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
陕投新兴行业动态信息周报 2020年第21期

行业报告 2020-07-31 15:40:00

、半导体芯片行业

1.中芯国际上市首日最高价6137.57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7月16日,中芯国际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中芯国际,股票代码:688981.SH)。中芯国际总股本为71.3642亿股,发行价27.46元,市盈率109.25倍。截止今日收盘,中芯国际报收82.92元,涨幅达201.97% ,总市值达6137.57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根据 IC Insights 公布的 2018 年纯晶圆代工行业全球市场销售额排名,中芯国际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一。
  中芯国际上市仪式现场,几乎云集了半个芯片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半导体产业代表均有出席。中芯国际受欢迎程度还体现在其科创板IPO的各个环节,众星捧月之势从战略配售就可以感受到。中芯国际此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股票为8.43亿股,占初始发行数量的50%。除了保荐券商旗下的海通创投、中金财富跟投外,另有27家重磅机构参与配售,242.61亿元的配售总额更是刷新了科创板纪录。中芯国际引入的战投阵容之豪华,令人惊叹。产业基金方面,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拿出35.175亿元鼎力支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亦认购了5.025亿元。
  另外,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新投资有限公司等“国字头”基金,均斥资参与认购。上海国资方面,上海科创、上海国际资管、浦东科创分别认购了5.025亿元、9999.75万元、5.025亿元。此外,中芯国际还赢得了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阿布达比投资局的青睐。同时,有超过2000只公募产品参与了中芯国际报价,其中不乏多只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基金,如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周应波管理的中欧远见两年定期开放混合、赵晓东管理的国富中小盘股票等绩优基金均申购了6000万股。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龙头,中芯国际一直备受关注。
  截至7月15日收盘,中芯国际港股市值达到2857.1亿元,屡次刷新历史新高。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芯国际“闪电”回归A股,有望拓展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估值重塑的空间,进而激发其发展潜能。

2.台积电登顶全球市值最高半导体公司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厂依序为台积电(3063亿美元)、三星(2619亿美元)、辉达(2577亿美元)、英特尔(2520亿美元)、博通(1284亿美元)、德州仪器(1190亿美元)、高通(1040亿美元)。
  周四(16日),A股科创板迎来中芯国际的同时,全球半导体代工龙头台积电于当天美股开盘前,召开法人说明会,公布其第二季度财报。
  根据台积电2020年第二季财务报告内容,台积电单季合并营收约3,107亿元新台币(下同),与上季相较大致持平,较2019年同期则增加28.9%;税后纯益约1,208.2亿元,季增3.3%、年增81%,每股盈余为4.66元,折合美国存托凭证每单位为0.78美元。若以美金计算,台积电第二季营收为103.8亿美元,年增34.1%、季增0.8%,达到财测预估的101至104亿美元水准。
  台积电指出,7nm制程出货占第二季晶圆销售金额的36%;16nm制程出货占全季晶圆销售金额的18%。总体而言,先进制程(包含16nm及更先进制程)的营收达到全季晶圆销售金额54%。
展望2020 Q3,台积电表示,基于目前对营运展望的假设,公司预期合并营收约介于112 亿美元到 115 亿美元之间。此外,基于平均汇率29.5的假设,公司预期营业毛利率约50-52%,营业利益率约39-41%。

3.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开工,计划投资额600亿

  青岛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由富士康科技集团和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将运用世界领先的扇出型封装和晶圆键合堆叠封装技术,主要应用于目前需求量快速增长的5G通讯、图像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应用芯片。项目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2021年投产,2025年达产。建成后达到封装测试12英寸芯片3万片/月的产能,是芯片设计、制造和应用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对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产业提质升级具有引领作用。
 
  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是“新基建”项目的典型代表。建设高端封测项目是青岛市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的大前景,为山东电建一公司提供了开拓“新基建”产业的良好机遇,公司将深耕青岛,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电建智慧、电建方案、电建力量”,在服务“新基建”、参与城市建设、助力产业振兴、支持新旧动能转换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4.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天科合达完成上市辅导, 拟闯关科创板IPO

  7月1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科合达”)科创板上市申请。本次闯关科创板,天科合达拟募集资金5亿元投建碳化硅衬底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天科合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06.61万元、7,813.06万元和15,516.1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034.98万元、194.40万元、3,004.3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572.06万元、-420.11万元、1,219.21万元。
  天科合达表示,报告期内,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下游应用场景的逐步成熟,市场对碳化硅晶片及相关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不断扩大碳化硅晶体和晶片产能,并设立沈阳分公司专业从事碳化硅单晶生长炉业务,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碳化硅材料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天科合达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技术研发驱动公司发展,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分别为1,488.35万元、1,262.00万元、2,919.28万元和568.27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1.84%、16.15%、18.81%和17.63%,其中2017年由于公司营收规模较低,因此研发投入占比较高
  天科合达表示,随着碳化硅器件及其下游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国内的碳化硅衬底材料供应已无法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公司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拟对主营业务碳化硅衬底材料进行扩产。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一个包括晶体生长、晶片加工和清洗检测等全生产环节的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年产12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片,其中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片约为8.2万片,6英寸半绝缘型碳化硅晶片约为3.8万片。
  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天科合达表示,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的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目前,我国碳化硅市场仍处于新兴起步阶段,国家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定位于重点支持行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定位将继续聚焦于碳化硅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一方面紧跟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通过自主研发持续提升公司技术实力,不断突破碳化硅晶片技术瓶颈,提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率,推动我国碳化硅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抓住我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和5G通讯行业发展的机遇,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扩大碳化硅晶片生产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和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产业化运营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龙头企业。

5.立讯精密拟与控股股东共同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

  7月17日晚间,消费电子行业龙头立讯精密(002475)发布一纸关于签署收购框架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根据公告,公司及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有限”)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创股份”)、WINSMARTCO.,LTD.(以下简称“WIN”)签署了《收购框架协议》。
  立讯精密(或控股子公司)拟与立讯有限共同出资以现金收购WIN直接及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纬创投资(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纬创”)及纬新资通(昆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纬新”,与“江苏纬创”合称“目标公司”)的100%股权,以上资金来源均为各投资主体的自有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除立讯精密及立讯有限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第三方共同参与此次收购。
  交易对价方面,各方基于2020年3月31日目标资产的拟制性报表净资产初步确定交易价格约为33亿元(含税价),其中立讯精密(或控股子公司)计划出资不超过6亿元,对目标公司不构成控股。
  股权结构方面,WIN持有江苏纬创100%股权;江苏纬创持有昆山纬新78.12%股权,WIN持有昆山纬新21.88%股权,故WIN直接及间接持有昆山纬新100%股权。而WIN是设立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控股公司,其控股股东为纬创资通,持股比例为100%。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投资总额:2800万美元。2020年4月,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
  立讯精密表示,本次收购框架协议的签订系基于公司多年以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沉淀以及对消费电子业务的中长期战略布局,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如本次股权收购成功,将可拓宽公司现有产品的销售渠道,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有效协同,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激光器行业

1.ASML二季度业绩大涨,拟收购光学公司大力度量产光刻机

  日前,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发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并宣布公司计划收购光学公司Berliner Glas,以巩固关键部件的供应。
  ASML Q2销售额达33亿欧元(RMB263亿元),同比增长31.9%,比第一季度提高了35.2%,净利润8亿欧元(RMB64亿元),毛利率高达48.2%。第二季度,ASML交付了61台光刻机,其中EUV光刻机交付了9台
  随着5G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以及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投资激增,ASML目前的订单中包括约54台EUV光刻机,价值100亿欧元。ASML CEO Wennink说:“EUV真的进入了大批量生产的领域,它正逐渐成为我们常规运营的一部分。我们正在扩大生产力,使年产量能达到45至50台EUV光刻机。明年的交付量将取决于疫情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水平。”
  ASML预计第三季营收将持续保持增长,也对2020全年业绩目标维持不变,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ASML第三季的营收将在36亿-38亿欧元,毛利率约在47%~48%。
  为了满足未来的需求,ASML决定收购光学公司Berliner Glas,后者被Wennink称赞为一家生产“非常高端”的陶瓷和光学模块制造商。据悉,Berliner Glas与ASML的关系可以追溯到30年前。Berliner Glas表示,现管理团队将继续运营公司,与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保持不变。Berliner Glas集团是欧洲精密光学和技术玻璃领域的领先公司,在主要的高科技市场,如半导体设备,触摸面板,医疗设备和测量设备市场,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Berliner Glas公司一直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高品质光学组件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服务。Wennink预计这笔收购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2.欧司朗红外激光器联合项目取得突破进展 

  近年来,红外光应用大量涌现,红外LED和VCSEL用作智能手机人脸识别光源,更是成为热门话题。其实,很早之前,红外激光器早就广泛应用在许多领域。作为世界领先的光学半导体公司,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特殊专业应用领域的高功率激光器,例如在汽车工业中使用高功率激光焊接机器进行金属加工。
  最近,在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局资助的最新EKOLAS项目中,欧司朗携手合作伙伴,在激光器性能和效率的前沿探索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使激光器能源效率和输出功率显著提高。
  从医疗技术到汽车制造,先进的激光技术越来越成为各个行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携手Laserline、Heraeus、Fraunhofer ILT、fiberware和Welser Profile等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了EffiLAS联合项目EKOLAS的多项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开发具有卓越输出能力的高效红外激光器,并在工业材料加工中成功应用。
  一直以来,德国EffiLAS协会(高效高功率激光光源协会)致力于巩固与提升德国在光子学领域的领先技术和经济地位。在激光光源领域,EffiLAS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如各项参数,比如和性能,能量效率等各项相关技术参数。
  项目的成功,得益于从EffiLAS其他项目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包括对材料科学的理解、在外延领域的模拟实验,以及在芯片和腔面技术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EKOLAS项目经理Sebastian Hein表示: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实现了所有预设的目标,有些成果甚至超出了预期。成功的关键是我们开发了模拟激光电光特性的创新软件工具,这些软件将热分布、与温度相关的材料特性,以及与模态相关的波在谐振器中的传播都纳入了分析。这些工具大大加速和简化了必要的测试运行,对项目的结果做出了根本性的贡献。
  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同样可以用于波长为800-1060nm范围内的其他产品系列上。这些成果,不仅为产品开发带来更大优势,同时也促进了德国乃至欧洲地区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3.IPG推出新款创纪录的超紧凑系列激光器

  作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领导者,IPG Photonics公司(纳斯达克:IPGP)宣布推出新款YLR-U系列近红外1μm光纤激光器。YLR-U系列是全球性能最高的工业级千瓦级连续掺镱光纤激光器。该款激光器具有业界最小的尺寸和最轻的重量,以超紧凑的外形尺寸和创纪录的功率/体积比提供超强性能。
  该系列光纤激光器涵盖了多项专利和正在申请的专利,目前可提供高达4 kW的连续功率,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达到8 kW。YLR-U系列是全球第一台机架式1μm中功率激光器,拥有卓越的高连续功率和独有的高峰值功率(HPP)选项。除了这些功能,IPG提供的激光产品还具备理想的光束质量,卓越的可靠性和行业领先的电光转换效率。凭借全密封机架设计,YLR-U系列激光器能够在极其恶劣(诸如相对湿度高达90%)的环境下工作。对于YLR这种级别的设备,拥有如此出色的能力,此前在全球市场上是没有的。
  YLR-U系列激光器采用IPG Photonics世界领先的工业泵浦二极管封装技术的最新成果。易于使用的机架式安装配置包括模拟,RS-232或以太网等各种远程控制选项,内置带有网络连接的自诊断功能,是最经济高效且适应性最强的解决方案,可轻松集成到生产线中,从而实现工业4.0智能制造。“随着我们新款超紧凑型YLR-U系列的推出,IPG再次将工业激光的领先性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IPG全球销售和营销高级副总裁Trevor Ness表示:“这些解决方案无一例外在市场上为客户提供最高价值。”
  与IPG领先的YLR系列一样,YLR-U系列激光器是专为处理各种金属切割、焊接和钻孔应用而设计的。在过去的一年里,IPG的客户从高峰值功率选项中受益,该选项可实现在较厚的材料上快速且洁净地重复穿孔和钻孔、高质量切割、附加脉冲焊接功能以及高反金属的切割和焊接,所有这些都提高了加工速度和质量。IPG独有的高峰值功率选项,提高了工艺质量和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体加工能力,同时节省了材料、时间和运营成本。

4.大族激光上半年净利润大涨60%-70%,PCB与口罩机业务为主要增长动力

  7月14日晚,大族激光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6.07亿元-6.45亿元,同比增长60%-70%。
  大族激光表示,上半年利润增长得益于国内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公司二季度行业快速复苏,各项生产基本恢复正常。PCB业务订单及发货均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推出全系列口罩机产品,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PCB业务发展强劲 疫情下仍大涨55%
  一季度大族PCB及自动化设备销售468套,同比增长11.43%,平均销售价格65.07万/套,同比增长38.92%。今年以来,5G和服务器行业的持续向好,显著带动PCB行业对加工设备的需求。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PCB业务2020年一季度仍保持良好增长,其中,3月份发货量创历史新高。目前,大族PCB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工厂一直处于满产状态。二季度,PCB业务仍有望延续一季度的良好增长势头。
口罩机发货超1000台
  6月初,大族激光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口罩机发货台数已经超过1000台,产能基本恢复正常。但由于国内口罩产能逐渐饱和,后续设备交付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排除未发机客户存在撤单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价格的大幅下降,大功率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价格同样降幅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大族逐步提升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自给率,加大开拓中低端市场,4月出货台数创历史新高。未来,随着自产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出货台数的进一步提升,有望提高大功率业务毛利率水平。从订单结构来看,工程机械行业订单增长迅速,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稳定增长。长期来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定制化产品将成为主要方向。
  同时,大族激光正发力大功率激光器及设备业务。公司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系统及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产业项目,2019年已投入4.75亿元,2020年1-5月已投入0.18亿元,累计投入8.67亿元,预计今年11月份完成项目建设。

三、新能源行业

1.高领投100亿本田出资37亿入股宁德时代

  7月17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布新一轮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此次募集资金总额197亿元,认购价格为161元/股。其中,高瓴资本认购近100亿元,本田认购约37亿元。根据宁德时代此前的公告显示,本田此次认购的数量约占其总股本的1%。
  关于宁德时代与本田的合作,除了资本入股层面外,双方还将在电池供应、开发合作及电池回收或再利用领域的商业合作。宁德时代将向本田供应双方约定种类的电池,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预计于2022年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2月,宁德时代就成为了本田动力电池的合作伙伴,双方还签订了一份供货协议,在2027年前宁德时代将向本田保供电量约56GWh的汽车锂动力电池等。
  在新一轮动力电池企业定增或IPO方案中,国际车企资本身影频繁涌现。除了此次宁德时代定增获本田战投外,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成第一大股东,孚能科技获戴姆勒投资,都说明了国际车企正在通过入股的手段强化动力电池供应链的维稳。而国际车企资本入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注定对未来全球动力电市场的格局划分带来新的变化。

2.大众投资项目启动,国轩年产3万吨高镍项目落户庐江

  大众入股国轩之后,其投资的相关锂电项目也快速落地。7月16日上午,国轩高科子公司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与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举行签约仪式。合肥国轩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正式落地庐江。这标志着大众汽车入股国轩以来,其指定投资的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36个月,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设备选型及招标等工作,预计到2023年初试运行。国轩高科一直坚持“做精铁锂 做强三元 做大储能”产品战略,其当下产能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同时,正在积极推进三元电池项目产能规划。此次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正式落地庐江,是国轩高科发力三元电池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该项目也是大众集团入股国轩投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8日,大众中国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同日,国轩高科披露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其此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3.06亿元,其中大众中国认购总额不低于6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国轩电池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2GWh,行业排名全国第三。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9GWh,排名全国第二,新能源专用车装机量居于全国第一。
  尽管国轩高科当前电池装机以磷酸铁锂为主,但也在积极开发高比能的三元电池产品,并通过布局上游原料端,通过多年自主研发,掌握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关键技术。据了解,当前国轩高科开发阶段的三元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为300Wh/kg,系统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合肥国轩庐江板块董事长饶媛媛表示,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可以较好满足公司高比能动力电池生产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更好地保障公司正极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于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日产电芯1300万个

  特斯拉自产电池早已是业内尽知之事,但是生产进程一直秘而不宣。
  近日,美国媒体《科学频道》(The Science Channel)在最近一期的“超级工厂”节目中,探访了特斯拉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该栏目揭秘了这个大型电池工厂的运营,并透露了工厂内的景象。
  这个十分钟的节目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小花絮,如关于超级工厂正在进行的活动,比如定制的冷却系统,它是为可持续性而优化的。
  “超级工厂”短片中还重点介绍了特斯拉电池的制造过程,以及一些罕见的镜头。包括该公司用于电池制造的大型,精巧的输送机系统。该功能还包括看似为Powerwall电池组组装的电池。该部门还提到,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每天能够生产约1300万个单体电池
  特别有趣的是,特斯拉在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的电池生产线还不是该公司希望提供的最佳产品。这一荣誉属于位于弗里蒙特的特斯拉电池生产厂的Roadrunner项目,该项目目前正在为一条实验性生产线进行扩展。与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与松下合作生产的21700电池不同,Roadrunner电池完全是由特斯拉定制设计和生产的。
  人们对特斯拉定制电池的期望值很高,有推测称,这种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可持续使用一百万英里,在储能设备中可持续使用数十年。
  最终,“超级工厂”部分分享的内华达州工厂的视频可能会与特斯拉的Roadrunner项目形成良好的对比,后者预计将在今年9月即将到来的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上公布并进行深入解释。

4.市场“寒流”下的锂电资本“热潮

  相比于新能源汽车市场12个月销量连降的“寒流”侵袭,锂电产业链企业在资本市场仍显得“热潮”汹涌。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一份200亿大手笔募资预案拉开了整个锂电产业的扩产序幕。随后,围绕于锂电池应用细分市场,材料、设备等领域的产能扩张、并购融资预案接连启动。奔赴A股、科创板IPO的锂电企业节奏也在加快。 
  高工锂电梳理统计,今年上半年锂电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可交换债券的预案达18起,其中电池领域6起,材料领域10起,设备领域2起,涉及金额约650亿元。今年成功IPO的锂电企业4家,募资金额约84亿,IPO在途及计划的锂电企业超过10家当下,上市公司密集募资,锂电企业积极冲刺IPO,新一轮资金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1、融资体量增大经过数年的发展积淀,锂电企业针对自身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对于资本的需求不可同日而语。宁德时代百亿募资方案也成为国内锂电资本市场的首个里程碑。同时,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升维,中国锂电企业需要依托资本力量快速成长壮大,角力欧洲新战场,与日韩、欧洲电池企业一争高下。
  2、国际车企资本涌入在新一轮动力电池企业定增或IPO方案中,国际车企资本身影开始涌现。包括宁德时代百亿定增获本田战投,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成第一大股东,孚能科技获戴姆勒投资,国际车企资本的入局也或对未来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3、为奔赴新战场蓄力站在上游产业链角度,凭借产品和技术上的优势,当前国内已有一批优秀的材料及设备上市公司已经进入国际电池巨头的供应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不断加深。募资方案的通过将为这些企业加足马力。
  4、重视研发储备与技术升维除了扩产并购外,包括宁德时代、先导智能、鹏辉能源、璞泰来、华友钴业等企业均在募集资金用于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全球动力电池竞争升维态势下,针对下一代电池的研发与技术储备势在必行,围绕动力电池性能、安全、智能制造的需求升级,材料、装备企业同样必须紧贴头部企业需求。
  5、亟需融资“造血”上市公司融资补充流动资金,一大波锂电企业积极奔赴IPO,也从侧面反映了锂电市场环境进入低迷困境,细分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亟需融资获取“造血”能力。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已凸显出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三高”态势,尤其是提前垫资与超长账期叠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保证健康的现金流。

5.全球最大风电叶片生产基地开工建设

  7月11日,位于江苏海门港新区的艾郎风电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海门艾郎风电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海门艾郎风电由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民营企业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二期项目是海门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总投资30亿元,总占地548亩,将新建三个生产车间,一个研发测试中心及仓贮、堆场、生产生活等配套设施。计划明年1月一号车间具备试生产条件,整体二期项目将于明年5月竣工。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海门艾郎可实现年应税销售100亿元,税收5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之一。
  艾郎风电一期项目从签约到竣工投产仅8个月时间,跑出了海门项目建设“加速度”。目前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工业应税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达10.5亿元。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晓敏在讲话中指出,海门已进入格局性变化的战略机遇期,要牢牢抓住发展实体经济、狠抓项目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不动摇,齐心协力、接续奋斗,迅速掀起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潮。海门港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多重发展机遇,千方百计促成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排出厂房竣工、设备安装、项目投产的时间节点,以早投产促早达产。各部门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增强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希望项目投资方和建设方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艾郎风电投资方表示,海门艾郎一期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建设,创造了可以与特斯拉上海工厂建设速度相媲美的“艾郎速度”,与海门和海门港新区卓越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安全、质量、效率”仍将是海门艾郎二期建设的关键词、主基调和主旋律,力争在6个月内完成从开工到样片试制,为海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复合材料行业

1. 碳纤维行业需求迎来大爆发,机构纷纷加码布局

  3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强势反弹,应用领域广阔且市场空间巨大的碳纤维板块被一些机构看好。部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机构已经开始对碳纤维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布局。
(1)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碳纤维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是钢的5至7倍,广泛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体育用品、汽车工业等领域。赛奥碳纤维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8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从3.55万吨增长到9.26万吨。
  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可以看出,碳纤维正迎来应用端的爆发阶段。光威复材2020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碳纤维业务实现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32.29%。业绩增长是因为主要客户需求增长及民品纤维贡献增加。
  中航高科定期报告显示,2019年航空新材料实现营收20.07亿元,同比增加26.97%。在卖方机构看来,碳纤维复材作为高强度低重量的新型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多种新机型逐步量产,未来三五年内航天航空市场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将处于高速成长期,下游需求大幅上升。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我国民用大飞机量产将带来大量碳纤维需求。其中C919机身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约为12%,正在研发的C929机身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望超过50%。后续的C919量产,将带来国内碳纤维新的需求。
天风证券明星分析师杨诚笑表示,当前我国碳纤维产品国产化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内厂商已研发生产出可对标美日龙头企业的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中国碳纤维行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机构加码布局
  从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可以看出,机构已经开始对碳纤维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布局。光威复材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30只公募基金持有该股,持仓市值超过18亿元。此外,3只社保基金组合账户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其中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持有840万股,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持有399万股,社保基金四零六组合持有385万股。考虑到光威复材最新股价逼近60元,如果持有至今,上述基金合计持有市值或接近10亿元。
  此外,高毅资产冯柳管理的产品在今年一季度也现身楚江新材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截至一季度末,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共计持有楚江新材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5%。
  从机构产品布局情况看,近期富国新材料新能源基金正在发行,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徐斌非常看好碳纤维发展机会,由其管理的富国改革动力基金,重仓持有光威复材,今年一季度还大幅加仓。
  从机构调研情况看,中简科技、光威复材、楚江新材等公司均吸引了众多机构前去调研。5月29日,数十家机构调研了中简科技,其中包括国泰基金、朱雀基金、平安基金、太平养老等机构。楚江新材6月份以来,已经接待了3批机构的调研。
(2)国内碳纤维行业格局
  光威复材(300699)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导者。光威复材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1998年引入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2007年公司GQ3522型碳纤维(T300级)应用验证经总装批准立项,自此持续为军方稳定供货。2016年碳纤维民品应用取得突破,实现了风电叶片碳梁的产业化,成为全球风电整机巨头VESTAS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中简科技(300777)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后起之秀。中简科技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19年5月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公司生产的ZT7系列(高于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率先实现国产航空航天重点型号的全面批量稳定应用,同时也实现ZT8系列(T800级)碳纤维稳定生产,并成功研制了高模型ZM40J(M40J级)以及高强中模型ZT9(T1000/T1100级)石墨纤维。
  江苏恒神已拥有部分高性能碳纤维的成熟技术。江苏恒神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碳纤维年产能4500 吨,织物和预浸料1500万平米,复合材料制件5000 吨,是国内最具规模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件生产企业之一。
  精功科技(002006)在碳纤维领域的主要产品是碳纤维生产线。精功科技创始于1968年,公司定位于专用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目前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装备、轻纺专用装备、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在碳纤维领域的主要产品。是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和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
  中复神鹰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导企业。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系统掌握了T700级、T800级碳纤维千吨规模生产技术以及T1000级的中试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干喷湿纺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核心装备自主化,率先建成了千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目前累计向市场供应碳纤维超万吨,碳纤维市场的国产占有率连年保持在50%以上。
  目前国内的碳纤维主要应用于体育休闲等领域,国外已经成熟运用的航空航天和工业领域将成为未来国内市场的主要增长来源。预计国内军用飞机的更新换代与C919飞机的全面交付将分别带来3.9亿与2.46亿美元的需求市场。

2. 荷兰化工巨头诺力昂将在浙江建立世界级中间体装置

  诺力昂近日宣布,将在其位于浙江宁波的生产基地建设世界级的生产装置,为其有机过氧化物业务生产两种关键中间体: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叔丁醇(TBA)。新生产装置预计2021年下半年竣工,年产能将达到3.5万吨。
  有机过氧化物是高分子材料聚合和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也是诺力昂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TBHP是诺力昂有机过氧化物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中间体。该产品还用作涂料树脂和其他产品的聚合引发剂。TBA是用于生产有机过氧化物和其他特种化学品的原材料。随着TBHP和TBA的本地化生产,诺力昂将更加稳定地为中国及亚太区客户提供有机过氧化物产品,助力中国先进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发展。
  在此次项目中,诺力昂与南京金陵亨斯迈(NJH)确定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后者将为新生产装置提供原材料。南京金陵亨斯迈将在其南京基地建造一个储罐和装载站,并将原料稳定地运送到诺力昂宁波基地。
  “这是我们在亚洲整合TBHP供应链的重要一步,目前这种材料在当地还依赖进口。”诺力昂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总裁Johan Landfors表示,“亚洲对TBHP和TBA的需求持续增长,新生产装置将确保我们能够满足未来几年的供应需求。”
  诺力昂首席执行官Charlie Shaver表示:“新装置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投资,我们希望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中建立业务并支持战略发展。期待与南京金陵亨斯迈公司精诚合作,助力中国及亚太区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介绍,诺力昂从2019年开始在宁波生产基地持续投资和扩大产能,旨在更好地服务于聚合物市场客户,并共同增长。2019年,诺力昂宁波基地先后完成了品牌为Perkadox 14的二烷基过氧化物产能提升25%,以及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产能翻番。

3. 热塑性碳纤维应用的三种发展趋势

  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展,热固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其在耐磨、耐高温等方面无法完全满足高端应用需求。在此情况下,热塑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先进复合材料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国产碳纤维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在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方面的探索中生动演示出热塑性碳纤维应用的三种趋势:
  一是从粉末碳纤维增强向连续碳纤维增强形式发展
  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按增强纤维的形式可分为粉末碳纤维、短切碳纤维、单向连续碳纤维和织物碳纤维增强等不同种类。复合材料在遇到弯曲或剪切破坏时存在纤维从基体中拔出的过程,增强纤维越长,在拔出时吸收的外加载荷所提供的能量就越多,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就越高。因此,相比于粉末或短切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国内应用最多的注塑成型工艺采用的还是粉末或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形式,制品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使用连续碳纤维增强形式时,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将迎来更宽阔的应用空间。
  二是从低端热塑性树脂向中高端热塑性树脂基体发展
  热塑性树脂基体在熔融过程中表现出高黏度特征,这种高黏度树脂基体通常是难以充分浸润碳纤维材料的,而浸润程度与预浸料的性能表现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浸润度,采用了复合材料改性技术,并对原有的展纤装置和树脂挤出设备进行了改进,在延展碳纤维原丝丝束宽度的同时,增加树脂的持续挤出量,明显改善了热塑性树脂对碳纤维的浸润效果,有效保证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的性能。成功地将连续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从PPS、PA这类低端热塑性树脂向PI、PEEK这些中高端树脂延伸。
  三是从实验室手工制作向稳定量产化发展
  从实验室小量实验成功到车间稳定量产,这中间最为关键的是生产设备的设计与调整。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能否实现稳定量产,不仅要看日均产量,更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预浸料的质量是否稳定,即看预浸料中树脂含量是否可控且比例合适,看预浸料中碳纤维是否分布均匀且浸润透彻,看预浸料是否表面光滑且尺寸精准。

4.山西发布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

  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0年)》,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或接近1500亿元,成为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计划,山西省将围绕制造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总体要求,聚焦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四个重点领域行动计划提出:
  重点推进61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15户骨干企业,新增1—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攻关5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核心技术专利。
  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项目推动为抓手、以招商引智为助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任务推进为牵引,着力推动产业链、项目链、招商链、创新链、政策链、任务链6链协同。
  山西省将重点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太钢集团年产16万吨高端冷轧取向硅钢等61个新材料产业牵引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84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48亿元,力争年底前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提升山西省在高端新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积极融入京津冀产业发展,承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地新材料产业转移,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基础,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不畅的问题,采取“以商招商、联盟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以与山西省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有紧密合作联系的省外优质企业为重点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招商,切实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垂直扩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山西省将围绕特种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聚焦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这8个具有全国比较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条:
  煤—煤沥青—中间相沥青—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
  煤—煤基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石墨烯、电容炭
  衬底材料—外延片生产—芯片设计—芯片制作—封装—应用产品
  植物秸秆—木质素—生物树脂—生物碳纤维复合材料
  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乳酸—聚乳酸—生物降解塑
  特殊钢—冷轧板材—取向硅钢、轮轴钢—高铁轮对、特高压变压器
  电解铝、原镁—镁铝合金板带、铸件—汽车、轨道交通轻量化部件
  气凝胶粉体—浆料(预氧化)—水性涂料(玻璃纤维毡)

、卫星通信行业

1. 银河航天卫星工厂落户南通

  卫星互联网风口已至,近期,全国多地战略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7月16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卫星互联网领军企业银河航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银河航天卫星超级工厂即将落户南通。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与银河航天董事长兼CEO徐鸣等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银河航天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具备我国领先的低轨宽带卫星通信技术能力。2020年1月16日,银河航天首发星成功发射,该星是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到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低轨Q/V/Ka等频段通信,并于近期实现了我国首次低轨卫星互联网5G通信试验。公司最新估值将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及商业航天领域第一只独角兽。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2020 年被认为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元年,卫星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根据协议,银河航天将把握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在南通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以卫星超级工厂为核心的卫星互联网研发、制造及运营基地。卫星超级工厂建成后,将具有日均生产超过一颗卫星的量产能力,这意味着中国的卫星低成本量产时代即将来临。
  “目前,银河航天通过首发星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已经初步验证了一条低成本路径,并且正在建设小批量卫星智能制造示范线。”徐鸣表示,“下一步,银河航天将依托南通优势,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研发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互联网卫星,拉开中国卫星低成本量产时代序幕,并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一个新的卫星互联网产业生态,助力我国打造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速率的泛在卫星互联网服务。”
 
 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模拟图
  近年来,卫星通信产业正在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日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全球卫星产业规模正稳步增长,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860亿美元。另根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前,全球卫星互联网产值可达5600亿-8500亿美元。未来,卫星互联网不仅有望成为5G乃至6G时代实现全球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也将是航天、通信、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制高点,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 Starlink网站代码曝光卫星联网终端图片以及测试细节

  据cnBeta消息,在SpaceX的Starlink网站代码内发现的新图片显示了该公司未来用户卫星终端的官方外观图像。客户将使用这些天线接入SpaceX的互联网卫星Starlink。马斯克在Twitter上回复这一图片的真实性,他表示,Starlink终端有电机,可以自我定向,以获得最佳视角,不需要专业的安装人员。但终端的设计略有变化。
  SpaceX已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许可,可以将近1.2万颗Starlink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要想接入卫星系统,客户需要购买这些小型 "UFO "碟子来接收来自卫星的宽带信号并连接互联网。
  目前,SpaceX正准备推出Starlink的测试版,这将允许早期批准的用户测试早期版本的系统。6月,SpaceX更新了其Starlink网站,允许感兴趣的潜在客户注册,以接收有关该计划的最新信息,并了解他们所在地区的可用性。私人测试预计将在 今年夏天晚些时候 开始,然后是针对高海拔地区的公共测试。
  代码显示,SpaceX计划为测试者提供一个 "Starlink套件",该套件将包括一个Starlink碟形终端、一个Wi-Fi路由器、一个电源和系统的支架。用户必须自己安装终端,将其放在 能清楚看到北方天空的地方。代码中透露了一份PDF的安装指南,但目前是空白的。接受这套设备,用户必须同意每天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测试Starlink系统,并向SpaceX提供经验反馈。他们还必须同意为自己的体验保密,不得在网上或与家庭以外的人讨论参与Beta计划的情况,除非他们是SpaceX的员工。
  常见问题页面透露了更多关于用户可以期待的细节以及如何使用他们的终端。SpaceX声称,测试计划将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开始,首先是那些居住在华盛顿州农村社区的人。测试者将不必为他们的终端付费,尽管他们将被收取1美元的费用,以测试SpaceX的计费系统。该公司还指出,互联网连接一开始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3.卫星互联网站上新风口,卫星产业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日,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新基建”之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全球卫星产业规模正稳步增长。今年4月,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各地和相关企业纷纷加快布局。一时间,卫星互联网站上新风口。业界认为,2020年是中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元年,卫星产业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次纳入“新基建”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而信息基础设施就是以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这是中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明确列入“新基建”的范围。
  据悉,卫星互联网是将卫星作为网络传输节点,用户不需经过地面系统就可直接接入卫星互联网络。未来,卫星通信将提供低成本通信服务,有效弥合数字鸿沟。尤其是对于通信基础设施比较缺失的地区来说,搭建卫星互联网接入全球互联网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近期,卫星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多个城市的“新基建”热词。北京市提出要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上海市将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之一;重庆市在“新基建”重点任务中明确指出,要加紧谋划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建设,打造全国太空互联网总部基地等。
“空天地一体化”加速
  一般而言,传统地面通信网络在海洋、沙漠及山区偏远地区等环境下铺设难度大且运营成本高,而卫星互联网设施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小,具有全球覆盖、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显著优势,二者能实现互补。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5G确保大量用户同时使用高速网络,而在5G覆盖较少的偏远地区,卫星互联网可提供稳定信号。
  近日,中国联通与华为在北京签署“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涌表示,地面通信系统与卫星互联网已开始融合发展,并逐步进入“全球全域的宽带互联网”时期,5G“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将成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地球上超过70%的地理空间、约30亿人口尚未实现互联网覆盖。展望未来,华泰证券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卫星互联网通信具备广泛应用前景,如低轨卫星互联网、航天互联网、车联网等,预计到2022年,全球低轨卫星互联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100亿-2000亿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卫星互联网产业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战略新兴产业。由于涉及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及卫星运营等多个环节,因此卫星互联网产业被视为拉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太空圈地”竞赛开启
  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卫星互联网的部署得到中、美、俄、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另一方面,低轨道卫星空间轨位及资源日益紧张,各国悄然展开卫星发射“通行证”的争夺战,通信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地面走向太空。纵观全球,各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国家的网络部署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而有些国家还在探索和筹备阶段。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链计划是目前知名度最高、部署规模最大的卫星互联网星座。6月3日,SpaceX顺利执行了第八批次的星链发射计划,将60枚卫星送入低轨地道。目前,该星座已有482颗卫星在轨道运行。此外,亚马逊、苹果、三星等公司都在积极推进各自的“造星”计划。
  2017年以来,中国多个近地轨道卫星星座计划相继启动。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主导的虹云工程、行云工程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导的鸿雁工程此前均已发射首颗试验星。在商业航天领域,银河航天首发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已发射成功,成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相当于4G网络速率的100倍)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吉利汽车也宣布,将展开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
  北京联通卫星通信局局长石玉龙表示,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与全球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应奋起直追、加速发展。

4.深圳首批新基建项目总投资4119亿元,包括卫星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

  7月2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深圳发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基建总体情况和发展优势,并对《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曾坚朋介绍说,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基建的内涵定义,结合深圳的实际,《实施意见》明确了深圳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义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数字驱动、技术迭代、产业赋能等特点,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
  7月9日晚,亚太6D卫星成功发射,被命名为“深圳星”。这是我国第一颗采用Ku/Ka体系的地球静止轨道高通量卫星,也是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标志着深圳布局卫星互联网结出丰硕成果。“深圳星”的成功发射,是深圳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案例。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深圳新基建的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泛在、融合高效、科产协同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带动信息产业升级提供崭新机遇,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实施意见》提出了6大重点任务,梳理了20项主要工作,36项具体事项。
  在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深圳主要是建设五张通信网络、四类算力设施、三大数字技术设施,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领先的5G之都,打造“双千兆城市”,以鹏城云脑和深圳超算中心为依托打造全球智能计算和通用超算高地等。
  在全面升级融合基础设施方面,深圳围绕制造、交通、能源和市政等四大领域,突出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名城,加快构建智能化现代交通体系。
  在统筹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聚焦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设施集群。到2025年,深圳将有不少于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据悉,为加快深圳市新基建建设进度,市区两级联动谋划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本年度可形成投资100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2447亿元;政府投资项目61个,总投资1672亿元。从项目的类型看,5G网络、卫星通信、算力设施等信息基础设施28个,总投资2452亿元;集成电路、8K超高清、生物医药等创新基础设施42个,总投资1016亿元;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融合基础设施25个,总投资651亿元。

、金融资本市场

1.2020年中IPO盘点,VC/PE退出进入快车道

  科创板试点基础上,2020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进入快车道,各项制度安排及业务规则相继落地,成为继推出科创板以来我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最重大的举措之一。清科研究中心全面梳理2020年上半年IPO数据,解析股权投资机构IPO成绩单,一览上市潮下投资机构的退出变化。
(1)被投企业IPO增加,机构账面回报上浮
  2020年开年受疫情影响,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募投退数量均有所下滑。然而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利好下,被投企业IPO案例数延续了2019年的增长态势,在2020年热度不减。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20年上半年被投企业IPO数量达856笔,同比上升86.9%。从退出收益来看,2020年上半年中企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水平(发行时)达到4.8倍,其中1月、2月与6月账面回报水平(发行时)均在5倍以上,拉动上半年退出收益同比上调35.2%。
图2 2020H1被投企业IPO案例数及账面回报(发行时)分布
 
(2)机构退出整体情况:达晨、深创投领衔,鼎晖获上半年最多科创板IPO
  2020年上半年有超过500家VC/PE机构获得被投企业IPO,其中达晨财智与深创投在被投企业IPO数量上领衔各家VC/PE机构,各有7家被投中企登陆境内外市场。从被投企业科创板IPO数量来看,鼎晖投资4个项目登陆科创板,是上半年VC/PE机构中支持科创板上市企业最多的投资机构。从机构的账面退出的规模来看,中银投资、启明创投、红杉中国的账面退出金额(发行时)均超过人民币50亿元,而老虎基金、德太投资、高瓴资本的账面退出金额(发行时)也超过了人民币30亿元。
图3 2020上半年VC/PE机构退出情况(部分)
  2020年上半年共计27家机构被投企业IPO数量不低于3家,VC机构14家、PE机构13家;被投企业IPO数量不低于4家的投资机构共计11家,其中达晨财智与深创投各有7家被投企业在上半年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领先于其他投资机构。
  分机构类型来看,上半年共有5家早期投资机构所投项目登陆资本市场,其中联想之星斩获了2家IPO,领先其他早期投资机构;而VC/PE机构在上半年的情况相似,各有10家以上投资机构的被投企业IPO数量不低于3家。
(3)机构投资时长逐渐缩短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VC/PE机构投资时长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在2017年之前,VC/PE机构自第一笔投资至被投企业IPO的投资时长集中在3-5年,而近三年来机构的投资时长逐渐缩短,投资时长在1-3年的案例占比提升,而投资时长在1年以下的案例有所增长。机构投资时间缩短一方面源于境内外上市政策改革及首发审核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受机构投资策略调整影响,其投资中后期尤其是Pre-IPO项目的比重增加。
图4 2009-2020H1自机构第一笔投资至企业IPO历时分布(按投资案例数,笔)
(4)大量VC/PE基金进入退出期,A股减持潮来袭
  回顾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情况,2013年-2015年基金募集情况高速增长,新募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在此期间内均达到了阶段性峰值。按存续期“5+2”或“7+2”估算,早年间设立的基金逐渐进入退出期,加之A股现有减持规定下投资机构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在解禁后仍面临着减持比例限制,部分机构会在基金的投资后期就开始退出操作。考虑到减持规定的影响,近年或将有大量VC/PE基金进入退出期或开始退出项目,在“牛市”的预期下,A股或将迎来基金减持潮。公开信息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告减持所涉及投资机构中,减持单支个股的减持股份数量占流通股数的比例在10%以上的机构包括国开博裕、金雨茂物、君联资本、博信资本等;而根据可计算的成交对价,减持单支个股且套现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元禾控股、招银国际、博裕资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庆渝资等。
(5)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行,退出端变化或加剧机构洗牌
  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无疑有效地提振了股权投资市场信心,对符合标准的科创企业提供了更具针对性、更加高效且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投资机构的退出压力。开板一年多以来,科创板服务了上百家上市企业,其中近90%获得了VC/PE支持,给其背后的投资机构带来了丰厚回报。未来随着股份解禁,VC/PE机构可通过减持所持股份变现并分配收益,减轻自身退出压力的同时也为股权投资市场提供源头活水,助力市场募资难局面的改变。
  随着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创业板率先试点注册制并与现有板块“错位发展、适当竞争”,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审核时长,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和选择,也进一步优化了VC/PE机构的退出环境。一方面利好投资机构退出业绩;另一方面也有助缓解募资紧张局面,LP在“弹药”充盈的情况下或将改变投资策略,对机构分化产生逆向影响,或将加剧行业内机构洗牌。

2.清科发布各省市创投数据及系列研究,区域股权投资深度揭秘!

  新经济在中国以及世界正经历着高速发展与更迭,日新月异。股权投资作为其中一股重要的支持力量,也逐渐从幕后走到聚光灯下。在政策加持与资本助力下,北上广等区域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获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培养出一批知名企业,也成为了我国股权投资行业的首发阵地。伴随着国家先后出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规划纲要,经济发展着力点转向产业结构升级,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发展与竞争已全面起势,股权投资已从一线城市扩散至中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并在各地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支撑作用。
区域政策框架基本成型,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数据全维度透视
  201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 53号),即“创投国十条”正式发布,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省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引导金建设、金融市场服务、对外开放、产业调整、科研活动、人才引进、多方位创业孵化和政务服务等方面,出台了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境内省份已100%全部制定了适合各省发展的“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其中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等21个省发布“双创升级版相关实施意见”,占比高达68%,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政策铺垫已基本成型。
  从城市来看,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最活跃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深圳,投资案例数分别是1,998起、1,389起和903起,投资金额分别是1,857.94亿元、1,003.82亿元和545.90亿元,位列第一梯队;其次,杭州、广州、苏州、南京和成都投资活跃度也较高,投资案例数分别是615起、346起、313起、238起和228起;其余城市,投资案例数均位于200起以下。
(1)区域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与经济发展呈高度相关性
  一直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清科研究中心将2019年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股权投资数量对比,发现两者数据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北上广、江浙等省市不仅在经济总量和股权投资总量方面领先全国,在现有经济基础上的股权投资发展程度则更为领先;四川、湖北、福建、安徽、陕西等中西部省份的股权投资发展程度处于局部领先地位,而山东、河南、湖南、河北等省市的股权投资事业相对其区域生产总值稍显滞后,亟待培育当地创新创业力量。我国经济中间梯队的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仍然在股权投资领域处于欠发达状态,两极分化较显著,创新创业和股权投资事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图1 2019年各省市生产总值与股权投资数量的关系
(2)区域股权投资市场特色鲜明,江浙引领产业升级潮
  北、上、广分居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核心地位,政策支持直击要处,产业及资本根基深厚,投资活跃度持续位居前三,人才、资金、政策等各具千秋。北京以“四中心”的独特地位,引领战略新兴行业发展;上海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贸易和物流业建立竞争优势,此外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孕育了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浓厚的产业背景带动了区域内生物技术/医药健康行业投资;广东省依托传统强势制造业,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全省,在数字通信、IC、智能终端、智能硬件等多领域表现突出,持续领先,人才引进战略和创投优惠政策综合作用下,新兴行业多路开花。
  随着创新创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蓬勃发展,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创投机构数量近年来急剧攀升,两省科创氛围浓厚,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依托长三角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升级潮。江苏省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等科技产业领域规模和技术居全国前列,竞争优势明显;同时,作为国内化工大省,化工原料及加工行业投资活跃。与江苏省制造业发达相似的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仍然是工业,未来高端装备制造相关领域或将引领投资热。而与江苏省所不同的是,在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网易等的强势带动下,互联网产业辐射浙江省及其周边,互联网相关的创新创业层出。综合作用下,浙江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3)产业转移撬动中西部投资机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中西部发挥地域优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正在全面铺开。与此同时,各地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资本,助力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如《四川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投资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的,单家创投机构能获不超过300万的年度累计奖励金额等。越来越多的资本将目光投向两湖、川渝等区域,产业转移正在撬动着中西部投资机会。

3.险资股权投资松绑!VC/PE最大活水要来了

  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意味着险资将开闸为VC/PE行业带来源头活水,而“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意味着S基金交易也将小范围涌来。
  对于深陷“募资难”的VC/PE行业而言,这一信号释放意义重大。此前,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首席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海涛曾分析“募资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本来应成为LP主力军的保险资金进度仍比较缓慢。如今,险资大门即将敞开,巨量资金有望进场
(1)险资迎来大松绑:取消险资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2010年9月,保监会下发《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允许险资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首度开闸后,险资正式作为LP参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不过此后8年,无论是LP业务还是直投,保险公司都是“稳”字打头。比如对于早期投资由于风险较高,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涉及。从行业来看,根据保险投资“稳健、安全”的原则以及相关监管要求,险资的投资主要在大健康、大消费、大金融等领域。尤其是一些处于成长阶段的新兴行业,对于险资而言,风险度数较高。
  事实上,由于投资行业的限制很多,大量险资并未被充分运用到股权投资行业。2018年,原保监会曾就修订后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内容就涉及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此后,2019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指出,加快研究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规范实施战略性股权投资。
  如今,随着政策明确引导,尤其是取消险资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保险资金得以更大力度“输血”VC/PE,也有望为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长期资金。
(2)VC/PE苦苦等待最大的活水 
  一直以来,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因为流动性缺失、期限较长而面临募资困境。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曾直言,要真正解决当前创投“募资难”,最重要的是要撬动以险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2020年5月底,我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规模10.3万亿元,有声音表示“基金太多了”。截至2017年年底,根据美国SEC发布的《2017年Q4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数据,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2997家,私募管理基金30031只,合计管理规模达12.54万亿美元,约合85.27万亿元人民币。这种差距的根源就在于我国长期资本提供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2020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71.8万亿元,基本为有息负债。中国实体一年的债务偿息规模远超全年名义GDP的增长。
  “我国当下面临主要问题是直接投资、长期投资不足,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总规模占全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弥足珍贵。实际上,股权投资需要更多稳定的长期资本来源,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在张洋看来,此次松绑给整个VC/PE行业带来了久违的“活水”,意义重大。

4.上半年深圳上市国企资本运作频频,再融资和股权激励双升

  尽管今年上半年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但对于部分上市国企来说,借力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以及做强做优做大的脚步并未因此而放缓。
  如深市上市国企招商蛇口7月13日披露重组方案,拟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及支付现金向深投控购买其持有的南油集团24%股权,同时,招商蛇口拟通过配套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平安资管、平安人寿。今年年初,招商蛇口亦刚刚实施完毕1458.16亿元的增资重组方案。整体上看,招商蛇口近半年的两次重组可以说是上市国企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资本运作大动作频出,仅从今年上半年来看,上市国企在重组整合、增资引战、股权激励等方面动作接连不断上演。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资本市场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落地实施以及国资国企做优做强做大的关键平台,也是加速改革进程和加快发展步伐的强大引擎。国有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提升资产证券化比例,筹措大量低成本发展资金;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现并整合优质资源,包括产能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可以依托资本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凭借资本市场严格监管的倒逼机制,加强公司治理与管理,强化品牌与形象建设。
  具体来看,以深市上市国企为例,今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国企共实施10单重组,实施金额达2174.94亿元。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包括一汽轿车作价219.21亿元收购一汽解放100%股权,公司由乘用车业务向商用车业务转型;东方能源151.12亿元收购国家电投下属金控平台;华菱钢铁作价104.66亿元实施债转股及集团钢铁资产整体上市。从交易的整体逻辑上看,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可以说是上半年深市上市国企实施重组的根本出发点。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国企共实施12单再融资,同比上升20.00%,融资金额223.20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1.24%。与此同时,自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进一步活跃,上半年其披露的再融资方案就达40单。
  而除了并购重组、增资引战外,今年深市上市国企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方面,亦有较大的提升。上半年深市上市国企共实施15单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同比上升50%。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称,当前来看,在国有资本的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企业自主权不足、企业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引入战略投资者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加强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势在必行。而这既有利于确立国企市场化主体地位,提升效益和效率,也能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让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将继续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功能,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提升市场服务广度和深度,针对企业特点量身定制服务对接方案,利用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助力国资国企改革,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编辑:冯征昊(半导体芯片、激光器、新能源)     校对:闫晨曦    审核:侯晓鹏    闫晨曦(复合材料、卫星通信、金融资本)         冯征昊
 
 
(以上资讯主要来源于:OFweek、 OFweek激光、 OFweek太阳能光伏、 今日半导体、半导体行业观察、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人乐晴智库、未来智库、索比光伏网、集邦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高工锂电、西安金融棒棒糖、复材网 、新材料在线、卫星界、国际电子商情、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展览会、玻纤复材、卫星与网络、全球一点通、硅谷网、清科研究、卫星与应用、中科创星、碳纤维生产技术、中国卫通、碳纤维研习社、实战财经 、金融深度、华商韬略、战略前沿技术、 投融界、 投资界、 中国汽车报、证券时报网、36氪、东方财富、中国证券报、新经济100人、投后管理研究院、新兴产业投资联盟、股权投资论坛、Wind资讯、搏实资本、中欧资本等)