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报告 2021年第03期

行业报告 2021-04-13 12:31:00

一、半导体芯片行业

1.台积电5nm芯片月产能下半年将增至12万片

2月25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台积电的5nm芯片制程工艺,在去年一季度投产,开始为相关的客户代工芯片,并在三季度为他们带来营收,营收也达到了预期,贡献了台积电去年营收的8%。
随着量产时间的延长,芯片厂商对台积电5nm工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台积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5nm工艺的产能。
产业链人士透露,台积电5nm制程工艺的月产能,在去年四季度达到了9万片晶圆,在今年上半年仍将继续提升,将提升到每月10.5万片晶圆。
上半年提高之后,台积电在下半年仍将继续提高5nm工艺的月产能,计划在下半年提升至每月12万片晶圆。
从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台积电目前主要是在晶圆十八厂,利用5nm工艺为相关的客户代工芯片。晶圆十八厂是台积电专为5nm工艺量产而投资建设的工厂,在2018年动工,一期在2020年初大规模投产,二期也在2020年投产,三期计划在今年一季度投产,三期工厂投产之后,这一工厂5nm工艺的年产能,预计超过100万片12英寸晶圆。

2.2020年中国进口芯片超2.4万亿,超过石油一倍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显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逆势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6%。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45.6万辆,比上年增长17.3%;集成电路产量2614.7亿块,增长29.6%。
  

 
在对外经济方面,2020年集成电路出口数量达2598亿个,同比增长18.8%,出口总额达8056亿元,同比增长15%;2020年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5435亿个,同比增长22.1%,进口总额为24207亿元,同比增长14.8%
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504亿元。另外,全年授予专利权363.9万件,比上年增长40.4%;PCT专利申请受理量7.2万件。截至年末,有效专利1219.3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21.3万件,预计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件。全年商标注册576.1万件,比上年下降10.1%。

3.光刻机制造商ASML:EUV与DUV光刻机一字之差大不同

近日,中芯国际与ASML达成12亿美元交易购买晶圆生产设备的消息引发关注。针对双方此次合作,有媒体报道称“除了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几乎可以买到其他所有型号的光刻机。”但是这一说法很快被ASML官方澄清,该协议与DUV光刻技术的现有协议相关。
EUV也就是“极深紫外线”的意思,而DUV是“深紫外线”的意思,通过字面就知道EUV看上去就比DUV高级,实际上也是如此。
一般来讲,DUV基本上只能做到25nm,Intel凭借双工作台的模式做到了10nm,但是却无法达到10nm以下。只有EUV能满足10nm以下的晶圆制造,并且还可以向5nm、3nm继续延伸。事实上EUV光刻机的出现,确实是帮助业界突破7nm制程的一个关键。
当年传说已经翻车的武汉弘芯曾经拥有也是国内唯一一台可以用于生产7nm芯片的EUV光刻机,但还没启用就拉去银行抵押贷款了。这一事件曾经一度引起业界轰动,并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流传至今,由此可见7nm EUV光刻机是多么关键的存在。
关于中芯国际和ASML双方的声明,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他们说的是“除了EUV都能”和“仅限现有DUV”的区别,乍看之下再联想到目前的现状这两者其实没什么区别,但是ASML的说法更严谨一些。
因为如果未来技术更先进了,又出来一个"FUV"光刻机呢,那“除了EUV都可以”的说法是存在漏洞的。或者ASML技术爆发了,通过DUV技术就做到了1nm先进工艺,所以ASML非常严谨的设立定了两个限制条件:"该协议与DUV光刻技术的现有协议相关。"

4.全球汽车“缺芯潮蔓延,推动相关车用产业链公司发展

汽车行业缺芯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大厂纷纷通过减少部分车型生产和关厂应对极度缺芯的状况。Wind 曾在1月报道,据IHS市场预测,总共可能有多达50万辆汽车受到影响。一个月过去,汽车行业缺芯的状况改善依旧十分有限。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估计,芯片短缺将导致今年全球汽车业收入减少606亿美元。这一估计包括整个供应链的损失,即从经销商、汽车制造商到整个产业链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因此减少的营收。
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去年底开始发出芯片短缺警告,此前汽车需求反弹超过预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受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一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下滑了15.9%和11.6%,预计到六月,全球汽车厂商减产规模将达到150万辆。根据盖世汽车网的一份涵盖1600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近半的参与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已经遇到芯片库存紧张、断供或是涨价等情况,仅有17%的参与者认为目前供应一切正常。
半导体芯片在信息娱乐系统等领域,以及动力转向和刹车等更基本的部件中,是新车极为重要的部件。汽车类型不同对芯片的需求量也不同,生产一辆汽车可能需要数百种半导体。拥有先进安全和信息娱乐系统的豪车对芯片需求更加多样,对芯片性能要求也更高。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的数据,传统燃油汽车的半导体产品中MCU占比最高,为23%,而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产品中功率半导体占比最高,达55%。由于供应短缺,恩智浦、瑞萨和东芝已陆续上调了汽车芯片价格。
东吴证券认为,除了MCU、功率半导体等半导体产品,汽车电子还涉及中控、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锂电池组和充电组件等应用。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带动的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汽车电子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川财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汽车芯片荒将推动全球汽车零部件厂商更加重视汽车芯片相关的投资和汽车配套晶圆及封测产能。中国半导体产业和半导体晶圆设备厂商将持续收益。

二、激光器行业

1.激光雷达混战:华为、大疆等扎堆入局

2021年,自动驾驶热潮未退去,作为“眼睛”的激光雷达同样热度不减。尤其是L2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功能迈入量产阶段,让激光雷达“上车”这一行业共识难被撼动。
目前,比如谷歌Waymo、Mobileye、Cruise等自动驾驶领域的玩家,均采用激光雷达作为核心的“感知层”硬件。
而在产业链中游,全球的新老玩家齐聚在此。各家的技术路径存在差异,催生出机械式、MEMS、Flash、OPA等各类产品,百家争鸣。虽然当下机械式仍为主流,但显然市面上有着不一样的声音。
这可能恰恰是激光雷达市场格局未定的极好证明。身处赛道里的企业,希望凭借更前沿的技术更快实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在未来行业竞争格局中占据一亩三分地。
自动驾驶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步伐变得更快,激光雷达迎来了蓝海市场。此外,激光雷达作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上游,受益于后者的迅速爆发也迎来了空前的需求。
预计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1亿美元,2019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3.7%。
目前国外知名的激光雷达公司有Velodyne、Ibeo、Innoviz、Quanergy等。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此前宣布踏入激光雷达市场,索尼也于近日趁势“杀入”。
值得一提的是,Velodyne去年9月份已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目前市值已突破35亿美元大关;Luminar也以SPAC方式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市值超过109亿美元;初创公司AEye同样效仿前辈,选择了曲线上市。
在地球的另外一边,国内的初创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场,赛道逐渐拥挤。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45条与激光雷达相关的结果。而2020年初至今,新成立的公司就有68家。
近期,华为、大疆Livox也推出各自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跨界入局汽车市场。华为的96线和大疆Livox的激光雷达均基于转镜半固态方案设计或优化,并且计划分别在极狐、小鹏搭载。
华为为满足车规级要求,不仅在器件选型、架构设计等初期研发阶段投入巨大精力,还在产品成型后对产品进行海量的可靠性测试验证。包括 25 亿次电机可靠性测试、高低温湿热、水压、振动、盐雾、人眼安全、EMC、碎石冲击等各类严苛场景。
基于在光电子领域的技术和产业链能力,华为计划将激光雷达的价格降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下。价格将会是华为切入市场的主要手段。相比于市面上一般的多线激光雷达,华为的激光雷达已经属于“白菜价”。可能是基于这一优势,已经吸引了长安、北汽ARCFOX与其合作。
大疆Livox和华为有着共同点,同样可以发挥在原本业务中形成的原始积累。Livox能够复用大疆工厂的一套生产流程和体系,借助大疆在整个电子行业供应链建立起来的优势。Livox能够筛选出非常优秀的供应商、有着完善的供应商来料管理。此外,在对产线工人培训、产线数据化、产品的检测等生产经验方面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华为、大疆Livox依托的转镜方案,是当前最接近真正过车规、并实现上车的方案。有着华为和大疆Livox支持,转镜方案还能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并且性能满足下游的需求。这也完整解释了为何转镜方案成为极狐、小鹏等主机厂乘用车产品实现从0到1跨越的首选方案。
在未来5年内,转镜、MEMS激光雷达将成为主流。进一步刺激自动驾驶推进进程,一方面在Robotaxi等领域体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智能驾驶吸引力也将提升,甚至成为主机厂性能竞赛的重要手段。

2.Lumibird收购Saab激光测距仪业务,该业务年收入超1000万欧元

Lumibird目前已经与瑞典公司萨博(Saab)签署正式协议,以完成对其国防激光测距仪收购业务,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巩固Lumibird集团在欧洲国防市场上的地位。
Lumibird公司创建于1997年,总部位于法国Lannion,专业致力于固态激光器、激光二极管与光纤激光器的专业厂商,其高性能的激光器在科研、工业、国防和医疗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萨博(Saab)公司总部位于哥德堡,其国防激光测距仪业务在2020年(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全年收入超过了1000万欧元。
若此次收购顺利,Lumibird将能为欧洲国防部提供短距~长距的多种激光器及激光测距仪,不但扩大了其市场覆盖范围,还为所有欧洲客户提供了所有产品的即时访问渠道。
在过去15年里,Lumibird一直是萨博的关键零器件供应商,此次收购不仅与Lumibird集团的2021-2023战略计划完全契合,也代表了欧洲国防激光器及激光测距仪市场整合的第一步。
另外,此次收购的具体条款尚未披露,但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尤其是要获得监管机构所需的批准。该交易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

3.帝尔激光拟募集8.4亿元,布局新型显示激光设备

2月21日晚,帝尔激光发布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帝尔激光本次拟发行不超过840万张可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8.4亿元。
募资及相关项目情况简介
帝尔激光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印刷技术应用研发项目(3.31亿元)及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应用研发项目(2.60亿元),剩余2.49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具体情况如下:
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印刷技术应用研发项目,是以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的激光印刷技术,将浆料从柔性透光材料上转移至电池表面,进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的栅线。帝尔激光表示,该研发项目如若成功,生产的设备将应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流程中的印制电极环节。该研发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均属于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精密激光加工业务领域,主要区别在于本次研发的产品与现有业务产品应用在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流程的环节不同,是对公司现有产品及业务的一种拓展。该项目的研发需要公司大额资金的投入,如若研发成功并实现设备量产,公司将向现有客户进行营销。
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应用研发项目,是帝尔激光在现有光伏产业外,积极拓展的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一个新应用领域,主要研发生产的设备有激光修复及激光剥离设备。帝尔激光表示,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与公司现有光伏产业产品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从激光工艺上来讲,两者都是以激光加工为主的自动化设备。因其产品在尺寸、材料、制程工艺的不同对激光器的选型配置要求也有所不同,但传统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及生产有相互借鉴之处,显示面板相对来讲要求设备精度、检测要求、智能化程度更高一些。因此该项目研发亦需公司大额资金的投入,如若研发成功并实现设备量产,公司将向显示面板行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LED 行业(如三安光电、国星光电、利亚德等)、彩电行业及新兴显示厂商(如创维、康佳等)等潜在客户进行营销。
项目意义及影响解析
太阳能光伏市场是帝尔激光的主要市场,在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追求高效率、低成本的趋势下,晶体硅电池电极栅线正朝着超细、致密、大高宽比、少银浆的方向发展。本次帝尔激光投入研发的是一种新型激光印刷技术,通过激光转移印刷的方式形成栅线,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碎片率低、印刷精度高,进而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顺应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其建设具有必要性。
此外,随着硅片向薄片化、大尺寸方向发展,本项目研发的新型激光印刷技术能够加速推动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下降,促使光伏发电更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领域,为迎接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提质增效,助推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的需要。对帝尔激光公司本身而言,开展激光印刷技术研发项目也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公司产品技术应用空间,巩固行业地位。
而新型显示行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新的增长点,有着重要战略地位。但作为崭新的领域,新型显示器在实现国产化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从材料、器件、电路设计、加工到最后的成品,每道工序都必须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良率,这离不开激光加工工艺的辅助,但由于国外技术壁垒,我国涉足新型显示产业链的激光企业较少,应用于新型显示器生产的激光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帝尔激光长期以来在激光加工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次投入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应用研发项目是进一步推动新型显示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需要。
帝尔激光地处新型显示产业中西部聚集区——湖北武汉,目前,国产面板三大厂商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均已在此投入建厂,未来武汉新型显示产业有望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随着下游生产规模的扩大将极大拉动上游设备需求的增加,公司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与在汉面板厂商的技术、商务合作,从而迈入新型显示器新蓝海,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帝尔激光所处的激光加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告表示,虽然公司开发的光伏电池激光加工设备所采用的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还填补了国内空白,但由于高技术产品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因而需要企业紧跟国内外激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推陈出新。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新型显示激光设备国产化已是大势所趋,国内相关激光设备生产企业纷纷涉足新型显示领域。公司根据其市场潜在价值,大力推动新型显示行业激光技术及设备应用研发。项目实施后,有利于企业较快掌握适用于新型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尽快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设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行业制高点,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4.长光华芯发布28W商用单管芯片

激光技术是20世纪“新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革命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工业加工、生物医学美容、高速光通信、机器视觉与传感、激光显示、激光照明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激光的需求快速增长。激光芯片是激光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是整个激光产业链的技术核心,但我国激光芯片行业起步较晚,与国外企业相比,整体竞争力不足。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变、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激光芯片国产化替代迫在眉睫。
长光华芯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高功率激光芯片,先后推出的9XXnm 15W、20W、25W单管芯片经过多年工业市场的检验,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广泛信任和认可。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激光器泵源的输出功率和价格功率比,长光华芯全新推出9XXnm 28W半导体激光芯片,该产品在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方面都得到很大提升。
长光华芯通过反波导、微结构修饰工程的方法,增加高阶模式的散射损耗,抑制高阶侧模,提高激光器芯片的光束质量,提高亮度,目前长光华芯单管芯片达到慢轴95%能量发散角9°,亮度大于80MW/cm2sr。
通过对种种影响因子的有效处理和防范,长光华芯自主研发的单管芯片已达到商用28W功率输出,测试功率达到30W以上,慢轴95%能量发散角9°,亮度大于80MW/cm2sr,效率达到65%,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能源行业

1.华友钴业与中伟股份签约青山实业10万吨高冰镍

近日,青山实业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签订高冰镍供应协议。三方共同约定青山实业将于2021年10月开始,一年内向华友钴业供应6万吨高冰镍,向中伟股份供应4万吨高冰镍。
据悉,青山实业为了进一步完善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为了进一步满足动力电池对镍的需求,于2020年7月份开始在印尼调试试制高冰镍,生产镍含量75%以上的高冰镍。该工艺已于2020年年底试制成功,目前已经能够稳定供应高品质高冰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下游动力电池企业频繁扩产,锂电材料供货紧张,材料企业都在积极扩充产能,包括中伟股份230亿元的三元前驱体等项目、华友钴业62亿元的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而此次协议的签订,将有利于保障新增产能的镍材料供应。
早在2018年,青山实业就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格林美、印度尼西亚IMIP 园区、日本阪和兴业株式会社签署了《关于建设印尼红土镍矿生产电池级镍化学品(硫酸镍晶体)(5万吨镍/年)项目的合资协议》。
青山实业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印尼镍产业的投资,2021年预计生产镍当量60万吨,2022年预计生产镍当量85万吨,2023年预计生产镍当量110万吨。

2.锂电铜箔2021年供需格局分析

进入2021年,锂电铜箔价格涨势不减。3月3日,市场数据显示,6μm铜箔和8μm铜箔均价分别涨至11.7万元/吨、10.3万元/吨,相较于1月初的9.9万元/吨、8.3万元/吨,分别上涨18%和24%。 
行业人士指出,受下游新能源汽车以及5G基站等市场需求增长带动,目前国内主流铜箔厂商处于满产状态,企业订单饱满,优质产能尤其是薄片化6μm及以下的产品供不应求。
国内包括诺德股份、超华科技、嘉元科技、鑫铂瑞、德福科技等,以及韩国SK Nexilis、日进等企业均宣布扩充铜箔产能。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锂电池需求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其次为3C数码和储能用锂电池。
由此,数据预计,2020-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或分别达17.1、22.3、26.1万吨,年复合增速约23%。
从供给端看,受制于关键设备生产周期长、工艺积累等因素,铜箔产能难以在短期内突破,2021年锂电铜箔供求关系偏紧。据统计,2020年底全球锂电铜箔总产能约40万吨,2021和2022年底全球锂电铜箔总产能将分别增至约49.3和56万吨/年,年复合增速约为18%。
通过以上行业数据,可以作出以下供需预测:
一是,从增速来看,需求端增速大于供给端产能增速,这意味着当前的供需缺口在短期内将难以填补。
二是,从数量来看,2020-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新增产能分别为6.6、9和6.7万吨/年,假若产能利用率为70%,由此测算2020-2022年全球新增锂电铜箔供给过剩幅度分别为19.6%、5.0%和3.5%,行业供需平衡逐渐向好。
从产品趋势看,相较8μm锂电铜箔,6μm、4.5μm锂电铜箔分别可提升锂电池5%、9%的能量密度,因而预计4.5μm渗透率或将持续提升。6μm已经成为国内动力锂电铜箔市场的主流产品。预计2020-2022年渗透率分别为60%、80%、90%。2020年,4.5um铜箔也开始进入量产期。
从竞争格局看,2020年底中国、韩国锂电铜箔产能在全球合计占比高达87%,目前来看,2021-2022年新增产能也将主要来自中韩。
据测算,2020-2022年全球锂电铜箔行业TOP4份额稳定在30%左右,TOP8稳定在48%左右,龙头效应显著。行业的判断是,铜箔新增产能将在2022年左右逐步得以释放,行业或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3.太阳能多晶硅料涨价倒逼硅片涨价、薄片化

进入2021年之后,硅料价格继续上涨,本周市场平均报价致密料已达到97元/kg,超过2020H2的高点,2021年涨幅达19.8%。
受硅料涨价影响,硅片价格自2月起连续上调,涨幅12~14%。
2月26日隆基更新硅片报价,M10硅片报价4.44元/片,M6硅片3.65元/片,这是M10硅片推出以来第二次上调报价,相较2月5日3.8%的涨幅,本次M10报价涨幅高达9.6%,M6硅片涨幅9%。两次涨价合计涨幅,M10硅片高达13.8%,M6硅片12.3%。
头部硅片厂选择减薄硅片厚度来削弱硅料涨价对单片成本的冲击
2020 H2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硅片厂承压较大。本轮硅料价格再度上涨,头部硅片厂选择减薄硅片厚度来削弱硅料涨价对单片成本的冲击。
隆基M10硅片自面市以来一直保持175μm厚度,M6硅片已从2月5日起将厚度自175μm减薄至170μm。2月5日),隆基股份在调整硅片价格的同时,将G1、M6尺寸硅片标准厚度从175μm降至170μm,但M10尺寸硅片标准厚度未作调整。
    2月23日,中环发布《技术创新和产品规格创新新降低硅料程本倡议书》,表示愿意配合下游客户逐步推动170μm、165μm和160μm厚度单晶硅片的应用,共同应对供应链端的变化,继续推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倡议书介绍,按照中环的经验,如硅料价格上涨10元/KG,对应硅片的成本上涨0.18元/片,需减薄18μm厚度可保持硅片单价维持不变。硅片厚度从175μm减薄至160μm,可以覆盖多晶硅料8元/KG的价格涨幅,减轻下游产业链的成本压力。如产业链内全规格单晶硅片全面转换到160μm厚度,预计可节省6.8%的硅使用量,以G12产品功率测算全行业可增加20GW/年以上产出。
良品率是薄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对而言,硅片薄片化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下游,例如,对电池、组件端的工艺控制要求更高,不然会增加碎片率和隐裂的概率,从而影响良品率。
在近两年大尺寸化趋势下,硅片薄片化进程有所放缓。但TOPCon、HJT等新技术对硅片厚度敏感性较低,如用于HJT的硅片厚度约为150μm,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硅片薄片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业内对于薄片化的倡议褒贬不一。某光伏龙头企业高管表示,薄片化只是一个简单的手段,没有技术难度,无法树立科技领先的东西,且对电池端是有伤害的。薄片化肯定是趋势,但也肯定不是越薄越好,要在厚度和电池的度电转化做平衡。 
晶科科技投资者关系总监宋昊指出,硅片薄片化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下游。薄片化对电池、组件端的工艺控制要求更高,不然会增加碎片率和隐裂的概率,从而影响良品率。但宋昊也指出,硅片薄片化有利于这两端的落后产能出清,减少终端竞争烈度。此外,宋昊补充道,眼下高价硅料实际上加速了硅片薄片化的进程,每次硅片薄片化快速推动的背后,都能看到硅料涨价的影响,眼下硅料涨价、供应不足,就一定要接受薄片化。原来是可选项,现在已经是必选项了。

4.国家电投、大唐等央企持续扩张光伏产业,千亿级打造“风光火一体化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的刺激下,国家电投、大唐、国家能源集团、华能等央国企持续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2021年开年以来,短短2个月时间上述企业已经与各地政府签订了超1300亿元新能源投资项目。从类型来看,风光水互补、风光火储以及“水风光蓄储”一体化项目是上述央企重点投资项目。
分企业来看,华能最为积极,截至目前已经在河南、辽宁、山西、内蒙古四地超260亿元;国家能源集团先后在辽宁、青海、江西投资超220亿元;国家电投今年投资项目也逼近200亿;三峡集团规模最为庞大,将在四川攀枝花境内计划开发5GW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国能建子公司投资约109亿元,在安徽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在新疆布局200MW光伏项目;地方国企广东电力风电、光伏项目累计投资105亿元。
从投资区域来看,内蒙古、攀枝花单体大能源基地项目布局手笔最大,均超5GW以上。其中,在攀枝花市投资侧重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在内蒙古地区投资侧重清洁能源制氢、供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其次是新疆、江西、贵州和辽宁,一体化项目布局均达到GW级规模;从项目投资方面看,在辽宁地区投资侧重于风光项目,在青海投资侧重于水风光蓄储项目,在新疆地区投资侧重于风光发电项目。
结合目前多省已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可以发现,其中广东省在风光、生物质等能源项目上布局了100GW的装机规模;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在风光储、清洁能源基地等项目上规划了超过50GW以上新能源项目;浙江、江苏、江西、西藏均有超10GW上新能源项目。根据当前各省新能源部署进程,贵州省推进力度最大,其次是内蒙古、新疆。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规划大省,广东、云南、浙江等省份尚未见大规模的新能源项目落地。

、复合材料行业

1.九鼎新材、中材科技发布2020年度业绩公告净利润分别增长22.13%、48.17%

(1)九鼎新材受益于风电市场火爆,净利润实现22.13%增长
近日,九鼎新材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告显示,九鼎新材总资产为2,489,061,330.49元,比本报告期初增长8.23%;基本每股收益为0.1029元,上年同期为0.0843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6,866.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52%;利润总额4,151.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2.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3%。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248,906.13万元,较年初增长8.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97,594.56万元,较年初增长3.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2.94元,较年初增长3.16%。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6,866.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5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市场开发,把握住风电新能源快速发展机遇,陆续取得江阴远景投资有限公司等风电主机厂家的风电叶片订单,确保了2020年销售目标的实现。
(2)中材科技:受益于风电及玻纤市场火爆,利润总额超20亿
报告期内,中材科技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 187.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8%;实现利润总额23.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71%。
主要原因:1、叶片产业紧抓市场机遇,快速释放主力叶型产能,Si68.6 等明星产品抢占市场绝对领先份额,产销量及经营业绩大幅增长;2、玻纤产业抓准高景气领域市场机遇,以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产能和产品结构,深入推进降本增效,在全球疫情冲击及风险挑战加剧背景下,产销量及盈利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2.中国建材联合中材科技、中复集团投资1亿元进入航复材领域

2月26日,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科技”)发表对外投资(航空复材)暨关联交易公布,拟与中建材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投”)、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复集团”)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大飞机航空产业园共同出资 10,000 万元设立中建材(上海)航空复材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航空复材”),针对大型商用飞机复合材料部件开展资源整合、研发及制造工作。
其中,中联投出资 6,000 万元,持有航空复材 60%股权;中材科技出资 2,500 万元,持有航空复材 25%股权;中复集团出资 1,500 万元,持有航空复材 15%股权。
本次投资方中联投系中材科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中复集团系中材科技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前,中材科技与中联投及中复集团未发生投资相关类别的交易。
 

3.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以其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不生锈)等优点,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碳纤维重量轻、强度高,可以通过对碳纤维织物中浸渍树脂,然后进行固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而无需重型机械连接金属面板,这些优点使碳纤维成为修复/加固应用的最佳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神户大地震中,碳纤维凸显了抗震加固的重要性,日本国内各地都开展了碳纤维加固修复工作。碳纤维除了具有高比强度和高弹性模量外,在海滩附近的腐蚀性环境中,碳纤维由于耐腐蚀而不生锈,而因环境劣化程度比金属低。
碳纤维修复或补强加固主要分为两种方法,分别为使用织物和使用通过拉挤成型获得的固化和压制板材(层压板)为原材料进行加固。这两种方法都涉及到使用环氧树脂将纺织品或层压板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等上,并在室温下将其固化。
碳纤维织物适用于具有任何形状的烟囱、柱子和其他圆柱形或弯曲构件或局部区域,但层压板则更适用于地板和其他平板区域,因为它无需堆叠多层,更易于节省时间。
这些方法都是由SR-CF方法研究小组和层压方法研究小组等共同开发和推广的,通过这些研究小组,它们的应用正在取得快速进展。目前,作为世界地震之都的日本在碳纤维修复/加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这些应用也正在进入欧美、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
下图以图片示例形式详细介绍了碳纤维产品在室内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碳纤维钢筋:面向新建建筑的碳纤维钢筋,高耐腐蚀性带来长寿命;使用碳纤维网格的水泥成型面板:高耐腐蚀性、高强度;
碳纤维水泥:水泥中加入碳纤维网状结构进行强化修补,增强负荷能力减少龟裂,提高耐腐蚀性;
碳纤维补强布:使用碳纤维补强布进行结构补强并提高抗震能力,提高负荷能力;
地面补强:采用碳纤维短切纤维,高导电性,静电分散,高负荷能力;
窗框:大型窗用途碳纤维成型窗框,轻量化、高负载、高抗日晒;
碳纤维基层板及断裂处连接:通过使用碳纤维积层板进行结构补强,减少变形及龟裂;
电梯缆绳:碳纤维电梯缆绳高抗劣化能力,更长使用寿命。

4.复合材料拉挤成型工艺应用前景可期,市场规模预计达34亿美元

据美国《复合材料世界》杂志网站报道,凭借着高度定制化和无与伦比的耐用性,拉挤材料应用范围十分广阔,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 Markets预计,从2019年到2024年,全球拉挤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预计达到34亿美元。  
拉挤工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用于制造截面恒定的纤维增强塑料复合型材。拉挤材料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其所具备的长跨度强度。在曾任职于三菱重工维斯塔斯海上风电合资公司(MVOW)萨沙·埃布所看来,长跨度强度也是拉挤材料成为风力涡轮机结构构件的“首选材料”的原因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充当转子叶片骨架的主梁。
埃布所表示,应用拉挤成型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主梁比早期应用的开模铺层工艺更为有效,“主要优点就是所有的纤维都在正确的方向上。从理论上讲,(通过开模工艺)你可以放入单个的单向纤维层,但如果全部灌注,就很有可能产生褶皱。如果应用拉挤工艺,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这种情况。”埃布所预计,随着风电市场的持续增长,风电部件向拉挤工艺的持续转变将推动对拉挤技术需求的显著增加。
美国能源部预计,美国风能发电量将从2020年的113.43千兆瓦增加到2030年的224.07千兆瓦,到2050年增加到404.25千兆瓦。风电市场快速增长需要另一个关键特征:低成本、可复制的快速制造技术。埃布所表示,这是拉挤工艺的另一个明显优势。“你可以用预制好的部件以非常可控的方式进行组装。对于最关键的部分,这是非常有利的。”加快风力涡轮机的制造速度将使生产商更具竞争力,并将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从而令安装风力涡轮机更具吸引力。美国能源部在2019年《风能技术市场报告》中指出,数量更多且更高效的风力涡轮机,正将风能成本降至每千瓦时不到2美分的历史最低水平。 
美国能源部的报告还表示,增加转子直径对提高涡轮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拉挤技术是制造下一代更大、更高效的海上风电叶片转子的关键技术。目前,已研发出来的大型涡轮机,可以在北海海域较为恶劣的环境下高效运行至少30年,北海海域平均风速约为每小时35.4千米。位于英国海岸的Burbo Bank海上风电场使用维斯塔斯风电叶片(叶片长为79.8米),将发电量由原来的90兆瓦提升到了258兆瓦。  
埃布所还表示,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将继续深入研发材料强度和负荷能力,以更好地确定涡轮安全运行的最低设计标准。他说:“我认为,在结构设计计算中,很多分项安全系数都是默认添加的。我认为,如果设计师们注意到这一点,他们可以显著减少材料。从根本上说,我并不认为改进这些因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需要正确的关注点。”  
此外,埃布所表示,制造商正在关注如何提高CFRP部件的防雷击。尽管CFRP部件结构上能有效防雷击,但它们在防雷击方面还是存在挑战。“最好还是全部采用玻璃和不导电材料,这肯定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工作,进行高保真度、多物理性的模拟,以得到良好的防雷击系统。”  
耐用性是拉挤工艺的一个重要优点,也是吸引风电制造商的原因之一。但对于医用植入物来说,耐用性更为重要。瑞士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CFRTP)材料供应商Suprem一直致力于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支持用CFRTP制造更耐用的医疗产品。  
虽然碳纤维已经成为许多复合材料制造商寻求强度和刚度的首选增强材料,但制造商发现先进的玻璃纤维也可以满足拉挤结构材料更高的性能强度要求。  
欧文斯科宁公司产品总监帕特里克·哈勒表示,提高增强材料的性能可以显著影响部件的拉伸、弯曲模量和强度。虽然许多制造商都专注于调整树脂以实现特定的性能,但围绕玻璃纤维制造工艺、注入玻璃纤维的化学成分和涂层的创新,也有助于制造商实现更强的增强材料。  
更高性能的玻璃纤维,能确保结构部件在更长的跨度上保持刚度和强度,如风力涡轮机叶片。哈勒表示,“很多拉挤部件本质上是结构性的。通过增加8%到12%的弹性模量,既可以使部件更薄,也可以使部件之间的跨度更长,这可以减轻系统的重量,降低系统的成本,拓宽设计的灵活性等。”在许多情况下,面对的挑战是确定在什么地方使用性能更高、成本更昂贵的增强纤维最有意义。同样需要平衡的行为是,决定什么时候值得在重新设计部件和工具上投入成本,以支持材料的变化。  
哈勒表示,“我们的客户了解自己的产品,了解自己的工艺,了解自己的设计。但我们能给予帮助的事就是将改进的材料与市场应用中的改进部件联系起来。”例如,使用轻度更高的玻璃纤维可以使汽车部件更薄、更轻,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或续航里程。(编译自美国《复合材料世界》杂志网站)

5.玻璃纤维价格涨至近3年高位,未来恐持续高位震荡

玻纤行业自去年4季度以来强势反弹,下游需求的提升,让玻纤生产企业产销两旺,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卓创资讯分析师刘阳告诉记者,“春节之后,各类玻纤产品价格普涨,当前的价格水平已涨至2018年以来的高位,随着下游需求持续释放,而未来的新增产能有限,玻纤产品的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走高,预计这一两年内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产销两旺的格局引发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加足马力,山东玻纤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量巨大,现有产能十分吃紧,公司产品只能优先供应给采购量大、信誉等级高和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即便如此,通常也要等待很多天客户才能提到货。”
(1)订单饱和,玻纤企业火力全开
根据Choice的统计数据,A股市场上的玻纤相关上市公司共7家,其中,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山东玻纤和长海股份是主要的玻纤生产企业。
山东玻纤目前拥有玻纤产能37万吨,是国内第四大玻纤生产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现有产能已十分吃紧,去年7月,公司计划对3号线6万吨池窑拉丝进行技改扩能,升级改造完成后公司产能将达到41万吨。根据公告,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13.82万元至17456.64万元,同比增长10.16%至19.34%。
中国巨石拥有玻纤产能约200万吨,产能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凭借在原材料、规模、技术上的优势,中国巨石的盈利能力居全行业之首,2019年,公司玻纤产品平均毛利率达36.85%。
中材科技在收购泰山玻纤后,目前拥有玻纤产能100万吨,记者从公司证券部了解到,目前公司的玻纤产品产销状况良好,基本可以实现满产满销。
长海股份目前拥有玻纤产能20万吨,去年年底,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5.5亿元资金,新建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粗纱池窑拉丝生产线及配套制品深加工车间,预计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2)未来供需格局良好
玻纤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轻、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隔热、吸音、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替代钢、铝、木材、水泥、PVC等多种传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和风电设备等领域。
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2018年我国玻纤产品的前三大应用领域为建筑、电子电器和交通运输,占比分别为 34%、21%、16%。此外,新能源领域占比约7%。
2020年,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主要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等基础建设,今年新项目将密集开工;5G市场逐步释放,AI应用和汽车轻量化等的长期趋势,将为玻纤的需求提供坚实支撑;风电方面,部分已开工但尚未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的存量风电项目和今年海上风电的抢装潮,有望推动玻纤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
而在供给端,目前我国玻纤产能约550万吨,约占全球产能的70%。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月份,包括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山东玻纤和长海股份在内的前6大玻纤生产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例约80%,玻纤行业已基本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新建产能方面,经过了过往无序扩张的痛楚后,玻纤企业的扩产节奏明显缓慢。根据卓创资讯的不完全统计,今明两年新增玻纤纱产能投放分别约55和33万吨(未考虑冷修/关停带来的产能减少),与现阶段在产产能的比例约为11%和7%。考虑玻纤池窑的冷修和关停,新建的玻纤产能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有限,预计未来几年玻纤行业都会维持较为良好的供需格局。

、卫星通讯行业

1. 捷龙三号火箭配备3.35米复合材料整流罩,将于2022年首飞

近日,火箭院官方宣布,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已完成立项,研制工作已全面展开,计划于2022年实现首次飞行试验。
据了解,捷龙三号火箭是捷龙系列中箭体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强、整流罩包络空间最大的一型火箭。
火箭采用四级固体串联构型,箭体最大直径2.64m,起飞质量140t,500km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1.5t,配备直径3.35m的复合材料整流罩。
捷龙三号火箭瞄准即将到来的商业卫星星座的大规模组网发射需求,具备“一箭20星”以上的多星发射能力,可将单位载荷的发射成本降低至1万美元/公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捷龙三号火箭将在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所属山东海阳子公司完成总装测试工作,可直接转载到发射船实施海上发射。依托“东方航天港”的产业优势,打破多次分解拆装的传统测发模式,有望将商业发射服务合同履约周期缩短至6个月,大幅提高火箭发射效率。
此外,捷龙三号火箭还配备了海陆通用的框架式发射装置,可同时适应海上、陆地两种发射方式。
相关资料:
2019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对外公布了“捷龙”固体商业运载火箭系列、“腾龙”液体商业运载火箭系列的研制计划和未来发射计划。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介绍,“龙”系列是航天科技集团继“长征”系列后推出的首个商业运载火箭品牌,主要为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商业载荷入轨需求。
其中,“捷龙”系列包括捷龙一号、二号、三号三型固体运载火箭,以及捷龙—S亚轨道运载器,追求“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目标,为国内外商业卫星用户的星座组网、补网、载荷验证等提供可靠、便捷、经济的专属发射、定时定轨道发射和搭载服务。该系列中的首个型号——“捷龙一号”已经在2019年8月17日首飞成功。
业内专家认为,“捷龙一号”研制成功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提升上的收获要远大于经济效益的收获。人才和专业技术是组织战略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项目和产品创新的前提。捷龙项目必将对今后其他商业航天项目的开发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未来商业航天领域的整体运行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据介绍,“腾龙”系列火箭为采用液体推进剂的中型运载火箭,未来设计有可重复使用能力,主要承担中大型卫星和较大规模星座组网的发射服务,力争将每公斤载荷发射价格控制在5000美元以内。目前,该火箭正在详细论证过程中,力争2021年前后完成首次飞行试验。

2. SpaceX拟在德克萨斯州建厂生产“星链”设备

SpaceX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建设一座新厂,生产其“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项目的设备。这是在马斯克去年宣布从加州迁往德州后,他旗下的公司又一次向该地区扩张。SpaceX在一则招聘广告中透露了修建新厂的计划,该招聘广告为“星链”卫星互联网部门招聘一名工程师。
该公司在招聘广告中说:“为了满足全球需求,SpaceX正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破土动工建设一座先进的新工厂。”
SpaceX指出,该工厂旨在“大批量生产”,专门制造“数以百万计面向消费者的设备”。这些设备被称为“星链”套件,包括连接卫星的蝶形天线、Wi-Fi路由器和天线安装硬件。
该公司的“星链”(部门目前设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位于西雅图以东几英里。到目前为止,雷德蒙德的工厂已经开发和生产了“星链”设备。

3. 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加快构建产业集群

近日,据悉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将加快推进航天信息产业发展,依托 航天信息产业园,通过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驻,逐步打造以卫星研发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长光卫星正在牵头建设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建筑面积9.73万平方米、总投资8.2亿元,集卫星研发、生产、检测、试验于一体。目前产业园的一期工程吉星楼已于2018年10月份投入使用。楼内建设了KM6000空间环境模拟试验系统、1100m3混响实验室、20吨振动台以及辐射定标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系统,搭建了一流的生产、检测、试验条件。
目前,长光卫星公司具备全国五米级分辨率一张图一年更新4次、全国亚米级一张图一年更新3次、部分地区全省一张图一年更新6次的能力。以一张图为基础,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一张图应运而生,提取精度高达90%以上,衍生出大面阵动态目标监测、两违系统监测平台、重点目标库等一批用户急需的业务化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成立于2014年12月的长光卫星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该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政府和社会资本组建而成。2015年10月7日,由长光卫星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卫星多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大幕。长光卫星成立5年来,先后经过10次发射,成功将19颗卫星送入轨道,“吉林一号”卫星数量增至16颗。

4. 商业卫星企业千乘探索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近日,我国商业卫星科创企业千乘探索宣布完成了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抚州高新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领投。本次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千乘一号卫星星座的快速组网和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同时有效支撑千乘卫星精益智造厂房、千乘测控网的建设和扩容工作。
千乘探索聚焦卫星研制与地球空间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做管用”全产业链布局的产品优势,充分发挥“遥通融合”商业低轨星座体系的服务优势,为用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快速响应的空间信息服务。
通过近四年时间的发展,千乘探索基本完成了技术产品闭环和商业模式闭环,正在迈入快速规模化发展的通道,空间信息服务、产品交付和星座智能运营三条业务线亟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金融资本市场

1.榆煤基金:1.5亿元撬动20亿元产业投资项目落地榆林

榆煤基金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金融公司联合成立的复合型投资公司,是以市场化投出的1.5亿元获得了4个精准项目落地,预计实现超过10倍的资金撬动倍数。更关键的信息是:他们坚持“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的重点是“非煤产业”。
(1)全国首支煤炭转化基金
榆煤基金的“大名”是—榆林市煤炭转化基金。这支基金成立于2018年3月,至今恰满3年时间,这是全国首支煤炭转化基金,也是榆林事实上的首支市场化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基金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40亿元。
股权结构显示,榆煤基金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以及金融公司联合设立的复合型投资公司,这就证明其既要寻求区域产业升级,谋得经济高质量驱动,还要采取市场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榆煤基金股权结构
1:榆林财投集团:持股比例25%,榆林市财政局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达30亿元。通过开展投融资业务、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和资本运作等,发挥国有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2:榆林能源集团:持股比例20%,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册资本30亿元,在整合榆林市原有市属国有能源企业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陕西百强企业第25位。涉足煤炭、电力、化工、物流贸易、新能源产业。
3:陕煤化工集团:持股比例20%,自不必多言,陕西“二号国企”,2019年营收3025亿元,利润总额155亿元,名列2020年世界500强榜单273位。
4:陕投资本:持股比例20%,成立于2012年6月,是全省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陕投集团基金融资服务平台、主业协同发展平台和新动能发现培育平台。
5:民生通海:持股比例15%,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所属民生证券直投子公司,民生证券则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证券公司之一。
随着2019年引入新管理团队之后,很快将“煤炭转化”的大概念细化为“精细化工”,重点瞄准了精细化工领域的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方向。榆煤基金“推动非煤成长”的产业使命已形成鲜明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榆煤基金在近期多次果断出手。
例如:2021年,以亿元投资战略布局榆林市首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注:增量配电网主要指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由非电网企业经营的公用配电网。)
例如:2020年,接连出资8500万元和9000万元,参与设立陕西首支高端制造产业基金——陕西绿金智能科技投资基金,以及推动传统煤炭下游产业转化升级的聚烯烃产业基金。
榆煤基金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精准出手,仅在2020年即“以股权投资带动招商引资”即有4单,累计投资金额为1.5亿元,招引而来的企业总投资则达到20亿元,而且这些企业全部是可以在产业链上下游互相配套的精细化工。
(2)从1.5亿到20亿
榆煤基金在2020年的4个投资项目,1个来自于辽宁,1个来自于江苏,2个来自于省内。
1:风光新材:这是一家拟IPO企业,总部在辽宁营口,目前已到了招股说明书披露阶段,大概率会在2021年登陆创业板。这也是榆煤基金第一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为5000万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风光新材成立已18年,注册资本1.5亿元,主营产品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乙苯脱氢催化剂和炼油助剂等,是国内抗氧剂细分行业龙头,客户包括“三桶油”等知名企业。2019年营收6.44亿元,净利润1.26亿元。
成为股东之后,风光新材“投桃报李”,若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拟将12亿元募集资金全部投入烯烃抗氧化剂催化剂项目,而这个项目公司陕西艾科莱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就设在榆林高新区。
虽这笔投资虽然金额不大,但已经入选了“2020年中国新材料领域10大融资事件”。
 2:中德输送:这是一家位于江苏的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橡胶输送带、管状机系统、密封件等,主要客户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智利国家铜矿、神华集团和秦皇岛港等巨头。
榆煤基金投资2000万元,中德(榆林)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已在去年底成立,位于榆林榆神工业区,注册资本1亿元,预计总投资超3亿元。
3:三精科技:这是一家成立了24年的咸阳企业,主营特种助剂、橡胶制品等产品,尤其是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助剂HA-8系列产品是其独家产品,助剂产量的80%以上出口美日德印等海外市场,客户为杜邦、住友、洛德等全球顶级企业。
榆煤基金投资3000万元,三精科技于2020年底在榆林设立全资子公司陕西北宸神塬新材料有限公司,并计划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聚酰亚胺单体及聚合物及中间体。
▲图:咸阳三精科技橡胶助剂系列产品展示
4:吉利化工:这是一家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上市后备库企业。成立于1992年,从事水处理剂与电子化学品,是国内少数掌握异噻唑啉酮单体合成技术的生产商,西安三星就位列客户名单之中,隆基股份和比亚迪也是其潜在客户。
榆煤基金以A轮投资者对吉利化工领投5000万元,而吉利化工也准备在榆林启动30万吨水处理剂生产基地,计划投资总额为3亿元,产品包括絮凝剂、除垢剂、微生物抑制剂等工业水处理剂。
把这4家企业看完,可得出几个显要的结论。
1:榆煤基金盯的是“精细化工”:这几个企业全部是“市场相对较大的精细化工”,在这一领域内,“小而美”非常普遍。但榆煤基金似乎更倾向于“市场容量具备想象力”的领跑者,例如风光新材的抗氧产品、中德输送的橡胶输送产品、吉利化工的工业杀菌剂等,在“大工业体系”中都更容易找到战场,更容易上量。“这对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是很重要的,不能真攒了一堆小萝卜头”。
2:榆煤基金盯的是“成熟企业”:最长的吉利化工成立已经28年了,短的中德输送也成立了15年,这些企业在10-20年的磨砺中已进入了稳定期,榆煤基金总经理秦笙对此曾提到一个参数,即现金流。“我们不会选择经营性现金流不好的项目,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只有经营性现金流健康的企业,才能抵御周期下行的风险,尤其是在精细化工领域。”
3:榆煤基金盯的是“进口替代”:“进口替代”自然是国家战略,对于区域招商来说,也是鉴定引入企业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标准,同时,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具有进口替代预期的企业一般来说成长趋势更加确定。榆煤基金挑中的这几家企业都具有清晰的进口替代预期以及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无论对于“科创板”还是“创业板”而言,在资本市场都广受欢迎。
4:榆煤基金盯的是“落地能力”:这是榆煤基金最看中的,“如果完全冲着商业盈利把钱都投到省外市外,对榆林没有真正的产业带动,这是我们的失职”。我们还发现,这4个企业不但要在榆林洒下真金白银,彼此之间的产品还互有需求,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
除了1.5亿元撬动20亿元投资,四家企业一旦建成投产,将为榆林带来过亿元/年的税收贡献,累计解决就业近700余人。
(3)助力摆脱“煤炭”标签
目前,榆林最大的战局已经开打,那就是“全产业链+高端煤化工”。
2020年9月,借助煤博会契机,新华社采访榆林市市长李春临并刊文《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 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对榆林下一步的产业布局,李市长表示首条就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终端化”。
具体来看,榆林将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深化“12363”战略,谋划建设一批千亿级煤化工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坚持“用煤先取油”,加快形成以煤炭中低温热解为先导的特色煤化工产业链,一次布局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可降解材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链。
在这一背景下,榆煤基金的作战任务就是在榆林大转型的基础上,以“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姿态抢攻“精细化工”这个“小山头”。
事此外,“投行思维”在榆林的出现,也非常重要。传统能源型城市在招商引资时,往往是“以资源补贴撬动投资”,还有部分城市上过当、受过骗,这其间就是“技术端”出了问题,例如资源一旦划拔,城市方面就缺乏了一些“制约和监督手段”,即使能够完美执行,城市方面获得回报的周期也相对较长。而榆煤基金“以股权形式进场就可以多一些约束机制,多一些快速流动的办法”。
例如榆煤基金在出资中约定了“未兑现投资触发条款”,一旦投资方出现违约,那么对赌机制就让交易对手付出对价,这个对价的特点是“相当直接”,而且成本不低。榆煤基金以股东身份进场,如果企业能够冲击资本市场,榆煤基金即可通过减持实现获利退出,并寻找下一个合适标的,走上“以投资撬动招商,以产业带动退出”的正循环。

2.陕西省省属国企1月利润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4%

1月省属企业营业收入1125.9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174%。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效稳升,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赢得良好开端。
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9%”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4%”两个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属国企提质增效成果显现。“利润增速远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速,说明省属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向好。”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
1月,陕煤、陕投、陕建、陕西物流、陕西交控、陕汽、法士特等11户企业营业收入增加额超过5亿元。陕煤、陕投、陕建、陕西交控、法士特等11户企业利润增加额超过1000万元。
延长石油生产经营整体好于预期,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稳中有增。1月,生产原油95.1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成品油销量稳步增长;交售天然气6.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4%;生产各类化工品56.63万吨,同比增长7.57%。
陕煤利润总额居省属企业首位。“1月,我们的3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开足马力生产,智能化工作面占比达100%。”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负责人李俊虎说。1月以来,陕煤各矿区全力保生产、保供应,日均产量60余万吨,较去年同期日均产量高出近13%。此外,受冬季用煤需求增加影响,煤价上涨,陕煤1月实现营业收入323.3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利润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231%。
陕投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利润均高速增长,累计发电37.78亿千瓦时,生产原煤149.53万吨,PVC、烧碱、电石产量分别达2.73万吨、1.92万吨、2.69万吨,实现“十四五”开局之年高起步。
陕西有色利润总额显著增长。钼铁、钼酸铵、钛、铝和煤炭累计产销量均同比增长。集团所属金钼集团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任务目标,钼精矿特级品金属量完成计划的111.33%、一级品金属量完成计划的115.32%,各类钼金属产品国内销量完成计划的130.02%,同比提高46.6%,实现了首月“开门红”。
陕汽1月以来,产销量和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陕汽在海外产品、军品、专用车等产品研发,以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研究方面全面发力,加快纯电动、燃料电池、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攻坚,完成智能网联技术平台自主开发。截至1月底,今年陕汽已生产汽车2.43万辆,销售汽车2.02万辆。
法士特产销量全面超越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1月变速器产量为2019年以来单月第三高,销量为2019年以来单月最高。

3.证监会:全面落实退市方案,确保质押风险不反弹,明确重点监管工作

近日,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对近年来上市公司监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当前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形势,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来看讲话重点:
1、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上市公司监管要坚持底线思维,把握积极因素,服务国家战略,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打牢基础。
2、全力以赴做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各项工作,下一步,要细化工作举措,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做到“六个切实抓好”。
3、全面贯彻落实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坚决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
4、切实抓好风险防控,继续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确保质押风险不反弹,保持对重点公司的监管敏感性。
5、切实抓好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国资国企改革相互促进。
6、切实抓好基础工作,梳理整合监管法规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7、切实抓好增强合力,深化与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作。
8、切实抓好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忠专实的上市公司监管条线“专门家”队伍。
六方面出发 全力以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阎庆民指出,证监会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部署,明确了具体安排和实施路径。
阎庆民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意义重大。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对资本市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观念,全力以赴做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各项工作。下一步,要细化工作举措,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做到“六个切实抓好”。
一是切实抓好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坚决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
二是切实抓好风险防控,继续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确保质押风险不反弹,保持对重点公司的监管敏感性;
三是切实抓好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国资国企改革相互促进;
四是切实抓好基础工作,梳理整合监管法规体系,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五是切实抓好增强合力,深化与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作;
六是切实抓好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忠专实的上市公司监管条线“专门家”队伍。
监管层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20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出整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在具体落实层面,证监会持续推进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建设,积极推动证券法修订,其中专章规定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推动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大幅提高刑事惩戒力度;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治理准则等规章规范性文件,指导沪深交易所配套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同时,会计、审计等领域的制度安排也不断健全。目前,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四梁八柱”初步确立,具体制度安排逐步优化,为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推进市场化改革方面,目前,上市公司日常监管领域仅保留3项许可事项,且审核效率大幅提高。2020年,全市场并购重组项目中经证监会审核的仅占2.79%,平均审核用时37天,远低于法定的90天标准;科创板、创业板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已实行注册制,证监会注册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在持续强化监管执法方面,2013年以来,证监会共做出涉及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132项,市场禁入199人,依法查处了一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向市场释放了从严监管和“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去年以来,证监会开展了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旨在通过2年努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上市公司治理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夯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并在浙江、湖南、黑龙江、福建、贵州、陕西组织召开六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片区经验交流会议。证监会领导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及上述省份相关省领导分别出席会议并讲话,推动地方政府凝聚合力,共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推出退市新规,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退市标准,加大对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通过推动退市常态化来倒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合规经营。
截至目前,被称为A股“史上最严”的退市新规落地已两个月,A股退市公司累计总数已达128家,另有7只股票几乎提前锁定为退市股,A股退市逐步常态化,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闫晨曦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冯征昊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大国之材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中国卫通、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国企混改研究院机遇西安、米资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