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报告2021年第06期

行业报告 2021-05-19 09:25: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小米被移出“黑名单”,股价大涨378亿港元

据中国青年报援引彭博5月12日消息,根据当地时间周二提交给美国法院的一份文件,小米公司和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将搁置特朗普政府将该公司列入“黑名单”的决定。文件指出,美国国防部现已同意,最终下令撤销这一指定是“适当的”。彭博报道称,根据诉讼和解,小米将被移出“黑名单”。同时,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上涨6.1%至26.1港元,市值增长378亿港元,总市值来到6579亿港元。
今年1月14日,在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国防部将包括小米公司在内的9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的黑名单,根据美国政府的相关投资禁令,美国投资者需在截止日期前出售所持“黑名单”公司的股份。
1月下旬,小米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财政部。小米认为,上述两机构在将该公司列入为NDAA认定的“中国军方公司”的决定中,存在程序不公与事实认定错误,为了维护公司全球用户、合作伙伴、员工和股东的利益,要求法院宣告该决定违法并撤销该决定。
3月13日,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一联邦法官就小米公司起诉美国防部一案发出初步禁制令,禁止美国国防部将小米列为所谓“与中国军方相关企业”政策的生效或实施。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鲁道夫·孔特雷拉斯认为,美国国防部此举“具有任意性且反复无常”,剥夺了该公司的正当法律权利。他还表示,随着诉讼展开,小米很可能会赢得全面撤销禁令,并发出初步禁制令以防止该公司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3月13日上午小米集团回应称,感到欣慰,会继续请求法院最终判决政令无效,并强调小米是一家独立经营管理上市公司,生产电子产品都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
5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政府将小米公司移出“黑名单”一事提问。华春莹表示,你提到的有关情况我不了解,建议你可以去向有关部门和企业直接去询问。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中方支持中国企业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我们希望美方纠正上一届政府的错误,为中国企业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多次表示,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严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损害美国和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将严重干扰两国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贸易往来,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破坏。美方应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公平、公正、非歧视地对待中国企业,多做有利于中美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的事。

2.鸿海与国巨合资成立国瀚半导体,聚焦功率/模拟半导体

5月5日,鸿海与国巨宣布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国瀚半导体,共同切入半导体相关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此次合作,被视为去年鸿海与国巨策略联盟的延伸,并迅速引发了业界关注。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鸿海方面进一步获悉,国瀚半导体初期将锁定平均单价低于两美元的功率、模拟半导体产品,简称小IC,进行多样整合与发展。目前已和多家世界级半导体公司展开讨论,近期将宣布相关半导体领域的合作案。
据介绍,未来国瀚半导体可与半导体大厂在产品设计、制程产能、销售通路上展开多元合作,进一步构筑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购足服务。
鸿海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IC自鸿海半导体事业群成立以来,就是主轴之一,只是目前在3+3策略进程下,依规划执行的步骤。此次的合资案并非是鸿海临时起意的。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作为集团布局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半导体产业链中已有半导体设备、设计服务、5G/AI/CIS/面板等相关IC设计、晶圆厂与系统级封装等能力,配合鸿海在电动车、数字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的转型需求,进而扩大垂直整合产业链。此次布局小IC产品,不仅将对集团现有的通讯及未来新兴产业提供稳定的半导体供应来源,同时亦可满足全球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集团获利。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小IC主要是做功率和模拟芯片,鸿海未来的三大新兴产业是电动汽车、数字健康、机器人,都需要大量的功率和模拟芯片,尤其是电动汽车对小IC的需求量很大。
有数据显示,功率半导体产品市场在2025年将达到400亿美金的规模,模拟半导体产品的市场则有250亿美金,而一台电动车的半导体使用数量比例,归类小IC的部分超过百分之九十。
尤其是当下芯片缺货潮仍在全球蔓延,受防疫背景下电脑等板块需求爆发式成长、汽车与新能源领域需求拓增,5G手机出货量快速推升等因素影响,小IC缺货明显。宏碁董事长陈俊圣日前就曾提到,CPU现在已不缺,主要缺的是小IC,恐至2022年首季以后才有机会纾解。
业内人士向记者预计,鸿海与国巨的合作或将先从功率半导体开始,例如MOSFET、二极管、三极管、IGBT等标准器件,和国巨擅长的MLCC商业模式类似。
就本次合作国巨董事长陈泰铭指出,此次藉由小IC合资公司的成立,可进一步将产品线从被动组件扩及至半导体主动组件,提供现有客户更完整的组件供应,为集团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芯片产业投资人士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小IC这一方向比较热,细分市场也看好,大家都在关注,不过在封装、具体场景技术细节等方面也还存在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主流市场应用还需要时间。

3.台积电斥资28.8亿美元于南京晶圆厂扩建28nm产能

全球半导体行业缺货问题要至少持续到2022年,台积电此前宣布3年投资1000亿美元扩建晶圆厂。除了先进的5nm、3nm工艺之外,台积电还确认斥资28.87亿美元扩建国内的南京厂。  
4月22日,台积电董事会批准了新的投资计划,核准28.87亿美元(约合187亿人民币)扩建南京工厂,生产28nm工艺,月产能为4万片晶圆,主要用于汽车电子芯片。
台积电指出,目前台湾本土的晶圆厂已经没有洁尘室空间,只有南京工厂有现成空间可用,可以直接设置生产线,有利于快速形成产能。
按照计划,台积电南京厂的28nm产能将于2022年下半年量产,2023年中达到4万片晶圆/月的满载产能目标。目前台积电的南京工厂主要生产16nm芯片,月产能约为2万片晶圆。
资料显示,台积电于2015年决定到南京投资建厂,南京厂曾经打破台积电多项纪录,从动土到进机只花14个月,成为该公司建厂最快、上线最快,也是最美的厂区。 
台积电决定加码南京,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大陆芯片企业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从政策来看,就在3月29日,我国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三大部门还联合发了个大招——明确5类情形免征10年进口关税,助推大陆企业破解芯片制造难题。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资本也对芯片产业十分看好。业界此前统计数据,从2018年到2020上半年,我国半导体的投资总额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4月初举办的“2021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涉及集成电路的16个项目正式签约落实,加上另外200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4898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跑步入局”。最新统计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芯片相关企业8679家,同比大增302%;其中,3月份4047家企业注册,同比增长226%;而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已拥有27万余家芯片企业。分析指出,这将为中国芯片国产化注入新动力。
总的来说,尽管美国不断实施各种措施,我国芯片崛起已“势不可挡”。业界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占全球份额已增加至13.9%,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四。

4.芯片涨价潮蔓延至封测厂,5月全面涨价20%-30%

半导体业需求火热,不仅上游晶圆代工产能满载,下游测试、封装产能同样供不应求,除了取消淡季价格折让,价格也纷纷上调。近期封测业者为确保扩产效益回收,更与客户签订产能保障协议,成为涨价后的新动能。
(1)超丰涨幅20%-30%
力成旗下封测厂超丰,今年启动20多年来首度调涨封装报价的措施,近期将全面调涨打线封装价格,涨幅至少10%起跳,部分涨幅甚至上看20%-30%。
超丰26日证实涨价消息,公司表示,将于3月至5月陆续和客户洽谈调整报价,以反映原物料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
超丰第一季底时即酝酿调涨打线封装价格,涨幅至少10%起跳,近期则已开始通知客户涨价,部分订单报价更上涨20%-30%,且后续还有客户订单将持续调涨,而除了封装之外,部分测试订单亦开始涨价。
超丰表示,由于原物料价格大幅提升,涨价幅度依个别客户与制程应用别而有所不同,测试业务方面,也会依据客户平台需求,有不同的情况。目前需求能见度维持至第3季无虞,在供给增加且需求维持之下,目标逐季成长至少到第3季,今年主要扩充仍是以打线封装产能为主,加上改善生产效率与排程。
(2)封装产能持续吃紧
市场消息指出,日月光去年紧急采购数千台焊线机(wire bonder),同时为反映金价、新台币强升,去年第四季已针对月营收约100 万美元以上客户涨价10%~20 %,今年第一季再次调高价格,部分产品调价达20%。
大哥领军下,不少二线封测厂也跟上涨价脚步,涨幅上看10%。据了解,超丰、菱生也陆续采购数百台焊线机,两家公司目前旗下各拥有将近3 000台、1300 台机台,而创见转投资典范也于去年12 月购入30~40 台新机台,今年第一季开始服役。
这波涨价潮主要是由一线封测厂先带起,再蔓延到二线厂,主要是一线厂打线用料更大,对原料价格反应更敏感,加上新台币强升、购机成本增加,因此调价又快又急,使过去难以涨价甚至常被砍价的二线厂也得以顺利涨价。
业界传出,各家业者在今年第一季再度调涨封装价格,最高涨幅达20%,为今年业绩表现增添想象空间。
在产能满载及涨价效益挹注下,封装产能吃紧的状况将持续到至少今年第二季,甚至更久。而龙头厂日月光在AiP(天线封装)、SIP(系统级封装)具成本及技术优势,可望持续吞下国际客户大单,今年营收、获利都将优于去年,并维持双位数成长动能。
半导体近期受惠多项趋势,包括各项装置的半导体内含量提高、远距互动相关芯片需求持续成长,以及车市显著回温,整体供应链营运多看至上半年,封测业也因交期大幅拉长、以及订单来的快又急,全面启动扩产。
尤其整体供应链迎来数十年难得一见的荣景,大客户也担忧产能不够,导致供货不顺,甚至影响后续终端产品出货,也因此与各家签订长约,采取包产能方式,确保后续出货。

5.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全国第一

4月29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召开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专利导航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专利导航系列成果。
据了解,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中,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7763家,全国排名第一,占全国14.5%。发明专利申请公开4.7万件,全国31省区市中排名第一。
 “中国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有发明专利申请活动的创新企业共计53559家,近五年复合增速达17.7%。高于全球创新企业数量的平均增速(10.8%)6.9个百分点。”中汽知识产权投资运营中心(六棱镜)数据运营事业部总经理雷和平介绍。
从空间布局看,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完善,集聚度高,已形成穗莞深惠、广佛中珠两大发展带和珠三角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从产业链看,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完整,初步形成“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条。
成果显示,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成果有数量更有质量,高被引专利全国排名第三,产学研合作专利量全国排名第二,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全国排名第二。
在人才储备方面,成果显示,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资源储备雄厚,发明工程师6.3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占全国的9.2%。技术高管和科技企业家均在全国排名第一,分别占全国的23.3%和24.3%。
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有何不足?成果显示,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制造和材料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布局有待加强;高校科研力量仍需得到加强;重点人才流出明显,需警惕人才外流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从政府资助、产业链优化、应用场景、知识产权、产学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提升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雷和平表示。
 

、激光器行业

1.手持激光焊市场火爆,优势与痛点共同存在

手持激光焊设备是近年来激光应用市场快速崛起的增长点之一。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手持激光焊设备便开始在展会频频亮相,并凭借效率高、培训时间短、环保、耗材少、可延展性高等诸多优点得到市场认可。就连光纤激光器的巨头企业IPG也入局手持激光焊市场。
手持激光焊优势及应用
IPG在最新发布的一季报中表示:“手持式激光焊接机的订单需求非常强劲。客户对我们手持激光焊接机的易操作、焊接质量提高、可连接材料的多样性等特点感到兴奋。在某些应用中,手持激光焊接机可以帮助客户降低制造部件的材料成本,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传统工艺无法焊接的金属。此外手持激光焊接机还可以在焊接前和焊接后清洗表面,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率。此外,这款产品还有助于解决合格焊工短缺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因为手持激光焊接机的培训过程只需要几个小时,即使是非专业焊工也非常容易上手使用。”
目前手持激光焊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钣金、机箱、水箱、配电箱等机柜、橱柜厨卫、不锈钢门窗护栏等复杂不规则、不需要夹具的焊接工序。与传统的氩弧焊、电焊工艺相比,手持激光焊不论是节能(比氩弧焊节省电能80%~90%左右),还是在薄不锈钢板、铁板、铝板等金属材料方面的焊接速度、焊接品质、后续处理(可大大减少抛光和整平工序耗费的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因而存在很强的替代传统工艺潜力。
 
3mm铝合金焊接效果
同时,手持激光焊自身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和工艺迭代。过去手持激光焊采用普通直头焊接,焊缝较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激光焊接的工艺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兴弘光电在内的诸多厂家对焊接头进行了改造,开发出摆动焊接头及摆动焊接工艺。摆动焊接可让焊接光斑从0.2 mm调至6 mm(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打破了大焊缝要求对焊接能力的制约,并因此实现在降低激光器功率的情况能下以同样的焊接速度形成同样的熔深,或者通过改变振动焊接的参数获得不同的焊缝宽度。
手持激光焊难点与痛点
尽管手持激光焊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必须意识到这一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难题。首要问题是价格。目前手持激光焊主要替代的氩弧焊设备单台价格仅要数千元,而手持激光焊设备几年前价格普遍是十几万元,在光纤激光器经历多轮降价后,整机价格依然要数万元(某厂1kW手持焊报价6万元),初期投入成本过高是当下制约手持激光焊设备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当然,随着市场逐渐上量及光纤激光器价格持续降低,手持激光焊设备的成本必然逐步下降,与氩弧焊设备的价格差距会不断缩小。
安全性是手持激光焊除价格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手持激光焊属于四类激光产品(大于500mW),对皮肤、眼睛有一定的伤害性,但国内不少加工厂的工人因为看不见激光存在,加工时的火花也不刺眼,因此在进行手持焊操作时往往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虽然人眼无法直接看到红外波段的激光(光纤激光器常见波长为1064nm),但手持焊接的焊接头和工件表面有一定角度,会有一部分激光被反射出去,尤其是焊接铜、铝等高反材料时反射的激光能量更大,万一反射入眼会对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此外,由于手持激光焊应用时间较短,工艺、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出现一些痛点问题。如加工环境较差,粉尘较多造成聚焦镜易污染;手持工作易导致QBH松动、与光纤跳线对接有卡死报警等现象。这些现象已是令一线焊接工人颇为头疼的问题。

2.2021年全球超快激光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超快激光器作为超短脉冲激光器,凭借精加工、超短脉冲、超强特性以及能够聚焦到超细微空间区域,加工过程中不会对所涉及的空间范围的周围材料造成影响等优势,在工业微加工、科研应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应用广泛。
当前超快激光器在整个激光器市场中的占比还很低,不到20%,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超快激光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下游应用的持续放量,全球超快激光器有望快速发展,发展前景广阔。
超快激光器增长空间还很大
激光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先开始将激光器用于加工制造等各行业,随后激光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制造业大国转移。
根据Laser Focus World数据显示,2013-2019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为147亿美元。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一些地区经济衰退以及社会和政治动荡影响,全球激光器市场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Laser Focus World初步估计2020年全球激光器市场总收入增长为160亿美元,预计2021年市场表现更加强劲,收入增长率有望达到15.5%,全球激光器行业市场规模达185亿美元。
超快激光器主要是超短脉冲激光器,脉冲持续时间极短,瞬时功率极高,能量聚焦到极小的空间区域且不受脉冲重复频率和平均功率影响,光束质量持续稳定,主要包括皮秒(10-12s)激光器和飞秒(10-15s)激光器和阿秒激光。
全球超快激光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超快激光器市场总额约为16亿美元,2020年全球超快激光器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
 
(3)超快激光技术逐渐得到突破
从超快激光器技术发展来看,为提高脉冲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增加能量密度,控制热效应,行业研发了多种调制技术,主要包括调Q技术、锁模技术、可调谐技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又称CPA技术)及主振荡功率放大技术(又称MOPA技术)等。1985年,超短脉冲CPA技术就已经出现,超快激光的研发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传统长脉冲激光及连续激光不同,超快激光凭借先进的技术及优秀的特性能解决许多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高、精、尖、硬、难等加工问题,实现超强的加工能力、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4)超快激光应用需求不断扩大
从超快激光器应用来看,超快激光器凭借精加工、超短脉冲、超强特性以及能够聚焦到超细微空间区域,以较低的脉冲能量获得极高的峰值光强,加工过程中不会对所涉及的空间范围的周围材料造成影响等优势,在工业微加工、科研应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应用领域表现出色。
在工业微加工领域,超快激光器(皮秒、飞秒激光器)已经开始大批量应用,应用方向更加明确,产品规格要求趋于明朗;目前超快激光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脆性材料加工,诸如手机LCD屏异形切割、手机摄像头蓝宝石盖板切割、手机摄像头玻璃盖板切割,特殊材料标记、防伪炫彩打标可追溯玻璃隐形二维码打标,热敏感薄膜材料加工、高性能FPC切割、OLED材料切割打孔,太阳能PERC电池加工等应用。
在精准医疗领域,由于激光可以非常准确地聚焦在微小的区域,因此可以代替手术刀用于非常精确的外科手术进行组织的精细切割或破坏,医疗美容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超快激光具备效率高、能耗低、流程短、性能好、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在航空制造业中,激光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超快激光加工技术原理和优势,其在航空制造中,目前应用领域主要集中难加工材料类的高性能零部件、超高精度类的高性能零部件以及跨尺度效应实现高性能的零部件等。
 
全球超快激光器有望快速发展
随着超快激光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下游应用的持续放量,超快激光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Laser Focus  World统计与预测,2021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增速为15.5%,全球超快激光器市场总额增速快于整个激光器市场增长速度,预计2026年全球超快激光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4亿美元。
超快激光应用需求大,当前在激光器市场中的占比还很低,不到20%,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发展前景广阔。

3.锐科激光产品多点开花:全年营收23亿 一季度营收5.8亿

4月29日晚,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2020年,锐科激光实现营业收入23.17亿元,同比增长15.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 亿元,同比下滑8.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55亿元,同比增长195.87%。
锐科激光表示,公司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在无法进行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收入及利润均出现较大程度下滑,但后续逐季度恢复,公司二季度逐步开始产能恢复和新品良率爬坡,三季度已整体回到正常经营状态,四季度公司收入在行业需求旺季的推动下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单季度8.84亿元的历史新高,三季度、四季度毛利率全部恢复至30%以上水平。公司下半年收入为16.07亿元,占到全年收入的69.35%,归母净利润为2.29亿元,占到全年归母净利润的77.36%,下半年公司的优异表现助力公司全年收入及扣非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此外,光纤激光器行业持续增长,疫情后公司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在100%,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供不应求,焊接、清洗等高毛利应用销售占比提升,项目类整体光学解决方案开始出货,对公司收入提升和毛利率改善明显。
(1)激光器业务多点开花 万瓦/焊接/清洗/超快均大幅增长
2020年,锐科激光的激光器业务可谓多点开花。一方面,万瓦激光器正逐渐成为市场主力军,光纤激光器也在朝着功率更高、体积更小、运行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万瓦级激光器累计销售超过800台,同比增长543%,公司在新应用领域同样取得较好成绩,焊接激光器销售台数同比增长152%,清洗激光器主流产品出货量增长148%。截止目前,公司多模100kW光纤激光器即将交付使用,未来将会对航空航天、轮船高铁、核电等工业领域,包括高压蒸汽管道焊接、轮船高铁航天器等大型工件主体焊接等起到深远的影响。
光纤激光器是锐科激光的主营产品,其中连续激光器营收占总营收的75.87%,脉冲激光器占总营收的14.65%。而2019年通过收购国神光电进入的超快激光器市场也迎来大幅增长。2020年,超快激光营业收入5496万元,同比增长124.66%。目前,锐科超快激光器方面主要产品包括10W至20W纳秒激光器、2W至100W红外皮秒激光器、5W至50W绿光皮秒激光器、5W至30W紫外皮秒激光器、1W至20W飞秒激光器等,广泛应用于激光制造如:显示和面板玻璃切割、汽车玻璃切割、FPC覆盖膜切割、5G LCP切割、OLED柔性显示材料切割、 LED晶元切割、半导体芯片切割等应用。
(2)高额研发投入驱动技术创新
高额的研发投入是锐科激光业绩增长和技术突破的保障。2020年,锐科激光进一步优化公司组织结构,提升公司研发中心整体能力,研发投入1.73亿元,较2019年提升了46.58%。
在这样的推动下,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的研制中,研发均已达到预期,对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其中,“单模块4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20kW连续光纤激光器”、“高功率光纤激光传输光缆”、“高功率泵浦源”等研发专项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与销售,部分降本项目的转产大幅度降低了公司物料成本,提高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公司通过“高功率光闸”、“环形光斑关键技术攻关”、“激光焊接工艺研究”等项目的开展发力激光焊接领域,通过“高能量500W脉冲光纤激光器”、“激光清洗工艺研究”等项目的技术研发,提高了高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为公司产品在激光清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焊接版双光路6kW连续光纤激光器”、“高功率光闸”、“环形光斑关键技术攻关”、“激光焊接工艺研究”等项目的开展,彰显了公司发力激光焊接领域,打开新的应用市场的决心;“高能量500W脉冲光纤激光器”、“激光清洗工艺研究”等项目的技术研发,提高了高功率脉冲光纤激光器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为公司产品在激光清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能量皮秒激光器”、“大功率飞秒激光器”等项目的研究,为公司超快产品系列在精密加工领域的布局奠定了基础;“多型号特种光纤”的研制量产,更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核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
2020年,锐科激光参与的863计划—“高性能大功率激光器”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智能激光强化装备研制及在铁路、航空领域关键部件上的示范应用”与“大功率光纤激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工业级皮秒/飞秒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课题验收,“面向制造业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项目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彰显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锐科激光表示,公司将不断加大在更高功率激光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打下基础。
(3)一季度业绩增长331% 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
2021年一季度,锐科激光业绩继续增长。报告显示,锐科激光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331.26%,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902.37%,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
锐科激光表示,根据目前行业发展来看,市场对激光器需求比较旺盛,全年整体发展势头向好。公司在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双中心的带动下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驱动力和产品竞争力,推出工业级单模12KW光纤激光器、多模组100KW光纤激光器、带光闸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小体积手持焊专用激光器、大能量皮秒激光器、大功率飞秒激光器、266nm深紫外皮秒激光器和持续推出光束模式可调激光器新品等,公司通过技术差异化,打破同质化竞争,持续引领高端领域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公司行业领军地位,提升市场份额。

、新能源行业

1.隆基股份N型电池光电转换效率25.09%,再次创世界纪录

日前,经新能源领域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试,隆基股份电池研发中心研发的单晶双面N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5.09%,再次创世界纪录。
隆基股份光伏项目
隆基股份电池研发中心坚持自主原创,立足新型高效电池技术产业化,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依托高效光伏产品的强大技术储备和成果转化能力,隆基股份保持着对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光电转化效率的领先优势。此次单晶双面N型太阳能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刷新世界纪录,再次展现了隆基股份以技术创新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实力。
“推动整个产业向着更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升级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隆基光伏副总裁、电池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华说,“隆基股份将继续聚焦行业领先技术产品开发与量产孵化,坚定把握技术前沿,引领行业技术变革。”
2012年至2020年,隆基股份累计投入研发资金约80亿元,获得专利1001项。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为隆基股份的产品迭代和技术革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型储能发展指导意见的解读问答

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未来五年储能的规模、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新的政策春风下,掣肘储能行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
我们如何看待2025年我国300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又将为储能行业带来哪些商业模式创新?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
记者: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型储能指导意见》)。《新型储能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30GW+)。您如何看待3000万千瓦这个数字?储能规模的扩张,为行业带来哪些利好?
刘为:《新型储能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30GW+)。从2020年底的3.28GW到2025年的30GW,未来五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这一规模总量及增长速度,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中的预测大体一致。根据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我们认为电化学储能的复合增长率会保持在57%左右,理想场景下会超过70%,即到2025年的储能装机总量将分别达到35.5GW和55.8GW,可以预见无论是哪种场景,十四五期间储能都将实现高速跨越式发展,以规模效应带动产业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的首次量化明确,极大提振了产业发展的信心,也为社会以及资本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将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技术及产业,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记者:长期以来,储能一直被成熟的商业模式所掣肘,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也成为储能行业必须跨过的门槛。《新型储能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新的电价机制下,商业模式是否有望突破?
 刘为:《新型储能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对标抽水蓄能,首次明确提出容量电价,对于建立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容量电价机制的设立,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过渡阶段,对规模化储能在系统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给与了价值出口,突破了储能价格机制的政策瓶颈,也为后续建立容量市场打下了基础。随着各地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独立储能电站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近年来,储能逐步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特别是辅助服务市场中,储能应用场景也日趋多元化。相对于火电调峰调频,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优势在哪里?《新型储能指导意见》落地后,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将面临怎样的机遇期?
    刘为:调峰方面,我国煤电机组的调峰能力不足,目前纯凝煤电机组调峰能力大约50%,热电联机组调峰能力只有约30%。与燃煤发电机组相比,燃气机组启停时间短,响应速度快,不受最小出力约束,可作为最佳的调峰电源,但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5%,投资成本约为3300元/kW,度电成本较高。
调频方面,火电机组调频存在响应时滞长、机组爬坡速率低,只有1~3%/min,电池储能可以在2s内完成指定功率输出,从调节速率角度,储能调频效果平均可达燃气机组2.5倍、燃煤机组25倍。
在成熟的欧美电力市场,储能往往能够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得2-9种叠加收益。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当前各区域和地方电力市场规则基本解决了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身份问题,初步扫除了参与市场交易的阻力。但是,辅助服务储能应用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需要确定辅助服务调用需求,公开市场规模预期,在效益最优的原则下公平调用储能系统提供服务并参与市场竞争。全面遵循按效果付费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反映储能灵活调节能力价值。按照“谁收益,谁承担”和“谁肇事,谁承担”的原则,合理分摊支付辅助服务费用,市场考核机制和分摊机制实现有效整合。《新型储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对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准入条件、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提出了研究制定的要求,为储能实现多重收益给与了身份保障,明确了执行路径,将极大地促进储能在辅助服务市场发现价值,并促进未来与电力现货市场深度融合,实现绿色能源电能量价格和使用绿色能源所需辅助服务费用的合理疏导,形成市场长效机制。
    储能战略机遇期
    记者:当前,我国储能电站的投资回报周期大致情况如何?随着《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的逐步落地实施,储能投资哪些领域将迎来新风口?
    刘为:国内,受政策波动大、机制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各类储能电站投资回报不容乐观:可再生能源侧,大部分地区尚未实现新能源平价上网,新能源配套建设储能进一步恶化了经济性,无论是单一可再生能源场站配套储能还是“共享储能”模式,新能源配套储能缺乏商业模式和价格传导机制;火储联合调频领域,不同地区调频项目的差异性比较大,经济效益普遍较好(比如广东3年内可收回成本),但面临政策调整频繁、补偿标准下降风险;电网侧储能投资成本比较高,主要采取经营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展开,储能资产不计入输配电价,也不能从辅助服务领域回收成本,经济性受到较大影响;用户侧储能市场化程度最高,主要靠峰谷价差获利,但收益来源单一,在北京、江苏、广东等工商业峰谷电价价差大的省份,经济性相对较好。随着《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的发布,对资本市场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加之各类储能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比如独立储能电站、共享储能电站等模式,对吸引各类资本加码储能赛道,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风险投资机构、天使投资比较关注各类技术创新公司,如物理储能压缩空气、飞轮等,化学储能锂电、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以及集成技术公司,而银行、融资租赁方对各类储能应用项目的债权融资也显示出更高的积极性。
记者:随着《新型储能指导意见》实施,储能企业需要做哪方面的准备?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
刘为:随着《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的发布,地方政府也将陆续出台细则性政策文件,“十四五”期间储能将迎来最好的发展窗口期,储能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在竞争中胜出,一方面要持续练好内功,在技术指标、产品性能方面不断提升,从项目实践运行中总结经验,不断反哺产品研发,做好技术迭代,差异化技术做的好的企业必能崭露头角;另一方面企业要把安全这个核心点做好做扎实,适当提高安全准入标准,杜绝出现影响整个行业的重大事故,应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优越性实现成本最低,推动实现风储和光储平价进程,率先做到平价者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最后,企业要深入研究各类细分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构建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整合上下游各方资源,比如与资本方、业主方等各参与方的利益联动起来实现共赢。

3. 全球光伏平均融资成本五年下降20%

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可持续金融项目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可再生能源融资成本的下降速度开始加快,光伏、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均融资成本分别下降了20%、15%和33%。
牛津大学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Ben Caldecott表示:“融资成本是决定整体成本的关键因素。融资成本降低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也有助于能源行业的低碳发展。”
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形成对比的是,煤电和煤矿开采项目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相比2007年-2010年,2017-2020年间煤电和煤炭项目的融资成本分别增加了38%和54%。2011-2020年间,煤电和煤炭项目的平均融资成本比上一个10年分别上升了56%和65%。

4.国家能源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9.48亿千瓦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48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7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79万千瓦)、风电装机2.8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59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148.5万千瓦,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一季度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526万千瓦,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54%,“三北”地区占46%,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光伏新增装机533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25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81万千瓦。
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4754.7亿千瓦时。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利用水平整体较高,一季度,风电平均利用率96%,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5%,较上年同期提高0.75个百分点;水能利用率约98.95%,较上年同期下降0.79个百分点。

四、复合材料行业

1.2026年全球碳纤维预浸料市场将达49亿美元 ,环氧树脂仍将占据主导

近日,Research and Markets网站发布了“2021-2026年全球碳纤维预浸料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26年全球碳纤维预浸料市场规模将达到49亿美元。
碳纤维预浸料与其他类型预浸料相比,具有众多显而易见的优点,比如优异的轻量化、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拉伸和压缩强度、低热膨胀系数和耐疲劳性等等。由于市场动态的快速变化以及对轻质耐用材料需求的增加,航空航天、国防和汽车等关键行业对轻质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碳纤维预浸料产品创造了新的收入空间。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碳纤维预浸料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全球碳纤维预浸料主要供应商在2020年业绩显示出对市场的短期影响,收入大幅下降、巨额亏损、员工裁员、现金枯竭、停产等。尽管如此,随着飞机和汽车生产的逐步反弹,长期而言前景似乎仍充满希望,并最终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碳纤维预浸料占整个预浸料市场规模在80%以上。大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航空飞机——B787和A350XWB等生产率下滑将是推迟市场复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2020年疫情期间,虽然航空领域和汽车工业被认为受到影响最大,在该阶段,风能和海洋工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却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成为保证碳纤维预浸料业务的增长点。
就应用领域而言,航空航天与国防最终用途行业仍将是全球碳纤维预浸料最大市场。根据最终用途行业类型,分析报告将市场细分为航空航天和国防、风能、汽车、土木工程、体育用品、船舶等领域。尽管目前形势黯淡,但航空和国防部预计将继续推进,在2026年前保持其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有望出现转机,在预测期内以最快的速度复苏。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以及新型飞机项目中复合材料渗透的预期增加,对节油型汽车的需求不减,这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刺激碳纤维预浸料的需求。
就树脂基体类型而言,碳纤维/环氧树脂基预浸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按照基体类型,碳纤维预浸料可以分为环氧树脂预浸料、BMI预浸料、氰酸酯预浸料、聚酰亚胺预浸料、酚醛预浸料、PPS预浸料、PEEK预浸料和其他预浸料,其中环氧树脂预浸料将在2026年之前长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系统通常可用于飞机机身、机翼、操纵面、发动机和短舱、风扇叶片和内饰等关键应用。此外,BMI预浸料预计在未来五年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
就区域分布而言,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全球几乎所有地区出现了市场衰退,尽管如此,在预测期内北美地区仍将是碳纤维预浸料最大的市场。这主要源于该区域业已形成的完善供应链,以及大量的一级供应商、原始设备制造商和预加工厂商集中在该区域。但在预测期内,亚太市场发展速度最快,如即将到来的商用飞机项目(C919)、中国体育用品设备制造业的持续转移、波音和空客在中国开设装配厂等,都有可能在该地区对碳纤维预浸料形成健康的长期需求。

2. 美国Hexcel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销售额同比下降42.7%

近日,美国Hexcel公司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3.10亿美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5.41亿美元,同比下降42.7%
由于民用航空受疫情影响明显且737 MAX的销售继续处于低位,Hexcel公司商用航空业务第一季度同比下降59.3%;而工业领域的最大子市场——风能领域销售同比下降幅度也高达42.5%。
(1)2021年第一季度市场详解
2021年第一季度美国Hexcel公司的销售额为3.103亿美元,而与之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的销售额高达5.41亿美元,同比下降42.7%。
商业航空航天业务:
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本季度商用航空航天业务的销售额为1.476亿美元,下降了59.3%。所有主要项目均大幅下降,这主要源于因疫情影响飞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制造率大幅下降,波音737 MAX的销售继续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2021年第一季度,包括支线飞机和公务机在内的其他商用航空的销售额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48%。
太空与国防业务:
2021年第一季度航天和国防销售额为1.117亿美元,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几乎保持不变,但是按照固定汇率计算,则小幅下降了1%。
虽然美国国防与太空领域项目相对比较疲软对公司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Hexcel公司产品在包括CH-53K在内的旋翼机以及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等领域的应用抵消了不利因素。
工业领域业务:
2021年第一季度工业领域的总销售额为5100万美元,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3.3%,其中风能领域销售下降助推了该大幅度下降。
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风能销售(工业领域最大的子市场)以固定货币计算下降了42.5%,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普遍下降,以及先前报告的客户需求变化导致北美销售停止。
(2)综合分析:
Hexcel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7.1%,而上年同期为26.0%。与2020财年下半年类似,较低的交易量仍然是一个不利因素,导致固定间接费用的吸收不足,而部分生产资产和设施的持续临时闲置又加剧了这种情况。
Hexcel指出,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确实有所改善。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比上一年减少了930万美元,降幅为15.4%,原因是全球重组和裁员以降低成本结构
2021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为19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0.6%,而2020年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为8040万美元,占销售额的14.9%。
2020年全年Hexcel公司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36.3%。虽然公司通过重组和裁员等举措,仍然无法制止业务持续低迷。
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以及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是当前由疫情影响的需求周期的最低点,随着第二季度的发展,去库存将逐渐减少,2021年下半年商用航空航天的销售应该开始稳定增长,预计随着2021年的进展,每个季度的销售额将逐步增加,然后从2022年开始会有一段较长的增长期。”

3. 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启动,多合作协议同日签署

近日,吉林化纤集团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主体项目之一年产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正式启动。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市长王路,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董事长宋德武,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副总裁、中国公司总裁托马斯,常州宏发纵横副总经理季建强等参加启动仪式。
吉林化纤集团2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共包括五个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15.75亿元,新增产值135.65亿元。此次启动的15万吨原丝项目计划投资21.44亿元,新增12条原丝生产线,2025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可新增产值37亿元。另外的4个项目分别是年产1.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年产600吨碳纤维项目、年产3.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和年产1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项目
近十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大力推进碳纤维事业发展。目前,年产1.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预计从2021年8月份开始,相继有4条大丝束碳化线陆续投产,到2021年年末,碳纤维产能将突破1万吨。产品主要应用于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汽车轻量化等重点领域及部分高端领域。与此同时,企业还积极联合下游厂家开发碳纤维制品,先后与一汽集团合作研发奥迪A4后排座椅碳纤维骨架、与一汽红旗合作研发新能源轿车用碳纤维氢燃料气瓶、与中车长客技术研发团队针对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领域的碳纤维应用开展点对点项目开发等,为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尽一份力量。
启动仪式上,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与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吉林国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分别与甄贝尤(上海)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研发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

4.2026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储氢瓶市场规模或达到30亿美元

电动交通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逐渐赢得客户的青睐。和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燃料电池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内能减少30%的CO2排放。它们无需大型电池,避免了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存储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商更青睐以复合材料容器取代金属容器来存储氢气。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达到700万辆,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到1%。但在2020年里,这个呈指数增长的市场面临着一个巨大且始料未及的障碍--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一年中,市场增长出现迟滞。但自2021年起,市场发展会加速进入快车道,并有望在2026年达到30亿美元规模。
根据应用类型,市场可以细分为运输、气体存储&配送等领域。丰田Mirai、现代Nexo和本田Clarity是当前市场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主流。尽管新冠疫情肆虐,在复合材料储氢罐市场仍有Hexagon Composites ASA,ILJIN Composites,Plastic Omnium和Luxfer Holdings PLC等公司签下了新的订单。
根据储罐类型,市场可以分为III型瓶和IV型瓶市场。III瓶预计将在未来5年中实现快速增长,主要市场是中国;IV型瓶有望于2026年取得市场主导地位,主要市场是日本、韩国,主要优点是减轻重量、无腐蚀、抗疲劳、高存储密度、低成本。
按照地域分析,截至2026年,亚太地区将继续保持市场霸主地位;同期内,欧洲也将经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卡车生产国,中国正聚焦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研发。欧洲制订了若干政策,并不断加大投资开发清洁能源的力度,为未来几年的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五、卫星通讯行业

1.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挂牌雄安

4月2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1号《国资委关于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新组建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列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
同日,据新华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河北雄安新区调研,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并讲话。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韩正来到公司拟选址地块,听取公司在雄安新区业务落地及建设设计思路等情况汇报,见证公司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公司揭牌。他表示,希望公司打造成中央企业标杆,为雄安发展、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吉利科技发布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解决方案

5月7日,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吉利汽车携豪越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嘉际110智能警车、博瑞公务用车、沃飞长空无人机等“天地一体化”的强大阵容亮相,全面彰显科技吉利在应急救援、车载通信、低轨卫星等前沿技术领域的产品魅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形势,在公网瘫痪等极端情况下,卫星通信是唯一的通信手段,车载卫星通信系统更是应对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多媒体通信的首选。吉利本次展出的豪越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在继承了原车型灵变多能大空间、安全健康智能等丰富配置的基础上,依托吉利科技集团体系化创新能力,提供涵盖卫星通信设备、无人机、车辆等要素,耦合度高、一体化好的卫星应急通讯指挥解决方案;针对基层应急、警务部门实际应用场景需求,能同时提供车辆、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网络运营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
现场展出的豪越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采用业界领先的超薄天线阵面等技术,实现纯二维电扫,无需传统卫星天线等笨重伺服机构;并采用智能化高集成度的车载通信指挥系统,释放大量车内空间可用于搭载人员和装备。例如车内可搭载吉利科技集团沃飞长空无人机,无人机可通过无线链路直接与吉利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进行数据交换,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和遥测数据经过应急指挥车实时传输后方指挥中心;同时,无人机可通过数字影像和三维模型对灾区房屋损坏及公共基础设施损坏进行测算,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数据。
 
同时,该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覆盖区域大、抗干扰能力强、线路稳定、灵活机动的特点,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点对主站移动卫星的通信,并能确保实时静态和动态现场数据业务的传输;可实现最高上行12Mbps,下行 70Mbps的通信速率,不受汽车移动速度影响,可同时传输多路高清视频。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大客户总监张瑾表示:“豪越应急通信指挥用车具有一体化、轻量化、宽带化三大核心优势,可为应急单位、边防武警、林业消防、自然灾害防控管理、政府单位等提供不限地域的全天候24小时卫星通信、移动办公、指挥调度、应急管理等服务。比如,在网络链路不稳定时,豪越卫星应急通信指挥车上安装的卫星天线,就可以通过3.6万千米高空的中星16卫星,把信号实时传输反馈,以便于相关部门指挥抢险救灾。若遭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车辆无法行进到前线时,可以起飞这辆指挥车上装载的无人机,十公里内都可以把信号传到车上,方便有关部门进行指挥抗险。”
 

3.SpaceX:已有超过50万人为Starlink下了订单或付了定金

SpaceX“猎鹰”9-1.2型火箭5月4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号发射台进行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26次专项组网发射,箭上携带了60颗“星链”卫星。
本次发射与4月28日的上次“星链”组网专发只隔了不到6天时间。这是SpaceX今年的第13次发射和第10次“星链”组网专发。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已用过8次的一枚一级火箭,编号B1049.9。这是SpaceX第二次让同一枚火箭第9次参加发射。编号为B1051的另一枚火箭在3月14日的第22次“星链”组网专发任务下率先实现了一箭九飞。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早前曾表示,5型箭被设计成“在无需例行整修的情况下”能反复使用10次,而若“做适当的例行维护”可用100次。不过,虽然单枚箭使用次数尚未超过10次,该公司工程师目前在每次发射后还是会对火箭做例行检查和整修。
马斯克4月23日在一场发布会上称,公司打算让“猎鹰”9助推器一直复用下去,直到用崩了为止,很有可能会突破10次飞行的大关。他称会很快利用一次‘星链’任务实现一箭十飞。他还说,“猎鹰”助推器复用能力“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极限”。据报道,拟不早于5月9日进行的下次“星链”组网发射预计就将让率先完成一箭九飞的另一枚火箭B1051第10次上阵。SpaceX正在利用自家的“星链”发射任务来考核火箭复用极限。
本次发射所用整流罩的两个半罩之一此前曾参加过两次“星链”组网发射任务。SpaceX会延续其对“猎鹰”9整流罩进行回收的传统,把落入海中的两瓣整流罩打捞上来。
自2019年5月组网发射启动以来,SpaceX迄今已通过26次组网专发任务将1553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另外,该公司还借其1月底的首次自营拼单发射任务把10颗“星链”部署到极轨道,目前已发射“星链”卫星总数为1565颗。
“星链”服务眼下仍处于在美国和其它几个国家开展贝塔测试的阶段,虽然马斯克上个月表示这项测试最快会在夏天星座初步建成时结束。担任本次发射网播主持的SpaceX工程师巴拉德瓦杰说,“已有超过50万人为‘星链’下了订单或付了定金”。但他未透露眼下有多少人正在使用这项服务。

、金融资本市场

1.4月并购市场共完成165笔并购交易,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交易金额居首

根据清科旗下私募通数据显示,2021年4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165笔并购交易,数量环比上升6.5%,同比上升38.7%。其中披露金额的有138笔,交易总金额约为489.44亿人民币,环比下降38.9%,同比下降40.1%。
VC/PE支持并购案例共有28笔,案例数量环比上升115.4%,交易数量渗透率为17.0%;涉及并购金额为151.26亿人民币,环比上升76.8%,金额渗透率达30.9%。
从并购交易类型来看,本月国内交易共发生161笔交易,占并购案例总数的97.6%,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134笔,总金额为429.92亿人民币;海外交易共发生3笔,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3笔,总金额为11.73亿人民币;外资交易共发生1笔,交易金额为47.79亿人民币;本月交易金额较大的两笔并购案例为: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国电湖北电力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为61.22亿人民币;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60%股权,交易金额为7.39亿美元(约47.79亿人民币)。
图 1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并购市场交易趋势图
 
来源:私募通 2021.05    www.pedata.cn
表 1  2021年4月并购市场并购类型统计
 
来源:私募通 2021.05    www.pedata.cn
(1)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案例数第一,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交易金额居首
本月并购交易共涉及21个一级行业,从案例数量来看, 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位列第一位,共完成22笔并购交易,占本月案例数量的13.3%;机械制造行业位列第二位,共完成18笔交易,占本月案例数量的10.9%;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位列第三位,共完成15笔交易,占本月案例数量的9.1%。
金额方面,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位居第一,涉及金额为124.37亿人民币,占本月总交易金额的25.4%;本月交易规模最大的案例为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60%股权,交易金额为7.39亿美元(约47.79亿人民币),该案例拉高了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在本月统计中的整体水平。能源及矿产行业以98.65亿人民币的交易金额排在第二位,占总交易金额的20.2%;排在第三位的是金融行业,共涉及交易金额50.27亿人民币,占比为10.3%。
图 2  2021年4月并购市场行业分布(按标的方)
(2)VC/PE渗透金额达30%,机械制造行业交易规模较活跃
VC/PE支持的并购交易中,标的地区分布在北上广、江浙等12个省市、自治区。从案例数量来看,江苏省位列第一,共完成6笔VC/PE支持的并购交易;广东(除深圳)位列第二,共完成4笔VC/PE支持的并购交易。从交易金额来看,湖北省位列第一,涉及交易金额为65.50亿人民币,占VC/PE渗透案例交易金额的43.3%;其次是江苏省,涉及交易金额为23.47亿人民币。
VC/PE渗透的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化工原料及加工、房地产等行业,共完成15笔并购交易,占VC/PE渗透案例数量的53.6%,占本月并购案例总数的9.1%。从交易金额来看,VC/PE渗透的标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矿产、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涉及交易金额分别为63.49亿人民币、18.73亿人民币、18.51亿人民币。
本月并购退出共有38笔,涉及企业28家。其中VC/PE支持的并购退出事件共有14笔。最具有代表性的VC/PE支持的并购退出事件有高林资本旗下天士力大健康产业基金以并购方式退出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金额为7.24亿人民币。除高林资本外,还有蚂蚁金服、深创投、国中创投、德联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参与本月并购事件。
(3)本月金额较大的国内并购典例:
TCL科技收购苏州华星光电60%股权,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经营弹性
2021年4月2日,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科技)通过其控股子公司 TCL 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TCL 华星)成功受让三星显示株式会社(简称:三星显示)持有的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华星光电)的60%的股权,作价7.39亿美元(约47.79亿人民币)。  
苏州华星光电目前拥有一条生产线,月产能较少。TCL华星主要从事各类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显示技术研发与应用,其目前拥有的生产线能够帮助苏州华星光电扩大规模和发挥效率优势,增强综合实力。通过内生增长及合理成本的外延式收购,TCL 华星的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此基础上,TCL 华星也可进一步优化产品组织,充分发挥各产线效率,规模化生产,提升成本竞争力。本次收购后,TCL华星将聚集更广泛的资源要素,实现规模化采购和提高供应链管控弹性,充分释放管理带宽和延长管理半径,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表 4  2021年4月并购市场十大并购案例
 
表 5  2021年4月跨国并购案例列表
 
来源:私募通 2021.05    www.pedata.cn

2.499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逾一倍!印证国企改革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收盘,A股共126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一季报情况来看,共1051家公司净利润为正值,占比约83.41%。而从净利润的同比数据看,共1034家实现正增长,其中,499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占比约39.6%。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表示,今年一季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情况的明显好转,既受到去年低基数的显著影响,同时又得益于持续深化的国有企业改革。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使企业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与之相对应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此外,新基建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也为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仅从净利润这一单项指标来看,上述126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总额达9871.37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6373.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87%。
 “总的来说,一季度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大幅增长,亦从另一角度印证了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所带来的盈利能力、经营质效等方面的提升。”东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邓利军称,净利润的持续改善,首先得益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激励方式的改变,即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上的大胆摸索、管理机制上更加包容以及注重长期绩效考评,提高了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如推进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分红激励、骨干员工跟投等;其次,国有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也进一步发挥出体制机制的优势。这体现为国企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多种资源协调和创新主体协同合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等;再次,国有企业也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具有世界前沿水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最后,国企与民企融合的进一步加速,逐渐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伙伴关系。
去年印发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八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去年10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来看,“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内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据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5月6日,A股共有158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13家。具体来看,包括5家央企国资控股上市公司、2家省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和6家地市国资控股上市公司。
邓利军表示,国有企业上市是为优质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对国有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等均带来积极影响。当然,在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监督体系下,国有企业也有望被进一步激发出活力。

3.注册制下混改国企IPO审核要点分析

2021年3月,东航物流首发过会,这是继中国电研、中金珠宝后,又一家完成首发上市(IPO)的混改试点国有企业。此外,作为深圳市的混改国企,深水规院也在创业板过会。
、混改国企在IPO时的关注事项
1、混改实施的规范性问题
(1)混改方案的审批程序
根据混改国企所属监管部门要求,一般会出台混改操作指引类的政策。另外,需要根据权限来明确是集团母公司还是国资监管部门审批。
例如,国资委印发的《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19年版)》对混改方案审批进行了明确规定,中央企业审批所属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但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子企业除外。
当然,各个地方国资监管部门也会出台相应的授权放权清单,可以根据文件规定来明确审批权限。
(2)混改方案的实施情况
混改方案经批复后,实施混改国企是否按照批准的方案来实施。这个需要根据批复的方案内容与实施混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核对。包括股权结构、引入投资者的方式是产权转让还是企业增资、投资者选择要求等事项。
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申报IPO的混改国企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并不是所有的方案都要由国资监管部门来审批,首先要了解混改审批的权限有没有进行授权放权,这要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授权放权文件来确定。同时,也要依据经批复的混改方案来核查是否按方案的要求来实施混改。
2、国资监管的规范性问题
在实施混改时,除了混改方案的审批外,一般还涉及到其他的经济行为。国企混改的方式一般包括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新设公司等等,如果是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应当按照国有资产交易的规定来实施,如果是新设公司,就需要按照投资管理的规定来实施。
同时,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清产核资)也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如果需要对资产、业务进行调整的,可能会采用无偿划转来实施。而这些经济行为,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监管体系。
下表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监管政策,可以作为经济行为的合规性、规范性的依据,当然具体事项也要参照其他相关政策及地方性监管要求。
作为国有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的监管要求来开展经营,严格的监管会导致灵活性上存在一定不足,这也是与民营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我们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国企改革,很多原来需要审批的事项都进行了授权放权。
授权放权是为了提高效率及自主性,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 一旦出现违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问题,所以有没有出现因违反国资监管而受到主管部门处罚,也是需要关注的。
3、股东资格合规性问题
关于股东资格的问题,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都有详细的要求。除此之外,混改国企的股东资格问题主要是引入投资者是否符合混改的要求,包括批复后的混改方案对引入投资者的要求、地方国资监管部门出台的混改文件对投资者的具体要求等事项都要需要关注到。
在一些地方国企混改操作指引中(例如上海、广东),都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但这些规定并不是硬性的具体要求,更多的是比较抽象的规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者都是好的。
除了投资者的股东资格外,如果混改国企进行了员工持股,应当关注参与的员工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关于员工持股的要求,《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都有明确的规定,混改国企的员工持股方案也会进行详细的约定。
4、员工持股与股东人数规范性要求
不少实施混改国企也同步实施员工持股,对于规模较大的国企,参与员工持股的数量可能会比较多,如果超过200人将会构成障碍。
东航物流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股东人数175人,其中员工持股人数为169人,股东人数没有超过200人。而中国电研参与员工持股人数共计596人,通过广州中电院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13个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股权。由于中国电研是申请科创板,在招股说明书及向上交所的回复中说明了其遵循“闭环原则”,符合要求。
通过东航物流、中国电研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实施员工持股的混改国企如果未来有IPO计划,还是需要控制股东人数,尤其是企业规模及员工数量较多的混改国企。
当然,如果是申请科创板,在遵循“闭环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一名股东计算。但是这里需要关注两个事项,一个是符合“闭环原则”,另外一个就是符合员工持股要求。
关于员工持股的要求,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的有明确规定,包括范围、总量不超过30%、单一员工持股不超过1%等要求。此外,员工持股还需要符合《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意见(国资发改革〔2008〕139号)》关于“上持下”等相关规定。
如果在持股平台中存在不是员工持股范围的人员,根据《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1年第1期)》要求,外部人员要按实际人数穿透计算,同时也导致公司存在不符合员工持股的风险。
科创板对股东人数审核有了新的标准,但如果不是申报科创板,那么200人股东数量限制依然是审核红线。
5、同业竞争规范性问题
很多国有集团的下属公司,尤其是三级、四级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为集团内部服务,其业务来源、公司名称及品牌、甚至办公地点、OA、ERP都属于集团公司。例如XX集团物流公司、销售服务公司等等,其成立的时候就是为集团服务的,人员也是集团派遣过去的。随着集团内部市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考核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出现不少外部业务比重超过集团业务,并且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
但是即便成为了知名企业,这些下属公司还是在内部资源上与集团公司难以分割,这就产生了同业竞争及独立性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某混改国企使用集团公司的品牌、商标,在业务上也依赖集团公司,如果有一天集团公司想再成立一个相同业务的公司,那这个混改国企未来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甚至出现业务萎缩的情况。
所以,这种资源难以分割导致的独立性及同业竞争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肯定被问询的重点。
以东航物流为例,发审委对同业竞争重点关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际控制人东航集团持有东环国际55%的股权(东环从事货运代理业务,与东航物流存在同业业务);另外一个是东航物流能否对客机腹舱业务进行控制及享有其全部经营成果从而解决同业竞争的彻底性的问询。
而对中金珠宝更为直接,发审委直接提出了“是否简单依据经营范围对同业竞争进行判断,是否仅以细分产品、细分市场的不同来认定不构成同业竞争的情形”。
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业务上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划分,并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相对来讲,东航物流同业竞争更突出一些,不过东航集团控制的其他有同业竞争的下属公司其主要从事业务与东航物流存在的较多的差异,包括主营业务、产品服务等方面。
在国有企业聚焦主业的监管要求下,集团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划分以及相应承诺,是解决同业竞争有效方式。而这也与国有企业自身监管特殊性有关,并不是因为国有企业身份而让其通过,而是有监管政策来约束他。
在当前对国企的严监管背景下,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对国企的巡视、纪律检查等不断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这即提高了国企领导的违规成本,也降低了国有企业发生违反规定经济行为的可能性。
6、独立性
企业申报IPO的独立性主要包括资产独立、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五个方面。混改国企IPO时,在独立性方面有着较多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资产独立、财务独立及业务独立。
(1)资产独立的特殊性
目前,实施混改的国有企业多属于二、三级公司,在一些资产上于集团公司资源共享,且这些资源的所有权往往属于集团公司。对于一些有形的资产是可以进行划分并且实现独立的,但是对于品牌、商标这样无形的资产,是比较难划分的。例如,中金珠宝在经营中使用“中国黄金”、“中金”的商标。
(2)财务独立的特殊性
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尤其是央企)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那么混改国企与财务公司发生的资金存贷业务是否会影响公司的独立性。
(3)业务的独立性
混改国企的实际控制人作为集团公司,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类似业务、产品及服务,这会产生同业竞争,进而影响公司业务的独立性。例如,中国电研实际控制人国机集团下属的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在供应商、客户等方面存在重合。
尽管混改国企在独立性的一些事项上存在特殊性,但是如果这些对独立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仍然会形成实质性障碍。
东航物流、中金珠宝经营中涉及的商标都得到了实际控制人的无偿许可。相比东航物流,中金珠宝由于收入主要来源于黄金产品的销售,显然商标授权更为重要。中金珠宝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对商标无偿授权、排他使用许可、商标未注入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相关风险进行了风险披露。
在业务上,中国电研从历史背景、技术路线、业务发展方向、相似业务起源与差异、实际控制人对下属公司定位等多方面详细说明了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在业务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双方重合客户所占收入的比重比较小,比例在百分之三点多。
混改国企在资产、业务独立性方面是不能完全按照民营企业整合、剥离等方式来解决的,这些影响独立性情况的存在也有一定客观历史因素存在,甚至每个混改国企也有其特殊性。但是从首发问询来看,在尊重企业发展、行业规律的基础上,不能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依然是硬性条件。
7、关联交易
在IPO审核中,企业由于自身经营情况及所处行业特点,存在关联交易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并不是不进行清理或者占比较大,企业IPO就一定不能过会。例如,弘成立业、百合花关联交易均超过了30%,也能够过会。
对于混改国企来讲,作为一个国有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刚开始成立的目的和经营基础可能就是为集团服务或者依托集团资源优势来开展业务,那么发生关联交易是很正常的了。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有时候也是行业知名企业,与其在供应链上产生关联交易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混改国企在采购方面与存在关联交易是存在商业合理性的。
但是,除了军工、垄断等一些特殊的行业外,如果在收入上与集团公司产生的关联交易较大,那么还是需要多关注的。
例如,东航物流2017年至2018年关联采购比重分别为13.72%、35.35%、41.18%,而关联性收入比重分别为7.39%、7.72%及7.82%。
当前申报IPO的混改国企多是在2016-2018年完成混改的,有的还是国家试点企业。如果营业收入严重依赖集团公司,大概率是难以入选试点企业名单的。在混改政策上,国家也对依赖集团公司的国企进行了限制,例如员工持股试点意见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营业收入和利润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的试点企业条件。
此外,外部投资者在参与混改时,对于这种收入依赖集团公司的国企也是非常慎重的。综合分析,混改国企在采购方面的关联交易,存在历史沿革及商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在营业收入上关联交易较大的话,说明其业务独立存在较多的问题。
但是,不管在采购还是营业收入方面,关联交易都要在必要性、公允性上进行充分论证及披露,不能存在利益输送、操纵利润的情况。这一点,《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对关联交易有详细的规定。
8、引入投资者与“保荐+直投”模式的冲突
国企混改需要引入其他所有制的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的混合和多元化,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分为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由于财务投资者通常拥有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不少国企同时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
当然,如果混改能够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作为投资机构的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肯定也会积极参与。但是,作为保荐机构,这种“保荐+直投”模式,因涉嫌利益输送一直以来受到的严格的监管。
中金珠宝在申报IPO时,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而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持有6.98%的股权,这种保荐+直投的情形显然被会被发审委重点关注,并进行了问询。由于中金珠宝明确了先混改、再股改,第三步进行IPO的改革方案,混改时通过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实施并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操纵保荐业务、投资业务时间点的可能性比较小,公司直投业务时间点符合保荐直投相关规定。
由于保荐业务和直投业务的时间点均存在着可操作的空间,且涉嫌利益输送,“保荐+直投”模式导致被否的企业并不少,近几年申报企业很少有这种模式出现了。
但混改国企也有其特殊性,根据国有资产交易的要求,不管是产权转让还是企业增资,都要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来实施,严格按照交易规则进行信息披露。那么券商直投公司进入国企的时间是公开的,被操作可能性比较小,这也为混改国企的“保荐+直投”模式的合规性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支撑。
由于不少实施混改的国企将IPO列入发展规划中,那么引入一个具有资本运作能力的财务投资者(包括券商直投公司)也就很正常了,如果符合证券公司直投业务相关规定,并不会构成实质性障碍。
三、如何理解混改国企申报IPO审核要点及逻辑
1、国有企业在进行IPO审核时,由于其自身历史沿革、经营特点以及严格的国资监管的特殊性,在一些事项的处理上与民营企业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国企某些经济行为要进行公告、披露及严格的审批,申报资料如果涉及这些行为,两者保持一致的话,那么他的真实性是比较可靠的。
2、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特殊性在处理方式上与民营企业有着不同,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是说监管就放松了审核,我们从不少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因为身份而顺利过会。例如普陀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浙江舟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撤回申报资料、山东玻纤因财务独立性等问题三次申报才过会。
3、国有企业包括混改国企在申报IPO时,需要熟悉整个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及改革历程,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在审核中的要点及逻辑。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闫晨曦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冯征昊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大国之材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中国卫通、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国企混改研究院机遇西安、米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