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16期

行业报告 2020-06-15 10:47: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中芯国际暂时无法代工华为7nm以下芯片

  在国内,中芯国际被称为台积电最大的“替代者”。在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到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改变与推动。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龙头,其同时也是全球排行前五的芯片代工厂。对于中芯国际来说,这个时期是最好的时期,一旦抓住了机遇,那么中芯国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但不可忽视的是,中芯国际的技术并未达到华为的要求。中芯国际在2018年宣布14nm制程研发成功,并在2019年10月正式量产。而华为早已在麒麟980芯片中采用了7nm制程,而其最新芯片或将采用5nm制程。就目前而言,中芯国际目前最佳制程仅为14nm制程。为了推动其7nm制程的进度,华为和国家均向中芯国际提供帮助:
1、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会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会向中芯国际提供了150亿的投资;
2、华为派遣20名原台积电方案的技术人员到中芯国际。
  据相关信息透漏,在国家及华为的协助下,中芯国际有希望在年底实现7nm芯片的量产。
  与此同时,中芯国际在年初曾提出将登陆科创板。6月1日,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得到上交所受理,并且披露了长达921页的招股书。招股书中显示,中芯国际将发行不超过16.8亿股票,募集资金200亿。本次募资金中拟40%(80亿元)用于12英寸芯片SNI项目、20%(40亿元)用于公司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40%(8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月3日,中芯国际披露已经敲定两大战略投资者——中国信科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两者合计斥资25亿元参与中芯国际科创板IPO战略配售。
  在这一趋势之下,中芯国际似乎正在向大家所希望的地方发展,但在“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调整的风险”处却明确表示:据此修订后的规则,若干自美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与技术,在获得美国商务部行政许可之前,可能无法用于为若干客户的产品进行生产制造。
  虽然中芯国际并未指明“若干客户”是谁,但众多目标直指华为。对于华为来说,中芯国际也将因为美国的禁令而被限制。对于中芯国际来说也同样如此一旦没有抓住华为,那么中芯国际的营收不仅会受到影响,同时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第一台28nm工艺的国产光刻机交付在即

  据多方媒体报道,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将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艺的国产的沉浸式光刻机。虽然,这与当今国际顶尖的ASML最先进的5nmEUV光刻机相比还有数代的隔阂,但是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毕竟在此之前国产光刻机还是90nm。
  这个28nm光刻机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以及上海微电子自身来说都是意义非凡。因为虽然目前手机芯片即将进入5nm制程工艺,但是在物联网、工业、新型存储等众多市场,28nm仍是比较主流的制程工艺节点。从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占比来看,其28/40/45/65nm的总体占比高达30%。
  据悉,上海微电子是国内技术最领先的光刻设备厂商,从低端切入各个细分市场,现已成为封测龙头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全球市场占有率也有40%,同时旗下LED/MEMS/功率器件光刻机性能指标领先,LED光刻机市占率第一。
  上海微电子现有4大系列的光刻机产品,其中600系列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面向IC前道制造,采用四倍缩小倍率的投影物镜、工艺自适应调焦调平技术,以及高速高精的自减振六自由度工件台掩模台技术,可用于90nm、110nm、280nm工艺和200mm、300mm晶圆生产。500系列面向IC后道先进封装,300系列面向LED、MEMS、功率器件制造,200系列面向TFT曝光。

3.台积电拟投资723亿自建封测厂,布局高端封测领域

  6月2日讯,据悉,台积电计划在台湾省苗栗县建立一个新的高端 IC封装和测试工厂,具体位置为新竹科学园区的竹南区乡段,拟投资 3032 亿新台币(约 721 亿人民币)建设一个先进封测厂,该厂将于2021年五月竣工,2021年中一期厂区可以运转,初步预计可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纯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此之前分别在台湾桃园、新竹、台中和台南设有先进的IC封装和测试工厂,在中国南京和上海也设有工厂。根据台积电官网显示,目前为止,台积电晶圆厂包括6个12英寸晶圆厂,6个8英寸晶圆厂和1个6英寸晶圆厂。此次建厂目的在于助力台积电进军高端IC封装测试服务,以提供具有先进3D封测技术的一站式服务。
  在积极进军高端IC封测服务的路上,台积电表示继2018年量产7nm工艺后,汽车设计支持平台(ADEP)的推出证明了该芯片制造商行业领先的良率和质量保障。台积电现已启动全球首个7nm ADEP,该平台将加速人工智能推理引擎、先进导航系统以及自动驾驶应用的设计。

4.合肥长鑫、江丰电子、上海新昇等半导体企业抱团谋发展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在湖州举行,合肥长鑫与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约,一致同意支持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建设。
  2019年国内存储芯片取得了两个突破——长江存储的3D闪存、合肥长鑫的DRAM内存双双量产,其中内存国产化的意义更重要一些,毕竟这个市场主要就是美日两大阵营主导,门槛太高。合肥长鑫的12英寸内存项目总计投资高达1500亿,去年底量产了1Xnm级别(具体大概是19nm)的内存芯片,可以供应DDR4内存芯片、DDR4模组及LPDDR4X移动内存,频率可达2666MHz、2666MHz、3733MHz,也是比较主流的水平了。
  苏州瑞红是国内知名的电子化学品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光刻胶、配套试剂、高纯化学试剂,这是芯片制造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产品。
  宁波江丰电子,这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靶材公司,也是很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之一。
  上海新昇半导体则是重要的硅片供应商,12英寸大硅片是半导体生产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材料。
  这么看的话,合肥长鑫与这些公司合作,一方面是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国产内存生产要重点扶植国内半导体材料公司,目前这个市场主要是被美国、日本把持,国产内存提高国内核心技术的占比迫在眉睫。

5.半导体行业逆势投资,三星电子斥巨资扩产闪存芯片

  韩国三星电子继日前宣布在韩国平泽二厂(P2)扩建极紫外光(EUV)晶圆代工生产线(10兆韩元)后,6月1日再宣布,将以8兆韩元在该厂扩大3D NAND记忆体产能,加上市场推估三星可能再加码DRAM投资15兆韩元,这一波景气危机,三星合计可能加码33兆韩元(约新台币8千亿元)大投资。由于三星的半导体策略一向是在景气低迷时扩大投资,业界认为,三星近期可能会再宣布在P2厂DRAM产能追加投资计划。
  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战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大增,三星一如过往选择在景气低迷时大举投资,以确保在晶圆代工及记忆体市场的竞争力。据外电报导,三星宣布将扩建平泽二厂的3D NAND生产线,5月已开始进行无尘室施工,预计2021年下半年进入量产,与同样位于平泽二厂的晶圆代工EUV生产线一起启用。
  三星虽然没有公布此次扩建3D NAND产能的投资金额,但业界预估大约投入约8兆韩元(约65亿美元),将可增加每月2万片的12吋晶圆产能,明年下半年会量产三星最先进的100层以上3D NAND产品,预估第一批投产的产品会是第六代V-NAND。
  记忆体模组业者指出,美国总统大选年底结束,新冠肺炎疫情明年应会明显缓和,所以记忆体市场明年将会是多头年,包括资料中心、笔电及平板、智能手机等搭载容量将大幅提高,其中,笔电及智能手机搭载512GB及1TB储存容量将成市场主流。三星现在启动扩产计划,明年下半年进入量产,正好可赶上下一波NAND Flash需求爆发时间点。
  三星NAND Flash生产线主要分布在韩国华城厂区、平泽厂区、以及中国西安厂区。其中,中国西安厂二期及平泽二厂已积极扩建无尘室及增建生产线,其中西安厂二期将用于投产100层以下3D NAND的第五代V-NAND,平泽二厂则会生产100层以上3D NAND的第六代V-NAND。三星平泽二厂是综合型晶圆厂,一层楼规画建置EUV晶圆代工及3D NAND生产线,另一层楼则追加DRAM生产线。在三星宣布5奈米EUV晶圆代工及3D NAND产能扩建计划后,业界认为三星应很快会宣布DRAM产能扩建计划(金额推估将达15兆韩元),同样在明年下半年量产。

二、激光器行业

1.2019年全球激光器市场回顾与2020年预测

  全球经济在2019年经历了十年来最低增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至2.3%。全球激光器也在经历2017年高速增长之后,2018年、2019年市场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全球四大上市激光器龙头企业业绩全部下滑:
  2019年IPG实现营收13.146亿美元,同比下降10%;
  2019年通快激光技术部门的收入为13.8亿欧元,同比下降2.13%;
  2019年相干销售额达14.31亿美元,同比下降24.8%;
  2019年大族激光营业收入95.63亿元,同比下降13.30%
  虽然2019年材料加工激光器市场大幅下滑,但是传感器、医疗、军事、光刻机等市场却迎来快速发展时刻。在全球厂商渴望2020年5G带来新的市场增量时,“黑天鹅”全球COVID-19大流行病却重创了全球经济,COVID-19疫情在中国、亚太、欧洲,美国、南美迅速蔓延开来,全球疫情愈演愈烈,截止6月5日,全球COVID-19累计确诊人数达到672万了,死亡人数达到39.36万人,2020年无疑将成为全球激光器市场最为动荡、最为艰难的一年。
  2019年全球激光器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约为151.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1.3%,相比之下,2018年的增长率为8.5%,2017年的增长数字为19.1%。
2015-2019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材料加工与光刻、通信与存储,仍然是全球激光主要应用市场,2019年激光器在材料加工与光刻应用市场占比为44..3%,通信和存储是第二大应用市场,达到26.8%,其次是科研和军事领域、医疗和美容领域、仪表与传感器,分别是9.3%、7.5%和7.4%。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激光器企业营业收入深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锐科激光营收同比下降66.05%,为1.35亿元;大族激光营业收入15.10亿元,同比下降28.96%。2020年第二季度海外疫情爆发,IPG、通快、相干等全球激光器厂商生产和供应链停滞时间过长,由于供应链被限制,导致交付延期,多数企业投资规划预计将进一步延长,预计2020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将下降超过10%,市场规模仅为136亿美元。同时,海外疫情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如果到7月底全球主要国家疫情仍没有得到控制或冬季受到第二波疫情影响,全球激光器市场必将进一步大幅下滑,我们将在2020年迎来全球激光器最为动荡的时代。

2.大族激光拟分拆子公司独立上市

  6月2日,大族激光发布多条公告表示:启动分拆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事宜;内部股权进行架构调整,对全资子公司上海大族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族传动”)增资 9.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杨朝辉先生递交书面辞职报告。
分拆大族数控至国内上市
  大族激光6月1日以通讯形式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事宜,分拆大族数控有利于拓宽大族数控的融资渠道,支持大族数控持续研发和经营投入,提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大族数控是国内专业开发和生产应用于PCB(印刷线路板)生产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HANS”系列激光设备和数控钻铣设备等专用加工设备。产品包括:CO2激光钻孔机、UV激光钻孔机、机械钻孔机、UV切割成型机、机械成型机及LDI激光直接成像设备等。2019年大族数控业绩大幅下滑,19年大族数控实现营业收入13.24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34.4%。
2016-2019年大族数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

3.广东两项半导体激光器重点专项启动,力争解决我国激光领域卡脖子问题

  近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两大专项项目启动会成功召开。
  此次项目承担单位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项目参与单位有度亘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东莞市盛雄激光先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思创优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五邑大学、西安必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与会项目专家一致认为项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领域前沿,本次项目启动会的推进,对于解决我国激光领域卡脖子问题、建设广东省激光产业集群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激光与增材制造”重大科技专项,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瞄准战略前沿领域,所优先启动的首批6个重大专项之一。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列讲话精神,及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关部署的重要研究举措。
  半导体激光芯片是整个激光产业链的技术核心与源头,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其中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是中国技术储备的空白,也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针对这一关键技术问题,深入研究,逐一攻克,目前已整合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研发和产业资源,并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突破性进展。
  本次启动会的“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应用”、“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两大科技项目,由高亮度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自主研制入手,构建从外延结构设计、外延材料生长,到芯片制备等层面的创新链条,力争解决目前我国激光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带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及产业提升。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的活力,及创新与就业的增长。

4.百超Bystronic韩国公司新总部动工将为韩国、东南亚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Bystronic韩国公司不久前在距离首尔不远的地方为新的体验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新体验中心落成后,将拉近百超韩国公司与客户的距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Bystronic韩国公司的新总部已在“仁川自由经济区”(IFEZ)的松岛洞(Songdo-dong)动工建设,该工业区位于韩国首都首尔西南约50公里处,仁川国际机场东南约30公里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体验中心的服务范围能够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加之Bystronic韩国公司的许多客户也位于此,使新中心成为提供客户服务的理想中心。此外,由于仁川自由经济区的经济产出约占整个韩国经济的65%,新厂选址于此对Bystronic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Bystronic在韩国的销量大幅增长,因此公司考虑新建一个总部,这将为业绩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新总部占地3360平方米,大约是之前面积的三倍,其中包括一个820平方米的能够服务韩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客户的体验中心。新总部预计将于2021年春季竣工。
  新建总部的另一个原因是该地区对通用服务中心的需求,这对Bystronic来说非常重要,咨询、热线服务、现场演示、软硬件培训课程是客户服务的核心。此外,中心还将提供销售、维修和备件服务。因此,客户将因领先技术供应商的全面服务而受益。届时,客户可以直接体验最新的制造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服务。
 

新能源行业

1.隆基或将携手央企联合杀入BIPV市场

  为有效解决现有工商业建筑屋顶使用寿命短、防水及抗风揭性能弱、屋顶长期闲置等弊端,隆基BIPV新品将在全面提升BIPV产品保温散热、防风防水、防火防雷抗冲击、轻量化等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同时,实现高效发电功能与可靠建材功能的一体化完美结合。
  6月1日,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才玖一行到访隆基总部参观隆基BIPV研发产线、隆基总部展厅、西安组件生产基地、组件工厂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对于即将推出的BIPV新品,隆基新能源总经理陈鹏飞总经理表示:“隆基新能源即将问世的BIPV新品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筹备,即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向市场。”
  据了解,截止目前,隆基新能源BIPV生产线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将很快进入量产阶段。而隆基BIPV新品的正式产品名称和上市时间也已敲定,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公布。
  据公开资料显示,三峡资本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所属控股子公司,聚焦清洁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积极孵化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发挥产融协同效应。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三峡资本始终致力于成长为清洁能源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产业投资公司。
  隆基新能源表示,双方将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利用各自优势与资源,共同探索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创新发展模式。

2.爱康科技与捷佳伟创深入合作HJT异质结技术

  5月30日,爱康科技宣布与捷佳伟创正式签署爱康长兴2GW异质结电池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了解此次合作主要在关键工艺设备技术研发和全线整套电池设备采购上。双方将共同探索在HJT异质结技术领域的深入合作。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异质结作为一种新兴的硅太阳能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制程简单等优势。相较于目前主流的晶硅太阳能,异质结单晶太阳能电池技术在发电性能上可实现25%的增益,传统单多晶技术的效率提升瓶颈越发凸显,异质结产品优势突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事实上,这是爱康科技今年3月份以来再次布局异质结电池项目。3月17日晚间,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布关于2019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据议案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17亿元,拟投入公司1.32GW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其中,募集资金中11.9亿用于电池及组件项目,5.1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
  爱康科技多年前就开始涉足异质结电池研发与制造,至今已拥有相关核心技术专利二十余项,涵盖真空镀膜技术(非晶硅镀膜与TCO制备)、外观以及相关设备设计,形成了完整的核心工艺专利保护。爱康科技从2019年开始重点布局高效电池、组件领域,以异质结为技术方向,全面开展光伏高效化变革和升级。
  针对上述与捷佳伟创的合作,在HJT电池生产制造过程中,设备是整个流程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此次两家公司2GW HJT项目合作,主要在关键工艺设备技术研发和全线整套电池设备采购上开展深入合作。
     据了解,捷佳伟创是一家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专业为行业提供晶体硅电池生产设备。此次合作前,爱康科技已经在中试研发线引进了捷佳伟创220MW RPD设备,在后续扩产前将在某些关键工艺设备上实行共同研发,主要聚焦等离子化学气象沉积镀膜设备(PECVD)和新式TCO镀膜设备,双方将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最终实现专利技术成果共享。
  此外,对捷佳伟创提供的全线整套电池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爱康参与设备开发技术交流、方案设计评审、应用测试和数据反馈,共同保障爱康HJT项目在行业技术的领先性。光伏生产设备作为行业规模化和平价化发展的核心环节,产业链进口设备的国产化,是促进光伏装机成本大幅下降的重要手段。
  爱康科技与捷佳伟创此次在设备领域的共同合作和开发,不仅有利于HJT电池在设备改进、工艺优化和产能方面实现提升,同时有利于建立健全爱康科技完备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共同为光伏行业增效降本做出突破,推动中国光伏平价上网早日到来。

3.协鑫集成募资42亿投建高效叠瓦组件等项目

  6月2日,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二次修订稿)》的公告,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投向半导体相关领域、叠瓦组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此次募投的大尺寸再生晶圆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约28.8亿元,协鑫集成拟以募集资金对全资子公司合肥光电进行增资,其中使用募集资金24.4亿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或自筹资金用于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投资。
  据了解,阜宁协鑫集成2.5GW叠瓦组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盐城市阜宁县,拟投资的金额为 10.7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5亿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或自筹资金用于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投资建设周期12个月。拟新建厂房面积40,000平方米,成品仓库25,000平方米,原料库15,000平方米;新上印刷切割叠焊一体机32台、排版机32台、层压机18台、返修机16台等362台(套)等设备;预计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叠瓦组件规模2.5GW。项目总投资额约为10.7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5亿元全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或自筹资金用于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投资。
  公告称,本次发行有助于优化公司财务结构、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并有效缓解公司流动资金压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保证经营活动平稳、健康进行,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经济效益。

4.固德威成功过会,即将登陆科创板

  从固德威近期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来看,今年一季度,固德威营收22276.40万元,同比增长33.81%;净利润3730.97万元,同比增长172.89%。预计2020年1-6月营业收入为52195万元,同比增长23.26%;净利润为7726万元,同比增长114.35%。
  固德威2019年出口量约1097.5MW,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现了他们在光伏逆变领域的强大竞争力。分析人士指出,科创板适合以增长为导向的科技公司,对投资机构也更为有利。显然,对于蓬勃发展中的固德威而言,这是他们拥抱资本市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作为一家推崇工程师文化的光伏企业,固德威非常重视技术研发。索比光伏网注意到,截至2019年底,固德威共有研发人员167人,占员工总数的17.20%。2019年,固德威研发总投入为1.43亿元,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75项,具备较强的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
  根据Wood Mackenzie在2020年5月发布的《Final Global solar PV inverter market shares 2020》研究报告,2019年固德威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出货量位列第十一位,三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市场排名第六位,单相组串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市场排名第五位,户用储能逆变器出货量全球市场排名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15%。分析机构指出,凭借在新能源电力电源设备领域的研发及技术优势,固德威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

、复合材料行业

1. 碳纤维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碳纤维具有高刚度、高拉伸强度、高耐化学性、耐高温、低热膨胀等多种性能。这使它们成为土木工程中最受欢迎和使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钢的五倍,但重量更轻,可将其称之为材料界的“超级英雄”。
  碳纤维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并且其尺寸非常坚固。事实上,碳纤维是最坚固的材料。与玻璃纤维相比,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疲劳强度,是建筑业的理想材料。考虑到使用寿命,有人认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比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具有更大的潜力。碳纤维增强聚合物还具有高度的耐化学性和耐高温、低膨胀和耐腐蚀性。
碳纤维在建筑结构修复中应用
  对于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种新的修复技术涉及使用外部粘结FRP(纤维增强塑料)层压板。与钢板粘合类似,FRP层压板粘合包括用热固性树脂将薄的柔性纤维板粘合到混凝土表面。这项技术可用来提高梁和板的抗剪和抗弯能力以及增加柱的约束。该系统不会给结构增加显著的恒载,受腐蚀较小,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安装。
  近表面贴装FRP筋的应用是提高抗弯和抗剪强度的另一项有前途的新技术。与表面粘贴的FRP层压板相比,使用近表面安装的FRP杆的好处是可以将杆锚固到相邻的构件中,并且安装时间更少。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对于板和桥面负弯矩区域的弯曲加固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在这些区域,外部加固将受到机械和环境损害,需要保护层,这可能会干扰地板饰面的存在。
上述技术也可用于桥梁维修。目前修缮和修复的建筑趋势强调了为这些现有结构提供额外强度的必要性。对于一些遇到使用变化或降级问题或设计/构造缺陷的结构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固。
碳纤维在预制混凝土中的应用
  这一领域相对较新但发展迅速。从2003年开始,预制混凝土中的碳纤维大量生产。现在在北美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预制构件材料。碳纤维格栅用于面板表面,以代替钢筋网,并作为与混凝土墙内外部分的机械连接。无腐蚀性的碳纤维格栅加强了墙板表面,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从而减少了重量和原材料的使用。碳纤维格栅加筋墙板比传统预制板轻40%左右。
  它被用作一个剪切网格来连接夹芯墙板的内外混凝土,形成一个完全结构复合的、热效率高的单元。双T形板采用碳纤维格栅作为补强材料,取代传统的钢筋网。用碳纤维网格代替焊接网格可以减轻板的重量,减少对化学品的保护。
碳纤维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碳纤维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桥梁建设。自1992年以来,许多人行天桥大多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成。碳纤维增强塑料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减轻桥梁重量和提升设备的经济性。
碳纤维在房屋结构中的应用
  碳纤维是纤维混凝土中钢丝的良好替代品。用于纤维混凝土的纤维通常是廉价的纤维素或PAN基碳纤维,与钢相比导热性更低,与混凝土一起使用时也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此解决方案适用于高负荷地板和道路。在纤维水泥中,碳纤维可以代替石棉,因为碳纤维不会引起任何吸入问题。

2. 德国埃若旦公司将风电叶片的碳纤维成本降到最低

  对于即将到来的11MW-15mw涡轮发电机组,德国aerodyn(埃若旦)公司预先设计了14MW、111m长的TC1B转子叶片,该叶片采用CFRP-GFRP spar caps,以将昂贵的碳纤维的使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现代的结构概念加上aerodyn公司在叶片开发方面30多年的经验,为TC1B现场提供了14MW的预设计,仍然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考虑涡轮的特定方面,例如额定功率,类型等级和BCD。高度重视使用先进的叶片材料和制造技术。
  aerodyn公司目前正在开发10MW海上风力发电机,这些组件将在明年投入生产。下一代甚至更大的系统(约15MW)正在等待中,这可能会在十年中问世。最大的挑战是当前的供应链和建设这些巨头所必需的基础设施。
  aerodyn公司从事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aerodyn公司实现了新的软件和流程,并创建了自己的软件。因此,aerodyn公司可以对整个系统(包括风力涡轮机,浮子和系泊设备)进行全面的海上空气-水弹性模拟。该公司正在证明转子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
  在浮动结构上,涡轮机承受增加的运动和流体动力。电流、波浪、锚定载荷和不对称结合风力会影响整体动力,经常会对塔头产生高加速度力,影响传动系统。多年来,aerodyn在浮动风力涡轮机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为了能够全面分析整个系统,他们还进一步开发了相关流程并改进了软件工具。如今,他们使用HAWC2对浮动式风力涡轮机进行了复杂的仿真。并且已经开发了先进的预处理和后处理软件aeroHalo,该软件可供许可使用。他们也提供这项服务,根据客户的具体想法进行定制的服务。

3.中国恒瑞投建高性能领先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量产基地

  2020年6月2日,全球领先轻量化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恒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RC)高性能领先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量产基地落户江苏省常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开启了HRC的“飞行器时代”。
  航空航天是碳纤维现有应用的最大市场,2019年全球航空复材市场产值接近1000亿元并保持12%的年增长速度,相比之下,国内的航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还很小。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中,航空应用的产量占比为23%,产值占比高达63%; 而在中国,航空领域的产量与产值占比分别只有3.7%和23%, 因此可见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中国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10年,中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都将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逐步成为美国,欧洲以外的第三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亿元以上。可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升级,同时也将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一个缩影。 
  根据测算,飞机每减重一千克,可降低运营成本13万元以上,而增加的材料成本仅是其效益的15%,回报率超过7倍,因此飞机制造企业与航空公司纷纷对复合材料趋之若鹜。波音787和空客A350 XWB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超过了机身结构的50%,这种标杆性的案例对于全球范围内的航空制造商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国产C919中型客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比例约为12%,而在C929机型上将达51%,无疑最好的验证了这种趋势。而复合材料的成型是航空制造产业链条中最具附加值的一道环节,现有情况下也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挑战主要集中在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改善及成本的下降。 
  作为异军突起且被备受关注的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研发及量产的专家型企业,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HRC已经形成了在汽车领域的深度布局,成为沃尔沃,吉利,一汽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汽车主机厂指定碳纤维零部件供应商,同时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并崭露头角。2018年中,HRC便已经开始了航空零部件项目的开发与生产;2019年,HRC更将航空航天成立为单独的事业部门,两年多的实践中招募并培养了一支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航空专家技术团队,为新建的航空零部件量产基地的筹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及经验基础。同时,借助于集团公司强大的国际合作网络及资源,以及国内外稀缺的从工程设计到批量生产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航空零部件量产基地将在创立伊始便能以成熟的姿态,领先的水准及高效的运作快速投入正式运营。
  项目一期注册资本3380万美元,总投资1亿美元,将在两万平米现代化工业厂房内配备热压罐,OOA及热塑型等多种领先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及办公,检测,装配,包装等配套功能区域。以国内外主流航空主机制造企业,轨道交通企业为核心服务行业,同时大力开发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工业能源等同样蕴含巨大机遇的蓝海领域,力争在的更广阔的潜在市场中大展拳脚。

4. 碳纤维产业国产化发展的瓶颈难题

  全世界的碳纤维产业,面向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风力发电,体育和汽车,在这些行业中,航空业需求的碳纤维制品更为高端。在国内,碳纤维产业目前面向的主要是风力发电、体育和新能源汽车,而航空航天需求的潜力非常大,所以需要碳纤维国产企业,从材料,到设备,到制品,共同发力,做大做强国产的碳纤维产业。然而,整体上看国产碳纤维还是存在几点瓶颈难题。
(1)材料:核心技术未本质突破,高端原丝存明显代差 
  从原丝来看,目前国产碳纤维普遍存在性能调控能力弱,反映出工艺—成分—结构—性能之间深层次的关联关系没有研究透,比如高性能PAN原丝质量问题就一直存在漏洞,尤其在对于分子量分布等微观指标控制上研究程度较低。
  稳定的原丝生产包括聚丙烯腈的化工合成和聚丙烯腈纤维的纺丝这两大工艺,过程工序很多,设备要求高,影响因素也很多。碳纤维的性能好坏关键在于原丝的质量,原丝的内部缺陷在炭化后几乎形状不变地“遗传”到碳纤维中,
  我国相关技术积累较为薄弱,一些原丝在大批量生产中良品率不高,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并且高质量的原丝,原丝利用率是2.1,即2.1kg可以生产1.0kg碳纤维;而我国的原丝质量较差,原丝平均利用率增加至2.5,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国内碳纤维原丝生产工艺单一,普遍采用的是DMSO–一步法–湿法纺丝工艺路线,
  原丝技术发展相对落后,造成产品同质化,产品优缺点相同,同时还不交流。在高端原丝方面,美国已经具备第三代自主研发实力,而中国尚处于第二代研发阶段。
(2)设备:关键制造技术缺乏,对国外进口依赖
  从碳纤维的制造工艺来看,我国在关键的碳化炉相关技术与专用设备上与世界领先企业还有较大差距。碳化炉是纤维进行碳化的场所,根据最高工作温度,通常又可细分为低温碳化炉和高温碳化炉,为了获得高模量还需要使用超高温碳化炉或石墨化炉
  高温处理设备是碳纤维生产线中最为核心和关键和设备,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碳纤维生产线的连续运行和碳纤维产品的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国外对设备生产技术的垄断,国内只能制造较小的国产化碳化炉设备。由于国外高端碳化装备碳纤维生产设备对中国实行封锁,导致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很难规模化。
  机械设备占成本比例大,企业成本增高,影响碳纤维企业的生存和国际竞争。并且我国由于碳化炉技术的缺失还没有能力批量生产高强高模系列碳纤维,只有一些企业可以小批量生产性能接近的碳纤维产品。制备高强高模碳纤维需要石墨化炉,石墨化炉温度要达到2800以上,但国内受炉体原材料限制导致高温装备性能不稳定,而这些材料国外对我国实施禁运,所以生产研发难度较大。
  相比而言,国外的相关碳化技术则更为先进且处于不断革新之中。东丽利用传统的PAN溶液纺丝技术研制成功的T1100G碳纤维,通过精细控制碳化过程,在纳米尺度上改善碳纤维的微结构,对碳化后纤维中石墨微晶取向、微晶尺寸、缺陷等进行控制,从而使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得到大幅提升。
  T1100G的拉伸强度6.6GPa,比T800提高12%;弹性模量324GPa,提高10 ,正进入产业化阶段。NEDO公司也开发了电磁波加热技术。电磁波碳化技术是指在大气压下,利用电磁波加热技术对纤维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的碳纤维性能与高温加热生产的碳纤维基本相同,弹性模量可以达到240Gpa以上,断裂伸长率也在1.5%以上。
  美国RMX公司开发的等离子氧化炉对比传统氧化炉需停留80~ 120min进行氧化过程,其仅需要25~35min即可,同时实现了75%能耗降低;Composites World在2016年报道日本东邦正在开发微波加热的碳化炉以及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中国企业与这些世界知名企业差距依旧较大,在设备上存在明显的代差.
(3)制品:高端技术差距较大,与进口产品竞争明显吃力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程度较低,主要的市场应用还是在体育与风电的代加工上,产业链协同创新不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依赖进口产品现象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中国面对民用航空、汽车等交通领域碳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大规模投资并未达到预期的产出和效益,企业陷入困境,只在风电行业中争得一些市场份额。中国先进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高铁和汽车等交通运输领域规模化应用的产业成熟度很低,绝大部分产品尚处于实验室和工程化验证阶段,新市场尚未形成,产业成熟度处于萌芽期;尚需继续脚踏实地突破关键技术和各项成熟度。
  这也和中国第二代碳纤维技术尚未全面突破,未能及时跟进第三代碳纤维的技术开发有关,这将拉大中国与国外下一代航空武器装备性能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的研发差距,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增材制造技术、回收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等等。
  中国碳纤维单线规模小,成本高。目前国外主要碳纤维的单线产能达1500t/a,最大超过2000t/a,而中国除了几家龙头企业以外,国产碳纤维单线产能较小,大多不过千吨。单线规模小也导致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提高。据计算,年产500t的生产线成本约为15.9万元/t,年产1500t的生产线成本约为11.7万元/t,与前者相比,后者产品成本降低了27%。

5.2024年全球无人系统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7亿美元

  无人系统是指可以通过远程或自动驾驶的机器,系统配备所需的传感器、处理中心、自动管理和通信系统。这种方法能够执行许多行动,如军事任务、救援或搜索任务、民警工作和执法。
根据具体应用领域,无人系统通常分为无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vehicle,UAV)、无人驾驶地下车(Unmanned Subsurface Vehicle,UUV)、无人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vehicle, UGV)、无人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遥控车辆(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无人驾驶船舶和无人机等。生产这些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在不产生重量情况下,获得极好的机械性能、耐久性和价格效益。
无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vehicle,UAV)
  复合材料可以赋予无人系统以高强度、高刚度等优异特性,而同时又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整体重量。根据增强纤维类型,全球无人系统复合材料市场分为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AFRP)和硼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
无人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vehicle, UGV)
  根据5月18日国外发布的全球无人系统领域复合材料市场报告,预计到2024年,全球无人系统复合材料市场将超过27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6.12%。

、卫星通信行业

1. 吉利卫星库尔勒地球站建成

  5月31日,吉利旗下卫星公司时空道宇库尔勒地球站建成,意味着GEESAT-1天基导航增强业务验证系统中地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
  GEESAT-1天基导航增强业务验证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组成:空间段为GEESAT-1首发双星;地面段由卫星任务控制中心和地球站组成,实现对卫星在轨运行的管理;用户段是各种卫星应用终端,接收卫星信号,实现高精定位。
  时空道宇研制的GEESAT-1天基导航增强业务验证系统,可实现地面终端PPP(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的快速收敛和高精定位,可应用于地面的高级别智能驾驶低空出行等前瞻需求。
图源:时空道宇
  按预定计划,时空道宇将在台州、库尔勒、呼伦贝尔、深圳4地建设地球站,其中台州为地球站主站和卫星任务控制中心,库尔勒、呼伦贝尔、深圳的地球站受卫星任务控制中心远程操作,采取自动运行、无人值守的工作模式。目前,库尔勒地球站已经建成,台州站正建设中。
  据悉,吉利首发的2颗低轨卫星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完成全部考核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入轨,吉利将全面进入天地一体化高精定位系统的商用验证阶段。
  时空道宇还将推出OmniCloud平台,将航天AI数据、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进行融合。该平台以卫星技术为核心,以卫星信息服务为内容,提供卫星云产品、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等在线服务。

2. 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揭牌

  6月3日上午,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暨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在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正式挂牌成立
  据悉,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采取“法定机构+平台公司”管理体制成立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该局作为法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负责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综合协调等工作,与此同时,注册成立文昌国际航天城平台公司,作为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开发主体,承担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赋予的项目开发建设、市场运营等职能。文昌国际航天城被依法赋予园区自主发展权,“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
  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位于八门湾西侧,文城老城与清澜新城之间,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约20公里,规划面积1.8万亩,包含八门湾西片区与航天超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片区。起步区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即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创新融合产业示范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和航天超算中心。
  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内已签约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等13家企业,意向建设文昌国家航天超算中心暨航天大数据产业集群、文昌宝能航天金融服务小镇及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文昌)科创谷等9个项目。

3. SpaceX第八批60颗卫星升空,其中一颗装了“遮阳伞”

  美国东部时间6月3日21时25分,SpaceX第八批60颗“星链”卫星搭乘猎鹰9号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40号发射台升空,一箭五飞火箭成功回收。SpaceX累计发射482颗卫星上天,其中一颗还装了“遮阳伞”。
  发射15分钟后,卫星部署在椭圆轨道。在升轨之前,SpaceX先要对卫星数据核查,确保所有卫星按预期运行。一旦完成检查,卫星将依靠机载推进器上升到550公里的轨道高度。
  这是SpaceX五天内的第二次发射,本次发射原定于5月进行,受热带风暴亚瑟影响被推迟,随后直到5月30日龙飞船首次载人飞行完成后才启动。
  与载人飞行使用的新火箭不同,这次采用的猎鹰9号是一箭第五飞。一级火箭执行过2018年9月和2019年1月的两次任务,以及2019年5月和2020年1月的两批星链任务。
  起飞约9分钟后,火箭一子级着陆在无人驾驶平台“请看说明书”上,成功实现“五飞”火箭第五次回收。而原先常用于火箭回收的“当然我仍然爱你”无人驾驶平台,正忙着将回收下来的那枚用于发射发射龙飞船的猎鹰9号一子级送回港口。
  目前SpaceX已发射482颗“星链”卫星。这个由近12000颗卫星组成的宽带互联网系统曾被马斯克称为“平生所做最难的工程项目之一”,SpaceX还在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增加部署30000颗卫星。
  “星链”卫星计划到2021年将服务扩展到全球人口覆盖范围,今年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去年底确认,从今年开始,每隔2-3周SpaceX就会发射60颗卫星。到2020年底,SpaceX计划完成24次卫星发射。
  不过,运营着世界上最大卫星互联网星座的SpaceX,一举一动都被天文学家关注,他们担心卫星太亮,扰乱天文观测。
  因此在这次任务中,SpaceX发射了一颗带有遮光板的卫星阻挡太阳光照射,降低卫星亮度。SpaceX副总裁Patricia Cooper上周在网络研讨会上表示,在发射大约500颗现有设计的卫星后,SpaceX计划为未来所有“星链”卫星配置遮光板。
  早在4月份,SpaceX就宣布要为“星链”卫星装“遮阳伞”,就像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遮阳板一样,以此减小对天文观测的干扰。当时SpaceX创始人马斯克表示,为卫星配备遮阳板并在卫星升轨时改变太阳能帆板的朝向,可以解决天文学家的担忧。
  为降低卫星亮度,SpaceX还测试过“暗卫星”(DarkSat)的效果。今年1月,SpaceX发射的第三批60颗“星链”卫星中,有一颗卫星底部涂上了特殊涂层以减少卫星反光。涂了抗反射涂层的卫星比未经处理的“星链”卫星确实暗了一些。

4. Viasat公司宣布新的低轨星座计划

  据satelliteprome网站2020年6月3日报道,Viasat公司最近在全年业绩发布会上宣布,计划在未来5-6年内发射并建造一个由近300颗低轨道(LEO)卫星组成的星座,用于提供低延迟时宽带服务。Viasat公司高管表示,该低轨卫星星座预计将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投入160亿美元用于宽带服务的农村数字机会基金(RDOF)中获得补贴资金。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Viasat公司计划建造一个由近300颗低轨卫星组成的星座,下提供小于100毫秒的低延迟宽带服务。该低轨星座的工作高度为1300公里,使用目前授权用于中轨道(MEO)卫星的Ka频段和V频段。Viasat实际希望能够将其现有的中轨道用频授权转移到低轨道星座。
  此外,Viasat公司的第4季度财政收入达到5.9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57亿美元来说增长了4%。服务收入增长10.5%,达到2.927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8%,达到2.124亿美元。
  Viasat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丹伯格在评论新的低轨卫星星座计划时表示,公司正在密切关注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农村宽带补贴指南。目前公司已经考虑到了中轨道星座,但想要进入低轨道的最大因素是联邦通信委员会在低轨道的资金投入。虽然低轨道星座需要的卫星数量确实比中轨道多,但其体积要小得多,而且成本也更低。此外最主要的吸引力是形势在发生变化,加入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低轨道卫星也纳入农村数字机会基金的第二阶段的条件,那么有望获得的资金将远超过星座增加的成本。这也是Viasat公司考虑低轨道卫星星座背后的主要原因。
  Viasat公司近期为削减成本,减少冠状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响,也裁员了5%的员工,并暂停了招聘计划。

金融资本市场

1. 上交所新规出炉,扫除红筹回归A股障碍

  6月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中,涉及的对赌协议处理、股本总额计算、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认定、退市指标适用等事项,做出了针对性安排。
  上交所表示,发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旨在持续增强科创板相关制度安排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进而将吸引优质科创类红筹企业登陆科创板、促进科创板市场做优做大等现实需要落到实处。
 (1)“对赌协议”有去处
 《通知》明确,针对红筹企业上市之前对赌协议中普遍采用向投资人发行带有特殊权利的优先股等对赌方式,明确如承诺申报和发行过程中不行使相关权利,可以将优先股保留至上市前转换为普通股,且对转换后的股份不按突击入股对待,为对赌协议的处理提供了更为包容的空间。
  上交所同时要求,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优先股的入股和权利约定情况、转股安排及股东权利变化情况,转股对发行人股本结构、公司治理及财务报表等的影响,股份锁定安排和承诺等,并进行充分风险提示。
  保荐人、发行人律师及申报会计师应当对优先股投资人入股的背景及相关权利约定进行核查,并就转股安排和转股前后股东权利的变化,转股对发行人的具体影响,相关承诺及股份锁定期是否符合要求等发表专项核查意见。
(2)股本总额有变化
  《通知》明确,针对红筹企业法定股本较小、每股面值较低的情况,明确在适用科创板上市条件中“股本总额”相关规定时,按照发行后的股份总数或者存托凭证总数计算,不再按照总金额计算。
  具体来看,红筹企业发行股票的,适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下称《上市规则》)第2.1.1条第一款第二项时,调整为“发行后的股份总数不低于3000万股”;适用第2.1.1条第一款第三项时,调整为“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份总数超过4亿股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红筹企业发行存托凭证的,适用《上市规则》第2.1.1条第一款第二项时,调整为“发行后的存托凭证总份数不低于3000万份”;适用第2.1.1条第一款第三项时,调整为“公开发行的存托凭证对应基础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发行后的存托凭证总份数超过4亿份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对应基础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0%以上”。
(3)营收标准更明确
  《通知》明确,对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相关条件中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这一原则性要求,从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同行业比较等纬度,明确三项具体判断标准,三项具备一项即可;
同时明确规定,“处于研发阶段的红筹企业和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大意义的红筹企业”,不适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上述具体要求,充分落实科创板优先支持硬科技企业的定位要求。
具体来看,尚未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申请在科创板上市,适用《有关“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规定时,应当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一)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10%以上;
(二)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5亿元的,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20%以上;
(三)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的,发行人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期平均增长水平。
(4)不适用“股东人数”退市指标
  《通知》明确,针对红筹企业以美元、港币等外币标明面值等情况,明确在适用“面值退市”指标时,按照“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人民币”的标准执行。
  此外,红筹企业发行存托凭证,基于存托凭证的特殊属性,不适用“股东人数”退市指标。
  上交所表示,该《通知》与中国证监会此前降低已上市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条件、明确存在协议控制架构红筹企业发行股票和尚未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境内减持存量股份用汇事宜处理等规定一起,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与红筹企业回归境内发行上市中直接相关的配套制度,打通了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最后一公里”,将更有助于红筹企业利用好包括科创板在内的境内资本市场。

2. 直接转板上市定了!无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不涉及股票公开发行

  今日,新三板转板细则正式落地。根据相应规则,新三板打新采用全新的制度,没有市值要求、且尽量保证打新“申者有其股”。根据过往经验,新三板公司转板A股后往往伴随着估值的大幅提升。
  6月3日晚间,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新三板转板上市制度正式确立。根据规定,转板上市前需在精选层挂牌满1年,试点阶段仅限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转板上市需要满足所在板块上市条件,无需证监会核准或注册文件全文如下:中国证监会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更好发挥各市场的功能,拓宽上市渠道,激发市场活力,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便利化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 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挂牌公司向证券交易所转板上市提出如下意见。一、基本原则(一)市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尊重企业意愿,允许符合条件的挂牌公司自主作出转板决定,自主选择转入的交易所及板块。提高转板上市透明度,审核过程、标准全部公开。(二)统筹兼顾。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全国股转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制度规则的衔接,促进各板块协调发展,保障企业合法权利。(三)试点先行。坚持稳起步,初期在上交所、深交所各选择一个板块试点。试点一段时间后,评估完善转板上市机制。(四)防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切实防范转板上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应对极端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平稳实施。二、主要制度安排(一)转入板块范围。试点期间,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申请转板至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二)转板上市条件。申请转板上市的企业应当为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且在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应当符合转入板块的上市条件。转板上市条件应当与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条件保持基本一致,交易所可以根据监管需要提出差异化要求。(三)转板上市程序。转板上市属于股票交易场所的变更,不涉及股票公开发行,依法无需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或注册,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据上市规则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转板上市程序主要包括:企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提出转板上市申请,交易所审核并作出是否同意上市的决定,企业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并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交易。(四)转板上市保荐。提出转板上市申请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按照交易所有关规定聘请证券公司担任上市保荐人。鉴于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在公开发行时已经保荐机构核查,并在进入精选层后有持续督导,对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保荐要求和程序可以适当调整完善。(五)股份限售安排。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股份限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交易所业务规则的规定。在计算挂牌公司转板上市后的股份限售期时,原则上可以扣除在精选层已经限售的时间。上交所、深交所对转板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所持股份的限售期作出规定。三、监管安排(一)严格转板上市审核。上交所、深交所建立高效透明的转板上市审核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审核。交易所在转板上市审核中,发现转板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问题且未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依据业务规则对拟转板上市公司采取现场检查等自律管理措施。转板上市的审核程序、申报受理情况、问询过程及审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二)明确转板上市衔接。全国股转公司应当强化精选层挂牌公司的日常监管,督促申请转板上市的挂牌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加强异常交易监管,防范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上交所、深交所建立转板上市审核沟通机制,确保审核尺度基本一致。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建立转板上市监管衔接机制,就涉及的重要监管事项进行沟通协调,及时妥善解决转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三)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保荐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证券服务机构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及上交所、深交所相关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对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充分核查验证并发表明确意见。交易所在转板上市审核中,发现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等未按照规定履职尽责的,可以依据业务规则对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等采取现场检查等自律管理措施。(四)加强交易所审核工作监督。上交所、深交所在作出转板上市审核决定后,应当及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中国证监会对上交所、深交所审核工作进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交易所审核工作进行现场检查或非现场检查。(五)强化责任追究。申请转板上市的挂牌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对于转板上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国证监会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等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自律管理措施。上交所、深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指导意见,制定或修订有关业务规则,明确上述有关安排。

3. 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最新规定

(1)2020年政策变化预测及评审最新标准
  1、企业申报高企当年申请或转让的专利、知识产权不予计分,知识产权获得要有延续性,如企业所有知识产权获证的时间都是同一时间段,会被质疑为临时包装,不被认可或分数极低。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 3、企业核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须提供对应的合同、发票、知识产权证明。4、产学研协议的签订时间需在2017-2019年,申报当年签订的不予计分,且需提供产学研合作的记录证明(如项目支出的发票及凭证等)。5、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整体的逻辑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专家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6、成果转化、组织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趋严格:2019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简单提供产品合同发票、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产学研合作、自建性质的研发机构,都不能获取专家的认可,或评分较低。
(2)评判标准 
  1、知识产权(Ⅱ类知识产权数量至少5件以上、Ⅰ类知识产权至少1件以上):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双达标。知识产权是高企申报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认定评审的主要得分项。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转让、受让)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本年度内完成。2、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①科技人员名单,尽量统计所有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指标不要刚好过线。②科技人员必须入职缴社保或个税183天以上。③研发组织架构完善合理,所设置岗位、职务清楚得当、安排合理。3、研发费用(收入在5000万以下的,占比5%以上;5000万-2亿之间的,占比4%以上;2亿以上的,占比3%)①研发费用结构合理,对于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结构明细特征各有不同。②研发辅助账或专账规范合理,在年度审计报告、汇算清缴报告中进行披露,所披露数据保持一致。4、高新技术产品收入①高新产品名称、合同发票规范,检测报告与产品说明要体现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②高新技术产品(PS表)论述跟技术领域的相关性贴切,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指标、竞争优势以及知识产权支撑突出,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价值。③高新产品的佐证资料,除合同、发票建议提供第三方的产品认定、检测报告等来佐证。5、科技成果转化能力①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②科技成果转化的计算是按照一个成果对应一个转化,要想获得高分必须产生15个不同的科技成果,尽量多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等;每个成果确认转化为不同的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检测、查新、试用等证明。6、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研发组织管理水平部分今年提出了很多异议,审查较往年更加严格,核实意见表中也增加了企业是否有实际岗位运行的考察,建议企业不可格式模版化简单处理。7、成长性评价成长性的评价主要根据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资产增长率,得出相应分值。对于成长性低于5分的企业,打分风险比较大,专家评审时也提出了成长性弱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销售收入成长性不好的情况,更要完善其他三方面材料。8、领域选择2016年国家四部委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较大调整,很多企业自身技术很好,但在领域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导致申报结果不理想。建议企业在准备认定材料过程中结合自身研究开发项目、产品、专利技术等来选择对应的领域,做到研发项目、产品、专利、领域的四点统一。
(3)高新技术企业评分细则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如下:
01知识产权(30分)
   
  Ⅰ类: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Ⅱ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含商标)。
0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形式:自行投资、向他人转让、许可他人使用、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依据: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证明材料要全面、多样、专业、清晰。
03研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
04企业成长性(≤20分)
  2020年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将会升高,审查机制也会越发严格。

4.注册制对并购的影响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该总体方案,证监会及深交所同步就系列规则,向市场征求意见。除首次发行外,对创业板重组制度亦做出较大调整,实施增量与存量的全面注册制,必将对创业板公司的并购重组产生深远影响。
  新证券法正式实施,是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科创板率先尝试注册制之后,深圳创业板也已经走上实施注册制的快车道上。这里谈的主要是针对IPO的注册制,其实,对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注册制意义更大,未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都将实施注册制。注册制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会有哪些影响?
  正如注册制会让IPO更容易的理解一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注册制是否会让并购更容易,由此推导出市场的并购将越来越多的结论。此推论并不可靠。
  首先,对于IPO来说,不管是审核制在证监会,还是注册制将材料交给交易所,然后由证监会批准注册,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核是唯一的关口,因此关口放松就意味着更容易;反观并购,则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1.上市公司的重大收购行为。与上市公司当前的业务体量相比,从指标上体现本次收购行为将导致上市公司业务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包括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大部分这样的情况都需要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只要是发行股份,无论发行数量的多少,程序上都需要到证监会注册,按照过往实操,流程周期普遍较长,注册制放松管制是有意义的;
2.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进行比较大的资产收购。这种情况不构成规则上定义的重大重组,过往的实操上相对审核比较宽松,注册制放松管制的意义并不明显;
3.上市公司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相对小额的收购。按照上市规则,上市公司仅需要根据公司章程等内部制度文件的规定履行相应的管理层讨论、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即可,对于有些业务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在制定授权范围内可能仅需要董事会通过,无需上升到股东大会层面;更有甚者,总裁代表管理层一支笔就能搞定。如果有心的人可以去留意中国石油这样的巨型公司的年报,或许会发现几个亿的收购并没有出现在上市公司平常的公告里;这些现金收购又没有达到规则所说的要求到交易所和证监会审核的标准,在目前的规则下与新实施的注册制下理论上没有差别,都是走上市公司自己的审批程序。但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任何交易都必须走审批程序,哪怕是按规则由公司副总裁批准;
总结以上的表述,就是不涉及发行股份的收购,由于本来就无需监管部门的前置审批,所以前后影响并不大。即使对需要监管部门审核的案例,影响也至少没有IPO那么明显,因为监管部门多次修改规则,旨在放松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束缚,并购重组相对已经朝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进了许多。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闫晨曦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