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报告 2020年第30期

行业报告 2021-01-22 09:17: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比亚迪半导体拟自建功率半导体产线

       在新能源汽车缺少芯片的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也开启扩大功率器件产能之路。在12月21日比亚迪发布的投资者调研公告中,比亚迪透露,在比亚迪市场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下,比亚迪半导体作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仅用42天即成功引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中金资本、国投创新等知名投资机构,迈出了比亚迪市场化战略布局的第一步。后续比亚迪将加快推进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工作,并着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子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比亚迪半导体产品总监杨钦耀日前表示,比亚迪车规级的IGBT已经走到5代,碳化硅mosfet已经走到3代,第4代正在开发当中。目前在规划自建产线,预计到明年有自己的产线。
       IGBT只是比亚迪半导体业务的一部分。天眼查显示,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比亚迪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比亚迪表示,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积累和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比亚迪半导体已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厂商。此外,比亚迪半导体也拥有多年的研发积累、充足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产品类型,与来自汽车、消费和工业领域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紧密的业务联系。
       比亚迪半导体表示,未来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消费等领域的半导体发展,致力于成长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

2.中芯国际等77个实体被美列入“实体清单”

       12月18日,据美国商务部官网消息,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将中国中芯国际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SMIC)列入实体名单。BIS声称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涉及中国军民融合(MCF)原则,认为中芯国际与中国军事工业联合体有相关交集。
       报道中,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表示:“我们不会允许先进的美国技术帮助一个日益好战的对手建立军队。从中芯国际与军工联合体的关系、中国对军用民用融合授权的积极应用以及政府指导的补贴,中芯国际正利用美国技术支持其军事现代化。”
       罗斯补充说:“实体清单限制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以确保中国无法通过中芯国际来利用美国技术,使本国先进技术水平支持其具有破坏性的军事活动。”
       中芯国际被列入实体名单后,美国出口商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向该公司销售产品,从而限制了中芯国际获得某些美国技术的能力。在先进技术节点(10纳米或以下)生产半导体所需的项目将受到限制,以防止此类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军事。
       BIS还在实体清单上增加了60多个名单,这些名单被认为违反了美国的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其中包括中国境内侵犯人权的实体、支持南中国海军事化和非法海洋主张的实体,获取美国原产物品支持人民解放军计划的实体以及参与窃取美国商业机密的实体。

3.欧盟17国推出11579亿半导体计划,拟继续供货华为

       据新浪财经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消息,欧洲地区的科技巨头以及部分国家的代表人士近期公开指责美国采取的限制行动,指出美国利用技术安全的名义,禁止这些企业与中国合作,但是却对美企提供额外豁免,让美企伺机在中国“站稳脚跟”,而欧洲企业却遭受巨额的经济损失。
       事实上,美国的许可证不仅仅发给了美国企业,索尼、三星、台积电等亚洲地区的企业也拿到了供货资格。至于美国为何没对这些欧洲企业“开绿灯”,外界猜测,美国或许是有意限制这些欧洲供应商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为美国企业减轻“竞争负担”。
       英媒曝出,就在12月初,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爱沙尼亚、希腊、克罗地亚、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芬兰、罗马尼亚、奥地利、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在内的欧盟17个国家的电信部长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
       按照初步规划,上述国家要在接下来的2-3年时间内投入投入1450亿欧元(折合约11579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研究半导体技术,建立起欧洲独有的先进的芯片设计以及产能。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总价值4400亿欧元的半导体市场,欧盟企业仅占据了约10%的市场份额,对比之下,美国巨头的占比高达47%。不仅如此,美国巨头还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分得不少蛋糕。此前有数据表明,2019年美国企业拿下了中国半导体市场约49%的份额。
       一名欧盟在华的代表人士指出,对于欧盟来说,中国是个无法替代的巨大市场,他们也想挣脱美国的束缚,通过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服务中国客户。

4.韦尔股份募资24.4亿加码晶圆测试及重构项目

       日前,韦尔股份发表公告,表示公司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244,000 万元(含),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具体如下:
       据介绍,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项目由北京豪威下属子公司豪威半导体实施。项目实施地点为上海市松江出口加工区茸华路,该项目总投资 183,919.98 万元。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该项目已使用前次募集资金 25,058.70 万元。本次使用募集资金 130,000.00 万元。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韦尔股份将通过增资、借款或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将资金投入豪威半导体。
       本项目主要针对高像素图像显示芯片的12英寸晶圆测试及重构封装,高像素图像显示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安防、汽车、多媒体应用等领域。晶圆测试是半导体制程的其中一环,通过相应探针台与测试机对每张 12 英寸晶圆上的单颗晶粒进行探针测试,在测试机的检测头上的探针与每颗晶粒的接触点相接触进行电性能与图像测试。测试后通过良率对照图与晶圆上的良品与不良品一一对应,以便后续制程在封装时淘汰掉不良品,降低制造成本。晶圆重构封装是对经过测试的晶圆进行背部研磨、切割、清洗等工艺,淘汰不良品后将良品重新拼装成一张全良品晶圆交付给客户。

5.明微电子科创板成功上市

       12月18日,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微电子”)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699,发行价格38.43元/股,发行市盈率39.13倍。
       明微电子是一家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封装测试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专注于数模混合及模拟集成电路领域,产品主要包括LED显示驱动芯片、LED照明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广泛应用于LED显示屏、智能景观、照明、家电等领域。
       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明微电子实现营业收入为40624.43万元、39106.89万元、46290.21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858.08万元、4811.17万元、8072.45万元。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月到6月,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43%、30.46%、30.44%和29.04%,保持在较高水平。
       公司知识产权积累丰富,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获得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233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08项,软件着作权8项。
       明微电子自主研发的恒流精度控制技术、SM-PWM协议控制技术、LED状态侦测技术、消除耦合技术、OUT开关时序控制技术、消影技术、节能控制技术、高压自启动和供电技术、线性全电压驱动技术、开关调光调色技术、并联写码技术、自适应设置芯片参数技术、恒功率控制技术、多段开关控制技术、可控硅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具有竞争优势,在相关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据招股书显示,此次明微电子IPO拟募资4.62亿元,用于智能高端显示驱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集成电路封装项目、研发创新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针对未来发展,智能照明系统将跨领域整合智慧光模组、感测、无线控制、LOT、云端等技术,大幅提升LED照明系统功能。除了用于光环境照明外,能够结合VLC定位、通讯技术,创造LED照明的附加应用价值。LED驱动芯片不仅控制着LED的供电、调光、调色,还将成为智能照明的“大脑”,在智能化时代依据不同个体、不同场景的需求输出特定的照明效果,成为智能照明发展的核心要素。
 

、激光器行业

1.大科激光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圆满完成

       12月24日,湖南大科激光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司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方正和生领投,天惠基金、清源投资、长沙高新区人才基金、麓谷高新移动创投等机构跟投。大科激光表示,本轮融资的圆满完成为公司下一阶段的运营做好了充足的资金储备,并导入长期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将推动大科激光的事业在2021年再上新的台阶。
长沙大科激光总经理吕建民在接受OFweek激光网采访时总结了大科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是从2017年成立到现在的2020年,这三年的目标是构建产品团队,推动产品被市场认可。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推动工业和军民融合市场发展,实现5个亿的销售目标,并完成科创板上市。
       第三阶段,大科激光将承担更大的使命,针对各种场景的特殊应用做更多的定制化,并成立不同的子公司来承担不同特殊应用的定制化开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科激光2020年业绩有望再创新高,其高亮度抗高反型光纤激光器深在工业市场上,尤其在高反材料加工、精密焊接等领域得到了众多终端用户的好评。此外在科研定制领域,大科激光交付客户的多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支持多家客户重大项目推进,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批量供应高指标科研型产品的光纤激光器企业。
       目前,大科9000W/12000W多模光纤激光器已在客户处得到充分认可,20000W产品即将下线交付。5000W高光束质量(M2优于2.0)谐振腔型科研工业两用型单模激光器也已批量生产,为多个领域高端应用提供核心引擎。本轮融资中新的合作伙伴的加入,除了给予大科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之外,也势必带来各类优质资源。

2.国恒基金出资43亿成为华工科技最大股东

       2020年7月初,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工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简称“产业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总股本19%的股权(1.91亿股),转让后剩余4.9%,转让价不低于22.44元/股。股份公开征集转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原则同意。
       经过公开征集及综合评审,武汉国恒科技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国恒基金”)符合本次公开征集转让的受让方基本条件。最终,国恒基金认缴出资金额45亿元,受让华工科技191,045,514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00%)。双方于12月24日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协议约定,本次股份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2.46元/股,合计转让价款为人民币42.91亿元。 
       本次交易前,华工科技的控股股东为产业集团。产业集团持有华工科技240,432,077股股份,占华工科技总股本的23.91%,实际控制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国恒基金未持有华工科技股份。
       本次交易后,国恒基金将持有华工科技191,045,514股股份,占华工科技总股本的19.00%;产业集团将持有华工科技 49,386,563 股份,占华工科技总股本的 4.91%。华工科技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国恒基金,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3.桂林光隆科技激光器芯片生产与封装项目正式投产

       近日,被列为广西“双百双新”项目的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器芯片生产与封装”项目正式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实现年产激光器芯片及器件5000万颗。
“双百”项目是指投资超过百亿或产值超过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双新”项目是指新产业、新技术项目,“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激光器芯片生产与封装”项目被列为广西“双百双新”项目之一。该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建设生产车间和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生产、解理测试、封装生产线,形成年产激光器芯片及组件2400万颗生产能力;二期将建设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产业化生产线,形成年产激光器芯片及组件5000万颗生产能力。
       光隆科技官方消息显示,光隆科技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及组件、光有源及无源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光隆科技专注光芯片产业化半导体全制程工艺平台的打造,其中包含光芯片仿真设计、MOCVD外延生长、光栅制造、介质膜沉淀、纳米光刻、芯片封装等数十道工艺制造流程。公司掌握各段工艺环节的核心关键技术、拥有MOCVD外延生长技术和量子阱纳米技术、3英寸全息曝光光栅等国内领先制造工艺。

4.通快拟收购意大利合资子公司全部股权 扩张牙科、医疗3D打印业务

       德国高科技公司通快正与其意大利合作伙伴Sisma进行深入谈判,计划收购合资子公司Trumpf Sisma Srl的全部股权,以加强增材制造部门的业务。目前通快持有Trumpf Sisma 55%的股份。
       Trumpf Sisma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意大利北部的Schio。大约有60名员工在该公司使用激光金属熔合技术开发和生产金属3D打印设备。
       Sisma由Sbabo家族于1961年成立,1976年进入珠宝机械行业,2001年开始引入激光生产技术,2014年进入增材制造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Sisma拥有约220名员工,销售额达5300万欧元。
       交易预计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通快将接手Sisma在工业、牙科和医疗领域的增材制造业务。Sisma则计划将其金属增材制造部门重点放在珠宝和时尚市场。

三、新能源行业

1.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全年预计出货4万吨

       近日,格林美在回答投资者提问中介绍了前驱体市场、高镍低钴材料研究成果、原料供应与动力电池回收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定位于高镍与单晶高端产品,目前已建成13万吨/年产能,掌握了高镍(NCA&NCM6系、7系、8系及9系)与单晶材料的制造技术,其中高镍与单晶高端产品产能达90%以上,供应三星、ECOPRO、LGC等全球知名客户。
       订单方面,未来三年,格林美已签署30多万吨三元前驱体战略长单,将形成15-18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以满足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市场方面,2020年,其三元前驱体出货量预计4万吨,80%以上为单晶及高镍产品,其中外销1.9万吨,同比增长50.79%;四氧化三钴出货量预计1.5万吨。
       2021年,三元前驱体销量预计10万吨,格林美实现高镍产品迅速增量,动力型前驱体比例有望突破85%;四钴销量预计2.2万吨。
       格林美表示,目前8系、7系前驱体产线完全能够满足高镍低钴9系前驱体产品的生产技术需要。9系的NCA二元前驱体出货量超过1万吨,钴含量仅为4.7%,成为全球第二大9系前驱体供应商。
       产品开发上,格林美开发了几款四元材料用前驱体,均通过战略客户的中试认证,正在量产认证中。目前,超低钴含量的Ni98前驱体产品已经进入量产认证阶段(含钴0.45%的超低钴高镍NCM98与含钴低于1.0%的超低钴高镍NCA98前驱体);Ni96产品量产认证正式通过,这可能是目前即将规模生产的最高镍产品;NCMA四元前驱体进入批量制造阶段。
       技术研究上,格林美开发了NCM8系与9系的核壳前驱体技术,实现了由第二代核壳技术向第三代和第四代技术转化,并成功开发双浓度梯度最新一代高镍低钴核壳前驱体,标志其成功迈向全球最新一代高镍低钴核壳前驱体制造技术的“无人区”。
       此外,格林美与一些下游正极客户联合开发固态电池用前驱体材料,制备固态电池所需的高镍核壳前驱体和三元前驱体材料。
       原料供应方面,格林美的年需求钴金属和镍金属当量合计在5万吨以上,通过钴镍原料“城市矿山+国际巨头战略合作”的战略通道,保障原料供应体系安全。
       一方面,在钴镍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年回收钴金属5000吨以上,年回收镍金属10000吨以上;另一方面,与嘉能可、中冶瑞木、托克、力勤等国际矿产巨头建立了稳定的钴镍原料供货关系。
       动力电池回收规模上,目前格林美已经与全球250多家知名整车厂及电池厂签署了动力电池回收协议并展开合作。2020年上半年,其动力电池回收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预计2020年全年将实现翻倍增长。

2.洛阳钼业于刚果投资36亿元扩充钴资源

       12月13日,洛阳钼业(603993)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自由港公司(FCX)达成股份购买协议,以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总价收购后者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下称“刚果(金)”]的Kisanfu铜钴矿中95%的间接权益。
       据介绍,Kisanfu铜钴矿位于刚果(金)卢阿拉巴省,是世界上最大、最高品位的未开发的铜钴矿项目之一。数据显示,Kisanfu铜钴矿资源量钴平均品位约0.85%,含钴金属量约310万吨。
       2016年,洛阳钼业斥资26.5亿美元间接获得了刚果(金)TFM铜钴矿56%权益,从而坐拥优质钴资源。2017年1月20日,洛阳钼业与BHR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获得了BHR直接或间接持有TFM24%权益的独家购买权,并于2019年1月斥资1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完成收购。
       至此,洛阳钼业拥有TFM铜钴矿80%的股权,TFM铜钴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矿石品位最高的在产铜钴矿之一。该项目拥有铜资源量2429万吨,钴资源量222万吨,规模仅次于全球大宗商品巨头嘉能可。TFM在2019年实现铜金属产量177956吨,钴金属产量16098吨。2020上半年,TFM实现钴金属产量6543吨,销售钴9086吨。
       收购Kisanfu铜钴矿,有助于扩充洛阳钼业的铜钴矿资源,与其旗下重要资产TFM产生显著协同效应,进而巩固其钴行业龙头地位。

3.长虹能源精选层IPO成功过会

       近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长虹能源(836239)精选层成功过会。
       此次挂牌精选层,长虹能源计划募资9.52亿元,用于“年产15亿只无汞环保碱性锌锰电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高倍率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及PACK组装项目一期、二期”、“长虹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长虹能源成立于2006年,于2016年3月30日挂牌新三板,主要从事一次碱锰电池、二次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其中以碱性锌锰电池和圆柱型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为主。
       近两年,锂电业务在长虹能源整个业务版图中表现亮眼,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锂电池业务营收约4.15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31%,同比增长78.30%;2020年1-6月,锂电业务营收约2.33亿,同比增长37.50%。
       锂电业务营收比重的上升背后是整个锂电行业的大步前进,同时锂电行业的动态变化也反映到长虹能源的日常经营中。 
       随着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叉车/AGV车等产品锂电化的普及,与小动力市场相关的锂电扩产与投资正越来越频繁。GGII预测,2023年国内电动工具锂电化率从2019年的23%上升至55%,产量将达到1.51亿台,由此催生锂电池需求规模达到7.5GWh。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长虹能源在锂电业务上的规划也逐渐清晰,即以子公司长虹三杰为锂电业务布局的着力点,继续产能扩张,带动产销规模进一步增加。
       长虹三杰专注于高倍率动力型和超低温圆柱型技术领域,年可产销2亿只圆柱型18650、21700锂离子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工工具、园林工具、扫地机器人等市场。

4.协鑫新能源为缓解债务加速“瘦身”,66亿资金回笼

       12月10日,保利协鑫能源与协鑫新能源联合宣布,其间接附属公司苏州协鑫新能源及广西协鑫新能源同意向威宁能源出售于钦州鑫金的70.36%股权、于上林协鑫的67.95%股权、于南宁金伏的全部股权,以及于海南天利科的全部股权,总代价为2.91亿元。上述目标公司共同拥有4座位于中国的已营运光伏电站,总并网容量为约185兆瓦。
       保利协鑫指出,交易后集团负债将减少约9.79亿元。出售事项所得净额预计为2.95亿元,拟将用于偿还其债务。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协鑫新能源在中国光伏电站投资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其总装机容量曾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二位,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协鑫新能源光伏电站装机规模达7.145GW。但庞大的电站拥有量造就了协鑫新能源曾经的辉煌,也为其带来了时下的窘迫。
       由于超额补贴拖欠以及融资难题,协鑫新能源债务压力开始爆发。数据显示,2018年,协鑫新能源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515亿元,资产负债率84.18%。由此,协鑫新能源开始走上“轻资产转型”之路,从2018年底开始陆续出售旗下光伏电站资产。
       而这场“瘦身”行动在今年更为快速,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0年年初至今,协鑫新能源已进行9次光伏电站出售交易,累计规模达到1893MW,交易总额达66.2848亿元。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经溯源得知,在9次交易中,接盘协鑫新能源电站资产的买方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其中华能集团、徐州市国资委、国家电投位列“接盘商”前三。截止目前,协鑫新能源售给华能集团电站规模共计1127MW,回笼资金44.65亿元;售给徐州市国资委电站规模391MW,回笼资金14.47亿元;售给国家电投电站规模185MW,回笼资金2.913亿元。
       大量资金回笼缓解了协鑫新能源的债务压力,其2020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公司负债率已较2019年底下跌约1个百分点至约80.8%。相信随着协鑫新能源电站资产加速出清、轻资产转型提速,未来其经营状况会逐渐好转。
 

5.隆基市值破3500亿元

       12月25日,隆基股份市值已达3524.72亿元,突破3500亿大关!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进入2020年以来,隆基股份市值一路飙升,截止2020年12月25日股市收盘,隆基股份每股价格达到93.45元,总市值达3524.72亿元。
       2019年8月28日,隆基股份市值突破1000亿元。
       2020年6月29日,隆基股份市值再破1500亿大关。
       2020年7月24日,隆基股份市值刷新2000亿元纪录。
       据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实现营收338.3亿,同比增长49.08%;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63.56亿,同比增长82.44%。

四、复合材料行业

1.同业整合将稳妥推进,中国巨石及中材科技业务重组拟延期履行

       自2017年起,“两材”合并开启了同业整合的序幕,中国巨石与中材科技的同业整合成为焦点。等待三年之后,中国巨石与中材科技于12月2日同时宣布停牌,分别对重组方案进行最后表决。12月15日中国巨石与中材科技分别发布复牌公告,双方宣告重组失败,于次日16号复牌。
       关于失败原因,中材科技的公告中提到,独立董事认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对整合后公司业务发展影响难以判断,为了保护公司利益,对本次重组方案投出反对票。
       2017年,中国巨石与中材科技共有的股东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中国建材集团,鉴于两家公司的玻纤和风电业务有重叠,分别作出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承诺3年内,并力争用更短的时间,稳妥推进相关业务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尽管目前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作出的承诺未能按照预期履行完毕,但为了有利于两家上市公司发展和有利于上市公司公众股东的利益,同业整合依旧要稳妥推进。为此做出新的承诺——延期2年履行前述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
       在此期间,中国巨石和中材科技继续保持现有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务,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研究论证具体的整合方案,并将在条件成熟时尽快推进相关业务的整合,不会利用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地位损害两公司的利益。
       中国巨石于12月18日发布公告中第三部分,内容如下:
       中材科技于12月18日发布公告第二部分第2条,内容如下:

2.宝钢拟收购精功碳纤维近半数股权

       12月17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关于宝武炭材收购精功碳纤维股权的议案》。
       为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业务,快速进入碳纤维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非公开协议方式收购绍兴市柯桥区天堂硅谷碳纤维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碳纤维业务的全部股权,包括:
       (1)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49.74%股权;
       (2)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51.69%股权;
       (3)精功(绍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45.81%股权。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及或有事项预估价,此次股权收购对价不高于5亿元。
       宝武炭材简介: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宝武炭材)隶属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一基五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致力于碳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宝武炭材总部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濒临长江入海口,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生产基地遍及华东、华南、华中、北方等区域。公司注册资本金21.1亿元,总资产为人民币56亿元,宝武炭材焦油加工能力排名国内第一,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排名168位。宝武炭材聚焦煤基炭材料领域,积极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努力成为中国新型炭材料行业的领先者。

3.风电叶片行业成本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风电叶片成本结构分析
       风电叶片的成本占风力发电整个系统的总成本比重达到20%-30%。风电叶片需具备尺寸大、外形复杂、精度要求高、质量分布均匀、耐候性好等特点。目前,风电叶片每年的市场规模约为150-200亿元。国内目前叶片成本的80%来源于原材料,其中增强纤维、芯材、基体树脂与粘接胶,合计占比超过总成本价格的85%,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占超过60%,粘接胶与芯材各占比都超过10%。
       风电叶片行业发展趋势
       2021年,国家能源局要求风电平价上网发电,产业链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开发出具有放热温度低、低密度、快速建立脱模强度的灌注树脂、轻质高韧的胶粘剂,对于缩短叶片从灌注到合模的整体制程,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至关重要。风电叶片大型化发展的同时,兼顾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叶片设计会朝着模块化的趋势发展,在未来产品开发储备上必然要从降本增效来考量。
       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趋势
       随着市场对风电叶片的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风电叶片向大型化发展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相同长度叶片下,使用玻璃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叶片重量显著大于使用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的叶片重量,从而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性能和转换效率。传统玻璃纤维制成的复合材料已经逐渐暴露出了一定缺点, 例如弹性模量和层间剪切强度比较低,长期耐温性差容易老化,特别是材料的质量密度还比较大随着发电机组向大型化发展风机的叶片长度不断增加, 越来越重的叶片对发电机和塔座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相同叶片长度下,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重量远远低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重量。叶片质量的减小和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叶片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降低叶片对机塔和轮轴的负载,风机的输出功率更平滑更均衡、运行效率更高,更有利于风机的风力收集。技术发展趋势上,风电叶片未来将会着重于产品容量逐渐提升,无论是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均会向大型化发展。现阶段风力发电机主流容量为2~4MW,未来小容量风力机将逐步淡出市场,朝向大型化风力机发展。风力机大型化的优点为对于风场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增加,缺点为单位建置成本将小幅上升。

4.亚洲首个海上风机碳纤维叶片厂开始量产碳纤维叶片 

       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发布了《全球风电市场-供应侧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共安装了来自33家制造商的22893台风机,新增装机量超过63GW,创下风电行业供应侧的新纪录。
       亚洲首个海上风机碳纤维叶片厂破土动工
       海上风电叶片制造企业天力公司,投资30亿元,分2期在台中港工业专业区(Ⅱ)21公顷土地建厂。其中,第1期厂房已于2018年11月7日动土兴建,2019年11月完工,2020年开始量产9.5MW(百万瓦)风力机所需80公尺以上的碳纤维叶片,年产值达百亿元,有望成为亚洲最大海上风力机碳纤维叶片制造中心。同时,包括天力、台玻、台塑台丽朗、上纬、春雨、华立、华宏、台船防蚀、南宝树脂、久阳精密、荃宏应材、澳丰科技、先进复材,及复材公会等14家公司或单位,共同成立「离岸风电叶片产业联盟」,试图携手打造「亚太离岸风电叶片产业链中心」,让台湾地区成为亚太风电叶片产业基地。
       大型风机需要更多的碳纤维
       风机规模保持上升趋势。2019年新增装机的平均功率超过2.75MW ,较2009年增加1.156MW,涨幅为72%。这显示出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这对复合材料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赵锋解释说:“当风机规模(功率)变大时,风机叶片也随之变大,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碳纤维。”欧洲新增装机往往比美洲、亚太和非洲地区的规模更大。2019年在英国、德国、比利时、丹麦和葡萄牙安装的大型海上风机(6000KW-8400KW)使欧洲成为该年唯一一个新增装机平均规模超过3500 KW的地区。
       中国领跑海上风机
       在2019年排名前15位的风机供应商中,有10家实现了海上风机的安装。2019年海上新增装机达到创纪录的6.1GW,他们占到其中的99.9%。据GWEC称:“去年也是我们首次看到一家专注于海上风电的供应商——丹麦与日本的合资企业三菱维斯塔斯(MHI-Vestas)跻身全球风机制造商前十五强,这显示出海上风电在推动全球风电市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赵锋强调:“前十位海上风机原始设备制造商中有六家来自中国。从2018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海上新增装机(年装机量)的领导者。”从2018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海上新增装机的领导者。
 

卫星通信行业

1. 2020宇航发射圆满收官,长四丙“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12月27日23时4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宇航发射任务全部收官。
       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微纳技术试验卫星以火箭支撑舱侧壁搭载方式发射。
       长征四号丙火箭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为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执行一箭多星发射,其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7次发射。
       2020年,航天科技集团一共成功实施了32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北斗导航、探月三期、高分专项等重大工程圆满收官,火星探测等重大任务顺利实施,长征五号B、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今年宇航发射的亮点纷呈。

2.破产重组后,OneWeb成功发射36颗卫星继续组网

       据SpaceNews消息,卫星运营商OneWeb发射了36颗卫星,从而恢复了其宽带卫星星座的部署,这是自公司破产重组后首次发射任务。
       同时,这也是继2019年首次发射6颗卫星,今年2月和3月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射各34颗卫星后,OneWeb交付的第三批卫星。该公司曾在过程中遇到了财务困难,导致其在3月份申请破产保护,然后在7月份摆脱了破产流程,这要归功于部分由英国政府资助、部分由Bharti公司资助的交易。
       根据此前的规划,OneWeb将建造一个低地轨道卫星星座,该星座将提供高带宽的连接供基于地球的网络使用。该公司的目标是最终拥有648颗在轨卫星,并打算加快发射速度,以便在2022年前实现目标,从而为客户提供全球网络覆盖。

3.传SpaceX明年1月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飙升至920亿美元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办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当前正筹划在2021年1月中下旬完成新一轮融资。据悉,SpaceX计划以92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较当前460亿美元的估值提升一倍。
       据悉,SpaceX展开新一轮融资的事宜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融资规模及融资估值仍未最终确定。知情人士表示,SpaceX的融资条款仍可能改变,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来决定。此外,SpaceX可能无法说服投资人以它希望的高估值进行融资。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的SpaceX今年的融资非常成功。作为美国当前估值最高的私有公司之一,SpaceX在8月份刚通过最新一轮融资以460亿美元的估值募集到19亿美元。再往前看,SpaceX在今年5月以355亿美元的估值募集到3.46亿美元。根据数据供应商PitchBook提供的信息,成立于2002年的SpaceX创办至今已累计募集到58.7亿美元资金。
       在SpaceX考虑进行新一轮融资时,这家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与NASA合作项目的一部分,SpaceX的载人龙飞船上月成功把4名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并于1天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本月上旬,SpaceX又利用回收的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将首艘经过升级的货运龙飞船2号安全送入轨道,开启了该公司有史以来首次在轨道上同时停留两艘龙飞船的新模式。
       SpaceX当前的投资人包括谷歌、Founders Fund、DFJ、富达国际、Baillie Gifford和Valor Equity Partners等。知情人士表示,SpaceX在新一轮融资中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特别是对Starship(星际飞船)和卫星互联网服务Starlink(星链)项目进行投资。截至目前,SpaceX对比报道未予置评。
       今年10月,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把SpaceX的估值提升了一倍,从7月份的520亿美元增至逾100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认为,SpaceX获得的19亿美元融资以及“赢得政府合同的持续势头”,是该公司估值飙升的主要原因。摩根士丹利认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如果星链和星际飞船项目均开始发力,SpaceX的估值能达到2000亿美元。
       SpaceX正在进行两项大胆且急需现金的努力,它们可能会对火箭发射和电信产业构成深远影响。如果星际飞船按照马斯克的构想工作,该系统可以将一艘载有多达100名乘客和100公吨有效载荷的星舰推进轨道,有效地将向太空发射任何东西的成本降低99.9%以上。这样的系统将主导全球发射产业,支撑商业太空经济。星际飞船也可能有助于NASA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将第一批人运送到火星,并乘客能够绕地球旅行。
       SpaceX目前正在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使用数百名技术人员开发、制造和测试星际飞船,该公司正在此地建造一个星际飞船工厂和私人太空港。上周,星际飞船原型机N8从德克萨斯州的基地发射升空,进行首次高空飞行测试。在成功进行了高空试飞后,返回时因发动机动力太少,导致落地爆炸。
       与此同时,SpaceX每隔几周就将大约60颗新的互联网卫星送入轨道。到2021年初,SpaceX将有超过1000颗互联网卫星部署在地球轨道。SpaceX在10月份已公开测试星链,测试者每月支付99美元的费用和支付499美元的前期费用可获得星链设备--包括终端接收设备、三脚架和WiFi路由器。
       除了此前计划发射1.2万颗卫星,SpaceX又申请发射3万颗卫星。按照马斯克的愿景,在完成卫星部署之后,星链项目每年将能够为SpaceX带来300至500亿美元的营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上周宣布,向在美国农村地区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的企业拨款92亿美元,其中SpaceX未来10年将获得8.86亿美元补贴,用于为35个州64万户农村家庭和企业提供星链宽带服务。
       为了让这两个项目保持正轨,SpaceX可能必须继续每年成功筹集数十亿美元,同时避免严重的失误。

4.亚太6D卫星在轨交付具有高通量覆盖广特性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向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星通”)在轨交付了亚太6D卫星。
       亚太6D卫星于7月9日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火箭分别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一院研制。
       亚太6D卫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增强型通信卫星平台的全配置首发星,是首颗国产Ku/Ka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载有90个Ku用户波束,8个Ka信关波束。卫星以中国为核心,面向亚太地区,形成东印度洋到西太平洋全视场覆盖,为亚太区域提供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经过变轨操作和定点捕获,7月17日,卫星定点于在轨测试轨位并向客户测控站移交了卫星测控权。随后开始卫星在轨测试工作,对卫星性能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卫星功能及性能均满足研制技术要求。
▲ 亚太6D卫星示意图
       完成在轨测试后,卫星漂星至服务轨位东经134度。项目中各大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合同要求,具备在轨交付的条件,客户已对亚太6D卫星项目进行了在轨最终验收。
▲ 地面站
       亚太6D卫星是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向客户提供的第12颗通信卫星。依据长城公司与亚太星通签署的亚太6D卫星在轨交付合同执行,长城公司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商,会同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五院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共同承担亚太6D卫星项目的设计、建造、总装、测试和发射任务,并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亚太星通交付亚太6D通信卫星和地面系统以及相关地面测控设备。
 

六、金融资本市场

1. A股史上最严退市新规来了!

       12月14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合称退市新规),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据上交所官网,本次修订将原来按照退市环节规定的体例,调整为按照退市情形分节规定,即按照退市情形类别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类型以及主动退市情形,并按每一类退市情形分节规定相应的退市情形和完整的退市实施程序.
其次,本次修订对于4类强制退市指标均有完善:
       一是财务类指标方面,取消了原来单一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指标,新增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亿元的组合财务指标,同时对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下一年度财务指标进行交叉适用;
       二是交易类指标方面,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
       三是规范类指标方面,新增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两类情形,并细化具体标准;
       四是重大违法类指标方面,在原来信息披露重大违法退市子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财务造假退市判定标准,即新增“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上市公司连续三年虚增净利润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利润金额的100%,且三年合计虚增净利润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三年虚增利润总额金额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利润总额金额的100%,且三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连续三年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每年均超过当年年度报告对外披露净资产金额的50%,且三年累计虚假记载金额合计数达到10亿元以上(前述指标涉及的数据如为负值,取其绝对值计算)”的量化指标。
       退市程序上,本次修订调整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明确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指标即终止上市;
       二是取消交易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设置,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将退市整理期交易时限从30个交易日缩短为15个交易日
       三是将重大违法类退市连续停牌时点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法院判决之日,延后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法院生效判决之日。
       本次改革后,那些长期没有主业、持续依靠政府补贴或出售资产保壳的公司将面临股票退市风险;而主业正常但尚未开始盈利的科技企业,或因行业周期原因暂时亏损的企业将不会再面临股票退市风险。
       本次改革后,因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第二年财务指标和审计意见类型指标交叉适用。例如,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或审计意见类型任一指标,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触及净资产为负、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之一,或者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彻底堵住规避空间。
       修改后的退市规则何时正式实施?
       本次改革充分考虑了市场平稳过渡的客观需要,按照“区别对待存量和增量公司、不溯及既往”原则,在新老规则衔接上给予市场一定的缓冲期,具体安排如下:
       1、新规生效实施前已经被暂停上市的,后续适用旧规判断应否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适用旧规执行后续退市整理期等程序。
       2、新规生效实施前未被暂停上市的,财务类退市指标以2020年年报作为首个起算年度进行规则适用;新规中增加的“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指标,以2020年度作为首个起算年度进行规则适用。按上述安排,2020年度是财务类退市指标的首个适用年度,公司如2020年年报触及新规指标,则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如2021年年报仍触及相关指标,将终止上市。
       3、对于新规生效实施前已经因触及财务类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以及已经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在公司披露2020年度报告前,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在2020年度报告披露后,一律按照新规判断是否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依据旧规触及暂停上市标准但未触及新规退市风险警示标准的,对其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并在2021年度报告披露后按新规执行,未触及新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的,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4、对于新增的市值退市指标,自新规发布实施满6个月后施行;对于其他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在计算公司连续触及指标天数时,新规施行前后的触及天数连续计算。
       5、新规施行前已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且可能触及旧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事宜适用旧规。
       举例来说,如果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的事实,公司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虽然触及新规净资产连续两年为负值的退市情形,但因新规适用期自2020年度始,因此此种情形将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6、判断公司是否触及新规规定的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时,以2020年度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以2018年-2020年为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
       除此之外,上交所还在相关配套业务规则上做了修改,一是明确风险警示板每日股票交易限制规则的除外适用情形。二是新增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规则。三是落实新《证券法》关于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条件的修订,同步修订重新上市申请条件,即将原来“公司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修改为“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3年不存在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2.证监会明确资本市场下一阶段八大重点任务

       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座谈会28日举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座谈会上详细阐述了资本市场三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积累的发展经验,并就开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明确了八方面重点任务。
       明确八大重点任务
       易会满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谈及下一阶段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考虑,他重点谈了八个方面。
       重点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易会满强调,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重点2: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易会满指出,证监会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科学把握各层次股票市场定位,完善各板块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重点3: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易会满说,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持沪深交易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重点4: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
       易会满指出,证监会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重点5: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争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重点6: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
       易会满强调,将着力健全市场风险的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努力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全面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重点7: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
       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科技与监管深度融合。加快健全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提升证券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重点8: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的公权力监督制约
       易会满指出,证监会将全面提升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忠专实”的监管干部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廉洁从政,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的公权力监督制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总结六大发展成就
       易会满指出,30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资本市场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持续增强。稳步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融资工具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平稳推出了90个期货期权品种,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
       二是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30年来,开创性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行的制度性缺陷。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在历经审批制、核准制等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创板为突破口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并稳步扩展至创业板,探索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高。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注重整体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实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交易、退市等关键领域的一揽子基础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不断增强。
       三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从沪市“老八股”和深市“老五股”上市开始,发展到现在,上市公司已超过4100家。行业机构方面,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资本实力不断增强。期货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近19万亿元,权益类基金比重近两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5万家,管理资产约16万亿元。
       四是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相继开通,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比重稳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不断提升,外资连续3年保持净流入,取得了良好的回报。跨境监管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市场发展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新修订的证券法今年3月正式施行,在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刑法修正案(十一)获得审议通过,期货法立法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有效涵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持股行权、先行赔付、多元纠纷化解、支持诉讼、代表人诉讼等关键领域环节,为1.7 亿投资者更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有力保障。
       六是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不断提升。30年来,资本市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去年以来,面对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证监会沉着应对,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3.全国首家S份额转让试点获得证监会批复

       1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继7月的国常会明确要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后,各地纷纷表态有意建立试点。如今,全国首家S基金公开交易平台试点花落北京!
       份额转让试点依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开展,转让标的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或基金注册地在北京的基金份额。按照监管要求,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已配套制定了登记托管、转让、客户适当性、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管理制度。
       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了解到,试点工作已做好充分准备,且已有多家投资机构与其对接,预计首笔份额转让项目将于近期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转让。
       对于市场关注的转让标的问题,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份额转让试点限定转让标的基金或基金管理人注册在京,但对份额受让方不做地域限制,欢迎全国各地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关注、参与份额转让试点。
       当前中国S基金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募集数量和募集规模都不及国外十分之一。根据Preqin数据,近二十年里,全球S基金累计募集数量约436只,募集金额约3900亿美元。反观国内,根据2019年12月8日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S基金全景报告》,据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中国S基金全名单机构共17家,而包括已投和未投的中国S基金到账规模共计约310亿人民币,甚至低于一些大机构一支基金的规模。可见,中国的S基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蹒跚学步”的中国私募股     权二级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S基金行业急需公开的交易平台。日前,原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也强调,要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
       如今,作为创投的热土,北京将启动的S份额转让试点,将对全国各地产生积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截至2019年底,在中基协登记的北京注册的创投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数量(2841个)占全国19.1%,基金数量(7403只)占全国20.3%,管理基金规模(25117亿)占全国25.8%。
       尽管今年是IPO大年,但单独依赖于被投企业IPO,无法覆盖绝大多数中部基金的整体退出需求,S份额转让试点的建立恰逢其时。
       今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频频传出重磅交易消息。继今年2月君联资本和昆仲资本分别官宣,与美元私募二级投资者成立接续基金,并且,6亿美元的规模,更是中国迄今为止公开披露的最大的一笔S基金交易,给行业带来极大地信心提振。

4. 2020年西安市高新区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0年12月22日召开的创业板第58次审议,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企业中熔电气首发申请成功“过会”。至此,西安高新区第8家境内上市公司诞生。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新增的8家境内上市公司”——它们依次是2020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首个IPO企业派瑞股份、登陆上交所主板的三人行传媒、西安OLED材料领军企业科创板首发过会的瑞联新材、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中天火箭、专注颅骨修补器械冲刺科创板的康拓医疗、科创板IPO过会的凯立新材、创业板IPO过会的易点天下、以及刚刚顺利过会,即将登陆创业板的中熔电气。其中派瑞股份、中天火箭、康拓医疗、凯立新材、易点天下、中熔电气均为出自“西安TOP系列榜单”的上榜企业。今年的企业上市节奏和数量也是西安高新区自成立以来的“巅峰”。 
       政策红利陪跑企业上市
       西安市高新区在颁发利好政策并落到实处的基础上,付出了诸多努力。西安高新区则自2018年以来,陆续在支持园区企业上市和优化融资环境方面发布了《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企业上市发展若干政策》《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拟上市“硬科技”企业上市的专项政策》《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西安高新区提升融资环境满意度专项方案》等利好政策,并及时兑现政策中“真金白银”的奖励,极大的支撑了企业上市前、中、后期各个环节的发展诉求。
       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区硬科技企业,以及上市“后备力量”获得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资本的青睐,如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投资入股睿芯微电子,真格基金投资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等,这与《创投十条》的发布,接连举办全球创投峰会不无关系,毕竟,随着园区融资环境持续优化,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聪明钱”来到园区,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加持一级市场,助推产业资本融合,为实体经济赋能,实现金融与科技进一步“互乘放大”。 据西安市金融工作局提供的拟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安全市入库企业数量已达330家,其中,具有较高科创属性的有310家。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闫晨曦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冯征昊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大国之材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中国卫通、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国企混改研究院机遇西安、米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