电的产品已经通过了多家头部模组厂、手机客户的测试,在电光转换效率、发散角度、均匀性、可靠性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已达到量产要求。
    据介绍,博升光电突破性新一代产品已成功流片,大幅提升芯片光速性能,降低功耗、以及提升测量精准度,显著降低了模组体积和量产成本,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而言非常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当前消费级VCSEL芯片还主要用于2-5米近距离人脸解锁,而随着新一代产品的推出,3D传感系统将具备10~20米以上的探测距离,从而使得手机消费级AR、手势操作等应用真正成为现实。

3.苹果LiDAR激光雷达简介

    在苹果最新iPad Pro产品线中,最大的看点无疑是新iPad Pro上增加的一个激光雷达。一颗激光雷达未来将被苹果应用在哪些领域,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对于大多消费级普通用户来说,这个硬件的知名度不是那么高,而且也没必要过多关注。但是对于手机供应链,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甚至AR/VR市场来说,苹果的这一次发布,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信号。苹果引入此项技术,并不是为了拍照,而是为了 AR,苹果表示,支持 ARKit 的应用程序都将自动获得 LiDAR 所能提供的特性,并且能极大地缩短 AR 建模的速度,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抖动、错位的情况。
    苹果在iPad Pro上使用的LiDAR通过发射/接收红外激光来测量目标距离,同时进行测量成像,这项技术未来将被广泛应用到苹果的AR应用领域。
    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iPad中的激光雷达很有可能是以硬件模块的形式实现的,应该是较为主流的Flash+DTOF方案,当然,也加入了一些更为先进的工艺。这类方案有个缺陷是会受到室外强光的干扰,但是根据苹果可户外使用的介绍,苹果可能提高了SiPM光电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以适应户外的强光。和传统的红外 ToF 相比,LiDAR 的精度更高,因此常被应用在地图绘制、三维建模、体积测定等场景,比如自动驾驶、航空航天
    苹果本身还会融合自家的算法以及摄像头技术,根据苹果官方的介绍,iPad OS 采用全新深度架构,可以和激光雷达探测到的深度点、两个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捕捉的数据相结合,并通过 A12Z 仿生芯片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来进一步优化,以更详细地理解场景。
    通俗来说,有了这颗LiDAR可以让我们AR体验过程中速度加倍,例如以前放置一个虚拟物体需要等待一个时间,现在就可以做到很快,因为测距的过程交给了LiDAR,完成速度翻倍。

4.欧司朗推出新型近距红外激光,自动驾驶技术再近一步

    作为激光雷达的市场领导者,欧司朗光电半导体通过先进技术,一直致力于这个领域应用的创新。近日,欧司朗推出新的红外激光SPL DP90_3,该组件专为激光雷达系统的高分辨率近场探测而开发,向自动驾驶再迈进一步。
    关于自动驾驶,目前存在一个广泛的共识,只有融合了激光雷达、雷达和相机系统的传感器,才能为完全自动驾驶提供足够的安全。在不同的场景下,以上每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总体而言,这些技术融合得越好,车辆在交通中行驶就越安全。以激光雷达系统为例,它能在行驶过程中实时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信息。
    远程激光雷达用于探测车距约250米以外的物体,而汽车周边的实时环境则必须由中短程激光雷达捕捉。中短程激光雷达可以覆盖车距约90米的范围,因此包括高速公路上的行车路况、城市交通状况,均一览无遗。
    SPL DP90_3是新型单通道脉冲激光器,光束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尺寸只有0.3毫米x 0.6毫米,有利于系统制造商的紧凑设计。该组件的输出功率为65瓦,输出功率为20a,效率约达30%,有助于降低系统运行总体成本。不仅如此,该组件适用于拍摄汽车周边环境,为后续系统分析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可视化与激光部门总经理兼副总裁Jorg Strauss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开创性的研究和决策,决定哪些组件将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哪些系统。欧司朗在研发生产激光雷达系统专用红外激光器方面有多年的经验,感谢客户的高度信任,我们也会继续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地位。SPL DP90_3组件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助力客户实现自动驾驶的愿景。”

新能源行业

1.“单晶航母”再起航基隆股份拟投资70亿再投单晶项目

    3月23日午间,隆基股份发布数条公告,宣布了三个单晶投资建设项目,公告显示,隆基股份规划这三个总投资额超70亿元的项目均将于今年年内开始投产,达产后有望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200.78亿元,年均净利润合计20.94亿元。其中,腾冲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投资额约18.37亿元,预计2020年底前开始投产,达产后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33.56亿元,年均净利润约6.29亿元。嘉兴年产5GW单晶组件项目投资额约19.48亿元,预计2020年底前开始投产,达产后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111.14亿元,年均净利润约8.23亿元。西安航天基地一期年产7.5GW单晶电池项目投资额约32.26亿元,预计2020年6月开始投产,达产后实现年均营业收入约56.08亿元,年均净利润约6.42亿元。
    2020年1月2日,隆基股份宣布投资20亿元,在楚雄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片项目;2019年12月6日,隆基股份计划在曲靖投资建设年产10GW单晶硅棒和硅片项目,投资约34亿元。
    从扩张规模和项目种类不难看出,隆基正在加速打造一体化单晶光伏产业进程。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此前在新春致辞中表示,2019年公司新建产能集中启动,预计到2020年底,将具备65GW硅棒/硅片产能,到2021年底将具备20GW电池、30GW组件产能,“再造1.5个新隆基”的目标将得以实现。据隆基股份今年1月末发布的2019年业绩预告,其预计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亿元到53.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95.47%到107.19%。
    隆基股份预报中提到,公司2019年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为,受全球光伏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影响,公司海外市场增长明显。2019年,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单晶组件海外销售收入和比例大幅提升,组件产品销售区域进一步扩大,生产成本持续降低,毛利率同比增加。

2.光伏单晶硅片切割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光伏产业链对硅片需求
(1)硅片变薄
    硅片薄片化,不仅有效减少硅材料消耗,而且薄片化所体现出的硅片柔韧性也给电池、组件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硅片薄片化除了受切片环节设备、金刚线、工艺等的制约,也随后道电池、组件技术的需求变化。如:异质结电池(HIT)的对称结构、低温或无应力制程完全可以适应更薄的硅片,而且其效率不受厚度影响,即使减薄到100μm左右,依赖超低表面复合,短路电流Isc的损失可以通过开路电压Voc得到补偿。
2硅片变大
    未来光伏产业链对硅片的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大尺寸硅片,这几乎已成为行业不争的事实。基于产业链各环节设备、人力投入不变的前提下,硅片尺寸的增大,增加了从硅片、电池、组件到电站等各环节的产能输出与利益收入,因此相当于侧面摊销了部分人工、折旧、水电气、施工等成本投入。目前,市场上156.75mm(M2)、158.75mm (G1)、166mm(M6) 、 210mm(G12)等多款尺寸共存。2020年阳光能源将重点围绕166硅片推出系列全新产品。
(3)硅片变形
    目前,行业将硅片尺寸分成方形和准方形两种,方形硅片、准方形硅片示意图分别如下图所示。
        2020年,随着硅料成本、拉晶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单晶硅片的产能过剩,也将加速方单晶硅片标准在行业的推广。表中看出M2、G1、M6方单晶硅片较准方单晶硅片面积分别增加了0.56%、0.85%、0.50%。方单晶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增加组件的效率,还可以解决准方片在半片组件串间距处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问题,使组件更加美观。
未来金刚线切割硅片自身发展维度
(1)投资成本下降
切片机需要实现更高的稳定性与高线速,除了要在主轴电机、主辊润滑冷却、主辊切割室精度、切削冷却润滑系统等方面重点研究,还需要对设备整体结构进行优化。金刚线收线、放线路径需要进一步缩短,减小张力波动。未来切割设备性能提升的同时,整体结构将更加紧凑、小型化。单台设备占地面积的缩减,也大大减少新建厂房的单GW厂房占地面积,因此可以一定程度减小厂房的投资成本。
(2)运营成本下降
切片工厂从硅棒来料到最终切片、分选、包装,硅成本和非硅成本的占比如下图所示。非硅成本主要包括了金刚线、其余物料、人工成本、水电费用、折旧及其他费用。
    因此对于切片工厂运营来说,想要减少运营成本,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硅料多出片、硅片高质量、人工水电成本降低。
    站在2020年庚子年初,遥望未来5年,光伏切片环节的发展必将围绕硅片“变薄”“变大”“变形”,切割 “高线速”、“细线化”、“高质量”、“低成本”、“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上不断技术创新,创造新的辉煌。尽管2020年的开端疫情对光伏各产业环节都产生了影响,但是相信全体光伏人会以崭新的姿态推进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3.M2硅片下调至2.9元/片分析近期硅片市场价格下调因素

    从2月底开始,M2(156.75mm)硅片悄然降价,市场均价在2.9元/片左右。从2019年3月22日隆基公布M2硅片价格以来,这是该产品不含税价格的首次松动。此前M2硅片(156.75mm)报价3.07元/片,M6硅片(166mm)报价3.47元/片,除了2019年6月因税率调整海外报价下调了2.41%,此价格维持了一年。
(1)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加
    近期国外需求降低是大概率的事件,传导到制造端,智新咨询对于第二季度产品价格都不持乐观态度。上周彭博曾经调低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至108-143GW(比之前公布的121-154GW下调20%左右)。2020年可能是过去40年中首次出现全球新增装机下降。
2019年欧盟太阳能市场新增装机量达到16.7GW,相比2018年的8.2GW增长了104%。所以年初市场普遍对于2020年的欧洲充满期待,但是就现状而言疫情打破了大家的幻想。
(2)需求降低,消减库存。
    在大硅片的整体趋势下,158.75mm,166mm,210mm都在与156.75争夺市场。
    同时拥有156.75和158.75的隆基,也在3月13日的电话会议中透露,166第二季度订单已经排满,三季度订单正在排。展望全年,预计166硅片将占据总出货的70%以上。
    行业内主流组件企业开始更多应用158.75mm的产品。他们认为设备比较通用,且增大硅片面积,提升转换效率。至于166和210,分析机构则认为至少要等到第四季度或是明年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龙头扩产
    今年1月3日,隆基公告将在云南楚雄新增20GW单晶硅片产能;2月20日中环也发布募资公告,计划投资57亿扩产8寸和12寸硅片。
    两大硅片寡头的扩产信息,增加了大家对于硅片价格下调的预期,进一步刺激硅片价格下调。
    综上,疫情都对于产业的影响正在逐步体现,估计4月将集中爆发。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正常恢复生产供应,被采访者普遍反映,6、7月份市场或将迎来井喷,一方面,中国市场开始加速施工,另一方面,如果欧美可以在第二季度控制住疫情,那么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也会集中爆发。

4.比亚迪推出最新“刀片电池”主打安全特性

    3月29日,比亚迪在线上举行“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超级发布会,这也是业内热议已久的“刀片电池”的首秀。
    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在会上介绍道,“刀片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并且结构设计使其拥有长寿命、长续航等特点。
    在寿命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可循环充放电3000次以上,支持超过12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在续航能力方面,“刀片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与811三元锂电池接近,高体积密度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布置大容量的电池,单次充电可满足600公里续航需求。
    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介绍,“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也就是说续航里程可提升50%以上,达到了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目前刀片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对于“刀片电池”的商用问题,王传福在会上透露,“刀片电池”只在比亚迪汉纯电车型搭载应用,其他车型暂无规划。据介绍,比亚迪汉预计在今年6月上市,其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

5.宁德时代国网、比亚迪与丰田纷纷牵手成功

    近日,宁德时代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网综能)合资成立的公司—新疆国网时代储能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网时代),近日已获核准正式成立。
    资料显示,国网时代双方认缴出资日期为2月29日,注册资金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从股份出资比例来看,国网综能出资1800万,占股60%,宁德时代出资1200万,占股40%。
    3月25日,比亚迪与丰田合资的子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3.45亿元,比亚迪与丰田各占50%股份。
    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以及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纯电动汽车及其衍生车辆用零部件、组件以及总成的进出口及销售、售后服务及其相关咨询的提供。

四、复合材料行业

1.2024年海洋工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5.4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船艇和游艇销售的增长,海洋工业对复合材料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目前,海洋工业在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10%,但是在复合材料所有应用领域中,复合材料在该行业的渗透率最高。预计2020-2024年全球海洋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以健康的速度增长,2024年行业产值将达到15.468亿美元。
(1)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随着户外活动的参与人数增加(休闲船占很大份额),全球富有阶层人数增加,船舶销售等是推动了海洋工业中复合材料增长的关键因素。此外扩大市场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们对海上休闲活动的兴趣日益浓厚,这正使滑雪/清水船和个人船只的市场蓬勃发展。这种类型的船大多由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复合材料应用比例由逐渐增加迹象。
(2)行业主要供应商及发展动态
     海洋工业用复合材料市场的供应链主要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供应商、中间产品(预浸料)供应商、分销商、零件制造商、轮船/游艇制造商和最终用户。近年来,海洋船舶行业的复合材料市场正在走向整合,因为主要经销商对公司收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大型并购来迅速将自己定位在高端市场。例如AOC和Aliancys在2018年的合并,Polynt和Reichhold在2017年的合并,帮助这些公司不仅在航海领域而且在其他行业中都有更好的定位。此外,两家公司的合并都增强了公司的聚酯和乙烯基酯树脂的能力。在环氧树脂材料市场也出现了并购:2015年,Olin Corporation收购了陶氏化学公司的环氧树脂部门。
(3)海洋工业复合材料市场份额分析
    按照船型进行市场分析:根据船型如舷外船、舷内/船尾驱动船、PWC和其他船等对市场进行了分析。2020-2024年,舷内/尾驱船可能仍将是市场上最主要的船型。BRP Inc.、川崎和Yamaha是PWC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它们对复合材料产生了可持续的需求。
    按照复合材料应用部件分析:目前复合材料在海洋船舶中主要应用构件包括船体、甲板、纵梁、船顶等。2020-2024年,船体可能仍将是最主要的应用方向。PWC的船体和舷内/船尾驱动船最好使用复合材料建造,主要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聚酯或乙烯基酯树脂。
    按照复合材料材料类型分析:根据基体材料类型,预计未来五年聚酯树脂仍将是最主要的材料,而碳纤维预计将是五年内增长最快的增强材料。碳纤维具有优异的高强度重量比、高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低热膨胀系数、高抗疲劳性等,目前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赛艇和游艇,其中轻量化是其应用的驱动因素。
    按照海洋工业用复合材料应用区域分析:北美地区预计仍将是最大的地区,而亚太地区可能仍是预测期内增长最快的市场。在未来五年中,中国可能是海洋复合材料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2.上海石化拟投资35亿建设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325日,上海石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项目预计投资额3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约为4年。本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技术,建设2个系列原丝生产线,单系列设计能力1.2 万吨/年;建设6条碳纤维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产能2000吨/年。当日,公司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投资项目,本投资项目尚需提交至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据悉,碳纤维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小丝束、工业小丝束和工业大丝束三个领域。小丝束碳纤维着重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大丝束碳纤维着重于风电叶片、轨道交通以及汽车轻量化等通用级民用市场。自2017年起,中国碳纤维需求不断扩大,2018年需求达到3.1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进口2.2万吨、同比增长36.8%,预计到2025年需求将超过5万吨/年,其中大丝束碳纤维超过3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品是市场应用最为广泛的大丝束品种,国内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油气田、建筑、无人机、大飞机等领域都迫切希望使用大丝束碳纤维,具有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该投资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满足国内市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促进碳纤维产业的技术进步,公司未来将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稳定产品质量,来提升产品获利能力。该投资项目符合公司转型发展的需要,其成功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提高公司在碳纤维产业的竞争力,且可以与公司生产的其他产品形成协同效益,提高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本投资项目的实施不会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变化。 

3.Reportlinker发布2020至2025年碳纤维预浸市场预测报告

    Reportlinker网站近日宣布发布“碳纤维预浸市场增长、趋势和预测(2020-2025年)”报告。该报告对国防/航空航天市场前景、技术特征和市场结构进行了预测。
(1)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传统上,航空航天制造商转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的航空航天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的重量大大减少,成本得以下降。大多数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采用碳纤维预浸料作为原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高强度、刚度、热和化学电阻率等特性以及其他各种热和化学性质,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
   全球碳纤维预浸料市场是比较稳定的,前五大供应商在市场中占了很大的份额,分别是TORAY工业公司、TEIJIN有限公司、Hexcel公司、SGL碳公司和Solvay公司等。此外,热塑性预浸料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初级结构部件,例如弦杆或加劲板、翼箱和机身板。
(2)欧洲依然是航空主市场
    欧洲主导了全球市场。德国是飞机工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是设备制造商、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发动机制造商和整个系统集成商等不同部件的制造商所在地。该国拥有许多飞机内部部件、维修和大修,以及轻型建筑和材料的生产基地,主要在巴伐利亚、不来梅、巴登-符腾堡和梅克伦堡-沃波梅伦等地。报告预计,在未来20年将有3-3.5万架新飞机投入使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因此,飞机产量的增加,预计也将有助于预测期间的市场增长。

4.连续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制作的两大工艺要点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是用热塑性树脂基体浸渍碳纤维丝束制成的组合物,是制造热塑性碳纤维产品的中间材料。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调整预浸料中的碳纤维/基体的比例、预浸料的厚度/宽度等规格、纤维取向和铺放角度,可以实现对热塑性碳纤维制品的初步设计。国内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制造商无锡智上新材强调,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成品的整体性能。
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
关键点一:展丝
    在制作连续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时,展纱是非常只要的一个工艺环节。因为热塑性树脂在高温下黏度大,当大丝束碳纤维线密度较大时,这种基体就很难完全浸渍到碳纤维束中,会因为基体材料分布不均匀,出现孔隙,最终影响到预浸料的性能。当相同的丝束宽度延展得越宽,厚度越薄,热塑性树脂的渗透均匀性会越好。无锡智上新材认为,虽然展纱不可避免地会对碳纤维产生一定程度的性能损伤,但是相对于展纱给预浸料整体性能方面带来的帮助则是微乎其微的。
    按照展丝工具及机理的不同,常见的展丝方法有机械展丝法、气流展丝法以及超声波展丝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可将两种或多种展丝方式结合起来运用。
    机械展丝是通过挤压、摩擦等方式让张紧的纤维丝束经过组合展纱辊时受到压力作用,在一个横向的分力即压力下使纤维产生横向位移来达到展宽的目的。简单地说,这种技术手段的本质就是将纤维丝束内部的单根丝束铺平,减少丝束厚度,增加其宽度;气流展丝是将压缩后的空气喷射到纤维丝束表面,通过气流使纤维束弯曲实现展宽,这种方法不用直接接触纤维丝束,所以纤维展宽时不起毛、纤维间交叉少,因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展纱方法;超声波展丝法则是利用超声空穴效应撞击纤维丝束达到展宽的目的。
关键点二:温度、压力与比例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预浸渍法,包括熔融浸渍法和溶液浸渍法;二是后浸渍法,包括薄膜层叠法、粉末浸渍法、纤维混杂法等。
    从工艺可行性和预浸料性能质量两方面考量,熔融浸渍法是将碳纤维通过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基体后得到浸渍的方法,相比溶液浸渍法不仅节省材料、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精确控制预浸料中基体的质量分数。
    在制备过程中,核心的工艺要点在于把握好温度、压力以及树脂/增强体的比例。在温度和压力合适的条件下,热塑性树脂基体的流动性才会好,浸渍效果才能得到有效保证。温度和压力合适才能保证基体材料和碳纤维协同作用,如果基体材料被挤出,对增强纤维的固定能力就会下降,碳纤维就会出现弯曲,拉伸性能就会随之下降。
    热塑性碳纤维预浸料
    如果热塑性树脂基体含量过少时,碳纤维之间缺少基体的浸润就无法有效连接,也就无法发挥出碳纤维的高强度作用。相反,如果热塑性树脂基体含量过多,基体需要承担的载荷就越多,但是基体无法像碳纤维那样很好地承载载荷,这必然会影响预浸料的整体强度。所以,只有当热塑性树脂基体在碳纤维间分布均匀,预浸料内部的孔隙较少,热塑性树脂基体于碳纤维之间结合良好,外部载荷能通过基体有效传递至碳纤维,这时预浸料才会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

5.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回收成最大亮点

    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废弃物的回收问题也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在污染和资源浪费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应该从复合材料应用的最初阶段就开始重视材料的选择以及回收利用成本,这有利于从整体上降低回收成本并减少环境中的废弃物。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应用方应从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考虑,在使用性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复合材料基体,这将利于碳纤维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有短纤维(0. 2 -0. 4 mm)增强、长纤维(6-10 mm)增强和连续纤维增强这三种形态。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回收方式与碳纤维在树脂中的形态和成型方法有很大关系。
    目前,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主要制备方式是熔体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模压成型、层压成型、缠绕成型、拉挤成型等。对于高熔点的热塑性树脂,比如聚醚酰亚胺(PEI)和聚醚醚酮(PEEK),可采用溶剂法成型。由于热塑性树脂是线性分子结构,在高温下易实现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化,因此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可以通过重熔重塑的方法进行回收,和热固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其可回收性更强。
    虽然热塑性树脂可以多次重复塑形,但对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来说,其再次利用的关键是保持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取向程度,排列规则的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使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保持在80-90%。
    无论是短碳纤维增强还是连续碳纤维增强,在其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提高再生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就会进一步增强其回收价值。
    切片再塑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回收方法。在纤维取向程度类似的情况下,碳纤维的体积含有率是影响复合材料回收后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回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量值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长度,强度值取决于纤维和树脂的浸渍质量。通过工业优化,切片重塑法可实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多次重复回收,可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一般民用领域的应用。
    近来,除了航天航空领域,连续性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也逐步应用于骨外科医疗器械、电子电器、高端工业等领域中,无论是从产品性能角度还是从回收利用角度看,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都值得期待。

五、卫星通信行业

1.日本三菱电气通信卫星部门改组,新卫星厂房落成

    2020年2月18日,日本三菱电气公司(Mitsubishi Electric)宣布,其建于镰仓的新卫星生产设施落成,卫星制造能力从目前的10颗增加到18颗,这将使该公司能够满足对日本政府卫星订单和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订单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0年2月20日,三菱电气公司对公司管理层和架构进行了调整。为了加强与通信有关业务,发展一套以解决公共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业务架构,三菱电气将通信系统部拆分为公共事业系统部和研究发展部,自4月1日起生效。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三菱电气公司在2019年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0财年前9个月(2019年4月-2019年12月)集团总收入294亿美元(3.25万亿日元)。2020财年前9个月,通信卫星系统收入合计9.3亿美元,运营支出5800万元。通信卫星只是三菱电气巨型产业中很少的一部分,占业务总额比例为9.2%。
    三菱电气公司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主要制造商,并作为分包商为440多颗国际卫星提供了设备。镰仓新厂房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竞争力。
    日本发布宇宙基本计划 ,根据宇宙基本计划工程表,日本政府卫星项目将增加。宇宙基本计划要求卫星制造商发展商业空间应用以加强政府项目的科技基础。2019年12月,三菱电气被JAXA选为创新卫星技术示范新卫星的总承包商。根据JAXA的计划,三菱电气将开发一个小型100公斤级标准化卫星平台,包括姿态控制和电源等关键部件,目标是对私营公司、大学或其他实体研制的设备、部件和微小卫星进行在轨验证和演示。这颗卫星计划在2022年3月以后从日本鹿儿岛用Epsilon运载火箭发射。

2.SpaceX建造100万个地面天线接收星链卫星网络数据

    经过数月的考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最终批准了SpaceX的申请,准许其建造多达100万个地面天线,这些天线将帮助用户与该公司的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相连并接受数据,从而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服务。
    FCC已经发布公告,证实了这项为期15年的申请获得批准的消息。据批准文件显示,每个地面天线直径为0.48米。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这种天线看起来就像“架在棍子上又薄又平的圆形UFO”。
    马斯克说,星链网络的目标客户是电信公司“最难接触到的3%客户”,这些客户来自农村地区,那里“推广5G确实不太适合”。SpaceX打算让星链为任何用户提供高速连接,延迟低于20毫秒。
    SpaceX的星链卫星在该公司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工厂中制造。据报道,现在可以达到每天制造六颗的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360颗星链卫星被送入近地轨道,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和几年里,还将有数千颗卫星发射升空。有限的网络服务最早可能在今年开始。

3.运载火箭将面世,卫星提供包络空间

    3月24日11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直冲云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二丙火箭2020年的首次发射,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此次成功发射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发射场任务的两手抓、双胜利。
    执行此次的长二丙火箭剩余推进剂排放功能模块更完善,更环保、更安全。后续,长二丙火箭还将采用4.2米直径整流罩,给卫星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
    在本次任务中,火箭技术变化点达到了18处,这些变化主要涉及发动机的局部部件工艺改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增长改进措施及地面主控计算机的改进。
    测量系统作为全箭的飞行状态记录员,可全程记录箭上的关键动作和局部力热环境情况。于是,测量系统调整了几处测点参数,这些宝贵的飞行数据可验证发动机改进后的效果,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火箭的子级完善了一套剩余推进剂排放功能模块,这使得一子级和二级分离后,在下落过程中可排放掉大部分剩余推进剂,降低了箭体落地后对地面的污染程度,同时更加保障了落区安全。
    此外,本次任务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焊接面更加平滑,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长二丙”还将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技术变化,长二丙火箭会择机将现有的3.35米直径整流罩更换成4.2米直径整流罩发射卫星,给卫星提供更大的包络空间。

4.美国国防部起草商业卫星通信采购新战略

    据Breakingdefense网站2020年3月11日报道,美国太空军下属的商业卫星通信办公室(CSCO)正在起草一项新的变革性商业卫星通信能力采购战略。这项新战略是在2020年1月23日由美国太空军和太空司令部司令杰伊·雷蒙德将军签署的新“卫星通信愿景”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即便在冲突中也能为作战人员创建无缝通信网络。新商业卫星通信采购战略初稿将在2020年年底发布。
    根据美太空军商业卫星通信办公室主管ClareGrason介绍,目前该办公室正在准备一份2022年的资金申请,用于一个新的国会授权“在案项目”,直接从运营商那里购买商业卫星通信能力。
    美国国会在2019年国防部预算中为商业卫星通信设立了独立项目,投入4950万美元。尽管2020年美国防部没有为此项目申请资金,但国会还是又增加了500万美元投资。2021年的预算申请中并没有商业卫星投资资金,不过该办公室正在筹划一个没有资金支持的需求申请,可能会填补这一缺口。目前,商业卫星通信办公室正在使用美国国防部周转资金购买商业卫星带宽,这种周转资金有点像支票账户的备用金。该办公室就卫星通信供应商和军事客户之间的一对一合同进行协商。
    在此体制下,美国防部短期租用商业带宽采购模式一直饱受商业卫星通信运营商诟病。事实上,美国国会在2018年的《国防授权法》(NDAA)中将商业卫星通信办公室从原来的国防信息系统局(DISA)转移到了美空军太空司令部,随后归入新组建的美国太空军。
    美国国防部已与Peraton和Intelsat等多家供应商签订了卫星通信带宽合同,这些提供商一直在敦促五角大楼采用“卫星即服务”(satellite-as-a-service)模式。但是国防部的大部分卫星通信服务和带宽都来自于增强移动卫星服务(EMMS)项目,铱星通信公司在2019年12月就获得了7.385亿美元的该项目合同。
 

六、金融资本市场

1.上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94起事件, 涉及总金额160.93亿元人民币

    清科私募通统计:截至周五下午,投资、上市和并购共94起事件,涉及总金额160.93亿元人民币其中共发生61起投资事件,披露投资金额事件53起,共计60.91亿元人民币并购市场共发生27起并购事件,披露的交易金额为43.75亿元人民币。上周涉及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是:2020年3月26日,江苏润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润邦股份)成功受让宁波九黎鼎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金油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兴富优文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共9名交易对方持有的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油优艺环保)73.36%的股权,作价9.90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润邦股份可吸收中油优艺环保危废处置领域的成熟的运营、管理团队及管理经验,整合先进技术工艺,进一步夯实和完善润邦股份在危险废物处置业务领域的布局。中油优艺环保是一家污水及危险废物处理服务商,业务范围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污水处理等,主要面向医疗行业、化工产业、能源矿产等领域,并提供废物处理、污水处理方案及技术支持服务。
    清科私募通统计:截至周五下午,周有6家企业上市,总融资金额56.27亿元人民币。上周融资金额较大的上市事件为:2020年3月23日,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简称:诺诚健华)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8.95港元/股,募集资金22.40亿港元人民币。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核心候选药物、管线中其他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上市许可及新项目外部引进等。诺诚健华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由科学家施一公与崔霁松联合创立,与2015年11月在开曼群岛注册,2016年在中国开始研发,致力于发现、研发及商业化潜在同类最佳及或首创的用于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2.科创板定位清晰6大领域“硬核”企业被重点关照

    3月27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对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进行细化,并对科创板定位把握中关于自我评估、核查把关、审核问询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精简优化。另外,此前市场曾格外关注的新老划断问题,也在此次《暂行规定》中得以明确。
  《暂行规定》中,将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行业范围作出了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七类: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硬件等; 
  (二)高端装备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服务等; 
  (三)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相关服务等; 
  (四)新能源领域,主要包括先进核电、大型风电、高效光电光热、高效储能及相关服务等; 
  (五)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高效节能产品及设备、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先进环保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等;
  (六)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学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及相关服务等;
  (七)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上交所发言人在记者发布会中介绍,从执行情况看,实践中如何评价企业的科创属性、判断企业“科创成色”和“科创含量”的高低十分复杂,客观存在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申报时对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有顾虑、有关科创板定位评估和核查的形式及内容不统一、审核中与科创板定位相关内容的问询过严过细等问题。基于此,《暂行规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修正,这不仅有助于明确发行人申报科创板的心理预期,也有助于增强科创板定位把握的可操作性。
    暂未达标企业仍可申报在《暂行规定》中,上交所对此前证监会发布的“3+5”的科创属性体系再次进行明确。对于上述七大行业范围内所有企业,在符合《指引》规定的“3+5”条件时,可直接认定其符合科创板定位。不仅如此,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深度应用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如金融科技、科技服务等,也属于科创板服务范围。在科创板服务的行业范围内的企业,只要符合常规指标,或者符合例外情形之一,就可以申报科创板。
    据上交所新闻发言人指出,设置“常规指标”和“例外情形”,从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的科创属性,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把握好科创板定位。“常规指标”普遍适应于具有技术先进性、科创属性强的科创企业;而“例外情形”特别适用于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创企业,是对科创板“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到科创板发行上市”等要求的具体化,也有助于克服“常规指标”相对刚性而可能产生的不适应性。
    那么,暂时未达标的企业《暂行规定》指出,发行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经谨慎客观评估认为自身符合科创板定位,且科创属性短期内能够达到《指引》相关支持和鼓励要求的,可以先行提出科创板发行上市申请,但应当单独做详细说明,并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和依据。保荐机构应当对发行人提出的理由和依据进行专项核查,并发表专项意见。
    在具体申报时,对于暂未达标“3+5”但短期内有望达标的发行人来说,申报通道并没有发生变化。上交所将根据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意见,作出审核判断。

3.精选层“小IPO”脚步临近,交易限制大幅放宽

    全国股转公司近日宣布,2020年3月30日起,精选层股票申购配售及连续竞价交易在技术层面已具备开展条件。同时,全市场最小申报数量调整为100股,取消整数倍要求;大宗交易支持全天收单并调整成交价范围;做市交易按调整后的交易规则运行。
  (1)“小IPO”正式系统上线
    3月30日起,俗称“小IPO”的新三板公开发行业务系统即将上线,相关申报工作将适时启动。28日晚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股转公司)宣布,新三板公开发行和连续竞价等业务系统已经准备就绪,3月30日正式上线。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30日,第一阶段涉及基础层、创新层集合竞价频次调整和投资者适当性分级管理有关业务已成功上线。2020年3月30日起,精选层股票申购配售及连续竞价交易在技术层面已具备开展条件。
    公告指出,公开发行申报受理及审查系统、公开发行承销业务办理系统在技术方面已准备就绪,将适时启动相关业务。配套此次业务系统上线,股转公司还对官网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专区”,将于2020年3月30日同步上线。关于股票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的项目动态、信息披露文件等将在专区中集中呈现。
  (2)股转公司:全市场最小申报数量调整为100股
    除相关系统上线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交易规则》(简称《交易规则》)也将于下周全面实施,相关的内容主要为:全市场最小申报数量调整为100股,取消整数倍要求;大宗交易支持全天收单并调整成交价范围;做市交易按调整后的交易规则运行。
    此外,三板成指和创新成指也将于3月30日起改为盘中实时揭示。
    股转公司指出,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三板指数整体运行平稳,已成为各方观察市场运行的重要工具。本次调整指数发布方式综合考虑了市场需求、指数交易连续性以及市场表征功能等因素。一是改革启动后,市场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但现有指数中仅有三板做市为盘中实时发布,难以满足投资者实时观察市场整体走势的需求。二是随着集合竞价股票撮合频次的提高,新三板股票价格的连续性提升,指数实时发布的基础已经具备。三是从指数功能定位看,三板成指目前以表征全市场为目标,覆盖了全市场不同层次和交易方式的股票;创新成指以创新层公司为样本空间,是当前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
(3)精选层面世进入倒计时
    伴随着诸多措施的落地,新三板精选层离面世也越来越近了。
    预计今年上半年或三季度左右精选层完成组建,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企业披露年报出现诸多困难,有专家建议今年分层两次,增加分层次数或者其他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规则上是有空间的,将很快会出台政策灵活安排。同时明确精选层企业转板就是由交易所同意,无需证监会核准和注册。
    市场分层是新三板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基本理念是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和聚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层次匹配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对挂牌公司的分类管理,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同时,进入精选层挂牌交易需要经历三个环节、七个步骤。借鉴科创板公司的推进进程,首批25家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109天,常态化发行之下科创板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212天。如果精选层进程较顺利,首批公司或将用时3-4个月可推出交易。

4.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将迈上新高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压实了财政部门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的管理职责,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是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工作新的里程碑。为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压实出资人职责、加强部门协调,《规定》主要完善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第一,明确了国有金融资本的范围。《规定》以国有产权为基础、以国有资本为纽带,是国有金融资本“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具体而言,《规定》指出“国有金融资本是指国家及其授权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对金融机构出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凭借国家权利和信用支持的金融机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纳入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其中金融机构则包括“依法设立的获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各类金融企业、主权财富基金、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投资运营公司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等实质性开展金融业务的其他企业或机构。”  
    第二,细化了财政部门作为出资人代表机构的主要职责。在宏观上,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本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具体而言,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应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法规,优化资本战略布局;指导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授权经营体制,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统一管理、穿透管理,推动形成覆盖全面、分工明确的监督体系;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管理,定期向本级党委、政府报告,按照法定程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并组织收益上交。在微观上,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具体而言,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应依法行使出资金融机构具体股东职权,强化公司章程管理;通过公司治理程序,加强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的审核把关;完善公司管理者的选任、考核、奖惩等机制;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监督保值增值。而除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正常经营活动。  
    第三,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考虑了与当前管理体制的衔接。针对出资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规定》指出“财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分级分类委托其他部门、机构管理国有金融资本”,并明确了受托人的职责。在委托管理下,应坚持“四个不变”的原则,即财政部门出资人身份不变、产权管理责任不变、执行统一规则不变和全口径报告职责不变。针对出资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规定》明确了市场监管与出资人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提出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从而理顺国有金融机构管理体制。  
    综合来看,在现阶段出台《规定》,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正当其时。第一,建立统一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本布局、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压实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的管理职责,有利于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三,对国有金融机构实现统一管理、穿透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有利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规定》的出台,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将更加统一、全面、高效,各方职责更加明确,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必将迈上新的高度。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