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18期

行业报告 2020-07-02 11:17: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台积电正式停止投片华为订单

     近日,据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已在上周正式停止投片5月15日前接的华为订单,这个消息对华为而言不算新奇,但是足够震撼
     台积电目前正在处理华为的5nm芯片订单,距离停止生产的时间不到110天了。之前,台积电协调高通、展锐和联发科等大客户,优先处理华为订单,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毕竟华为是台积电2020年上半年最大的客户。据台积电数据显示,高通目前在台积电5nm每月投片量约为6,000片到1万片,是继AMD后,另一位为华为让出产能的半导体巨头客户,按照台积电的说法,华为的芯片订单可在9月完成。华为的7nm芯片麒麟990和麒麟1000系列处理器均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麒麟990是华为P系列手机的标配,而华为Mate40系列旗舰机将是采用麒麟1000处理器。麒麟1000是基于5nm工艺制程打造,采用Cortex A77 GPU架构,性能将是目前最好的手机处理器之一。
      拒绝华为并不是台积电的本意,根本原因在于存在技术限制。华为是美国最担心的民营企业,台积电的大股东是美国的银行机构,台积电就是美国制衡华为的一个大筹码之一。
      据了解,因美国扩大对华为的封锁,台积电已经通知设备厂,决定延后5nm扩建及3nm试产至明年第一季度。目前已有多家台积电设备供应商收到通知暂停设备交货。
       作为台积电的第二大客户,华为占据了台积电约14%的营收,如果丢失华为这个大客户,那么必然会对台积电后续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美国对华为禁令,台积电董事长表示,台积电并不是唯一受到美中紧张局势影响的公司,请放心,台积电将找到解决方案,将一一克服挑战。

      2.富士康举行股东大会,提出未来三个阶段的转型计划

       2020年6月23日,富士康(2317)正式举行股东大会,这是刘扬伟接任富士康董事长以来首次主持大会。据悉,富士康正计划在印度进行进一步投资,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宣布细节。
        针对集团后续营运布局,刘扬伟表示,未来五年将以3+3模式规划发展方向,即布局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等三大未来产业以及三大核心技术,并逐步启动F1.0、F2.0、F3.0的集团转型计划,分别是现况优化、数位转型以及转型升级。刘扬伟认为,到2025年,三大产业总产值将超过40万亿元,鸿海若能取得10%市占率,将能有4万亿营收,且得益于转型策略发酵,毛利率也会有所提升。
       F1.0是对现况的优化,包括分工、分享、兴利、除弊,预期成效陆续会在财报上显现;F2.0是数位转型,未来是数位世界,集团的数位转型去年9月开始,并首先在集团其中一个事业群开始做转型,过去一年来有很好成效,会陆续在其他事业群推广,预计要推广到整个集团需要五年时间;F3.0是转型升级,主要是布局3+3产业及技术,三大产业包括电动车、数位健康、机器人,而三大未来产业会在人工智慧、半导体、5G三个核心技术上不断发展,以提升毛利率。刘扬伟还提出以提升毛利率为目标,2025年集团毛利率要由目前约6%提升至10%,并在F1.0、F2.0、F3.0转型中全力提升毛利率。其中,F1.0现况优化预期可以提升毛利率1个百分点,由6%提升至7%;F2.0数位转型以及F3.0的3+3转型升级,预期经过2-3年的准备,毛利率可由7%爬升至10%。
       在刘杨伟看来,三大产业未来年复合成长率超过20%,与目前信息、通讯、基础产业成长率低迷相比,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且三大产业是集团能以既有优势发挥的领域。集团针对三大核心技术,也将于6月27日成立鸿海研究院,设置五大研究所,包括AI、半导体、新世代通讯、资通安全以及量子计算研究所。
      针对5G布局,刘扬伟表示,5G的高频宽、低延迟等特点,将带动很多新的应用发生,除了手机4G转5G,未来的三大产业,像是电动车也与5G应用很有关系,除了汽车本身,相关基础设施都需要5G,另外,机器人也需要5G低延迟的特性,智能制造方面,过去无法做到的事情,5G环境下都将成为可能,集团将持续扩大在5G市场的占有率。
      针对产能全球布局,刘扬伟表示,集团持续在包括印度、东南亚、欧洲乃至全球都有产能规划及影响力,东南亚部分,目前集团以越南产能最大,美洲方面,目前墨西哥最大,美国方面,未来在威州的相关部署、产线安排将会有计划。
      印度投资是重点。此前,富士康已经将苹果和小米的手机生产线设在了印度工厂,但是自3月份起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而暂停了生产。董事长刘扬伟在富士康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尽管目前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而产生了阻碍,但是放眼未来,印度仍是发展的亮点。

      3.封测厂商气派科技科创板IPO获受理

       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气派科技”)由梁大钟、白瑛夫妇于2006年11月在深圳市龙岗区成立,注册资本7970万元,主要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提供封装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封装形式有DIP、SOP、SOT、TO、LQFP、QFN/DFN、BGA等以及气派科技自主发明的Qipai系列和CPC系列封装形式。气派科技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高科技企业。2013年,公司在东莞市石排镇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气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气派”),并购置了10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扩产项目,总建筑规划面积为17.3万平方米,现已完成一期9.5万平方米的封装测试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建设。广东气派已获“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及“广东省气派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据招股书显示,气派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业务。公司以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提供封装技术解决方案。公司封装测试主要产品包括Qipai、CPC、SOP、SOT、QFN/DFN、LQFP、DIP等七大系列,共计超过120个品种。本次IPO气派科技股份拟募资4.86亿投建IC封测项目。

      4.中环集团混改,TCL参与竞争最终受让方

       6月23日,中环集团收到股东天津津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智资本”,持有中环集团51%股权)和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国资”,持有中环集团49%股权)的通知,告知中环集团:截至规定的中环集团股权转让项目交易保证金交纳时间,已产生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后续将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按照披露的《权重分值体系》组织实施竞价。待竞价程序结束并确定最终受让方后另行通知。
      而就在同一天,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发布了《关于公司参与公开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的公告》,TCL在公告中表示,中环集团于2020年5月20日起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并依法定程序公开征集受让方,拟征集受让方一家,股权转让比例合计为100%,转让底价1,097,436.25万元。
        TCL于2020年6月13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公司参与公开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的议案》,表示TCL作为意向受让方,将参与中环集团100%股权转让项目,受让津智资本和渤海国资合计持有的中环集团 100%股权。
       据悉,TCL已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要求提交受让申请相关资料,并已于2020年6月17日收到《受让资格确认通知书》。但鉴于中环集团混改需产生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才会根据权重分值体系评议得分最高的意向受让人为最终受让方。因此,最终转让结果任存在不确定性。
       中环股份也提示,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征集到的意向受让方尚需通过网络竞价(权重报价)的方式确定最终受让方,竞价结果尚有不确定性。此外,如果中环集团混改能够顺利实施,中环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也将发生变更。

      5.OLED新型发光技术简介

      目前,OLED市场已有一定的规模,大有乘东风之势,全面实现显示技术的新一轮变革。自2019年10月柔宇科技推出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平板+手机的巧妙融合。其实折叠屏的实现,乃至现在众多手机应用的曲面屏,都少不了这样的一种技术——OLED。
      (1)OLED相比LCD优势显著
良好的视觉体验。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OLED屏幕的优势在中小尺寸的移动设备上会更为明显。其高对比度和宽视角,以及很高的分别率,会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在市场上,三星的OLED采用的是分别对RGB进行涂色,即独立材料发光法,性能较为优越,而LG的OLED电视采用的是白光通过彩色滤光片的方法,性能适中。
      更轻,更薄。由于OLED具备自发光特性,无需背光源,尤其是基于聚合物基板的OLED柔性器件,可以使屏幕材料更加轻薄,使设备更加便捷。
      弯曲、折叠,任性凹造型。OLED可以做成曲面屏,甚至弯曲、折叠。因为易变形的特点,OLED屏也比较抗撞击。
      动态环境及时响应。OLED延迟率低,响应速度快,能及时捕捉到动态画面的每一个细节,无拖尾现象,非常适合对动态捕捉细节要求高的VR头显设备。利用OLED的材料优势,裸眼3D屏幕、屏内指纹识别等“黑科技”也都能在手机上实现。
      (2)OLED加工环节有难度
      前段靠“蒸”。蒸镀是OLED制造工艺的关键,直接影响着OLED屏幕显示,蒸镀机的工作就是把OLED有机发光材料精准、均匀、可控地蒸镀到基板上。OLED显示面板中大量应用的有机材料极易受到氧气和水的影响,有机材料间也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面板的蒸镀一般都是在真空环境下且相互独立进行。
      通过电流加热,电子束轰击加热和激光加热等方法,使被蒸材料蒸发成原子或分子,它们即以较大的自由程作直线运动,碰撞基片表面而凝结,形成薄膜,这个过程就是真空蒸镀。通俗地说,OLED屏幕每个像素都是蒸上去的,除了发光材料,金属电极等也是这样蒸上去的,实际操作非常复杂。
       后段靠“割”。OLED屏制成后,还要对形状进行精密切割,其切割精度要求很高。盛雄激光针对OLED行业推出的硬屏和软屏激光切割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高水平的良度切割制作出来的,切割精度可达±30μm,热影响区保持在30μm以内。

激光器行业

 1.联赢激光上市首日暴涨279%,深耕焊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6月22日,联赢激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证券简称为"联赢激光",证券代码为"688518"。
联赢激光上市敲钟
       联赢激光今日发行价7.81元,上午收盘价27.32元,暴涨250%,根据此前联赢激光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网上中签结果公告》,网上中签号码共有 56,848 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 500股联赢激光股票,以此推算,联赢激光每个中签号赚1万元左右。联赢激光上午最高价29.6元,最高涨幅279%。
      联赢激光是继柏楚电子、杰普特光电之后第三家科创板上市激光企业。柏楚电子是我国激光行业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我国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的龙头供应商,于2019年8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杰普特光电是激光行业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继锐科激光之后的第二家光纤激光器上市企业,于2019年10月31日在科创板上市。
      联赢激光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焊接机及激光焊接自动化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激光焊接行业的领军企业。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1.3亿元,同比增长14.33%,2019年,联赢激光实现营收10.11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0%。
       深耕焊接市场:联赢激光前景广阔
       激光焊接以其能量密度高、变形小、热影响区窄、焊接速度高、易实现自动控制、无后续加工的优点,已成为工业制造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去几年,受益于激光技术进步和激光器价格下降,激光焊接设备在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供,同时激光焊接设备下游应用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显示面板,手机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旺盛,联赢激光在激光焊接市场如沐春风,营收规模高速增长,推动了国内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压力加大,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补贴退坡、消费电子周期等影响,激光焊接设备下游需求疲软,焊接设备市场规模增速进一步放缓,2019年我国激光焊接设备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1.3亿元,同比增长14.33%。
2.全球经济下行,激光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企业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同时在激光产业中不同的细分市场,以及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不同商业模式企业实现弯道超车发展策略也是不一样的,因时制宜、因企制宜才是全策。如1-5亿营收激光器企业和10亿以上营收激光器企业发展策略不同,创鑫激光和杰普特光电发展策略不同,邦德激光和华工科技发展策略不同,打标企业、切割企业和焊接企业发展策略不同,专注国内市场企业和专注出口市场企业发展策略不同。
 一、逆周期投资
      在行业下行时期,固定资产及股权的价格均大幅下跌,此时可以逆势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购入股权、扩张产能和经营规模,获得公司长期成本优势和加强对行业和公司未来投资。上市企业大族激光、华工、锐科、福晶科技等正是投资优质供应链企业,收购全球其他优质标的大好时机。
 二、加强销售队伍扩张
      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对于缩小设备采购成本需求增加,整体采购需求减少,此时往日稳定供应链关系大概率发生松动,企业更有意向采用其他更为低价供应商产品,同时行业整体供应链负责采购的员工发生离职的可能性增加,同行员工离职率也会增加,此时加大人才引进,加强销售队伍扩张,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新客户、新市场开发和积累。
三、转向细分市场
      如迈为股份、帝尔激光专注于光伏激光设备领域,这是通快,大族、华工等所不擅长的市场;京华激光专注激光全息防伪市场,其营业收入远高于华工科技激光全息防伪业务;联赢激光、逸飞激光专注于新能源锂电激光焊接市场;光峰科技专注激光显示市场,更是成为国内激光显示领域龙头企业。
四、开拓海外市场
      越是在行业和企业困难时期,越能看到企业自身薄弱环节,看清企业是否过于依赖单一产品、单一客户、单一市场、单一国家。是否需要开拓全球其他市场。例如在激光切割市场邦德激光和金威刻便是其中佼佼者,海外市场占据企业绝大部分销售额,而大族激光、华工科技海外业务在主营业务中占比只有10%只有,这也是我国大部分激光设备企业的状况。
      2019年邦德激光实现激光切割设备产销量(2672台),2020年处于行业发展拐点和客观经济环境“双不利”的形势下,邦德激光逆势增长,三月份实现产量333台,发货量310台;四月实现产量380台,发货量355台。2019年金威刻光纤切割机产量达到1100台,2020年金威刻激光在疫情之下销量、产量、发货量不降反增。2月份的订单同比19年增长89%, 3月份金威刻激光共交付538台,其中光纤激光机107台。4月份共交付超525台,光纤激光机125台。
五、转变企业商业、业务模式或产品销售模式
     在经济下行时期时,自营的海外经营模式可以转为代理模式。激光焊接、切割企业可以合资或自研激光器产品,减少核心器件采购,降低激光设备成本,提高激光设备毛利率。拥有自研、自产实力激光器、激光器件企业,可以向外销售激光器及其他激光器件产品。
六、合纵连横
     经济衰退期间,多数企业经营将会更为困难,此时企业合纵连横,将有利于利用企业各自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强联合。

3.凯普林德国全资子公司正式成立

       2020年6月,北京凯普林光电全资子公司暨欧洲研发中心“BWT Laser Europe”在美因茨正式成立。这是凯普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凯普林进一步融入欧洲市场。借助这个平台,凯普林将更充分地利用欧洲先进技术,为欧洲客户提供全方位、更快速的近距离服务,并逐步覆盖以欧洲为核心的整个EMEA市场。该研发中心的创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为中国激光行业国际化增添了新动力。
       凯普林欧洲公司由拥有二十余年激光行业及技术经验的Marcel Marchiano博士和Jens Biesenbach博士负责。Marcel Marchiano博士是Dilas的创始人,带领Dilas成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激光器公司。Dilas与Coherent合并后,他曾担任Coherent副总裁,全面管理该公司半导体激光器业务。Jens Biesenbach博士担任Dilas的CTO多年,长期保持了Dilas在全球半导体激光器领域的技术优势。二位专家的加入,将促进凯普林在半导体激光器、尤其是巴条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欧洲分公司将作为凯普林欧洲研发中心承担技术研发任务,并兼具销售和服务中心功能。结合中德技术之后的凯普林,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线,不断提升产品标准及服务水平,为国内外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4.长光华芯完成1.5亿元C轮融资

        6月23日,长光华芯宣布完成1.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的工商变更,标志着2019年7月启动的C轮融资顺利完成。本轮融资由华泰证券旗下伊犁苏新投资基金领投,国投(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南京道丰投资跟投,含苏州芯诚、苏州芯同两个长光华芯员工股权激励平台,总融资额1.5亿元。
       长光华芯成立于2012年,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创办,致力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高效率VCSEL芯片、高速光通信芯片及相关光电器件和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建成从芯片设计、MOCVD(外延)、光刻、解理/镀膜、封装测试、光纤耦合、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等完整的工艺平台和量产线,是全球少数几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公司高亮度单管芯片和光纤耦合输出模块、高功率巴条和叠阵等产品,在功率、亮度、光电转换效率、寿命等方面屡次突破,获多项专利,与全球先进水平同步。
       截至目前,长光华芯至今已完成四轮超3亿元融资。企查查显示,长光华芯2012年获得奥普光电天使轮融资;2016年获得东湖创投等A轮融资;2018年7月,长光华芯顺利完成1.5亿元B轮融资;C轮1.5亿元融资于2020年6月23日完成。
       本次C轮融资完成后,长光华芯将进一步深化“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的战略布局。同时,长光华芯于2019年启动了IPO进程,本次融资还能够加强公司和券商的紧密合作,并为公司IPO借力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借助本次融资,长光华芯完善了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苏州芯诚和苏州芯同两个员工股权激励平台的参与,意味着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核心骨干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真正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为长光华芯的人才引进注入一剂强心针。

、新能源行业

1.大众增持全固态电池制造商QuantumScape股份

       日前,大众宣布增持QuantumScape股份,额外向其投资2亿美金。大众表示此次投资是为了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联合开发。在未来,固态电池有望大幅增加续航里程,并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
       大众汽车零部件管理委员会主席托马斯·施莫尔表示:“我们正与合作伙伴QuantumScape一起取得技术进步。新增投资将有效加强和加快双方共同开发工作。”自2018年以来,大众集团和QuantumScape也一直在合作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实现固态电池的工业级生产。
      大众电池业务负责人弗兰克·布隆莫表示大众一直致力于将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在这方面,在电池领域的强势地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正在与QuantumScape确保全球供应基础,逐步建立生产能力,并推动尖端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这方面的重点是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大众集团与QuantumScape的合作始于2012年,此前大众投QuantumScape超过1亿美元,是最大的汽车股东。要完成高达2亿美元的新追加投资以及大众汽车在Quantumscape股份的相关增持仍需遵守各种条件。两家企业于2018年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为大众生产工业水平的固态电池。两家企业都想建立一个试点工厂。预计这些计划将在今年内得到巩固。

2.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客船启航

      纯电动船舶相较于传统燃油船只,具有大功率、高能效、高清洁的优点,不过续航里程过短也是一个不小的短板,但在电池及电控技术的发展下,这些壁垒也将会被逐步清空。
      日前,据国内媒体报道,国内首艘大型纯电动商旅客船“君旅号”,从百年老码头武汉关缓缓驶出,万里长江黄金水道新能源动力通航时代正式开启。该船采用亿纬锂能配套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同尺度燃油动力船舶每年可省油近百吨,无碳、硫等废弃污染物排放。其搭载的电池容量相当于50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晚上充电4-5个小时就可以满足白天8小时的续航需求。
      据了解,“君旅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第七〇二研究所联合研制,可搭乘300名游客。该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在电池能量密度取得重大突破提升之前,增加电池容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电池体积。“君旅号”采用“全锂电池动力+ 吊舱推进器”的动力系统,船上安装有重达25吨的大容量锂电池组,整船电池容量为2.28MWh,相当于50台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同时,因为采用了电池驱动,船内的整体噪音水平也极为优异。测试数据显示,全船平均噪音预估值为54dB(A),优于某些豪华品牌轿车车内噪音,达到内河绿色船舶3的最高等级。
      事实上,由于船舶的体积庞大,特别适合使用电池作为能力储存装置。并且在快充技术的加持下,采用纯电动驱动的船舶,尤其适合内河短途航行。随着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厂商进入这一领域。未来,我们的生活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纯电动船舶。

3.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如果回收不当,不仅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会带来一系列的环保问题,因此,当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使命完成后,如何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梯次的利用成为了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通知》,通知表示,将重点支持开展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和再利用。
         动力电池回收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其分解,用其原材料制造新电池,另一种则是用于电网级的储能这样能够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而今年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爆发年,初步预测约有20万吨电池亟待回收。报废的动力电池金属含量远高于矿石,将其中的锂、钴、镍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再生利用,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口,降低对外依存度。如果能够将这些退役电池最大限度地使用,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节约国家资源,同时也是为社会减少垃圾排放。
         回收再利用的动力电池可应用到家用,与家庭屋顶光伏系统相结合实现发电与储能系统。“动力电池能量墙+光伏+储能套利”的模式在未来家用电池储能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动力电池也可以在商用和工业用电中得到有效发挥。在商业写字楼中技术型企业通过级联技术突破梯次利用的技术瓶颈,助力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大规模推广,使得电池模块化,兼容不同厂家、不同老化程度、不同类型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后期运维成本。最后,通信基站是一个非常适合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场景,随着5G网络基站密度的提升,对于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
         按照现有市场的发展,动力电池组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到2023年,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50亿元,其中梯级利用的市场规模约57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约93亿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不断扩大,将成为下一个逐利点。

4.隆基股份首个BIPV示范项目正式开工

        随着绿色能源理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横跨光伏和建材的新兴行业——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正处在爆发的前夕。面对这样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作为光伏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隆基新能源,正全力布局BIPV新蓝海,即将推出一款全新的BIPV产品。
       日前,隆基股份宣布公司首个BIPV示范项目——汤姆森电气BIPV屋顶项目正式开工。开工仪式在位于西咸新区的汤姆森电气产业园隆重举行,该项目的开工,预示着隆基即将上市的BIPV产品正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据悉,该项目将先进行屋顶结构加固和改造,并在7月正式进行BIPV产品铺设,预计将于7月底建成完工,并在隆基BIPV新品上市之际正式交付使用。
        该项目的投入运营将为隆基BIPV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更为详细的运营示范和实证数据。这些数据将给隆基BIPV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更多行业和企业应用中提供有力支撑。BIPV是解决近零能耗建筑用电用能需求的关键技术因素,随着近年来光伏产业链成本的快速降低,使得光伏产业从光伏电站走向BIPV,行业由政策依赖走向无补贴时代,自发性市场需求的崛起将打开BIPV发展的广阔空间。
       据悉,近期西安市重点项目观摩团到访隆基股份,随着新基建、中国制造2025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建工业建筑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建筑的能效水平、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的政策支持,工商业界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不断加强,我国的建筑资源为BIPV市场提供万亿级的庞大市场空间。
       隆基股份表示,2020年是BIPV崛起的起点,BIPV的投资收益可以在20-25年内把投资建设整栋房子的投入收回来。随着BIPV投资成本持续下降、行业标准陆续完善、认证资质不断完备,市场增长有望加速。现在,或许就迎来了BIPV腾飞的最佳时机。
      隆基股份此前透露,在中国,隆基对于BIPV的介入主要针对大公司工业园、物流等大客户,暂时还不会向居民推开。

、复合材料行业

1. 2025年碳纤维预浸带市场将达到26亿美元

       2020年5月27日,由MarketsandMarkets™编写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 “ 碳纤维预浸带市场2025年全球预测”发布,全球碳纤维预浸带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0%。
       预浸料带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体育用品行业,用于制造机翼翼梁、机身蒙皮、自行车车架、高尔夫球杆等;它们还用于风能、汽车、管道和油箱、医疗行业、涡轮叶片、化妆品部件、假肢和其他应用。自动纤维放置和自动胶带铺放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生产复合材料零件提供了精确、快速和经济的复合材料铺层。目前在碳纤维预浸带的主要市场竞争者包括:日本帝人、日本东丽、美国赫氏、日本三菱化学、德国SGL等。
        就树脂种类而言,环氧树脂在碳纤维预浸带市场中占主要份额。环氧树脂是用于碳纤维预浸带的最广泛使用的树脂。它作为一种热固性树脂,以其出色的机械、电气和高耐热性能而闻名,此外它也可用于多种固化剂。与其他树脂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和粘合性能,并且收缩率低。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基体配制的碳纤维预浸料带具有改进的韧性、冲击强度以及抗潮性和耐腐蚀性。
       就成型工艺而言,在预测期内热熔制造工艺将在全球碳纤维预浸料带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在热熔体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用加热和压力将纤维浸渍到树脂中。由于使用了水性和无溶剂的粘合剂,它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工艺。在热熔工艺中,溶剂百分比极低的树脂用于制造碳纤维预浸料带。该过程需要较少的涂覆,并且可以在没有基板热应力的情况下进行高速生产。该工艺用于制造航空航天、体育用品、海洋、风能、医疗和其他行业的碳纤维预浸料带。
        就应用领域而言,航空航天与国防最终用途行业仍将是全球碳纤维预浸带最大市场。近年来航空业的增长明显,预计未来二十年,全球飞机机队规模将翻一番。碳纤维带以预浸料带的形式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大量使用。碳纤维预浸料带比其他传统的航空航天材料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因此有助于在结构和空气动力学方面进行更有效的设计。另外,飞机上的碳纤维带可实现高强度、高刚度和高耐磨性。它们用于飞机的一级和二级结构。
        按区域市场计算,北美是2019年最大的碳纤维带市场。2019年北美地区碳纤维预浸带的增长主要来自该地区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的需求。由于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预计航空航天和国防、体育用品、船舶和其他行业对碳纤维带的需求将增长。改进的碳纤维带复合材料技术解决方案,卓越的性能以及在各种最终用途行业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市场的增长。
        2020年由于COVID-19的影响,全球碳纤维带市场将下降。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汽车制造停产,疫情对这些行业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

2.日本东丽公司2020财年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将下降50%

        近日,日本东丽公司公布了2019财年(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公司业务收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状态下,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业务仍然实现了9.7%的增长,但由于受到波音公司飞机停飞、新冠疫情等影响,预计2020财年公司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业务将大幅下滑,下降幅度达到50%。
      从日本东丽公司综合业务板块而言:2019年财年东丽公司所有业务板块的销售净值由2018财年的2.38万亿日元下降到2019财年的2.21万亿日元,下降幅度为7.3%。而总收入也由2018年财年1415亿日元下降到1312亿日元,下降幅度10.3%。
      从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板块而言:2019年财年东丽公司所有业务板块的销售净值由2018财年的2159亿日元提高到2019财年的2369亿日元,增长幅度为9.7%。但是从半年销售收入可以看出,在2019财年上半年,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业务增长了24.9%,而下半年业务已经下降了2.5%
       从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具体应用板块而言:日本东丽公司按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对其业务收入进行了细分,其中东丽公司航空航天领域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净额由2018年财年的969亿日元提高到2019财年的1079亿日元,增幅为11%;此外工业领域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提高10%,但体育休闲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净额则出现3%的下降。
     根据东丽公司公布的未来年度规划,预计在2020财年(2020.04.01—2021.03.31)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销售收入将由2350亿日元下降到1850亿日元,下降幅度高达50%,其中前半年下降幅度为30%,下半年下降幅度为20%。

3.宁波材料所成功突破国产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

        2020年6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再次实现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CNI QM65(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该产品经过国内4家专业检测机构测试,纤维模量均稳定超过630GPa,其中产品拉伸模量最高已达639GPa。
(1)宁波材料所形成国产M65J级碳纤维小批量制备能力
       2020年1月初,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顺利实现了拉伸模量610GPa的高强高模碳纤维小批量稳定制备,为了攻关更高级别产品,宁波材料所科研人员着重从纤维微观结构设计与可控调控出发,先后突破了高品质原丝可控成型、石墨化微晶结构可控增长、高效表面结构设计与调控等系列化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CNI QM65(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突破。
      宁波材料所吨级中试平台研制的CNI QM65(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经过北京化工大学等4家专业机构测试,结果显示纤维模量均高于630GPa,其中测试样品的拉伸模量最高639GPa、拉伸强度最高4100MPa。
(2)CNI QM65(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检测报告及数据
       目前国外已经商品化的高强高模碳纤维产品中最高模量为日本东丽M60J纤维的588GPa。虽然日本东丽公司已经突破M65J级碳纤维制备技术,但同样属于小试产品,未真正形成大规模生产,因此产品关键参数尚不明确,但预估产品模量在630-640GPa之间。此外,日本帝人公司(原东邦)UM68纤维拉伸模量650GPa(强度3.33GPa)同样属于小试产品,未实现商品化。
      宁波材料所CNI QM65(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研发成功标志着在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国内已经由长期跟跑实现了并跑,宁波材料所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领先的制备技术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

4.破产重整拍卖中止 康得新大股东碳纤维资产暂免被拆解

      自去年1月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上市公司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康得 002450)已停牌近一年,期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创始人钟玉被捕等一系列事件,让公司的前景处于不确定性之中。
6月23日,康得新大股东康得集团旗下碳纤维企业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安信”)的破产重整申请已获法院受理,按照相关法规,中安信之前因“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康得集团、康得复材、中安信的仲裁案执行”而进行的土地拍卖,也将被中止。
      中安信成立于2011年7月5日,法定代表人为康得新创始人钟玉,实缴资本6.5亿元,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及民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康得新曾在2018年5月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告中表示,中安信、康得复材2016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投产,伴随着产能释放已经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并已取得国家开发银行的授信。
       对于陷入该次拍卖所涉及的仲裁案,相关知情人士认为是康得集团擅自用印,致使中安信为康得集团“以持有的康得新股票进行质押贷款”提供连带担保而造成的。并表示:“这不是中安信的债务,是康得集团不能向民生银行履约还款后,违规用中安信为其提供了担保。在没有召集董事会、股东会的情况下,康得方用中安信公章在北仲的调解书上用印同意担保,严重损害了中安信利益。”

五、卫星通信行业

1.中星乾景与铜川市政府签订“铜川2号”遥感卫星合同

       2020年6月18日,中星乾景数据技术(陕西)有限公司与铜川市政府正式签订“铜川二号”遥感卫星合同。卫星总体由英国Open Cosmos公司落地在铜川的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并生产,由中星乾景数据技术(陕西)有限公司提供遥感相机及数据处理业务。
      “铜川二号”卫星具有最高0.5米分辨率,17公里幅宽,多光谱观测和侧摆拍摄能力。该立方星仅18U,重20公斤,入轨前体积为30x30x20厘米,入轨后展开为30x30x80厘米。为满足客户应急拍摄的需求,该卫星具备最短6小时的快速反应遥感拍摄能力。“铜川二号”卫星总指挥OpenCosmos公司创始人赖晗表示,“铜川二号”卫星突破了同类遥感卫星的技术瓶颈,大大降低了卫星及发射成本,各项指标已经超越国内外同类商业卫星的,为遥感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扫平了技术障碍。由于该卫星的先进性和极高投资回报比,国内外多家政府客户对采购该类卫星表达出强烈兴趣。下一阶段,中星乾景将与OpenCosmos广泛联合国内外的遥感卫星,采用共享星座的模式,力争短时间内将重访率迅速提高,满足各个领域客户的需求。预计明年将会有5颗以上的亚米级遥感卫星加入共享星座。
        近年来,铜川市政府投入巨资建成了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包括深蓝航天、OpenCosmos(英国) 、中星乾景、星宇航泰等企业入住园区,构建了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铜川二号”卫星将优先服务于铜川市及陕西省的政府及企业用户,遥感应用将广泛服务于国土监测、污染治理、农情监测、智慧城市等领域。同时可以根据国内外用户的需要随时提供覆盖全球的遥感服务。卫星的发射和测控将优先考虑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园入驻的火箭及卫星测控公司,力争在短时间内带动铜川航天产业的发展,早日实现弯道超车!

2.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提前半年部署完成

        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半年。
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卫星,被五院北斗人称为“吉星”)。GEO系列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关键,作为一颗驻守在高轨天疆的“大块头”,该卫星肩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还携带了很多神器,为北斗三号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开疆拓土。
       随着此次发射的成功,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颗GEO卫星。相对于灵动活泼的MEO卫星和飘逸优雅的IGSO卫星,“吉星”卫星家族运行在离地球36000公里的轨道上。
“吉星”采用的卫星平台,正是五院研制的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强大的承载能力让卫星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功率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六大本领,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
     “吉星”家族沿袭了北斗系统最鲜明的特色,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创举。有源定位,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这可是北斗特有的“基因”,通过两颗GEO导航卫星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汉字,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此外,北斗三号的服务能力较北斗二号拓展了10倍,在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渔业、农业、林业等领域,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普惠服务。
今年3月份,北斗三号第二颗GEO卫星就位后,北斗系统新体制下有源定位功能得到验证,拉开了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随着第三颗“吉星”的入列,北斗三号“吉星”将在赤道上拉开更大距离,为“一带一路”沿线更广阔的区域提供服务,北斗特色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后续,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2035年,中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3.SpaceX申请电信牌照,欲为加拿大地区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

       据外媒报道,由马斯克创立的火箭和航天器制造公司SpaceX,向加拿大电信监管机构无线电电视和电信委员会(CRTC)申请了基本国际电信服务(BITS)许可。
       如果成功获得了BITS许可证,则意味着SpaceX在理论上可以尝试提供更多的无线电信服务,例如语音和数据服务。但是目前,该应用侧重于高速互联网,通过公司现有的近地卫星网络直接传输到农村家庭和企业。
       事实上,加拿大远非SpaceX试图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唯一区域。该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通过一家名为Starlink的子公司,在美国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然后“在2021年之前迅速扩展到人口稠密的全球范围”。
       随着Starlink 与OneWeb 均计划于2021 年左右提供全球服务,低轨卫星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目前,国内低轨卫星产业处于起步期,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未来技术升级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刺激更多的资本投入低轨卫星这个领域。
       从业务属性来看,卫星电视直播和卫星音频业务为单向传输,且对时延敏感性较低,低轨卫星在这两块业务比较优势较小。而宽带、固定和移动通信都是双向通信业务,低轨卫星的高通量及低时延特性在这三个业务具有突出优势。
       展望未来,低轨卫星通信具备广泛应用场景,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低轨卫星互联网、航天互联网、车联网、基站回传以及天基物联网等。

4.航天海鹰卫星运营西北研发中心明日启用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西北研发中心(下简称“西北研发中心”)将于7月1日正式启用,作为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在西北地区的分支机构,承担着航天器测运控技术研发与创新、市场应用拓展,以及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的职能,是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开拓商业航天市场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空间基础设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西北研发中心的成立,响应国家对民用航天产业要服务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规划,为进一步深度拓展和耕耘西北及周边地区市场,以及让卫星资源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2018年,为积极把握商业航天产业市场机遇,拓展新市场、探索新领域,航天科工三院设立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面向商业航天、军事应用、智慧产业三大领域,依托“新一代数字地球技术体系”,为客户提供天空地一体化、通导遥一体化、测运控一体化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和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结合线上、线下运营服务产品,构建“数据 + 平台 + 应用 + 服务”的“卫星即服务”新模式。面向产业链上游,开展卫星托管服务,面向产业链下游,开展信息增值服务,与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携手打造开放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卫星互联网+”新生态。
       顺应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在西安市设立西北研发中心,旨在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研发航天器星座运维、航天器任务规划与资源调度、航天器轨道计算以及航天器故障诊断等核心技术,搭建商业航天地面服务网络,开拓商业航天卫星托管服务、空间信息增值服务市场。西北研发中心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大型军工企业和央企背景,凭借在商业航天和卫星运营服务上的资源优势,打造了面向卫星业主的“卫星管家”平台,支撑“十城十星”计划的市场开拓和商业航天星座的基础运维,推广“卫星即服务”商业模式,努力在航天军事应用、安全应急、交通物流、数字农业、智慧城市等重大项目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在开发的“卫星管家”平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业务形态,为卫星业主和卫星制造商提供涵盖“通、导、遥”测运控和遥感数传服务。产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等技术,采用高效、可靠的B/S架构,能够有效满足商业航天测运控、数传等应用需求。截止2020年6月底,“卫星管家”已接入10余套S/X/UV频段测控设备,已初步具备卫星托管服务能力。

金融资本市场

1.2020国资入主4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386.67亿元

       近期又涌现出不少“国资入主”上市公司的案例, 而根据高禾投资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仅今年以来,国有资本入主的相关案例就有49起,相关上市公司总市值2386.67亿元。
一、国资入主背景及情况统计
       2019年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了加速落地期,而诸多上市公司为促进业务发展,引进更多的战略以及业务资源,选择引入国有资本成为股东,其中一部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也转为国资委等国家下属部门,掀起了“国资入主潮”
(一)政策背景
        自2015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和《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关于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两类公司要求,以及201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两类公司”的改组进程有了具体的方向以及操作规范。
         2019年发布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国发〔2019〕9号),强调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重要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国资授权经营管理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央层面选取了6家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试点,省级国资委监管经营性国有资产比例超过90%,有16个地方超过了95%。国有资本更加重视的是国家的“资本投入”,而不是具体的“资产”,重点不是资产规模,而是资本的质量。
         在明确的政策指导下,国有资本已经达到了“自主决定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围绕主业开展的商业模式创新业务可视同主业投资”的主动收购位置,为2020年“国资入主潮”的热度持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政策倾向结构性改革去杠杆以及国际贸易战等情况下,上市公司大多承受着高比例股权质押的重负,其中,唐德影视更是高达45.59%。这就导致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爆发的概率直接升高,因此,为缓解股票质押爆仓等潜在的风险而引入国资的机会也随之增高。
(二)1-6月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案例统计
        仅今年以来,国有资本入主的相关案例就有49起,相关市值2386.67亿元,情况如下: 
二、相关交易特征
(一)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案例特征分析
1、地区分布
        对于这些案例涉及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区来说,上半年国资入主收购标的涉及多个省市,更多地集中在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49起案例中,有23家涉及到了国资异地收购,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资有从以长三角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区域或在相关产业有高速发展的地区引入发展速度较慢区域的意向。
       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地区分布
2、行业分布
       在行业统计中,可以看出国资选择的范围较为广泛。由于国资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以及地域所属进行收购标的的筛选,因此对于行业并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是在筛选过程中,会更多地倾向于政策扶持的方向,例如电子行业、医药行业、环保相关产业等。
   国资入主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3、板块及市值分布
       可以发现在49起国资入主案例中,创业板公司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因为创业板公司当中民营企业数量较多,且2019年底创业板借壳上市放开,另外,这些公司以及其拥有的高新技术是目前国家政策改革倾向的主要方向。
       同时,相应的这些公司通常处于发展期,市值并不会特别高,对于国有资本以及其拥有的其他资源有较大的需求。同时在以这些公司为收购标的时,上市公司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成为了国资的热门选择。
 
 
 
上市公司板块分布占比
       从49起国资入主案例来看,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市值小于50亿元,其中30亿元总市值以下的“壳”公司交易数量达到20家,30-50亿元总市值之间的案例数量达到13家,50-100亿元总市值之间的案例数量12家,100-150亿元与150亿元总市值以上的案例均为2家。
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分布
4、国资入主的主体分析
         对于上述49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国有资本通常以以下三种形式入主:
(1)国资委旗下投资类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这类投资公司是国家深化两类公司试点政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产物。政策抓住了国资改革的主要矛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通过将经营权交给企业,以两类公司作为改革的载体,加速资产证券化、资本运作进程。因此这类公司是国资入主上市公司浪潮中的主力军。
(2)国资实业公司
        对于这类公司,即属于国有资本运营的范畴,在所投资企业中可以采取相对集中持股,发挥战略投资者角色,除了获取资本增值外,还对投资企业的业务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采用纯粹控股模式,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权来参与投资企业的重大决策。
(3)国资产业基金
        这类基金的出现主要倾向解决国有资本的配置问题。基金的侧重点更多的在于产业创新、价值提升以及资源整合,是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实现市场化的最佳载体。公司更类似于一种混合体,集合民营、国资和团队的资金和各方主体的优秀基因。通过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运行模式来实现增量混改的意义。
       其中的引入原因同时也不尽相同:
      针对引入国资浪潮,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出自缓解民营企业流动性不足,股东面临质押风险的问题。在国家经济大环境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由国家或省市级国资委控制的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在资金方面占有优势。因此,通过这些公司以各种方式进行入股可以使原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借款归还,降低企业杠杆率。
       其次,在企业运转更加顺利的情况下,国有资本相关企业作为更广阔以及更具实力的平台,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壮大自身业务的机会,因此也被称作战略股东,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国有资本来说,入主上市公司,是一个低价纳入优质资产的过程,通过直接转让、二级市场购买、非公开发行、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国有资本可以优化自身资本结构,尤其是对于国资实业公司,产业协同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选择具有长期股权价值的公司的基础下,同时延伸和完善自有产业链,提高资本利用率以及运转效率,为上市公司增加核心竞争力,为市场注入更大的动力。
三、国资并购难点及未来展望
(一)难点1——入主相关审批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对于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通常为股权转让,同时也存在非公开发行、债权转移等方式,因此涉及的相关流程较为复杂,整个过程的时间线也会较长。
        对于国资方,收购前的相关调查以及谈判和收购价格等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而对于后续的相关意向协议、正式协议等,若相关国资为二级以下国有企业,还需经过上级公司的批准,使操作的结构更为复杂。此外,以非公开发行完成相关并购时,还需通过股东大会,此时将会存在驳回的情况,例如海联金汇国资入主案例。
(二)难点2——股东质押爆仓联动风险
        前文曾提到国资进行收购时较大比例会选择出现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存在爆仓风险的上市公司,以求得更低的投资成本。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爆仓的可能性越大,往往公司自身的运营状况也不会很好,甚至可能是公司资金链断裂的前兆。此外,股权质押会导致产生股份权属不清晰的相关问题,会在交易过程中增加最终控制权以及表决权所属的相关障碍。如果国资筛选时仅以价格为考虑因素,后续的收购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三)难点3——退市压力增加
         2018年3月,深交所和上交所双双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强化交易所退市主体责任。对触及终止上市的违法情形重新认定,重点打击欺诈和信批违规行为。同时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对于欺诈上市的公司不得再重新上市。此外,处理效率更高,如重大违法退市暂停上市期由12个月缩短到6个月。而国资由于其身份特殊,在投资时若遇到相关标的出现重大违约行为时,会存在更高的退市风险,也会直接影响到国资投资的规模力度。

2.清科研究发布2020年中国LP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规范化调整步伐有序,两类基金配套适度“豁免”原则,传达了国家鼓励LP早期投资、长期投资的利好信号。
(1)企业取代传统金融机构成为第一大LP,国资背景LP占比明显提升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开数据,截至2019年,备案股权投资基金(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创业投资基金)共4.39万支,基金规模14.72万亿。金融机构(含险资)总投资占比31.5%,是股权投资市场第一大LP。企业(含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私募基金管理机人、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位于第二梯队LP,投资额均过万亿,合计投资占比39.3%,其中上市企业投资额约6000亿。富有家族及个人、政府引导金、市场化母基金、捐赠基金位于第三梯队。其中,富有家族及个人LP拥有最庞大的个体数,累计投资笔数超14万笔;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步伐加快,多数引导基金由募集期转入投资期,投资额近年增加,累计投资额超7,000亿;市场化母基金是我国股权投资市场LP群体中较早的类型,与捐赠基金等也是成熟市场的主要LP,然而两者在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尚不十分成熟的现阶段,占比较低。以基金的备案时间为基准,近五年,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企业三类LP占比整体呈增长趋势,金融机构(含险资)、富有家族及个人两类LP投资占比明显下降。
图1: 2014-2019年中基协备案股权投资基金LP类型变化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全年LP投资人民币基金近万亿。其中,以企业(含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为主要的LP类型,占比分别为24.3%、17.6%和11.1%,企业取代传统金融机构成为第一大“LP”,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和政府引导基金的占比排名有明显的提升。
图2:2019中国股权投资市场LP结构
(3)活跃机构LP出资占比近2成,仍以国资背景为主
      以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LP投资额为基准,选取前三十家机构LP(以下简称TOP30LP)为研究对象,考察头部机构LP的投资整体情况。2019年,TOP30LP累计投资157笔,占LP总投资笔数的1.1%;总投资额约1,800亿,占LP总投资额的18.8%。平均单笔投资额11亿,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头部机构LP以国资背景为主,仅有3家非国资机构,合计投资174.08亿元,占TOP30LP投资总额的9.6%。同时由于资金属性、基金收益、运作效率等多方面差异,LP 的国资背景与其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国资背景呈现出强相关性。
(4)超8成资金流入PE机构, 政府引导基金兼顾早期、VC、PE
       2019年早期、VC、PE新募集基金的资金规模和LP类型呈现出显著差异。规模方面,PE机构吸纳了超8成的资金,市场总量14.1%的资金入账VC机构,反观早期机构,在经济环境低迷和投资谨慎性提高的大环境下,整体募资不足百亿。LP类型方面,企业类LP是三类机构的头号出资方;金融机构主要出资对象为PE机构,对VC和早期机构的关注度较少;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对VC和PE的投入占比大,对于早期机构支持较弱;政府引导基金作为财政转变投入的重要方式,兼顾早期、VC、PE,但相对而言对早期的支持力度仍然弱于其他两类机构。
图3:2019年各机构新募集人民币基金LP类型
       机构LP运营管理全透视,参与被投基金投决程度及管理费率差异明显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调研,机构LP参与被投基金投决程度差异较大。参与被投基金投资决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会取决于机构LP与被投基金之间的博弈关系,另一方面会取决于机构LP在被投基金中占股比例。一些参股规模相对较高、投资占股比例较大的机构LP在被投基金中往往投资决策参与权较高,而参股比例较低的机构LP往往话语权较小。同时,一些品牌知名度较高、与被投基金管理机构合作更为紧密、且能提供更多投后增值服务的机构LP往往具有更高的投资决策参与权。
图4:2019年机构LP在被投基金投资决策中的角色调研统计
:
          母基金管理费收取比例方面,机构LP管理费收取比例大多位于0.5%至2%之间。整体而言,多数财富管理机构、政府引导金管理机构管理费收取比例相对市场化母基金更低,且因运营管理投入成本相对更低,多数机构LP管理费收取比例相对直投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费收取比例相对更低。
图5:2019年机构LP管理母基金的平均管理费收取比例调研结果
(5)挑战与机遇并存,LP市场多元化、机构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纵观我国LP市场,与海外成熟市场差距仍然较大。长期机构投资者较少,且整体投资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仍需提高。同时,受限于单一的募资渠道,特别是中小机构面临着募资难题,多层次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退出渠道有待完善,市场过度依赖LP市场增量,资金回流不甚通畅。
       值得期待的是,我国LP市场也在经历着不断发展和变革,机构LP 的投资运营信息化程度有所提高;政府引导金等国资LP发挥着越发重要的引导和投资作用,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增强;养老基金、基金会等新型LP萌芽,险资、银行出资更加规范,LP结构逐渐完善;LP投资策略逐渐多元化,多资产配置成为未来探索之路。

3.产业园区成投资热点,摩根士丹利5.6亿收购上海美恩生物科技广场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消息,近日,该机构成功促成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摩根士丹利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园区内美恩生物科技广场的整体收购。
购入该项目后,摩根士丹利将对项目进行整体改造升级。信息显示,美恩生物科技广场总建筑面积约为1.41万㎡,由两栋科研办公建筑组成;项目位于上海张江北区核心板块,产业聚集效应明显,住宅及商业配套完善,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2号线张江高科地铁站,步行8分钟可达长泰广场。
        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享受着各种城市规划的红利。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张江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和新产业的培育之地,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同时吸引来了一批有强劲需求的高科技企业。摩根士丹利此次出手购入该项目,后续将通过项目的整体改造升级,有望为其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
        据业内某位资深人士透露,该项目总价为5.6亿元,成交单价约为28000元/平方米。近年来,浦东张江板块的大宗交易异常火热。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发生在浦东张江板块的不动产交易就达3起。
        2019年,黑石以15亿美元收购的长泰广场,朗诗集团旗下青杉资本联合平安不动产共同收购张江嘉利大厦项目,以及普洛斯收购的上投盛银大厦,均位于浦东张江板块。而位于浦东张江板块的凯龙信息大厦更是经过了2家机构倒手。公开资料显示,凯龙瑞于2014年第四季度购入该栋写字楼,并于2018年初转手卖给国内私募基金弘毅投资。
       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投资部主管关伟表示,“国内正在经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而产业园则作为极为重要的物理空间载体,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上海的产业园区无疑处在领先的位置,凭借政府对园区经营理念的与时俱进,产业从聚集至升级,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未来对上海产业园区的投资将愈加受到国际资本的重视与青睐。”
      据了解,摩根士丹利早在2005年便进入中国内地收购商办项目,当年便拿下多宗商办物业,包括上海世界贸易大厦、北京富利、上海广场,但之后多年便鲜有收购动作。

4.软银投资首次入主西安

         近日,陕西思佰益英策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航天基地完成工商注册,标志着思佰益(中国)西北总部正式落户航天基地,这也意味着前身为软银投资的SBI集团又一次加码中国。
        陕西思佰益英策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月6月12日,注册资本为300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东长安街666号航天城中心广场。经营范围包括受托管理股权投资企业,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股权投资。主要是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由思佰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而最终控制人是日本的思佰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BI控股)。
成立于1999年的SBI控股株式会社是SBI集团的控股公司,其脱胎于软银金融投资部门,前身是软银投资(SoftBank Investment)。如今SBI集团已经独立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网络金融集团之一及亚洲最大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产管理机构之一。
         目前SBI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300多家子公司,业务遍及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及东南亚各国。而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和生物科技是其三大业务板块。SBI集团早在2005年就已经进军中国市场,2012年设立SBI中国区总部思佰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总部位于金融中心上海,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20亿人民币。
         其中,SBI集团在中国就有多个投资项目,投资的路线很精准,既是金融+科技+,专注于培育有前景的创新型企业,偏好瞄准科技成色重的企业深耕。
而此次西北总部出资平台选择航天基地,SBI集团的打量正有意图依托西安航天基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等领域做出符合其偏好的准确投资。据官方披露,目前西北总部已经确定成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并发行科创基金的计划。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冯征昊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